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促进的两性意识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第一篇: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心论点: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代父权制牢不可催的统治,封建礼数的摧残,使得女性地位下降到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地步,这一点在宋明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明代,皇帝和皇后甚至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直到19世纪末,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随之而入,这种异质东西的传入与经几千年沉淀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识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人们被约束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开,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趋向民主,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女子学校制度、课程等不断变革,因此,一批知识女性不断觉醒,在教育、婚姻、职业、参政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这些领域有了一些作为。
由此看来女性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并不亚于男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性之作用比男者更胜一筹。
主要事例:一、从古代到近代,女性是受压迫最深的一个群体。
父权统治将女性降低为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系辞》曰“天尊地牢,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又曰“乾道男,坤道成女”。
女性所能受到的教育,也只有《女儿经》、《女戒》、《女训》等等。
(古代女性被迫害的事例)二、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事例)1、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
如何保持两性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如何保持两性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在当今社会,维持一段稳定和谐的两性关系对于个人幸福和家庭的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夫妻或伴侣关系经常面临挑战。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帮助人们保持两性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沟通是维持两性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
夫妻或伴侣之间应该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方式。
通过倾听彼此的需求和关切,并避免指责、攻击性的语言,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另外,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让误解和矛盾积累,也是关键的一点。
二、尊重和理解对方尊重和理解是维持两性关系稳定的重要要素。
彼此应该尊重对方的个体空间和意见,避免干涉对方的生活和选择。
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且拥有足够的包容心,能够促进双方之间关系的和睦。
三、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兴趣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是夫妻或伴侣之间连接的纽带。
双方可以共同制定明确的目标,以及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些目标。
此外,也可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参与一些共同喜欢的活动。
这些共同的经历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亲密感。
四、保持良好的性生活健康和谐的性生活对于维持夫妻或伴侣关系的稳定非常重要。
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和关注对方的性需求,并且有意识地去满足对方。
保持良好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也是良好性生活的前提。
此外,为了保持两性关系的稳定,也需要注重保持身体健康,积极排解压力。
五、处理冲突与分歧夫妻或伴侣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分歧。
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避免情绪失控和激烈的争吵,而是要冷静地面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双方可以学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观点,并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六、相互支持与关爱相互支持和关爱是维持两性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生活中,夫妻或伴侣应该给予对方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关爱对方,照顾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依赖感。
七、定期沟通和反思为了保持两性关系的稳定和谐,夫妻或伴侣应该定期进行反思和沟通。
促进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十大建议

促进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十大建议在促进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思考和采取一些行动,以确保男女之间的互动更加平等、尊重和和谐。
以下是促进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十大建议。
1. 增进沟通为了实现健康的两性关系,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男女之间要相互倾听和表达,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并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
良好的沟通可以解决许多问题,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2. 培养尊重两性关系中的尊重是基石,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思想和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相待,不歧视对方的性别,充分认可对方的价值和贡献。
通过互相尊重,建立平衡和谐的关系。
3. 共同分担责任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男女应共享家庭和职业生活中的任务和义务,相互支持和协助。
共同分担责任可以减轻单方面的压力和负担,使关系更加平衡。
4. 培养坦诚坦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
男女应该相互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期望、需求和情感,不隐瞒对方,建立起真实和信任的基础。
坦诚的交流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亲密度。
5. 培养共同兴趣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作为纽带。
男女可以一起参加兴趣小组、运动或者旅行,享受彼此的陪伴和共同体验。
共同兴趣可以增进情感的连结和亲近感。
6. 接纳与尊重个体差异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促进两性关系健康发展时,我们需要接纳和尊重这些个体差异,不抱有偏见和歧视。
理解和包容对方的特点和需求,为双方创造舒适的发展环境。
7. 增强情感和身体亲密健康的两性关系需要情感和身体的亲密。
男女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爱和信任,培养浪漫和温馨的氛围。
同时,也应关注身体健康,保持适当的身体接触和亲密行为。
8. 良好的性教育性教育是促进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男女应该获得全面、科学和健康的性知识,了解性的重要性和责任,并学会正确的性行为和防护措施。
性教育有助于预防性疾病和避免不良后果。
9. 建立信任和忠诚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信任和忠诚。
两性关系中的成长和个人发展

两性关系中的成长和个人发展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成长和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两性关系对于个体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观点。
第一部分:两性关系的重要性两性关系可以是夫妻关系、情侣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两性关系,它都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两性关系提供了一个情感支持系统。
在两性关系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
这种情感支持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非常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增加内心的稳定感。
其次,两性关系培养了个人的社交技能。
在与异性相处中,我们需要学会沟通、妥协、尊重和理解对方。
这些社交技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重要,具备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和成功。
第二部分:两性关系中的个人成长1. 自我意识的提升两性关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让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对方,还要审视和了解自己。
通过与伴侣的交流和相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需求,提升自我意识。
2. 心理成熟和情绪管理两性关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挑战,而与伴侣的互动往往是我们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学会控制情绪、表达需求和妥善解决冲突,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定,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情商。
3. 我与他人的协调两性关系需要我们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协调关系。
通过与伴侣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妥协和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这种协调能力在职场中同样重要,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个人的发展。
第三部分:个人发展对两性关系的贡献1. 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体对于成长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与两性关系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个人获得满足感并实现自己的潜力时,才能真正与他人建立健康、平衡的关系。
2. 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也对两性关系起到推动作用。
两性间的理解和尊重

在两性关系中,理解和认识两性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是建立健康、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
虽然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点。
通过深入了解和接纳这些差异和共通之处,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1.生理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身体构造、激素水平等方面。
这些差异会影响到性别角色和行为表现。
理解这些生理差异有助于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以及避免对彼此的不恰当期望和要求。
2.心理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心理特质和性格方面也存在差异。
例如,男性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女性更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
理解这些心理差异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对方的需求,以及互相补充和支持。
3.社会角色和文化影响社会和文化角色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行为也产生影响。
这些角色期望可能导致性别刻板印象和限制。
通过理解这些角色的存在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两性间的差异,并努力打破刻板印象,为双方创造一个平等和尊重的环境。
4.共通之处尽管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例如,追求幸福、关爱家人、追求事业成功等。
认识和强调这些共通点有助于增进双方之间的共识和共同目标,促进更深入的沟通和合作。
5.建立共同语言和价值观理解和尊重两性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需要双方建立共同的语言和价值观。
这意味着要积极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并通过开放的对话和交流来达成共识。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加强双方之间的关联,并为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理解两性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我们可以培养更深入的同理心和理解,促进双方之间的和谐和幸福。
这种理解和尊重是建立坚实的两性关系的关键所在。
在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中,尊重对方的独特需求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男性和女性在个体差异、成长背景和社会经历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因此他们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
通过尊重对方的独特性,可以建立起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促进关系的和谐和发展。
1.探索个体需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需求,无论是情感上的支持、个人空间的需求还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渴望。
性与情感的平衡满足两性关系中的身体与心理需求

性与情感的平衡满足两性关系中的身体与心理需求【性与情感的平衡:满足两性关系中的身体与心理需求】在当代社会,性与情感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两性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性关系不仅仅满足了身体上的需求,同时也关乎人们心理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然而,为了保持健康的两性关系,我们需要平衡性与情感,以便彼此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支持。
一、性需求的重要性性是人类的本能需求之一,体现为身体上的欲望和情感上的连接。
性的满足不仅带来身体上的快感,还能增强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正常的性生活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增加幸福感,并促进身体健康。
然而,在满足性需求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情感的重要性,始终保持敬意和互相的理解。
二、情感需求的重要性除了满足性需求,情感的交流和支持在两性关系中同样不可或缺。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情感上的联系和彼此的理解。
情感的满足使我们感到被接纳和关心,增进关系的稳定和幸福感。
建立情感的联结,相互支持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幸福。
三、平衡性与情感的关键要实现性与情感的平衡,有几点需要考虑。
1. 互相尊重与理解——相互尊重是维系良好两性关系的基础。
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愿,同时对待性需求也要保持理性和尊重。
开放和坦诚的沟通有助于增加相互的理解与信任。
2. 共同探索与创新——两性关系中的性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
共同探索新的方式和创新性的体验有助于满足彼此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增强关系的活力。
3. 情感支持与保持联系——不仅仅是性,情感的支持也是维系两性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倾听对方的感受、关注彼此的情绪,并在遇到问题时保持沟通和理解。
4. 自我关爱与自我探索——满足两性关系中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对方,我们也需要关爱自己。
建立自我爱护的习惯,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四、妥善处理来自外界的压力两性关系中的性与情感需求并非独立存在,我们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文化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压力和期待。
提升两性关系中的自我意识和成长

提升两性关系中的自我意识和成长在当代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无论是感情、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建立健康、稳定的两性关系,我们需要提升自我意识和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解答和帮助。
一、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然而,很多人在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存在困惑。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人的情感需求是不同的,而且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学会倾听和理解。
在情感表达方面,沟通是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
建立一个开放、诚实和尊重的沟通环境,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增进感情。
二、爱情的培养和维护爱情是两性关系中最特殊和重要的一种情感。
然而,爱情的培养和维护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对爱情的定义和期望,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定义和期望。
建立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有助于增进感情和维持长久的关系。
此外,爱情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和照顾对方的需求,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个人成长。
平衡个人和两性关系的需求,有助于建立健康、稳定的爱情关系。
三、亲情的重要性和建立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社会中,亲情关系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忙碌的工作、社交媒体的干扰等。
为了建立和维护亲情关系,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家人。
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其他亲属,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表达爱意和关心,同时也要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需求。
其次,我们应该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和维护亲情关系。
无论是通过电话、面谈还是一起参加活动,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并建立深入的沟通和联系。
四、友情的培养和维护友情是人类社交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友情的培养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努力和投入。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真正值得信任和依赖的朋友,并学会相互支持和理解。
教学中的性别意识觉醒

教学中的性别意识觉醒在教育领域,性别意识觉醒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性别意识觉醒的目标是促进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并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性别意识觉醒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性别意识觉醒的重要性1. 促进性别平等:性别意识觉醒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认识到男女之间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性别不应该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
2. 消除性别歧视:性别意识觉醒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它。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来避免性别歧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公平对待。
3. 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性别意识觉醒有助于教师认识到不同性别的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和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和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实践建议1.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教师应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包括不同性别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平等和多样性。
2.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
不应该因为学生的性别而对他们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3. 提供性别平等的角色模型:教师应该成为性别平等的榜样,不应该因为学生的性别而对他们有偏见。
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平等的关注和支持。
4.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的问题。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媒体和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消除它。
总结起来,教学中的性别意识觉醒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促进的两性意识觉醒
摘要: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
在她的代表作《紫色》中,她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结局完美的故事,这里的结局完美不仅指女性的结局,同样也指男性的结局。
本文从这部作品的男性角色入手,充分分析了角色转变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以男性角色转变为主线分析了这部小说中黑人男性角色的觉醒意识。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黑人男性角色;觉醒意识
艾丽丝·沃克是第一位获得普立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
197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紫色》问世标志着作者文学创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些批评家认为沃克对《紫色》中的男性角色的处理破坏了黑人种族的民族团结和黑人男性形象,实际上却不然。
这部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同其他男权社会中的男性角色一样,都是存在个差的。
“非裔美国社会有一个特点,即黑人男人和黑人女人之间存在的紧张的关系。
这种紧张的关系可能源于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是对性别角色的定义。
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裔美国人的家庭关系中的两性关系。
”[1] (P.59-60)换句话说,应该是种族、性别和阶级三种压迫一起形成了这种被非裔美国人广泛接受的性别意识形态。
作为整个黑人社会的女性来说,强烈的性别压迫也是她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障碍,“黑人男性可能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但性别歧视让他们可以作为妇女的剥削者和压迫者。
”[2] (P. 19)因此,就在这个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社会环境下,男性的意识也在悄悄发生了转变。
小说中的男性角色都或多或少被女性觉醒影响,随着他们自身意识形态的转换,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的关系也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下面即是对这部小说中的男性角色的逐一分析。
一、阿尔丰索
把阿尔丰索放在第一个位置,不是因为他是最光辉的形象,恰恰相反,他是信中最大的大坏人,最可恶的破坏者,也是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一个黑人男性形象,是西莉一生的噩梦。
而她的噩梦似乎就来源于阿尔丰索恶狠狠的那一句话:“你最好谁都别告诉,就跟你的上帝说去吧,不然你就得害死你妈!”[3] (P. 1)阿尔丰索是扭曲的父权社会中最典型的男权代表,他只顾自己,自私自利。
他一生眼中没有爱,只有金钱,只有财产,正是他的死亡给西莉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他的形象是如此的恶毒以至于我们不能把他作为所有父权社会男性角色的代表,他只能代表心里最阴暗最扭曲的那一类。
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秒他都没有任何意识上的转变,自私险恶如他的人在社会上只有完全消失才能有助于建立一个拥有和谐两性关系的健康的非裔美国社会。
二、阿尔伯特
尽管阿尔伯特也是个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但他本身却是性别主义、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的牺牲品。
就如同所有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原型一样,被压迫者的心理是扭曲的,同时压迫者也不是正常的人。
在西莉心中,他不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父权的转换——夫权象征。
他意识觉醒的关键就是一个新生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之间不停的激战。
因此到后期女人们联合在一起争取女性权力的时候,他也被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已经渐渐改变的家庭生活模式寻找出路。
在这一过程中,他经历的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界,而结果是他终于走出了心理扭曲变形的过去,而拥抱了一个崭新的两性和谐的新境界。
阿尔伯特的成长是这部小说中男性角色成长很重要的一条线索。
他从一个心无所感的家庭暴力实施者变成了一个懂得理解与爱的男性形象。
从最初打骂妻子,视西莉如牲畜的,到后来像对待老朋友一般对待西莉,与她一同纺织,同她交谈,甚至还提出要正式地再娶她一回。
他最终意识到“通过思考和询问大问题,人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学习细微的问题。
我越想,就越爱。
”[3] (P. 290)
三、哈卜
哈卜从一开始就能反抗家里的强权,他的成长之路尽管也充满了曲折,但也是最快的。
他在婚姻问题上所做的远比他的父亲勇敢地多,因为他至少选择了一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女人——索菲亚。
尽管他们的婚后生活因为他对婚姻关系的曲解而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在两个人共同努力下,也走出了误区。
开始的时候,他想学他的父亲,控制他的婚姻。
然而当他竭尽所能尝试了这许多种看起来能解决问题实际上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两人的关进一步恶化,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刚烈的追求夫妻平等的索菲亚的极力反抗。
沃克通过哈卜记录的是非裔美国人意识觉醒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就是让这些人去准备好利用好生活所赋予他们的一切”。
[4] (P. 549) 故事的最后哈卜也学他的父亲的模样,与索菲亚和解并让步,促进了二人和谐婚姻生活的发展。
这次他也是学习了父亲,以父亲为榜样,结局是完满的。
四、格莱迪
整部作品中,格莱迪的笔墨并不浓重。
他第一次上场出现在西莉的第45封给上帝的信中,一出来就对西莉表现得极为亲昵,但西莉一点也没领他的情,只因为他是萨格的丈夫这一条就足以让西莉对他生不出半点好感了。
西莉直白地表示“我不喜他的模样,厌恶他的牙,烦他穿的衣服,更可恶的是他身上还总有一股难闻的味儿”[3] (P. 113)他同玛丽离开的结局也更说明他在萨格生命中不过是个过客而已。
他们的婚姻是注定要破灭的,他只不过是在某个萨格空虚难耐时候填补她空白的模样英俊的小子。
他待萨格如同对待妈妈一样,撒娇耍赖,而萨格对他也是一味纵容,与其说他们俩之间的是爱情,不如说是激情了。
当激情燃烧殆尽的时刻到来,他们的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
所以他的离开早已注定,给两个人都带来了自由和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五、塞缪尔
从一开始出现到最后结束,塞缪尔都是本文中最正面的男性角色,可以说他是正面角色的典型。
作者的意思也很明显,如果世界上的男性角色都是这样的话,两性就不会出现任何的不和谐了。
他不似阿尔伯特麻木不仁,不似哈卜固执己见,更不似格莱迪无辜纵容。
他是一个真正的正直的男子汉,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去爱与尊重,如何去正确处理两性甚至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他的妻子科林在第一次向西莉谈到他的时候说:“他相当英俊,咱们村不论白人黑人,就没人比他更俊了。
”[3] (P. 16) 这样的话一定是相爱的两方中的一方说出来的,如果塞缪尔对科林也如同阿尔伯特对待西莉一般,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兴高采烈地充满爱意地描述他的。
塞缪尔的角色说明,在女性意识的觉醒的道路中,只有女性单方面的觉醒是不够的,男性的意识觉醒同等重要。
六、亚当
亚当是西莉和阿尔丰索的孩子,他在阿姨奈蒂的照顾下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并接受了高尚的教育,这使他形成了与其他父权男性截然不同的性格。
他与美丽善良的奥林卡女孩塔什相爱,但她却因文化差异而一度在心中产生障碍而不能同他结合。
塔什是一个脸上有疤的女孩,她害怕被人嘲笑,害怕被美丽的白人女孩儿比下去。
亚当为了解除她的后顾之忧,甚至在脸上划了和塔什一样的疤。
亚当勇敢有担当,他对塔什的爱是真实的,激情四射的,为了让两人摆脱世俗的羁绊走到一起,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向塔什保证她就是他一生的挚爱,向她保证美国就是她的家,她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他的决定,她就是他的宿命”。
[3] (P. 286)
沃克所提倡的妇女主义更注重黑人男人与女人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并由此延伸至对所有人类的关怀,表达了希望地球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多元共生、多元互补、共同繁荣的理念。
文章结束,几乎所有的正面和半正面人物都得到了团圆的结局,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终于建立起了一种“建立在和谐和理解基础之上的新的两性关系”。
[4] (P. 548)他指出了为建立男女平等的新世界,男性也要付出努力,也需要意识的觉醒。
而男性意识的觉醒是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MiSha. Interpretation of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Z]. 2005-11-15.
[2]胡克斯,贝尔.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 Walker,Alice.The Color Purple[M].New York, N.Y.1982.
[4]常耀信.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second edition) [M].南京: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