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总结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总结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总结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日益增加,再生资源回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各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本文将对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总结进行分析。

首先,在政府推动下,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各地区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规定了再生资源回收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加大了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了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回收工作。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和乱倒再生资源的行为。

其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建设和创新得到加强。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回收站和回收点的建设和扩充力度,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回收率。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再生资源的回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智能垃圾桶的应用,能够智能分辨可回收垃圾和非可回收垃圾,提高了整体回收效率。

另外,一些创新型企业还开展了再生资源的分类利用研究,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有效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再次,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引领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发展。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和理解,人们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回收行动。

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主题研讨会、社区义工行动等,激励人们参与到再生资源回收中来。

此外,一些公益组织、媒体和学校也积极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开展了多样化的环保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素养。

然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壮大助推了再生资源回收的进程。

在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创新机制和科技手段,拓宽了再生资源的回收渠道。

通过与废品收购站、机械制造企业等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促进了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企业还注重提高回收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提高了回收效率和质量。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还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如举办废物回收知识培训班,提供技术咨询等,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共同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对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而且我国又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相当重视,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

近10年来世界再生铜产量已占原生铜产量的40- 55%,其中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

世界再生铝产量也占原生铝产量的35- 50%,其中美国约占50%,日本约占90%,德国约占45%。

世界再生铅产量也占原生铅产量的40- 60%,其中美国约占75%,日本约占60%,德国约占55%。

锌、镍、镁、锡、锑等再生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利用。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石和尾矿,数量巨大,不加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严重危害。

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烟气,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已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硫烟气普遍用于制造硫酸,先进国家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世界各国循环利用工业废水有严格要求,工业化国家废水利用率已达到90-95%,还注意把数量巨大的废石、尾矿、难利用矿石变废为宝,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网遍布全国,还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废杂金属回收利用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再生金属企业5000多家,收集、回收、加工、经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再生金属利用中心。

1. 再生铜废杂铜回收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由于铜加工企业成材率比较低,一般综合成品率只有60- 70%,废料量很大,这部分废料在中国普遍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工业发达国家却打包出售,自己处理较少。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一、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1.1.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的概念①有色金属(n o n f e r r o u s m e t a l):将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称为有色金属。

其中有:轻有色金属或轻金属(铝、镁、钠、钾、钙、锶、钡等);重有色金属或重金属(铜、铅、锌、锡、镍、钴、锑、汞、镉、铋等);稀有金属(包括稀有轻金属锂、铍、铷、铯等,难熔金属如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铼等,稀散金属如镓、铟、铊、锗、硒、碲等,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等,放射性金属如钫、镭、钋、锝、钷、锕系金属等);半金属如硼、硅、砷、砹等及贵金属金、银、钯、铱、锇、铂等。

各国为了统计有色金属产量,就在有色金属中选择其中生产量大、应用较广的10种金属。

一般为铝、镁、铜、铅、锌、镍、钛、锡、锑、汞等十种金属;中国则为铜、铝、镍、铅、锌、钨、钼、锡、锑、汞等十种金属,把国外的镁、钛换成钨、钼。

②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的概念:是指有色金属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形成的废品、废气、废水、废渣、废石和尾矿。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1.2.稀土资源研究状况稀土概念: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为土且少见。

稀土地壳丰度:200×10-6发现:1788,K a r l A r r h e n i u s发现第一种稀土矿物;1947,M a r i n s k y J A发现元素钷,17种稀土元素名称(镧(L a)、铈(C e)、镨(P r)、钕(N d)、钷(P m)、钐(S m)、铕(E u)、钆(G d)、铽(T b)、镝(D y)、钬(H o)、铒(E r)、铥(T m)、镱(Y b)、镥(L u)、钇(Y)、钪(S c))。

稀土应用:光学、磁学性质已广泛地应用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目前含有稀土的功能材料已达50多类,包括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子材料、核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等,是新世纪高科技及功能材料的宝库,它是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性元素。

有色金属行业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有色金属行业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有色金属行业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包括铜、铝、铅、锌等多种有色金属。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从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

在铜、铝等有色金属产量方面,中国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和重大项目的成功。

其次,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和开采难度增加的问题。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一些企业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装备落后、环保标准不达标等问题,制约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挑战,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方面,通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

另一方面,加大对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

未来,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将面临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去产能将是关键词。

随着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色金属行业过剩产能将逐步消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其次,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再次,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更加活跃。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拓展出口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力度,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该行业将面临去产能、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趋势。

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对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有重要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市场规模已逐年增长,2024年规模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

2.行业结构:当前,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大型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和小型回收站组成。

大型回收公司利用其规模优势和完善的回收网络,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加大对废旧金属回收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提供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项目资金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的发展。

4.技术与设备: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的技术和设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回收企业引进先进的废旧金属分选和处理设备,提高了回收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旧金属的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的紧缺,也将对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产业升级:当前,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仍以回收为主,而对于废旧金属的深加工利用还比较薄弱。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将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升级。

3.创新发展: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法规趋严等。

因此,回收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废旧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4.国际合作:当前,全球废旧金属市场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将会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今年以来,作为循环经济重要领域的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对严峻简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受产品价格下跌、废料价格上涨两面夹击,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落,行业进入了微利时期,企业固定资产新建项目投资速度和数量都明显下降,再生金属熔炼、加工项目投资增幅均消失回落苗头。

在日前北京进行的第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透露,今年以来,行业效益明显下滑,新建项目投资削减,总体形势“难言乐观”。

1~9月份,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再生有色金属产品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的均价下降了9%左右。

加之进出口贸易额增幅回落,产业进展受到“严峻影响”。

从今年以来的产业运行特点来看,一是产品产量小幅下降。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四大品种总产量为722万吨,同比下降5.1%。

二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1~9月份,有色金属价格连续震荡下行,1#废铜平均价格为49460元/吨、2#废铜平均价格为45800元/吨,电解铜平均价格为53806元/吨。

废铝平均价格12509元/吨,再生铝合金ADC12均价15755元/吨。

三是废料进口数量削减。

前8月,我国共进口含铜、含铝、含锌废料439.4万吨,金额114.1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8.5%。

与此同时,制约产业协调健康进展的一些深层次冲突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稳定增长和稳步进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王吉位副会长告知记者,进入2022年,有色金属价格低迷、宏观经济增长减速、进口和环保压力增大,成为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影响最大的三项不利因素。

一是国内下游需求减弱。

在多重压力之下,投资者对产业前景推断不乐观,投资信念不足、意愿下降,在建和新建项目进度明显放缓。

一些企业处于维持和观望阶段,开工率大幅下降,或处于停产、转产状态。

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生产经营消失了困难凸显。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再生金属产业作为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意义,确立了未来5年间再生循环产业的重要地位。

规划指出,到2015年,形成资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万吨,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50万吨。

当前国内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概况中国是有色金属的消费大国,却又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当前国内有色金属资源的基本态势是:铜资源严重不足,铝、铅、锌、镍资源保证程度不高,钨、锡、锑开采过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矿产资源争夺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成为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不断扩大,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2002年以来,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再生金属中再生铜、再生铝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7%,而再生铅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1%。

2011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从2002年的239万吨增加至835万吨,较2002年增长249.37%,基本与2000年的全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相持平。

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的产量分别达到260万吨、440万吨、135万吨,分别较2002年增加172万吨、308万吨、116万吨。

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2009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产量也保持了正增长的态势。

在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中,我国锌的再生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费的锌中(包括锌金属和化合物),原生锌和再生锌分别占70%和30%。

而我国每年60%以上的锌用于钢铁防腐,回收利用周期长,故再生锌的产量只有十几万吨,占消费量的3%左右。

虽然再生锌产业已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但其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却是不容忽视的。

再生资源回收的工作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的工作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的工作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进行了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品,我们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还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再生资源回收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

许多废弃物品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进行加工和利用,从而节约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

例如,废纸可以再生利用,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废塑料可以再生加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消耗。

通过再生资源回收,我们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最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生资源回收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再生资源回收还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再生资源回收,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再生资源回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一、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对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而且我国又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相当重视,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

近10年来世界再生铜产量已占原生铜产量的40- 55%,其中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

世界再生铝产量也占原生铝产量的35- 50%,其中美国约占50%,日本约占90%,德国约占45%。

世界再生铅产量也占原生铅产量的40- 60%,其中美国约占75%,日本约占60%,德国约占55%。

锌、镍、镁、锡、锑等再生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利用。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石和尾矿,数量巨大,不加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严重危害。

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烟气,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已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硫烟气普遍用于制造硫酸,先进国家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世界各国循环利用工业废水有严格要求,工业化国家废水利用率已达到90-95%,还注意把数量巨大的废石、尾矿、难利用矿石变废为宝,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网遍布全国,还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废杂金属回收利用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再生金属企业5000多家,收集、回收、加工、经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再生金属利用中心。

1.再生铜废杂铜回收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由于铜加工企业成材率比较低,一般综合成品率只有60- 70%,废料量很大,这部分废料在中国普遍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工业发达国家却打包出售,自己处理较少。

二是社会积蓄的废杂铜,这部分是国内回收的重点。

目前全国再生铜企业约有3000多家,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废杂铜收集、拆解、分类、冶炼、加工和销售。

最近几年,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废杂铜进口量巨增,企业规模也有不断扩大趋势。

目前再生铜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铜资源最紧缺区域,但却是我国铜需求和铜加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目前全国80%的铜加工厂集中在这里,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杂铜,并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拣选分类、加工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天津静海等地,以进口废杂铜为主的加工利用地区,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地,以回收国内废杂铜为主的集散地20多处。

目前国内废杂铜回收量没有统计数据,我们按国际上一般回收水平估算(按当年精炼铜产量40%计算)。

近几年利用废杂铜原料生产精炼铜企业逐渐增多。

首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贵溪冶炼厂,2004年该厂生产41.5万吨电解铜中就包括再生铜15.8万吨,大量使用进口紫杂铜作原料,处理工艺简单,不需扩建投资大、工艺复杂的熔炼系统,这是多快好省的举措。

其次利用废杂铜生产电解铜2万吨以上企业还有6家,依次是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金升有色集团公司。

中小型再生铜冶炼厂也不少,约占全国再生铜产量60%左右,但这些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和金属回收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从90年代开始进口废杂铜,进口量逐年增加,1995年突破100万吨,2000年突破250万吨,进入21世纪废杂铜年进口量均保持300万吨以上。

不久前我们到进口废杂铜较多的广东省南海市大沥镇进行调研,该地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比较突出,每年大量回收国内废杂铜,邻近的湖南、广西废旧金属回收企业,主动送货上门,形成一个庞大的废旧金属市场。

同时大量进口各种含铜废料,进口原料十分充裕,普遍都挑拣品质高的才进口,进口有保证。

因为处理废杂铜原料需要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体力繁重的拆解、拣选、分类、收集、熔炼作业,南海市就有几万农民工从事这项工作,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是手工操作,在西方工业化国家是不会这样干的。

因此在国际废杂铜市场上竞争对手比较少,废杂铜货源大量流向中国、印度这样拥有巨大人力资源的国家。

我国进口废杂铜起步较早,进口渠道是畅通的,近年还专挑质量较好的废杂铜进口,例如含铜品位97%左右的紫杂铜就进口几十万吨,直接供铜冶炼厂使用。

由于紫杂铜容易处理,冶炼厂吃到甜头,估计今后要重点进口,是增产铜的捷径。

2.再生铝中国再生铝产业起步较晚,70年代后期才初步形成雏形,但当时工业基础薄弱,再生铝发展规模不大。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铝需求旺盛拉动下,中国再生铝企业纷纷上马,数量众多小型再生铝厂和家庭作场如雨后春笋飞速成长。

90年代以来,外资进入中国再生铝行业,废杂铝进口数量和再生铝产品出口规模也逐年扩大,中国再生铝产业开始加快了与国际再生铝产业接轨步伐。

再生铝回收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由于铝加工材综合成品率仅70%,废料量很大,我国一般都返回生产系统重新使用。

二是社会积蓄的废杂铝,这是本文研究重点。

随着铝消费量增长,回收废杂铝数量也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间年均递增率达到21.55%。

目前国内废杂铝回收、拣选、分类、集散及再生铝加工利用区域20余处,主要分布在广东南海和清远,浙江台州和永康,江苏太仓,河北保定,辽宁大连和大石桥,上海和天津外围地区,这些地区靠近铝消费市场,又具备利用国外废杂铝资源便利条件。

内地也形成几处以回收废杂铝为主的重要集散地,包括山东临沂、河南长葛、安徽亳州、湖南汩罗、新疆乌鲁木齐等地。

现列举几个典型地区:浙江永康市:目前从事废杂铝回收、再生及加工企业约11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年产再生铝规模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20家,年产3000- 10000吨企业有35家,年产10000吨以上企业仅有5家。

该市约有近4万人回收队伍,从全国各地以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收集采购废杂铝,目前该市年产再生铝、铝制品、铝加工材30万吨左右,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从废杂铝回收、分拣、贸易、熔炼直到深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永康素有“中国五金城”之称。

广东南海市大沥镇:南海市是同时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回收市场,大沥镇每年回收利用国内废杂金属约50余万吨,同时进口废杂金属50余万吨,合计100余万吨,其中含铜约20万吨,含铝约40余万吨。

废杂金属来源广泛,货源充足,形势十分喜人。

目前大沥镇达到一定规模的废杂铜铝回收、分拣、熔炼、加工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人左右,产品流向全国,成为国内闻名、国际知名的再生金属集散地。

改革开放以来,大沥镇再生金属产业和铜铝加工业蓬勃发展,目前铝型材已成为主导行业,铝型材产量已达60余万吨,占广东省铝型材产量的60%和全国铝型材产量的25%,再生铝成为重要的原料来源。

目前全国再生铝企业2000多家,产量最大的是上海新格有色金属公司,2004年生产再生铝12.3万吨;年产再生铝两万吨以上还有7家,依次是广东诺文(新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5.4万吨),保定满城双凤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4.8万吨),河北立中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2.5万吨)等;年产再生铝1万吨左右企业还有30家,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

企业性质几乎都是民营,在大中型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4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

废杂铝利用一般需要预处理,然后进行火法熔炼,脱去杂质。

熔炼按规模大小采用转炉、反射炉或电炉。

除少数大中型骨干厂外,绝大多数再生铝厂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造成烧损大、能耗高、金属回收率低。

以处理铝制易拉罐最为突出,只能回收5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能回收80%以上。

其次是质量不稳定,各种废料混杂处理,产品质量不高,得不到市场认同,难于进行深加工,这方面再生铝不如再生铜,再生铜质量与原生铜没有多大差别。

目前美国易拉罐生产年需铝罐料50多万吨,利用不少制罐厂的边角废料和回收旧罐重熔轧制而成,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

近几年美国再生铝产量占原生铝产量的50%左右,而且再生铝质量较好,可以进行深加工。

3.再生铅我国再生铅回收利用起步较早,原料来源较多,85%以上来自废旧铅酸蓄电池,少量来自电缆包皮、耐酸器皿衬里、印刷合金、铅锡焊料及轴承合金。

长期以来,中国在蓄电池销售中采取“交旧买新”办法,废铅回收情况比较好,历年来是逐渐增长趋势。

目前中国再生铅企业约有400余家,包括原生铅和再生铅冶炼厂、蓄电池制造厂等。

再生铅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年产量4万吨企业有安徽省太和县宏达集团、徐州春兴合金有限公司、保定金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再生铅1- 3万吨企业有保定风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桥有色金属加工厂等企业。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汽车、通讯、交通、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了铅酸蓄电池产业迅猛扩张,1992年全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仅1000万KV AH,而2004年猛增到6000万KV AH,产量增长6倍。

目前全国铅酸蓄电池生产厂也有几千家,2004年估计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耗铅量在1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铅消费量的60%。

工业发达国家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3- 3.5年,而我国同类蓄电池只能1.5- 2.0年,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每年有50- 60万吨废杂铅产自蓄电池行业,今后还会有明显增加。

目前回收铅技术已有几座先进工厂,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凌冶股份有限公司均拥有先进的底吹熔炼- -鼓风炉炼铅工艺,包括处理废杂铅在内,生产规模均为年产精铅10万吨。

另外徐州春兴合金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还掌握预处理分选的无污染再生铅新工艺技术,其它企业普遍采用常规的反射炉、鼓风炉等熔炼工艺,缺少分选处理技术。

小型再生铅厂没有收尘设施,环境污染严重。

除了从废旧蓄电池中大量回收铅外,也从电缆包皮、耐酸器皿衬里、铅锑合金中回收铅,回收方法与废杂铜相似。

预计今后再生铅回收量还会增加,可能接近原生铅生产水平。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再生铅产量已接近或超过原生铅产量,再生铅在全球铅工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4.再生锌锌的再生利用,比铜、铝、铅都困难。

锌的几项重要应用领域:冶金产品镀锌、干电池、氧化锌和立德粉、铜材、压铸合金等,废杂锌都不容易回收,而且回收率很低,得不偿失,因而再生锌产量相对较少,统计也更为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