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基础)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肝门: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邻腹腔脏器称脏面,脏面中央有一横裂称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由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黏膜无论膀胱充盈或排空,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好发之处。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受精:发育成熟并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
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所有细菌繁殖体及芽孢)。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孢及非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寄生虫:寄生物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为寄生虫。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抗原:抗原是指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发热: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称为发热。
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有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死亡。
名词解释(基础)

1、珠江模式: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进行大胆创新:(1)主持人中心制,即除了新闻节目外,其他节目的信息采集、编辑、播音均由一个人完成。
(2)节目形态为大板块(3)播出形式为直播,同时开通热线电话。
听众参与,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传播和交流。
珠江模式是在香港和台湾广播模式的影响下产生的。
不仅壮大了广东广播电台的实力,而且推动了中国广播的全面改革。
实际上,“珠江模式”最重要的内涵和价值是改革创新精神。
“珠江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首个专业化频率的产生。
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率先打破了综合台一统天下的局面,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等系列台模式风行全国。
2、东广模式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竞争态势。
他们倡导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型改革思路:新闻编排上打破了先本地、后国内、国际的陈旧模式,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排座次”;不“画地为牢”请进各方代表人物进直播室;努力开放节目资源和频率潜力,实现24小时直播。
东方广播电台的做法,深化了大板块直播节目的内涵,实现了广播节目与社会活动的内外联动,以媒体活动和品牌主持人来树立电台的品牌形象。
尤其重要的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触动了体制方面的某些问题,使广播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开拓。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N)隶属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并称中央三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目前唯一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在中国拥有7亿多听众,是世界上拥有国内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现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中华之声等13套无线广播节目。
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简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1.地基:承受结构物荷载的岩体、土体,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
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
4.深基础:若浅层土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形式。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结构或其他构件达到的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状态。
6.刚性基础:主要承受压应力的基础,一般用抗压性能好,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如混凝土、毛石、三合土等)建造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7.柔性基础: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
能承受一定弯曲变形的基础。
8.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地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
9.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
10.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11.持力层:指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
1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容许值小于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的土层。
13.高桩承台基础: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上的基础。
14.低桩承台基础: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下的基础。
15.基桩:打入地下以支承结构使之不沉陷的桩。
16.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
17.端承桩:在极限荷载作用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18.摩擦桩:摩擦桩如果桩穿过并支撑在各种压缩土层时,主要依靠桩侧土的摩阻力支撑垂直荷载,这样的桩就称为摩擦桩。
19.柱桩:桩脚直接落在结实的岩层上。
将建筑物的压力全部通过柱子传递到岩层上。
20.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地基与基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土的结构——土在生成过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开列及连接形式。
单粒结构——又砂粒或更大颗粒在水或空气沉积形成的结构。
蜂窝结构——又粉粒在水中下沉形成的结构。
絮状结构——由粘粒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土的构造——指土体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土的组成。
颗粒级配——指打下土粒的搭配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空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天然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重度——土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干重度——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有效重度——水下土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有效重度。
土粒相对密度——土粒重量与同体积4℃时水的重量之比。
不均匀系数——土的限定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
曲率系数结合水——受土粒表面电场吸引的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不受土粒电场吸引的水,其性质与普通水相同,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孔隙中,它能在重力或压强差作用下流动,能传递压力,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孔隙中,由于水和空气交界处的弯液面上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毛细管逐渐上升形成毛细水。
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触变性——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会导致土的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逐渐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碎石土——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砂土——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粒径大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土力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基础:指墙、柱在地面下延伸扩大的部分,在地面+0.000以下也叫下部结构。
2. 地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土称为地基。
3. 持力层: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4. 软弱下卧层:f f 软持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小于持力层的强度。
5. 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只需要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叫做浅基础。
6. 深基础: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造的基础。
7. 桩基础:采用单桩或群桩的形式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的基础叫桩基础。
8. 软弱地基:是指在持力层下,成层土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
9. 地基处理: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
10.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和部分杂(素)填土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这些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而形成增强体,有增强体于其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人工地基。
11.土的三项指标:土的天然密度、土的含水量、土粒的相对密度。
1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九个物理性质指标,分别是土的天然密度、土的含水量w 、土粒相对密度s d 、土的干密度d ρ、土的饱和密度w ρ、土的有效密度(或浮密度)ρ′、土的孔隙比e (用小数表示)、土的孔隙率n 、土的饱和度r S (反映土潮湿程度的物理性质的指标)。
13.力学性质指标:土的力学性质有强度和变形。
力学性质指标有抗剪强度指标(强度)、压缩性指标(包括压缩性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
14.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成薄膜状的水,有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类。
15.渗透性: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只要有水头差,就会发生动。
水透过土孔隙流动的现象,称为渗流或渗透。
而水被水流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流性。
16.临界水头梯度:当动力水D G 的数值等于土的浮重度γ'时,土体发生悬浮而随水流动,此时的水头梯度称为临界水头梯度,有cr i 表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名词解释

绪论1.土的用途:可用作建筑物的地基;可用作土工建筑材料;充当建筑物2.土的基本特性:碎散性、多相性、多孔性3.土的特点:自然变异性和易变性4.地基:工程上把受建筑物荷载影响且应力应变不能忽略的那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坚硬的天然地层直接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称为天然地基,软弱地层需要经过人工加固处理后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5.基础:把建筑物向地基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基础地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在计算中基础的侧面摩擦力不必考虑,只需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深基础:指埋置于深处的良好土层上,在计算中应考虑基础侧面的摩擦力,并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
6.地基和基础的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地基和基础是地下隐蔽工程,施工难度大;地基和基础工程造价高,工期长7.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土的基本性质;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地基变形量计算;土体稳定性分析8.基础工程(地基和基础的总称):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第一章1.土层:土是具有成层性的。
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状态基本一致,工程性质大致相仿的同一层土。
2.土体:由若干厚度不等、性质各异,以一定上下层序组合在一起的土层集合体。
3.土:残积土:无搬运;运积土:有搬运4.土的三相组成:固体颗粒、水、气。
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没有液体时是干土,没有气体时是饱和土。
5.粒度:土粒的大小6.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7.界限粒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8.0.075毫米是把土分为细粒土和粗粒土的界限粒径。
9.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10.土的颗粒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
粗粒土采用筛分法测定,细粒土采用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移液管法)11.不均匀系数C u表明粒度的不均匀程度,C u越大,表明粒度的分布范围越大,土粒越不均匀,颗粒大小相差越悬殊,其级配越好。
曲率系数C 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连续程度,表明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医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1.突触: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功能联系、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
2.生理盲点:视网膜的视盘(靠鼻侧)无感光细胞,不能感觉光的刺激,故有颞侧局限性视野缺陷。
?3.人工自动免疫:是将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接种于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4.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5.药物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l/2表示。
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的结构。
2.肺活量:是指人在最大深吸气后,再做一次最大的深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肾源性尿崩症:是指中枢释放抗利尿激素正常,而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所导致的多尿。
4.反常性酸性尿:代谢性碱中毒时,通常因肾脏的代偿作用,使NaHCO3重吸收减少,患者的尿液呈碱性。
但在低钾性碱中毒时;患者尿液反而呈酸性,这种尿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5.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1.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
2.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3.脑死亡:是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4.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索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所引起的骨病。
幼儿常出现肾性佝偻病,成人常表现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
5.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过程。
1.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及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
2.内环境:即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
3.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量的差值。
汉语基础名词解释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音节: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叫音节。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叫音素。
声母:声母一般是指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
韵母:韵母指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声调:声调指读一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调值:调值是指某一种声调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读法。
调类:调类是指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声调类别。
四呼:四呼是韵母按韵头情况分出的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二、填空1.语音具有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三个属性,其物理性质、生理性质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社会性质是本质属性。
2.从物理性质看,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如 yē和yě的不同是音高的不同。
3.人体发音器官可分肺和气管、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4.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如b、p是辅音,a 、o 是元音。
5.汉语音韵学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6.普通话中辅音共22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尾,ng则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7.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8.从发音部位看,b 是双唇音,k是舌根音,zh 是舌尖后音;从发音方法看,s是擦音,j 是塞擦音,l是边音;从送气与否看, p 、t、k、z只有z不是送气音。
9.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每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
10.从结构成分分类,an、iong是鼻韵母,iao、uei是复韵母,a、i是单韵母。
11.从韵头情况看,iong是撮口呼韵母,音节 zhi中的i是开口呼韵母,yuan中的韵母是撮口呼韵母,wang中的韵母是合口呼。
12.普通话声调由音高变化形成,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13.ü行韵母同j、q、x相拼时,省略ǖ上两点;同零声母相拼时,写成yu。
14.舌根音声母只能同四呼中的开口呼韵母、合口呼韵母相拼。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1.凡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都是语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模式:
年月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进行大胆创新:()主持人中心制,即除了新闻节目外,其他节目的信息采集、编辑、播音均由一个人完成。
()节目形态为大板块()播出形式为直播,同时开通热线电话。
听众参与,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传播和交流。
珠江模式是在香港和台湾广播模式的影响下产生的。
不仅壮大了广东广播电台的实力,而且推动了中国广播的全面改革。
实际上,“珠江模式”最重要的内涵和价值是改革创新精神。
“珠江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首个专业化频率的产生。
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率先打破了综合台一统天下的局面,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等系列台模式风行全国。
、东广模式
年月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竞争态势。
他们倡导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型改革思路:新闻编排上打破了先本地、后国内、国际的陈旧模式,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排座次”;不“画地为牢”请进各方代表人物进直播室;努力开放节目资源和频率潜力,实现小时直播。
东方广播电台的做法,深化了大板块直播节目的内涵,实现了广播节目与社会活动的内外联动,以媒体活动和品牌主持人来树立电台的品牌形象。
尤其重要的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触动了体制方面的某些问题,使广播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开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简称)隶属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并称中央三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目前唯一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在中国拥有亿多听众,是世界上拥有国内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现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中华之声等套无线广播节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简称)创办于年月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
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
、手机广播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
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有两层含义,一是随着、、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
作为新的媒体终端,手机广播正在成为电信运营商、广电部门争夺的下一个市场目标。
对广播电台来说,手机广播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对于电信部门来说,手机广播开发了新的商机,更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而直接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广播受众。
、电视艺术
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屏幕艺术系统。
、电视文化
指伴着电视的诞生及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电视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渗透性极强的文化。
它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以及对人的心理、感情、行为模式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
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的普及文化,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直接汲取了广播文化的传统,又继承了电视文化的遗产,同时也汲取了科技史、传播史、电影史的成果。
、电视艺术美学
研究电视艺术在审美的创作、传播、欣赏中的特性和规律的学科。
具体而言,诸如电视艺术的特性与形态,结构与功能,媒介与机制,思维与形式,创作与欣赏,风格与流派,画面与声音,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涵盖了电视艺术构成美学、电视艺术形态美学、电视艺术创造美学、电视艺术接受美学等。
它是一门正在兴起并尚待完善的新兴学科,属于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
、日常审美化
“日常审美化”是由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首次明确构造的。
关于“日常审美化”,迈克·费瑟斯通的三种含义最具有概括性:即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间界限的艺术亚文化,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规划,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符号与影像之流。
鲍德里亚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审美泛化或审美价值的扩散。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
、电视文学
运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在屏幕上营造文学意境,抒发深沉的思想情感,给观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
其中包括:电视小说、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报告文学等。
电视小说:是通过特殊的屏幕造型手段,将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小说,转化为具有声画艺术特质的“屏幕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学氛围,保留小说创作风貌,给观众以小说审美情趣的“电视文学”样式。
电视诗歌:是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集中凝练的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创造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画面清新,诗句凝练,富于思想,强调节奏,具有诗的空灵意境和抒情朦胧美的电视文学样式。
电视散文: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电视哲理散文《在路上》纪实散文《问路世界屋脊》。
电视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联姻的产物,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属性:它既需要新闻所要求的真人真事,又需要运用文学形象化的手段进行创作,在“新闻”和“我能学”相互渗透的边缘上,自成一体,显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浓郁的文学性和深刻的论辩性。
、电视艺术片
广义的电视艺术片——凡是带有某种艺术性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艺术片”。
狭义的电视艺术片——专指某种特定的电视艺术片种。
它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艺术形态融合在一起,运用电视的声画语言,如语言、动作、光线、构图、色彩、节奏等视听元素,或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营造抽象美的艺术意境,生动地、艺术地展现历史、社会、生活和人物,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以期感人、娱人、启人的独立的电视节目片种。
其中包括: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电视文化艺术片等。
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指利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者风土人情等为主要内容和题材,抒发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体现创作者深刻的哲理思考的电视艺术片种。
比如《西藏的诱惑》《长白山四季》《椰风海韵》。
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指的是利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以展现歌舞艺术的美为主要内容,以音乐或舞蹈语言为其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提供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电视片种。
比如舞蹈艺术片《梦》《扇舞丹青》音乐艺术片《走西口》歌舞艺术片《黄河神韵》。
电视文献艺术片:指的是利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题材,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要内容,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电视艺术片种。
如《百年恩来》《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