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考题训练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是:


(6)《<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
是:


(7)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
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2)芳草萋萋鹦鹉洲(3)衡阳雁去无留意(4)黑云压城城
欲摧(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示例:①
(3)运用默写型:给出一定语境,按语境内容恰当运用(默写) 诗文句。
2.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 写句、哲理句。
备考·指南
一、直接默写型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直接型默写就是用填空的考查形式,考查考生对考纲规定 的 24 篇古文及 48 首古诗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查内容有直接 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下句或中间句以及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两种形式。

”。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
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

;人不学,不
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
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义”。
“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1)“

”确切地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2)“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中(3)“

北京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北京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202X真题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 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楚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出题角度:考察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联系诗歌写作技法与个别诗歌赏析常识。
202X真题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02X真题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8.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安慰鼓励友人。全诗 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____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出题角度:联系相同意象的诗歌创作,但作品为小学学习篇目,有跨学段考察知 识积累的意图。
202X真题
(一)默写。(共4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是故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 (3)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 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 神,你选择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本试卷中出 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题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题

诗歌鉴赏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本诗首段的词语“①____”将风拟人化,显示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紧接着二、三段通过“群童抱茅”和“①______”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

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①_______的诗人形象。

2.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

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4.“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

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①____”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①____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①一首36字。

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答案)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阅读《黄鹤楼》,回答下列两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这首诗前两联从神话传说写起,巧用仙人乘鹤归去的典故引出黄鹤楼,然后借黄鹤一去不复返,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达诗人①的感慨。

颈联诗意一转,由怀古回到现实,诗人描写登楼所见:②,③。

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 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

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杜甫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②[崚嶒(língcéng)]形容山势高峻。

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

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

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1) 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

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彷徨,这一点从乙诗中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诗歌鉴赏题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诗歌鉴赏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一)...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诗歌鉴赏题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诗歌鉴赏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答案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1分),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的神态,含蓄写出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2分)9.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2分)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2分)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从渲染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2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

沉醉东风对酒卢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①,泼煞心头火②。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

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释:①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成"内丹"。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寓情于景 写作 手法 (表 达技 巧) 表达 方式 借景抒情 景物描写 描写 细节描写 白描 议论 叙事
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
中考考情速递
5.考点频率:主要考查内容理解、情景画面比较欣赏、情景默写,本专题将对课文诗歌高频考点内容 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精准把握各考点的设分项。 6.难度评估:诗歌鉴赏题有 3 道题,出自课内 2 道,课内外结合 1 道,难度不高,贴近初中学生的能力水 平。只要认真备考,全面掌握课文古代诗歌内容,规范答题语言,就能取得满分。 7.篇目预测:北京 2019 年中考将会继续考查部编版、苏教版以及北京市其他区县在用版本的古代诗 歌共有篇目,除 2018 年考查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及题型示例中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外,均是 考查对象,重点将是本届学生学习过的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古代诗歌,建议大家进行重点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考情速递
2018《中考说明》规定篇目 1.观沧海 11.己亥杂诗(其五) 12.泊秦淮 13.黄鹤楼 (2018年考查) 14.使至塞上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 5.夜雨寄北 6.木兰诗 7.登幽州台歌 8.望岳 9.登飞来峰 10.游山西村
中考考情速递
【考情总结】
1.考查范围:北京中考试卷考查的古代诗歌,为部编版和苏教版以及北京市其他区县在用版本共有 篇目,比如,2018 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人教版七上、苏教版七上),2019 年北京市中考命题古代诗歌 选材将会继续选择共有篇目,这将是专题训练的重点。 2.题量分值:北京中考近七年第一次考查古代诗歌,设为 3 题 6 分,题型为 2 道填情境默写,2 分);1 道诗境鉴赏简答题 3 分(诗歌内容与两幅图画比较阅读,说 明哪幅图画能表现诗歌画线一联的景象)。这是 2018 年北京市中考命题新导向和新题型,2019 年北京 市中考可能会延续这种命题导向和类似题型,这在专题训练中会有充分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训练(三)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一、[2018·朝阳区一模]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5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诗人过零丁洋时情绪复杂。

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3分)二、[2018·大兴区一模]阅读《渔家傲》,完成问题。

(6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3分)2.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形象。

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3分)三、[2018·东城区一模]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问题。

(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作者的心境。

(2分)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分)四、[2018·海淀区一模]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

(4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

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3分)2.词的下阕借写孙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叫作“用典”。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用典”的语句还有: (课外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五、[2018·北京一模]阅读《寒食寄京师诸弟》完成问题。

(5分)寒食①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

这天禁止燃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②杜陵:位于京师故园西安南郊杜陵塬上。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分)2.“杜陵寒食草青青”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3分)六、[2018·通州区一模]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8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B.本诗为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2.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2分)3.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有相似点: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秋思》中“”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秋思》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 ”。

(4分)七、[2018·房山区一模]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问题。

(8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的意愿。

(2分)2.阅读画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分)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

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2分)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 ”。

(2分)八、[2018·平谷区一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2分)2.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

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

(3分)九、[2018·平谷区二模]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

(6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描写了边塞秋景,突出一个“”字。

(1分)2.“悲愁”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可以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所表现的;也可以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所表现的羁旅乡愁;还可以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中表现的。

(5分)十、[2018·顺义区二模]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6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将士。

在诗中作者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除《使至塞上》外,古代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出其中一个代表句,并描述其展现的图景。

(3分)十一、[2018·西城区二模]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表达了。

(2分)2.阅读画线的两联诗句,从中任选一联,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3分)十二、[2018·燕山区一模]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8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阅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分)2.阅读画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3.李白同几个唐代诗人穿越到宋代,遇见苏轼等几个宋代词人。

两队人准备以飞花令的形式来一场诗词大会,彼此商定以“酒”为令(与饮酒有关的诗句也可以)。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为后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

(3分)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苏轼:李白队:苏轼队:十三、[2018·东城区二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有人对这首元曲所配插图提出了质疑,认为与本曲内容不符。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看法并说明理由。

(3分)十四、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

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1分)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五、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分)十六、阅读《蒹葭》,完成问题。

(7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分)十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