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原风景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2012·北京卷·T16-1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心灵的篝火张海迪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
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
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 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 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层峦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
打算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
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而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
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
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
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 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
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
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难以超越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
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入人生的绝境?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中……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少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
心灵的原风景阅读答案

心灵的原风景阅读答案【篇一:《拔去心灵的杂草》阅读附答案】自从加盟网上开心农场,每天有不少时光与种菜除草收菜偷菜为伍。
与别人热衷偷菜不一样,我感触更深的,是除草的过程。
按游戏规则,每天主动为菜地除草的,可以增加积分。
在自家菜地除草的同时,热心帮他人菜地除草者,也能增加积分。
一时间,偌大的农场,除草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为了快速获得积分,每日里,我在密切关注自家菜园的杂草之外,还主动深入好友的菜园,想做些除草工作。
这时才发现,大多数人的菜园居然十分干净,原因是想帮别人除草的人太多了;即使某类不讲究的菜园,菜地的杂草还没发芽,即有热心人士前来光顾。
除草和偷菜一样,成了农场引人注目的另一道风景。
热心人士是否真的热心?无草的菜园是否真的干净?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虚拟的网上菜园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人与人之间的虚荣、争斗与功利。
设想如果没有那点积分奖励和升级的诱惑,相信很多人出于自私心理,不是去帮对方除草,而是巴望他人菜园杂草疯长,甚至去种些草种,让其等级分远远落后于己而后快。
每个人的心灵都会长些不健康的杂草,而要清除这些杂草,不能指望别人。
这使我想起某幼儿园老师的奖励,凡是主动扫地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红花和实物。
结果,小朋友们在后来各类活动时,处处讲价钱,索奖励,虽然手脚貌似变得勤快,但功利心却成倍增长。
生活环境变洁净了,但心灵环境却受到杂草的污染。
追名逐权,落井下石,唯利是图这些都是每个人心灵菜园上衍生的杂草。
它们隐藏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隐藏在衣着光鲜的背后。
人心都是向往质朴,向往自然的,当我们超纵鼠标的手,伸向别人的菜园的时候,是否想过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播洒爱心,还是为了成全功利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小题1:从结构上看,1、2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小题2:从内容上看,文中心灵的杂草指的是什么?(3分)小题3:文章第4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简述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心灵的花园-梁晓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心灵的花园-梁晓声阅读练习及答案心灵的花园-梁晓声阅读原文我爱我的儿子梁爽。
他上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形成的时期。
我也常常教他如何“侍弄”他那心灵的苗圃。
“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姑且用之吧!意思无非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
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里,进屋就说:“爸爸,今天某某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我问为什么。
儿子回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那同学是他好朋友,但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
我依稀记得他讲过,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又问:“你高兴?”他怔怔地瞪着我。
我将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我说:“你学过一个词,叫幸灾乐祸,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他说:“别人遭受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我说:“对。
当然,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
但是,你心里已有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了危险了,说不定你内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
”儿子的目光告诉我,他不相信自己会那样。
我又说:“为什么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你会高兴呢?让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你们老师不打算在你俩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
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定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
你之所以幸灾乐祸,是因为自己感到,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
于是你才因为他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而高兴。
你觉得,这么一来,他被选拔的可能性缩小,你自己被选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你内心这种幸灾乐祸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
你看,嫉妒心理多么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幸灾乐祸!”儿子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如果他并没有犯错误,而老师最终选拔他当了班干部,你现在的幸灾乐祸,就可能变成一种内心里的愤恨了。
那就叫嫉妒的愤恨。
人心里一旦怀有这种嫉妒的愤恨,就会进一步干出不计后果、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最后自食其果。
流过我的心灵故乡阅读理解

《流过我的心灵故乡》阅读理解流过我的心灵故乡①童年时,我第一眼见到那条河,就喜欢上了它,它波光粼粼,旖旎远方。
盛夏的太阳充满激情地拥抱河流,河流的心暖暖的,它用小手搅得我的脚丫子痒痒的。
鹅卵石踩在河流的脊背上,跳着脚,隔着一层透明的珠宝仰望蓝天,仰望白云。
②河流不停地唱歌,从西边的大青山一直唱到东边的山脚。
当朝阳爬过东边的疙瘩山,它想立马见到河流。
河边的那些大树,是河流多年围成的栅栏,杨柳之间的缝隙是河流的窗子。
阳光打着招呼,金色的木杖慢慢敲着河流的窗子,河流掀开那些绿柳白杨的臂膀,紧紧拉住金色木杖,一起飞向远方。
夕阳快要落山,青山的背影好像宽大的脊背,背着河流回家。
③我的童年,一直向往着这条河流的彼岸,那里意味着快乐、繁华、神秘、希望。
④河边不远处的空地,每隔五天会开设集市。
乡亲们好像候鸟一样,从河流的对岸、河流的源头、河流的下游,从那些大大小小的村落里,来到这里。
小货摊子一家挨着一家,新鲜的苹果挂着露珠,那是河水变成的。
连那些萝卜、鸭梨、大枣、白菜等,都是河流变的。
⑤河流边上曾经搭了评剧戏台,那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文化之河。
戏音婉转如流水,流到人们脑海里,流到人们记忆中;水袖飘舞,舞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舞出真善美;人流如潮,汇聚在河流岸边的戏台下。
连白色的帷帐外、高高的河堤上都是人,连河边婷婷的白杨都伸出胳膊,抱着一个个孩子,专注地倾听,远远地凝望。
河流一定听见了那悠远的歌唱声,汩汩的声音与春天田野的风应和着。
⑥河流也有乖戾的时候。
夏天,雨水说来就来。
有时候老天动了怒,一连几天阴着脸,不停地洒水。
河流透亮的皮肤就染上了灰黄,缓慢的步履变得急促,一泻千里。
堤岸在晃动,白杨在震颤,连雷声都躲藏在云层的后面,闷闷的。
这个时候,河对岸的我们就只有“望河兴叹”了,我们望着雨雾中的学校,期盼河流快点平静。
⑦不过,时间就像筛子,过滤了河水的浑浊。
大凌河从容而舒缓,人们在河湾处蓄了几个水塘,它们犹如澄清的宝石。
心灵的原风景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心灵的原风景阅读题阅读附答案心灵的原风景顾晓蕊记得儿时看黑白电影,影片中的好人与坏人,一目了然,善恶全写在脸上。
经历了世事之后,知道人性是复杂的——永远不要贸然地评价一个人,因为你即便知道他做了什么,却未必知道背后的故事。
那年中专毕业,我被分配到一家电厂上班。
进厂的新人要由师傅带着,我跟乔凡师傅分到一组。
他跟我讲的第一句话是,干咱这活儿偷不得懒,勤能生巧,巧自勤来。
乔师傅30多岁,长得黑且瘦,话不多,穿着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
衣服宽大不合身,更加衬得他瘦小,从你面前走过时,像个衣服架子在晃动。
他绕着设备转几圈,敲敲这,听听那,便知有无异常,我心里很是佩服。
半年后,适逢班组人员调整,我被选为工会小组长,虽说是芝麻大小的官,当时觉得挺光荣的。
可没过几天,我便发现这活儿难干,有时容易得罪人。
那时逢年过节,厂里经常发些米面油、水果等,这活自然派给了我,领回来后分发下去。
有次发苹果时,乔师傅领到一箱苹果,打开一看,当即沉下脸来,大声地嚷嚷道,这箱苹果个头小,还有几个烂掉的,为啥偏偏给我了?他挑出几个坏苹果,愤愤地摔到地上,“啪啪”几声,成了一摊烂糊糊的“泥”。
这突然的情绪爆发,让正忙得额头坠汗的我像被人击了一拳似的,感到难堪极了。
那张因气愤而扭曲的脸是那么陌生、难看,仿佛让人看到宽荡荡的衣服下藏着的“小”来。
我有些厌烦地想,嗨,这人怎么这样,这么小气!第二天出工时,我心里觉得尴尬,乔师傅倒是忘记了似的,仍喊我跟随他去干活。
我暗叹了一口气,心想,真是个怪人!几个月后赶上分鱼,单位鱼塘养的罗非鱼,这鱼刺少,味道鲜美无比。
每人两条鱼,一大一小,都是搭配着分的。
那天乔师傅请假没上班,这种热带鱼不好存放,无奈之下我打听到地址,想着把他那份送家里。
我把装鱼的袋放进车篓,朝他家骑去,心里有些不安,怕他再说什么怪话。
伸手敲门,门开了一条缝,探出个小脑袋来,问你找谁?我说,这是乔凡师傅家吧,单位发的鱼,我给他送来了。
男孩眼里闪出惊喜的亮光,笑嘻嘻地说,阿姨,你们单位真好,又发好吃的。
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及答案众所周知,阅读是增加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而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是一种更加深度和高效的阅读方式。
那么什么是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呢?其实,它是一种基于自我反思和洞察的阅读方式。
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找到自我映照之处,发现自己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这样可以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在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避免被阅读对象的表面意思所迷惑,要通过深入阅读和反思,去探寻其深层次的含义和意义。
其次,要保持开放和共情,积极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以此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最后,要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关注其中深层次的信念和经验,以此认清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进行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呢?以下是几个参考步骤:第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这里不一定要选择高深艰涩的文学作品,而是应该选取与自己生活和价值观相关的内容。
第二,深入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这里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例如注重关键词和语气的理解,注意文本的结构和逻辑等。
第三,反思自我内心的感觉和信念。
这里可以通过写下心理笔记或者进行口头自我述说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反思和感受。
第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这里可以选择与朋友、家人或者阅读俱乐部等团体进行交流和讨论,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取新的思维和感知。
最后,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需要长期而深入的实践,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只有通过深入反思和洞察,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和理解力,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阅读理解题:1、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是什么?答: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是一种基于自我反思和洞察的阅读方式,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找到自我映照之处,发现自己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2、进行心灵的镜子阅读理解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答:关键点包括避免被表面意思所迷惑,保持开放和共情,积极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以此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并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关注其中深层次的信念和经验,以此认清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九年级第三周

主要内容
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第7段划线句子的? 那张因气愤而扭曲的脸是那么陌生、难看,仿佛 让人看到宽荡荡的衣服下藏着的“小”来。
句子描绘的是乔师傅因不满苹果分 配而展现出的面部表情,以及这种 形象留给我的印象,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我”当时的不理解。
3、文中的乔师傅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4、文章第6段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一般”的意思是“通常”“普通”, 准确地说明了通常树莓在秋季挖根,但 也不能排除在其他季节挖根的可能性, 若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这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下面是“第30届全国青少年 科技创新大赛”的会徽,请 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 会徽的设计意图。
树莓之美
说明方法
11、文章题目“树莓之美”中的“美”体现在 哪些方面? 外表美;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内在美)。 13、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 内容简要分析。 采用“总—分—总”式结构。 先介绍树莓是种怎样的植物,并总括其 特点;然后分别从外表美和具有很高的 实用价值两方面介绍树莓之美;最后再 总结说明其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 肖像外貌定身份; 言行举止定品质; 人物关系定情感。 他工作勤奋,精于业务。从文中他跟我讲 的第一句话“干咱这活……”和“他绕着 设备转几圈,敲敲这儿,听听那儿,便知 有无异常。”可看出。
他情绪易激动,但不记仇。
他深爱侄子,省吃俭用。善良。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的作用:
本届会徽以几何抽象线条拼成举办地—香港特别行政 区的区花紫荆花;中央呈现的星形图案寓意每一位参 赛青少年都拥有耀眼的创造力;围绕主图案的五颗点 子分别代表好奇、勇气、坚毅、创作、可持续性五大 科创核心要素,五颗点子同时与主图案的花瓣线条相 互辉映,从不同角度均可拼出“30”的字样,代表第 30届全国青少怎么样,是否有力烘托了主题, 主题上:本文主题是什么, 结构上:是否与前文相照应。 艺术上: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
《张开心灵的眼睛》阅读答案

《张开心灵的眼睛》阅读答案《张开心灵的眼睛》阅读答案篇一:张开心灵的眼睛阅读答案张开心灵的眼睛用破浪线画出一句描写大自然景致的语句,并作简要赏答:文章中一共有三处描写大自然精致.1.我安静地坐在莎莉文小姐身旁,专心致志地听她给我描述车窗外所见的一切:美丽的田纳西河,一望无际的棉花地,远处连绵的山丘,苍翠的森林和火车进站后蜂拥而至的黑人.赏析:全景描写,有远景,近景,让人联想出一幅美丽的图画.2.我还记得,那个农场靠近海边,我生平第一次到海边的沙滩上玩耍.沙子又硬又光滑,同布鲁斯特海滨的松软而尖锐,混合海草和贝壳的沙子完全两样.赏析:细致描写沙子的质感,并通过同布鲁斯特海滨的沙子对比,进一步深入描绘,使读者印象深刻.3. 那种纯净、清新的气味,可以使人变得更清醒、更冷静.贝壳、卵石、海草以及海草中的小生物,都对我有无穷无尽的吸引力.赏析:通过嗅觉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例举作者喜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张开心灵的眼睛》原文:作者:海伦·凯勒我一生中的第二件大事,便是1888年5月的波士顿之行了.从做好出发前的各种准备,到与老师、母亲一同登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最后抵达波士顿的种种情形,一切都宛如昨日,历历在目.这次旅行和两年前的巴尔的摩之行迥然不同.此时我已不再是当时那个易于激动兴奋,一会儿也闲不住地在车上跑来跑去的小淘气了.我安静地坐在莎莉文小姐身旁,专心致志地听她给我描述车窗外所见的一切:美丽的田纳西河,一望无际的棉花地,远处连绵的山丘,苍翠的森林和火车进站后蜂拥而至的黑人.他们笑着向火车上的旅客招手,来到一节节车厢叫卖香甜可口的糖果和爆米花.坐在我对面位子上的是又大又破旧的布娃娃南茜,我为她穿上一件用方格花布新做的外衣,头带一顶弄得很皱的太阳帽,一双用玻璃珠子做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直盯着我.有时老师讲述得不那么吸引人时,我便想起了南茜,把她抱在怀里,不过我通常都相信她是熟睡了的.这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提到南茜了.它到达波士顿以后简直是惨不忍睹,全身粘满了泥土——大概是我在车上逼迫它吃残屑,它怎么也不肯吃,而我偏要它吃,结果弄了一身泥.柏金斯盲人学校的`洗衣女工看到娃娃这么脏,便偷偷地把它拿去洗了个澡.可我那可怜的南茜怎么经得起用水洗呵.等我再见到它时,已成了一堆乱棉花,要不是它那两个用珠子做的眼睛以怨恨的目光瞪着我,我简直都认不出它了.火车终于进站,我们到达波士顿了,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变成了现实.只是“从前”变成了“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变成了“近在眼前”.一到柏金斯盲人学校,我就在那里和盲童交上了朋友.当我知道他们会手语时真是高兴极了,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同其他孩子交谈了,怎能不叫我高兴呢?在这以前,我一直像个外国人,得通过翻译同人说话.而在这里——柏金斯盲人学校里,孩子们说的都是郝博士发明的手语,我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国度.过了好些日子,我才知道我的新朋友也都是盲人.我知道自己看不见,但却从来没有想到那些围着我又蹦又跳、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也看不见.至今还记得,当我发觉他们把手放在我的手上和我谈话,读书也用手指触摸时,我是多么惊奇,又多么痛苦啊!虽然他们早已经告诉我,而我也知道自己身体上的缺陷,但我一直模模糊糊地认为,既然他们可以听到,必然是有某种“第二视觉”,万万没有想到,原来一个又一个孩子也像我一样一点儿也看不见.但是他们是那么高兴,那么活泼,同他们一起沉浸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我很快就忘掉了痛苦.在波士顿,和盲童们在一起,使我感到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日子一天天飞快地过去,每天我都在热切地寻求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历程.我把波士顿看成是世界之始,也是世界之末,我几乎不能相信,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更广阔的世界.在波士顿期间,我们参观了克邦山,在那里,莎莉文小姐给我上了第一堂历史课.当我知道这座山就是当年英雄们激战的地方时,真是激动万分.我数着一级级台阶,越爬越高,心里面想像着英雄们奋勇攀爬,居高临下向敌人射击的情形.第二天,我们乘船去普利茅斯.这是我第一次海上旅行,也是第一次乘轮船.海上的生活真是丰富而又热闹!但机器的隆隆声,使我感到像是在打雷,心想若下了雨,便不能在户外野餐了,心中一急,竟哭了起来.普利茅斯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当年移民们登陆时踩过的那块大岩石.用手摸着这块岩石,仿佛当年移民们艰苦跋涉的伟大事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在参观移民博物馆时,一位和蔼可亲的先生送给我一块普利茅斯岩石的模型.我时常把它握在手上,抚摸它那凸凹不平的表面、中间的一条裂缝以及刻在上面的“1620年”,脑海里浮现出早期英国移民的一桩桩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的辉煌业绩在我幼小心灵里是多么崇高而伟大呵!在我心目中,他们是在异乡创建家园的最勇敢、最慷慨的人.他们不但为自己争取自由,也为其同胞争取自由.但是若干年后,我知道了他们的宗教迫害行为后,又使我深深地感到非常惊讶和失望.在波士顿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威廉·韦德先生和他的女儿,他们的仁慈和热情使我至今不能忘怀.有一天,我们到贝弗利去拜访他们的农场,当我们穿过美丽的玫瑰园时,两只狗跑来迎接我们,大的叫利昂,小的长着一身卷毛,搭拉着两个长耳朵,名叫弗里茨.农场里有许多马,跑得最快的一匹叫尼姆罗德,它把鼻子伸进我的手里,要我拍拍它,给它一块糖吃,这些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那个农场靠近海边,我生平第一次到海边的沙滩上玩耍.沙子又硬又光滑,同布鲁斯特海滨的松软而尖锐,混合海草和贝壳的沙子完全两样.韦德先生告诉我,许多从波士顿启航开往欧洲的大轮船都要经过这里.以后,我又多次见到他,他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说实在的,我之所以把波士顿称为“好心城”,就是因为他的缘故.那种纯净、清新的气味,可以使人变得更清醒、更冷静.贝壳、卵石、海草以及海草中的小生物,都对我有无穷无尽的吸引力.(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卷张开心灵的眼睛波士顿之行)篇二:张开心灵的眼睛阅读答案假期中,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我感触极深.“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是海伦·凯勒说的话,她十分珍惜时间,从不虚度光阴.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她遭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可她却不屈不挠,勇敢顽强地同命运抗争,不断的上进,永不言败,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海伦一生写了14部著作,这些书里,流淌着她87年里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她把自己毕生心血倾注在残疾人事业上,她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珍惜时间又乐于奉献.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却去触摸,去感受,在想像中张开了心灵的眼睛,这种精神令我感动.与海伦相比,我简直无地自容,因为我常常会浪费时间,做事有些慢,写作业也“一趴再趴”,这下好了,鼻子上也架起了丑丑的眼镜,现在我后悔极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个美妙的世界.我多么想让时光倒流啊!……我下定决心,从今天起就好好保护我的眼睛,牢记三个“一”,不再让心灵的窗口受伤.不仅如此,我还要更加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将来好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张开心灵的眼睛,你将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珍惜时间,你的人生将更加充实!“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仿佛又听到这句话篇三:张开心灵的眼睛阅读答案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有多少是自己内心固有的,有多少是她赐予给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的原风景
记得儿时看黑白电影,影片中的好人与坏人,一目了然,善恶全写在脸上。
经历了世事之后,知道人性是复杂的——永远不要贸然地评价一个人,因为你即便知道他做了什么,却未必知道背后的故事。
那年中专毕业,我被分配到一家电厂上班。
进厂的新人要由师傅带着,我跟乔凡师傅分到一组。
他跟我讲的第一句话是,干咱这活儿偷不得懒,勤能生巧,巧自勤来。
乔师傅30多岁,长得黑且瘦,话不多,穿着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
衣服宽大不合身,更加衬得他瘦小,从你面前走过时,像个衣服架子在晃动。
他绕着设备转几圈,敲敲这,听听那,便知有无异常,我心里很是佩服。
半年后,适逢班组人员调整,我被选为工会小组长,虽说是芝麻大小的官,当时觉得挺光荣的。
可没过几天,我便发现这活儿难干,有时容易得罪人。
那时逢年过节,厂里经常发些米面油、水果等,这活自然派给了我,领回来后分发下去。
有次发苹果时,乔师傅领到一箱苹果,打开一看,当即沉下脸来,大声地嚷嚷道,这箱苹果个头小,还有几个烂掉的,为啥偏偏给我了?
他挑出几个坏苹果,愤愤地摔到地上,“啪啪”几声,成了一摊烂糊糊的“泥”。
这突然的情绪爆发,让正忙得额头坠汗的我像被人击了一拳似的,感到难堪极了。
那张因气愤而扭曲的脸是那么陌生、难看,仿佛让人看到宽荡荡的衣服下藏着的“小”来。
我有些厌烦地想,嗨,这人怎么这样,这么小气!
第二天出工时,我心里觉得尴尬,乔师傅倒是忘记了似的,仍喊我跟随他去干活。
我暗叹了一口气,心想,真是个怪人!
几个月后赶上分鱼,单位鱼塘养的罗非鱼,这鱼刺少,味道鲜美无比。
每人两条鱼,一大一小,都是搭配着分的。
那天乔师傅请假没上班,这种热带鱼不好存放,无奈之下我打听到地址,想着把他那份送家里。
我把装鱼的袋放进车篓,朝他家骑去,心里有些不安,怕他再说什么怪话
伸手敲门,门开了一条缝,探出个小脑袋来,问你找谁?我说,这是乔凡师傅家吧,单位发的鱼,我给他送来了。
男孩眼里闪出惊喜的亮光,笑嘻嘻地说,阿姨,你们单位真好,又发好吃的。
上回发的那箱苹果,全钻我肚子里了。
男孩兴奋地请我进屋,我将鱼放到厨房水池里。
正要离去,男孩又说,阿姨,喝点水再走吧!男孩扭身去倒水,我这才留意到他右腿有点跛,走路一颠一颠的,像跳着蹩脚的舞步。
随后的闲聊中,得知乔师傅其实是男孩的叔叔,男孩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是叔叔收养了他。
在那场车祸中,男孩的腿受了伤,叔叔省吃俭用为他治疗,那天便是到省城买药去了。
为此,叔叔一直单身。
说到后来,男孩的声音变得很小,像一枚细嫩的叶子,轻颤颤地,飘过我耳畔。
我的心猛然间被击中,倏地一疼。
那一刻我理解了乔师傅,那份“自私”的背后,藏着一份深沉而含蓄的爱。
这些年来,我遇到过种种令人气恼的事。
当一簇火苗从心头燎过,烧得我浑身难受,这时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交错浮现在眼前,让我学会冷静自持,淡然以对。
我们都非完人,何必纠结一人一事,有时原谅他人,也是放过自己。
我愿意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片未被污染的风景。
那个梦境般芳草萋萋的地方,清净、安宁,是灵魂的诗意栖居地。
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第7段画线句子的?(4分)
3、文中的乔师傅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1)“我”被分配到一家电厂上班,与乔师傅同组,他教育“我”工作要勤奋,我”十分佩服他。
(2)分苹果时,乔师傅不满意,摔苹果,“我”难堪极了。
(3)分鱼时,“我”将乔师傅的那份鱼送回他家,才知道乔师傅因抚养父母双亡的侄子一起单身,“我”理解了乔师傅。
2、画线句子描绘的是因不满意苹果的分配而展现出来面部表情以及这种形象给我留下的印象,真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的不理解。
当然通读全文,这种看法是肤浅和片面的
3、(1)业务精湛。
如他绕着转几圈,就知道有无异常。
(2)善良。
如他从对待“我”和他侄子的态度和行动可以看出。
4、(1)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点明主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