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的四诊及图示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ppt课件

14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 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 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 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 候。
15
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 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10
定义: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 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 气味两方面的内容。
11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 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 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 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 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3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 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 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 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 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4
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 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 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 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 。②望 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 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 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 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 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
16
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 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 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 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 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17
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 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 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 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 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 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 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 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 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 候。
15
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 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10
定义: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 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 气味两方面的内容。
11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 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 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 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 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3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 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 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 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 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4
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 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 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 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 。②望 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 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 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 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 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
16
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 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 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 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 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17
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 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 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 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 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 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中医学——四诊PPT课件

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虫积
-
20
2、口渴与饮水 口渴——津液受损或水湿内停,津不上承。 渴喜冷饮——热盛伤津。 喜热饮——寒湿内停。 口干不欲饮水——多为瘀血。 渴而多饮多尿——消渴。
-
21
3、口味 口苦为胃热、肝胆湿热或火旺; 口酸见于肝胃不和; 口淡见于脾胃虚寒、水湿内停; 口臭为胃火或肠道积滞; 口甜见于脾胃湿热 口腻见于脾胃湿阻 口咸见于肾虚。
-
29
(2)带下:
了解色,量,质,气味等。
白带多而质稀,淋漓不绝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带下黄质粘而臭,为湿热下注;带下有血或赤白相兼 为肝经郁热或湿热下注。
-
30
第四节 切 诊
一、脉诊 (一)脉象的形成原理和脉诊的临床意义 心主血,脉搏主要与心相关;另外,肺朝百脉, 通过肺生成的宗气助心行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统血,肝藏血,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血同源 。所以,各个脏腑与脉象关系密切。
-
10
二、问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液是阳气蒸腾气化 阴液出于肌腠而成,问汗可以辩邪正盛衰,气血 津液的盈亏。
问汗内容:时间、部位、多少、性质、伴随症 状等。
-
11
1、表证辩汗
表证无汗----外感风寒表实;
表证有汗----外感风热表实证或表虚自汗。
2、里证辩汗
自汗-----汗出不已,动则为甚(多阳虚)
-
9
3、但热不寒
高热不退,为壮热,多为里热炽盛;有规律的按 时发热为潮热,其中日晡潮热为阳明腑实证;午后 潮热,入夜加重,或骨蒸潮热,多为阴虚;午后发 热伴身热不扬多为湿温病;身热夜甚可见于热入营 血。
4、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交替发作,为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 不能入里,也不能发于表,常见于少阳和疟疾。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课件

问疼痛
• 头痛:以后头部、枕部为重,连及项背, 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 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 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 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类型
望神
• 得神: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 语言清晰,表情丰富自然,面色荣润,动 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 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
• 少神: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 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 缓,提示正气不足,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中医四诊
李小小
四诊
• 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 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
•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 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 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 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中 医 望 舌 图 解
第二节闻诊
•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 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
• 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 声音的变化。
• 闻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 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 热。
闻声音
• 声音洪亮,多言躁动:主实证,主热证。 • 语声重浊:主外感风寒或湿邪内困。 • 新病音哑:多属实证。 • 久病失音:多属虚证。 • 重病音哑:多属危证,为脏气将绝之兆。 • 谵语:指邪入心包或热扰神明,多属实证。 • 郑声:(发音无力或不接续,语言重复)
SUCCESS
THANK YOU
2020/9/30
第三节问诊
• 问诊是通过问诊可详细了解疾病的主要症 状,病史及有关病证的各种因素,中医传 统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 妇人尤问经带产。
中医诊断学 四诊.ppt

5.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 血瘀证)
黑色五行属水,为阳虚阴寒,水饮内泛,气血凝滞 , 经 脉肌肤失养所致,常见于面部或口唇及眼眶,可分为禁 黑、紫黑、或青黑。
面色黧黑:为肾阳虚衰,阴寒凝滞之证 ; 面黑而干焦:为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 色黑伴肌肤甲错:为有瘀血 ; 眼眶黑为肾虚或有水饮:妇人多为崩中漏下。
3.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症: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证:反映疾病的本质;(是对证的概括) 病:反映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四)病案
1.“病案”的含义: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 录。又称病历、诊籍。
2.病案的要求:如实记录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 诊断和治疗等情况。
意义: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类型
阴脏 人
形态
体形偏于矮胖,头圆颈粗, 肩宽腰厚,身体姿势多后仰, 喜热恶凉,便溏
临床意 义
阳较弱而 阴偏盛
转归
易从阴化寒,寒 湿内停
阳脏 人
体形偏于瘦长,头长颈细, 阴较弱而 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 阳偏盛 喜凉恶热,便燥
易丛阳化热,伤 津伤阴
阴阳 平和 人 (平 脏人)
体形介于两者之间,平时无 寒热喜恶之偏,大便不燥不 溏
2.望诊注意事项:
①望诊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 , 如无天然 光线,也应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 诊,要避开有色光线。
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 行观察。
③注意诊室内温度适宜。
④为了更好地识别病理体征,必须熟悉各部位 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将病理体征与生理 体征相比较.还要熟悉各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 络的联系,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ppt课件

中醫四 診
望、聞、問、切
1
中醫診治流程
診斷學﹍四診
獲取資料
分析判讀
辨證學﹍八綱、氣血津液、臟腑、 六經、三焦、衛氣營血辨證
診斷
治則學﹍汗、吐、下、和、溫、 清、補、消八法
治療計畫 理筋 正骨 針灸 服藥
中藥學、方劑學、
針灸學、推拿學
評估
2
四診
黑箱理論
望: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排泄物的性狀。 聞:聽病人的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 嗅病人散發出來的(包括排泄物)氣味。
形式_
時間_
寒熱並見 寒熱往來 獨熱、壯熱 獨寒 潮熱 低熱
形瘦色蒼,肌肉消瘦,皮膚乾燥
陰虛體質
12
態 ─ 姿態
一般姿態
動 / 靜,屈 / 伸 (俯 / 仰)
異常姿態
口眼歪斜 (facial palsy) 半身不遂 (hemiparesis, hemiplegia)
手足顫動 (tremor)
手足拘急 (rigidity)
13
態 ─ 姿態
揚手擲足,煩燥多言,狂躁不安,常欲揭去衣被 陽證、 熱證、實證
息 ─ 呼吸氣息的粗、細、微、弱。
聲 ─ 呼吸、說話、咳嗽、呃逆、呻吟。 味 ─ 身上、口鼻、排泄物的氣味。 語 ─ 是否清楚,有無譫語、蹇澀、語無倫次、自語等。
29
發聲
病初起便聲啞外感風寒,肺氣不宣 久病失音肺臟虧損 發聲重濁,聲高而粗實證,或因外寒,或因邪熱盛 發聲輕清,低微細弱虛證,或因內寒,或邪去正傷
鼾聲不醒,手撒遺尿中風入臟證
病人呻吟身有痛楚 小兒陣發驚呼,發聲尖銳,表情驚恐驚風
望、聞、問、切
1
中醫診治流程
診斷學﹍四診
獲取資料
分析判讀
辨證學﹍八綱、氣血津液、臟腑、 六經、三焦、衛氣營血辨證
診斷
治則學﹍汗、吐、下、和、溫、 清、補、消八法
治療計畫 理筋 正骨 針灸 服藥
中藥學、方劑學、
針灸學、推拿學
評估
2
四診
黑箱理論
望: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排泄物的性狀。 聞:聽病人的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 嗅病人散發出來的(包括排泄物)氣味。
形式_
時間_
寒熱並見 寒熱往來 獨熱、壯熱 獨寒 潮熱 低熱
形瘦色蒼,肌肉消瘦,皮膚乾燥
陰虛體質
12
態 ─ 姿態
一般姿態
動 / 靜,屈 / 伸 (俯 / 仰)
異常姿態
口眼歪斜 (facial palsy) 半身不遂 (hemiparesis, hemiplegia)
手足顫動 (tremor)
手足拘急 (rigidity)
13
態 ─ 姿態
揚手擲足,煩燥多言,狂躁不安,常欲揭去衣被 陽證、 熱證、實證
息 ─ 呼吸氣息的粗、細、微、弱。
聲 ─ 呼吸、說話、咳嗽、呃逆、呻吟。 味 ─ 身上、口鼻、排泄物的氣味。 語 ─ 是否清楚,有無譫語、蹇澀、語無倫次、自語等。
29
發聲
病初起便聲啞外感風寒,肺氣不宣 久病失音肺臟虧損 發聲重濁,聲高而粗實證,或因外寒,或因邪熱盛 發聲輕清,低微細弱虛證,或因內寒,或邪去正傷
鼾聲不醒,手撒遺尿中風入臟證
病人呻吟身有痛楚 小兒陣發驚呼,發聲尖銳,表情驚恐驚風
中医四诊ppt课件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 捏着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 向指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 分为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32
第五节
望 舌
(一)概 述
38
注意事项
① 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
然光线为佳,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 与色调,常常会影响正确的判断。 ② 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 象发生变化。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 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 变白,蛋黄、核黄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色。诸如此类 ,应予排出。 ③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 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 以使舌苔变干等等,这些舌象异常,不能作为机体 的病理征象,应予鉴别,避免误诊。
望形是观察病人体形、体质和形态来诊察 疾病的方法。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察外知内
意义:根据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以 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二)望形的内容:强弱、胖瘦、体质
24
1.形体强弱
强--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骨骼 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说明内脏坚实, 气血旺盛。
弱 -- 身体衰弱,表现为胸廓狭窄,骨骼 细小,皮肤枯槁,肌肉消瘦。说明内脏脆弱, 气血不足。
35
舌诊的临床意义
• 判断邪正盛衰: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 血虚衰。津足则润;津乏则干。舌苔薄润,为胃气充 盛;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为胃之气阴衰败。气血畅通 红活鲜明;气滞血瘀舌色青紫。 • 辨别病位浅深:质红热在气分;舌绛热入营血。苔薄 白病初、轻浅;苔黄厚入里、病重。 • 区别病邪性质: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寒湿为病舌淡 而苔白滑;痰饮、湿浊、食积或外感秽浊之气,舌苔 厚腻;燥热则舌红苔燥;瘀血舌紫暗或有斑点。
中医四诊PPT课件

.
26
二、按 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 (二)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
.
27
二、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
.
2红 —— 外感表证 紫红 —— 里热 色青 —— 痛、惊 紫黑 —— 血络闭郁
.
12
三、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1.望痰 寒痰——痰稀、色白、量多,或有黑点者 痰热——痰稠色黄,坚而成块者 燥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 湿痰——痰稠色白量多,滑而易咯出者 肺痈——咯出脓血腥臭痰 热伤肺络——痰中带血,或咯血
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 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
6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4)少神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
7
(2)望面色
全身望诊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常色与病色 (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
4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2)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 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
5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3)假神 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 神“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 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
中医四诊完整ppt课件

不同脏腑 不同性质
的疾病
.
24
青色☆
❖ 机理 寒凝气滞
瘀血内阻 筋脉拘急
❖ 主病 寒证 疼痛
血瘀 惊风
❖ 淡青或青黑--寒盛 痛剧
❖ 口唇青紫--心气衰 心阳脱
❖ 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 小儿眉鼻唇青--惊风
❖ 脏腑. 肝
25
赤色☆
❖ 机理 热——气血充盈 虚阳上越
❖ 主病 热证 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 午后颧红--虚热 面红如妆--虚阳外越
.
❖四、望态
❖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的动 作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脏腑精气的盛衰.
.
❖(二)常色与病色
❖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明 润、含蓄。
❖ (1)主色: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 色。属于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
❖ (2) 客色:外界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 而微有相应的变化。
.
常 色☆
❖ 正常的 无病的面色
❖ 特点 明润含蓄
❖ 1 主色
与生俱来 基本不变
❖ 2 客色
季节 气候 环境
《医宗金鉴》: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
推迁不常 故为客色。
.
22
病色☆
❖ 异常面色
❖ 特点 晦暗 暴露 1 善色 光明润泽
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气至 新病 轻病 阳证 预后好
2 恶色 枯槁晦暗 精气衰 胃气不能上荣-气不至 久病 重病 阴证 预后差
.
23
五色主病☆
病色--五色 青赤黄白黑
.
脏腑和调 精气充盛 虽病预后良好
2 少神
❖ 概念: 精气轻度损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四诊 Four Diagnosis
概念
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 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 闻、问、切四法,简称“四 诊”。
四诊
Four Diagnosics
望:Inspection 闻: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问:Interrogation 切:Feeling Pulse and Palpation
淡白色—主虚证、寒证
红 色—主热证
青紫色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瘀血 舌深绛而暗者为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淡白色—主虚证、寒证
红 色—主热证
绛 色—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3. 望 舌 形
老嫩:辨寒热虚实 老舌:主实证、热证 嫩舌:主虚证或寒证
舌胖嫩有齿痕,色淡属脾肾阳虚,
胖嫩舌 水湿停留
三关测轻重 淡滞判虚实
五 、舌 诊
重点内容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舌
质、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望舌
意 义:了解病的本质,指导辨证施治, 反映脏腑虚实、气血亏虚
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主 要观 察 内容
舌质 (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附着于舌面的苔状物
指望病人的外形和体质
胖瘦
望
形 浮肿
体
瘦瘪
阴阳气血盛衰 水肿证 鼓胀证 恶病质 疳积
(四)望 动 态
指望病人的行、走、坐、卧、立等体态
动静
喜动者多阳证、热证、实证 喜静者多阴证、寒证、虚证
望 咳嗽 肺气上逆实证 肾不纳气 水凌心肺
形 体
抽搐 热盛动风 血虚风动 破伤风 虚风内动 偏瘫 中风偏枯证
痿痹 痹证 痿证
望舌质要点
1. 色红老瘦为热 2. 色淡胖嫩为寒 3. 色紫为瘀 4. 芒刺、裂纹为热 5. 舌态异常为风、热
二、局 部 望 诊
1. 望头面:头颅大小、面肿、腮肿、口眼喎斜
2. 望五官:
眼
眼神 色泽 眼态 反映五脏情况
耳
反映肾与肝胆情况
鼻
反映肺与脾胃情况
口唇 反映脾胃的情况
齿龈 反映肾与胃的情况
咽喉 反映脾胃与肾的情况
二、局 部 望 诊
3.望颈项躯体:瘿瘤 瘰疬 鸡胸 项强 癥积
4.望皮肤:外形 斑疹 痈毒疔疖 5.毛发:色泽 分布 脱落
临床意义 正常,病 轻 正气已伤 脏腑功能 不足 正伤病重
回光返照 病情恶化
(二)望 色
概念
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 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 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望色依据
颜色—青、赤、黄、白、黑 是血
望
反应疾病不同性质和
色
不同脏腑的病证
脏之
光泽—肤色荣润或枯槁
望舌分部
舌尖—心肺(上焦) 舌中—脾胃(中焦) 舌边—肝胆(下焦) 舌根—肾
望舌方法
伸舌自然 两侧舒展 宁可重复 毋使疲劳 光线充足 注意染苔 舌苔舌质 综合分析
(一)望 舌 质
主要包括:神、色、形、态
1. 望舌神 有神:舌质红活明润 无神:舌质干瘪晦暗
(一)望 舌 质
2. 望舌色: 淡白色 —主虚证、寒证 红 色 —主热证 绛 色 —主邪热炽盛,主阴虚火旺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 青紫色 主阴寒、瘀血 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瘀血
腑外
反应脏腑精气盛衰
气荣
病色
主病
脏腑 归属
病理
青色
主寒证 惊风
痛证 血瘀
肝 气血不通 经脉瘀阻
主热证 实热 满面通红
赤色
虚热 午后颧红 心 阳热上浮 气血外荣
黄色 主湿、虚、黄疸 白色 主虚、寒、失血 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脾 气血不荣 湿热蕴结 肺 气血不足 气血不荣 肾胖嫩紫暗—多为中毒
舌
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见心
肿胀舌 脾有热
胖
瘦
舌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 湿热,痰浊停滞
瘦 舌瘦瘪淡红而嫩—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薄 舌 舌瘦薄而色红绛而干—多为阴虚火旺
3. 望 舌 形
芒刺:主热盛(状如草莓) 裂纹:多见于阴液亏损(舌面裂沟、
深浅不一) 齿印:多为气虚或脾虚(齿痕舌)
望诊分类
全身:神、色、形、态
一般望诊
局部:头面、五官、皮肤、毛发、 分泌物 、排泄物
舌质 望舌(重点)
特殊望诊 舌苔
小儿指纹(3岁以下)
一、全 身 望 诊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
神
的高度概括
狭义:指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一)望 神
望神要点:望眼神 精神意识 语言气息 动作反复
望神意义:知正气存亡 脏腑盛衰 病情轻重 预后好坏
3. 望 舌 形
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 火上炎(溃疡、红肿)
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 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芒刺
裂纹
齿印
舌下络脉
4. 望 舌 态
痿软舌:主气血两虚、肝肾阴液 枯涸、热灼阴液
强硬舌:胃气衰竭、热入心包、 风痰浊阻滞
震颤舌:热极生风、虚风内动 歪斜舌:风中经络、风痰阻络
三、望 排 泄 物
1. 痰、涎、涕、唾 2. 呕吐物 3. 大便 4. 小便
四、望 小 儿 指 纹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诊断意义同成人寸口脉 部位: 风、气、命三关 观察方法:右手拇指蘸水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
数次,用力需适中,显露络脉 正常指纹:红黄隐隐限于风关之内 异常指纹:浮沉分表里 红紫定寒热
望神内容
眼神 精神意识 语言
有 明亮 神 灵活
少 神
神少 欠灵 活
目光
失 晦暗 神 瞳人
呆滞
神志清楚 清晰 精神倦怠 气短懒言
精神瘘糜 反应迟钝 甚或神志 昏迷
低微不清
假 突然 突然转清 突然清亮
神 睁眼
言语不休
动作 反应灵敏活 动自如 反应迟钝
迟钝或循衣 摸床或卒倒 目闭口开手 撒遗尿 突然动作
运用原则
1. 内外详察 2. 四诊合参 3. 病证结合
第一节 望诊
[本节重点]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和常色、病色 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色 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
3.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 望肢体皮肤、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 的基本内容
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 面色、形体、姿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异常 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4.望 舌 态
麻痹舌:血虚风动、肝风挟痰 卷缩舌:热极伤阴、阳气暴脱、痰浊内阻 吐弄舌:心脾有热、疫毒攻心、惊风先兆 舌纵:气血两虚、风痰、痰火扰心、危重
痿软舌
主主 主 气肝 热 血肾 灼 两阴 阴 虚枯 液
歪斜舌
主主 风风 中痰 经阻 络络
吐弄舌
主主 主主 心疫 惊先 脾毒 风天 有攻 先不 热心 兆足
概念
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 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 闻、问、切四法,简称“四 诊”。
四诊
Four Diagnosics
望:Inspection 闻: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问:Interrogation 切:Feeling Pulse and Palpation
淡白色—主虚证、寒证
红 色—主热证
青紫色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瘀血 舌深绛而暗者为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淡白色—主虚证、寒证
红 色—主热证
绛 色—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3. 望 舌 形
老嫩:辨寒热虚实 老舌:主实证、热证 嫩舌:主虚证或寒证
舌胖嫩有齿痕,色淡属脾肾阳虚,
胖嫩舌 水湿停留
三关测轻重 淡滞判虚实
五 、舌 诊
重点内容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舌
质、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望舌
意 义:了解病的本质,指导辨证施治, 反映脏腑虚实、气血亏虚
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主 要观 察 内容
舌质 (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附着于舌面的苔状物
指望病人的外形和体质
胖瘦
望
形 浮肿
体
瘦瘪
阴阳气血盛衰 水肿证 鼓胀证 恶病质 疳积
(四)望 动 态
指望病人的行、走、坐、卧、立等体态
动静
喜动者多阳证、热证、实证 喜静者多阴证、寒证、虚证
望 咳嗽 肺气上逆实证 肾不纳气 水凌心肺
形 体
抽搐 热盛动风 血虚风动 破伤风 虚风内动 偏瘫 中风偏枯证
痿痹 痹证 痿证
望舌质要点
1. 色红老瘦为热 2. 色淡胖嫩为寒 3. 色紫为瘀 4. 芒刺、裂纹为热 5. 舌态异常为风、热
二、局 部 望 诊
1. 望头面:头颅大小、面肿、腮肿、口眼喎斜
2. 望五官:
眼
眼神 色泽 眼态 反映五脏情况
耳
反映肾与肝胆情况
鼻
反映肺与脾胃情况
口唇 反映脾胃的情况
齿龈 反映肾与胃的情况
咽喉 反映脾胃与肾的情况
二、局 部 望 诊
3.望颈项躯体:瘿瘤 瘰疬 鸡胸 项强 癥积
4.望皮肤:外形 斑疹 痈毒疔疖 5.毛发:色泽 分布 脱落
临床意义 正常,病 轻 正气已伤 脏腑功能 不足 正伤病重
回光返照 病情恶化
(二)望 色
概念
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 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 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望色依据
颜色—青、赤、黄、白、黑 是血
望
反应疾病不同性质和
色
不同脏腑的病证
脏之
光泽—肤色荣润或枯槁
望舌分部
舌尖—心肺(上焦) 舌中—脾胃(中焦) 舌边—肝胆(下焦) 舌根—肾
望舌方法
伸舌自然 两侧舒展 宁可重复 毋使疲劳 光线充足 注意染苔 舌苔舌质 综合分析
(一)望 舌 质
主要包括:神、色、形、态
1. 望舌神 有神:舌质红活明润 无神:舌质干瘪晦暗
(一)望 舌 质
2. 望舌色: 淡白色 —主虚证、寒证 红 色 —主热证 绛 色 —主邪热炽盛,主阴虚火旺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 青紫色 主阴寒、瘀血 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瘀血
腑外
反应脏腑精气盛衰
气荣
病色
主病
脏腑 归属
病理
青色
主寒证 惊风
痛证 血瘀
肝 气血不通 经脉瘀阻
主热证 实热 满面通红
赤色
虚热 午后颧红 心 阳热上浮 气血外荣
黄色 主湿、虚、黄疸 白色 主虚、寒、失血 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脾 气血不荣 湿热蕴结 肺 气血不足 气血不荣 肾胖嫩紫暗—多为中毒
舌
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见心
肿胀舌 脾有热
胖
瘦
舌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 湿热,痰浊停滞
瘦 舌瘦瘪淡红而嫩—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薄 舌 舌瘦薄而色红绛而干—多为阴虚火旺
3. 望 舌 形
芒刺:主热盛(状如草莓) 裂纹:多见于阴液亏损(舌面裂沟、
深浅不一) 齿印:多为气虚或脾虚(齿痕舌)
望诊分类
全身:神、色、形、态
一般望诊
局部:头面、五官、皮肤、毛发、 分泌物 、排泄物
舌质 望舌(重点)
特殊望诊 舌苔
小儿指纹(3岁以下)
一、全 身 望 诊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
神
的高度概括
狭义:指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一)望 神
望神要点:望眼神 精神意识 语言气息 动作反复
望神意义:知正气存亡 脏腑盛衰 病情轻重 预后好坏
3. 望 舌 形
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 火上炎(溃疡、红肿)
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 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芒刺
裂纹
齿印
舌下络脉
4. 望 舌 态
痿软舌:主气血两虚、肝肾阴液 枯涸、热灼阴液
强硬舌:胃气衰竭、热入心包、 风痰浊阻滞
震颤舌:热极生风、虚风内动 歪斜舌:风中经络、风痰阻络
三、望 排 泄 物
1. 痰、涎、涕、唾 2. 呕吐物 3. 大便 4. 小便
四、望 小 儿 指 纹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诊断意义同成人寸口脉 部位: 风、气、命三关 观察方法:右手拇指蘸水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
数次,用力需适中,显露络脉 正常指纹:红黄隐隐限于风关之内 异常指纹:浮沉分表里 红紫定寒热
望神内容
眼神 精神意识 语言
有 明亮 神 灵活
少 神
神少 欠灵 活
目光
失 晦暗 神 瞳人
呆滞
神志清楚 清晰 精神倦怠 气短懒言
精神瘘糜 反应迟钝 甚或神志 昏迷
低微不清
假 突然 突然转清 突然清亮
神 睁眼
言语不休
动作 反应灵敏活 动自如 反应迟钝
迟钝或循衣 摸床或卒倒 目闭口开手 撒遗尿 突然动作
运用原则
1. 内外详察 2. 四诊合参 3. 病证结合
第一节 望诊
[本节重点]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和常色、病色 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色 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
3.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 望肢体皮肤、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 的基本内容
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 面色、形体、姿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异常 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4.望 舌 态
麻痹舌:血虚风动、肝风挟痰 卷缩舌:热极伤阴、阳气暴脱、痰浊内阻 吐弄舌:心脾有热、疫毒攻心、惊风先兆 舌纵:气血两虚、风痰、痰火扰心、危重
痿软舌
主主 主 气肝 热 血肾 灼 两阴 阴 虚枯 液
歪斜舌
主主 风风 中痰 经阻 络络
吐弄舌
主主 主主 心疫 惊先 脾毒 风天 有攻 先不 热心 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