品德与社会 四上第二单元
部编版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案

部编版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2. 研究欣赏他人的贡献,并懂得感恩。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家人、尊重他人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感恩家人和他人的贡献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我所在的家庭。
步骤二:新课呈现
1. 根据教材,使用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呈现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家里,每个人都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都有什么责任?
步骤三: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是重要的?
步骤四:感恩贡献
1. 使用故事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的家人和他人为我们做了哪些贡献?
2. 引导学生意识到他人的贡献,并培养他们对家人和他人的感恩之心。
步骤五:小结
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感恩家人和他人的贡献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家人,尊重他人,并时时感恩别人的帮助和贡献。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庭成员的角色
和责任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感恩心得和思考,评价他们对感恩的认识和态度。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二单元检测题

2014--2015学年度(上)小学四年级单元测试题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学生姓名:时间:40分钟成绩:☆☆☆☆☆☆☆☆☆☆☆☆☆☆☆☆☆☆☆☆☆☆☆☆☆☆一、填空题。
(20分)1、就像一位不需要邀请的客人,常常在我们不留心的时候来敲门。
2、据统计,我国少年儿童应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多人。
3、这个安全标志告诉我们严禁。
4、我们在各项活动中,学习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是非常的。
5、保险单和保险收据要妥善。
6、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我们既要热情大方,懂,也要注意自己,避免上当受骗。
7、发生火灾时,我们把湿衣服或者湿毛巾披在身上,可防止。
8、遇到落在地上的电线,一定要。
二、判断题。
(20分)()1、只要是到了家,就绝对安全了,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2、河面上冰开始融化,就不能再到上面去玩了。
()3、暑假里要去游泳,一定要有大人带领。
12( )4、投保之后,如果发生意外受伤,我们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 )5、就是没有什么危险情况发生,我们也可以拨打119试一试。
( )6、如果冬天用煤炉取暖,到了晚上一定要把煤炉提到卧室外面,否则会煤气中毒,非常危险。
( )7、正月十五元宵节,街上人山人海真热闹,我一定要挤进去看看。
( )8、遇到有人触电,我们首先要去关闭电源。
三、选择题。
(24分)1、我们下楼的时候,要( )。
A.能跑就跑B.不慌不忙下C.从楼梯扶手滑下去2、放学回家,我们应当( )。
A.互相追赶,放松一下B.站好路队,安全回家C.多在路上玩一会3、四楼教室的窗户要擦了,我们要( )。
A.自己想办法擦B.让大人来擦C.找几个同学偷偷擦4、有一位叔叔要小静领他找亲戚家,小静应该( )。
A.就带他去找B.小静不去,让这位叔叔去找其他人四、连线题。
(4分)110 病人急救119 交通事故 120 报警电话122 火警电话五、填表题。
(6分)制作一张生命卡姓名出生年月日血型学校爸爸或妈妈的电话过敏药剂六、看图题。
《品德与社会》四上复习资料

《品德与社会》四上复习资料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1.像弹簧,你它就,你它就。
2.生活中常有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 3.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我们要有面对它们。
4.俗话说:“乃兵家常事。
”每个人都曾失败过。
但面对失败,有的人,有的人却能把它当做一次和的机会。
5.失败是成功的,如果我们从失败中吸取,看到自己的,从而改进自己的,就能走向。
6. 爱迪生说:“也十分很重要的,它和一样对我有价值。
”7.自信是什么?自信是善于发挥自己的,自信是敢于正视自己的,自信是面对困难自信就是成功的。
8.当你面对一个令你发愁的问题时,不妨想一想:如果事情本身难以改变,那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的和呢? 9.千里之行,。
10.只要心中有,明天就充满。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为自己。
11.曹雪芹,李时珍,徐霞客,司马迁的成功来自于面对困难时的。
12.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这条河上有一座桥。
1它的名字叫。
13.克服一次、实现一个,都是一次小小的。
14.生活中难免有,就像牙齿碰到,锅碗碰着一样,不值得生气。
15. 多小的一点事,别忘了----让我先说。
16.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对你,就不要这样对(别人)。
我们要多站在想问题。
17.快乐和忧伤其实都在自己的心里,用的心情去看每一件事,你的心中就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18.每个人都会有,有点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我们能做情绪的,学会自己,就能经常保持一份好心情。
19.我们要做“四有新人”。
四有新人就是的新人。
第二单元:我们的快乐大本营1.有了七彩的颜色,是那么美丽,有了可爱的,才充满生机。
2.在集体里,可以一起分享,可以一起分享,可以一起分享。
3.我们的集体是一个温暖,大家相互,相互,一块儿开心的成长。
4.走在前面的,拉一把,走在后面的,勇敢地。
让我们肩并肩往前走。
5.生活在大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和,都应该努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是:A. 吵闹B. 守纪律C. 尊敬老师D. 乐于助人答案:A2. 同学间互相尊重、友善相处是属于什么行为?A. 文明行为B. 不文明行为C. 个人行为D. 家庭行为答案:A3. 同学们在课堂上应该保持安静,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是表现出了什么行为?A. 责任心B. 乐观积极C. 谦虚谨慎D. 尊敬老师答案:D4. 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这是表现出了什么行为?A. 关心他人B. 尊敬老师C. 爱护环境D. 孝顺父母答案:A5. 学生在校园中乱丢垃圾,这是属于什么行为?A. 礼貌行为B. 文明行为C. 不文明行为D. 个人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同学们在校园打架是一种文明行为。
答案:错2. 学生在食堂排队就餐是一种文明行为。
答案:对3. 尊敬老师是一种礼貌行为。
答案:对4.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一种文明行为。
答案:错5.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答案:对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 请列举三种学生应该具备的文明行为。
答案:- 尊重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
- 守纪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 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2. 请举例说明一个学生应该如何尊敬老师。
答案: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遵守老师的规定和指示,积极听讲并回答问题,不做捣乱和打扰。
3. 请描述一个学生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的场景。
答案:学生在公共场合排队等候,按顺序进行活动,不拥挤、不插队,并尊重其他人的权益和空间。
4. 请说明学生为什么应该保护和关心身边的环境。
答案:学生应该保护和关心身边的环境,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和健康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好的研究和成长环境。
5. 请简述一个学生应该如何帮助他人。
答案:学生可以帮助他人做一些小事,比如帮助同学拾起掉落的物品,帮助老师整理教室,或者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学习帮助等。
道德与法治《这些事 我来做》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这些事我来做》教学反思一、课标描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的家庭生活”内容标准中提出:要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参考的课本内容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
本单元的主题是“为父母分担”,教材安排了三个板块“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些事我来做”“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关于家庭领域的教育内容全套教材在低中高三个年段都设计了相关单元和课文。
一二年级强调对家人和家庭爱的情感;三年级强调了对家长的理解和对家人爱的行为和能力,对家庭历史的了解;四年级强调对父母的体谅和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
五六年级年级强调家庭民主、家庭和谐及优秀家风。
本单元在三年级爱父母教育的基础上主要引导学生能进步了解和体谅父母作为一家之主的辛苦和不易,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作出贡献,初步树立家庭责任意识。
重在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辛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分担家务劳动,要树立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让学生懂得感恩。
二、说教材《这些事我来做》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二课,通过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习做家务的技巧,在劳动中增强小主人的意识、为家人奉献力量,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提高责任意识。
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本课共分为有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家务擂台赛”,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做家务的经历,理解“家务活我能做”;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愿做哪种人”,旨在引导学生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做怎么办”,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主动培养自己做家务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与家务活‘签约’”,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学做、巧做、常做家务,坚持做家务。
四上道法:第二单元单元学历案

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课标要求】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目标中的“孝敬父母,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目标中的“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对他人有同情心。
”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中的“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学业质量描述第二学段(3-4年级)中“以恰当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之心”及“关心家庭,积极分担家务劳动。
”【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采访、体验等多种方式了解父母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辛苦,懂得体谅与体贴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在行动上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少让父母操心,做个懂事的孩子。
2.通过举办“家务擂台赛”、讨论、情景表演、签订“家务承诺书”等方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激发参与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验学做家务的快乐与成就感。
3.通过案列分析、回顾自己的家庭贡献、“我是家庭创意员”“谈谈我的家庭责任”等活动,体会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并乐于为家庭做出贡献。
4.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单元知识及结构化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它以缩影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生活。
学生经过该主题的学习能了解自己的家庭,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事情,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于家庭主题的教学一直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各个年段,本单元是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延续和深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作出贡献,树立家庭责任意识。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课内容,这三课之间有着渐进的逻辑层次,从学会“体谅父母辛苦”,到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再到“建立家庭责任”。
其中,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等多种方式了解父母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辛苦,懂得体谅与体贴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在行动上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少让父母操心,做个懂事的孩子。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

B、(制作成长册)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下面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制作一本成 长册,并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名字。 ( 课件出示 ) 1、把家长讲给自己听的那些感人故事简单写下来, 个人或者小组、 小队合作。 编成一本故事集。 2、根据课前调查访谈的内容,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用图画表现出来, 制作一本连环画。 3、找到能反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 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如出生、 满月、周岁、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学等的照片,来制作一本 照片集。 6、 采用其他更好的,你更喜欢的方法。 C、(关于生命的探讨) 1、 通过阅览书籍、上网,了解人的生命过程。 2、 我与老人话生命。寻找身边年长的人,询问他是怎样看待人的生命的, 对自己的生命有哪些想法,对自己生命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7 、、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 (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 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 充满的亲情的画面) 。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 、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 (板
书:美丽的) 2 、(师出示一盆鲜艳、 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
四上第二单元5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5 这些事我来做第 1课时家务擂台赛愿做哪种人什么。
课件呈现教材第32页的三幅图片。
(学生说3位同学的做法及收获)【做家务好处多】1、过渡语:这三位同学觉得做家务既服务了家人,又能让自己受益,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回想一下,自己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忆,思考,描述。
2、过渡语:我们做家务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视,但它对我们的成长却影响深远。
(呈现调查结论,用数据说明影响。
)3、过渡语:关于做家务的具体好处,教材为我们列出了一些,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件呈现教材第33页“知识窗”的内容,指名朗读。
4、过渡语:这五条内容中,你对哪些有较深的体会?能结合你自己的情况和具体的家务劳动说一说吗?(学生畅谈感受,进一步体会做家务的益处和必要性。
)5、教师总结做家务的深远意义。
活动三:【愿做哪种人】1、过渡语:有的同学在家能承包一两样家务,父母就会非常欣慰,同学们对自己也很满意能做到这点确实不错。
不过,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有些我们的同龄人,在家中担负的担子远比我们要沉重得多。
我们来看看夏从艳的故事。
阅读角:请大家先读一读她的日记。
(学生阅读夏艳的日记。
)2、思考:夏丛艳这一天放学后做了哪些事情?你有什么感受?你能从她身上学到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认识主人公身上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并鼓励大家向她学习。
)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3、小分享(课本第35页):同样是小学生,有人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但也有人又不同的想法,看看他们的做法,并思考:(1)你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2)想象自己身上有他们的影子吗?(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4、过渡语:可能我们许多同学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这样孩子的影子。
有的同学不做家务,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而且听起来理直气壮例如下面这些。
课件呈现教材第35页下方的图文。
(1)思考:对于这些观点,你是赞成这种观点还是反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2)补充《中小学生守则》第3条:对于我们来说,做家务有其必要性,根本不存在什么需不需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6.小结:透过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汇报,老师也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真切地说一声:“可爱的家乡,我爱你!”(课件出示这句话)
2、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行为与习惯:
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
2、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
3、知道有关环保知识。
单元教学
重、难点
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
发言记录
陈燕: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前是泥土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三)谱写赞歌,展示才华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请听一听一位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
(配乐朗诵:《森林公园》)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李玺华:我们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啥?你有什么“金点子”?
李静:了解与关注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知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张道丽:以小公民的身份分析家乡水资源现状,提出合理化的保护措施,能在后续社会实践拓展活动中,为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尽力。
总第(2)课时
学 科
②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爸妈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谁来汇报调查情况?学生讲述父母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
小结:以前我们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多数步行。
③现在我们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是家长用电瓶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接送,或者坐校车来的。
(2)道的变化
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四)提出问题,课外延伸
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自豪与骄傲。然而,这些变化有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
主备教师
张晓霞
黄开荣
黄富莲
授课时间
第20周
11月25—12月12日
教学内容
4 我是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案微调(手写)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的?
将课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得高大、宽敞、美观了。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地方也在变化呢!你发现没有?
揭题《家乡的变化》
2.出行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①老师小时候上学,大多数时间是步行,家离学校又远,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时左右,所以为了不迟到,我每天得5点就早早地起床。偶尔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邻居带我一程的话,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师还得更早地起床,因为泥路不好走。
黄富莲: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张晓霞: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
康德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黄开荣: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魏勤波: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
教学方法与手段
感受法
教学准备
新旧家乡面貌照片、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乡在变化
1.住房的变化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住的房是什么样吗?(多媒体.自家现在住房的图片)老师家原来的住房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四上第二单元
单元电子集体备课记载表
备课时间
2012.11.25
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黄开荣李静陈燕黄富莲 魏勤波 李玺华 张晓霞 张道丽 康德谦
研究主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变化
中心发言人
王贤莲 黄富莲张晓霞
单元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