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散文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散文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散文诗两首《秋天的怀念》和《草原》。
(2)分析并欣赏两首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理解并把握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散文诗的内容和形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散文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散文诗的魅力。
(2)通过学习散文诗,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散文诗两首《秋天的怀念》和《草原》。
(2)分析并欣赏两首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散文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散文诗的特点和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散文诗《秋天的怀念》和《草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散文诗,感受其语言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并背诵两首散文诗。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散文诗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散文诗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运用比较法,比较两首散文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散文诗两首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与散文诗相关的音乐或诗歌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散文诗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散文诗的定义及特点- 教师讲解散文诗的定义,强调其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
- 分析散文诗的特点:自由灵活的韵律、丰富的意象、深邃的内涵等。
2. 散文诗的鉴赏方法- 教师示范朗读两首散文诗,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 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分析散文诗。
3. 诗歌欣赏-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散文诗,进行朗读、分析和鉴赏。
- 各组分享鉴赏心得,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 朗读比赛: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朗读自己选择的散文诗,其他同学评分。
2. 仿写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散文诗。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强调其在文学中的地位。
2. 拓展:推荐一些优秀的散文诗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四、作业布置1. 完成仿写练习,提交一篇散文诗作品。
2. 阅读推荐散文诗作品,撰写一篇鉴赏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4.课堂讨论与拓展:组织学生就两篇散文诗的主题、表现手法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表达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个人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5.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春》的语言特点和诗意表达:通过分析朱自清的《春》,掌握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春天景色的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诗意表达传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散文诗的魅力。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散文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这说明,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努力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济南的冬天》的描写手法:理解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文章中体现的地域文化和情感。
-散文诗的文体特点:把握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如自由诗体、抒情性、意境美等,通过具体课文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散文诗的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中的异同分析:学生往往在分析两篇课文异同时,难以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表及里,从语言到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如《春》中的明快与《济南的冬天》中的温馨之别。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两首散文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两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1. 课文:《散文诗二首》2. 参考资料:关于散文诗的介绍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对散文诗的认识,如果有同学曾经写过散文诗,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2. 简要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是一种既有散文的自由形式,又有诗歌的音乐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散文诗,注意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和情感两个方面来理解诗歌。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从韵律和节奏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诗歌的音乐特点。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运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主题和情感两个方面去理解散文诗,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散文诗的音乐韵律。
在写作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散文诗的形式和特点。
2. 理解并欣赏散文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作散文诗。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散文诗的主题和意象。
2. 理解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散文诗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律。
Step 2: 内容解析
教师通过阅读两首散文诗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的主题和意象,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修辞手法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散文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探讨这些手法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Step 4: 语言表达训练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让他们尝试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练习写作散文诗。
四、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阅读相关的散文诗作品,拓宽自己的艺术修养。
2.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塑造,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学生可以尝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散文诗作品,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散文诗的形式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作散文诗。
同时,通过分析散文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一
些优秀的散文诗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他们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诗歌中象征、借物抒情等表现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温暖,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感悟母爱的伟大。
3.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象征意义和深层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母亲与孩子的温馨视频或展示一些亲子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2)教师导入:母爱是世间最无私、最温暖的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诗两首》,感受诗人笔下那深沉而动人的母爱。
2. 作者简介(1)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对自然、生命和爱的赞美。
(2)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她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清新的语言著称,多表达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歌颂。
3.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两首散文诗,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金色花》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金色花》写一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玩耍,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②《荷叶・母亲》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4. 研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金色花》中孩子的形象。
①孩子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情?反映了孩子怎样的心理?明确:孩子变成金色花后,在母亲做祷告时散发香气,在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又变回孩子。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散文诗一:《春天的童话》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散文诗的阅读与创作,培养学生对于春天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独特体验。
一、散文诗欣赏1. 导入: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情感,教师可首先利用一些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展示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集体阅读:教师为学生准备一篇经典的散文诗《春天的童话》,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分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理解与分析:在集体阅读完成后,教师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意象、节奏、韵律等元素,并分析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个人感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于“春天的童话”的个人感受和理解,并就个别词句的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
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散文诗创作1. 结合教材:教师可借助相关教材或课外阅读的散文诗节选,让学生了解并分析不同作者的风格和表达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
2. 诗歌创作指导:教师针对散文诗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先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写下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再引导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诗歌更具有艺术性。
3. 交流与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互相交流和展示。
可以组织课堂的“诗歌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
三、巩固与拓展1. 扩展阅读:教师推荐一些与春天相关的经典散文诗,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诗歌视野,多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景象,并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3.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既重视诗歌的艺术性,也注重学生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和理解散文诗的美妙之处,更能够在创作中体验诗歌的魅力,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美好事物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散文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而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3.中招考点
近年来的河南中招对于诗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1)诗歌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语言。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二、学习目标
• 1.通过听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 2.通过诵读诗歌,说出诗歌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的关键语句,能总结出诗歌主旨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而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3.中招考点
近年来的河南中招对于诗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1)诗歌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语言。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的思想感情。
2、学习品味句子的含义。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的关键语句,能总结出诗歌主旨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