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三)散文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朝的经济特点是怎样的

宋朝的经济特点是怎样的

宋朝的经济特点是怎样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宋朝经济的分析,探讨宋朝的经济特点。

一、物产丰富宋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经济的中坚力量。

在宋朝,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出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和商业化。

农民使用水力、畜力和耕作工具的改进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粮食和棉花的产量。

此外,种植业的进步也带动了茶叶、染料、草药等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从而使物产丰富。

二、商业繁荣宋朝的商业发展非常活跃。

商业和手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商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宋朝时期,随着市场的扩大和货币的流通,商人们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商业繁荣显著增长。

综合经济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瓷器、丝绸、铁器、纸张等商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出口到海外,促进了宋朝商业的繁荣。

三、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宋朝建立了健全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宋朝逐渐完善了铸币和货币发行制度,加强了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还设立了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宋朝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为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宋朝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宋朝,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迅速改进,如水力磨坊的广泛应用、农田水利的改进等,使农民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早期火药、造船技术以及纸张制造等重要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五、地方经济的独立性宋朝时期,地方经济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各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差异性,南方地区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导,北方地区以农业和军事为主导。

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使得地方经济体系独立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

宋朝的概括

宋朝的概括

宋朝的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共存在南宋、北宋两个时期。

北宋自960至1127年,南宋自1127至1279年。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的结束,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太宗赵匡胤被封为皇帝,建立了北宋。

北宋时期,政治改革成就了中央集权。

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了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方面,北宋时期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繁荣了商品经济。

在文化方面,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在对外交往中,北宋与辽、辽与金之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官僚制度的腐败、南方少数民族的反抗以及对外民族入侵的威胁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1127年,金国入侵,北宋灭亡,从此进入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面对金国的压迫,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求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南宋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

南宋时期,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孤立主义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独立和民族尊严。

经济上实行了一些新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文化上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和文化作品。

尽管南宋政府做出了一些努力,但面对金国的威胁和侵略,最终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79年,元朝的军队攻占了临安(今杭州市),南宋灭亡,宋朝正式结束。

宋朝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宋朝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最终,宋朝被外族入侵所灭,结束了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第二篇示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其历史跨越了近三百年的时间,自公元960年建立,到1279年被蒙古军队灭亡。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哪些重要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哪些重要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哪些重要特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时期。

它从北宋的建立,到南宋的灭亡,共经历了近320年的历史。

宋朝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宋朝的几个重要特点。

一、政治制度的创新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创新和改革。

北宋时期,官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以宰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实行了较为稳定的固定班子,加强了政府的权威和稳定性。

同时,设立了司法官员、审计官员等职位,加强了官僚体系的监督和管理。

这些制度改革为宋朝的政治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进步的显著宋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重要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宋朝涌现,他们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宋时期,文人科学家苏颂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水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种机械水车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宋朝还有很多其他的科技发明,例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经济繁荣的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通过对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北宋时期的农业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特别是南宋时期,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

造船业、纺织业、瓷器业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宋朝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文化繁荣的盛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盛世。

在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崛起为宋朝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文人以诗词文学为主,推动了宋朝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诗人苏轼、黄庭坚,文学家欧阳修和王安石等人成为北宋时期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北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景德镇的瓷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综上所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独特的特点。

政治制度的创新、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是宋朝的重要特点之一。

宋朝历史简介

宋朝历史简介

宋朝历史简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分为两个时期:北宋和南宋。

北宋的首都是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而南宋的首都则是临安(今天的浙江杭州)。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盛、经济发达的时代,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由赵匡胤建立,为了防止辽朝的侵略,他和辽朝达成了“慕和议”,确立了宋朝的统治。

之后,他还通过搞好经济和军事建设来加强国力,使得国家逐渐恢复了繁荣与稳定。

在北方,辽朝和西夏是宋朝的邻国,而南方则有南诏、南汉、南唐、北汉等国家。

北宋时期,国家实行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进行了许多文化上的改革。

著名的文化人物有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

此外,北宋还进行了一些军事改革,如加强边防、修建长城等,但对于抵制外族侵略却并不成功。

1127年,金朝攻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迫使北宋灭亡,宋徽宗被俘。

这标志着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的开始。

南宋时期,由于不断的战乱,南方的经济一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如实行种糙租、发展海外贸易等。

南宋还进行了一些军事改革,加强了海防力量,并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用于防洪和灌溉。

南宋时期,发生了“南宋词派”的兴起,代表作家有陆游、辛弃疾等。

此外,南宋时期的茶叶、瓷器和绘画等艺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南宋时期也面临着西方势力的侵略。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出现,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234年,蒙古军队攻破南宋的首都临安,南宋政权被迫撤退到福建的漳州。

1271年,蒙古帝国建立元朝,结束了中国的宋朝时期。

总的来说,宋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成果仍在南宋时期得以延续。

不论是北宋的科举制度、经济发展还是南宋的租税改革和海外贸易等措施,都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尽管宋朝也面临着一些军事挑战和外族的侵略,但它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达给中国历史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宋朝(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建筑风格与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宋朝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朝建筑风格与特色,包括宋朝建筑的整体特点、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

一、整体特点宋朝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秩序,追求优雅与舒适。

与唐朝和隋朝的建筑风格相比,宋朝的建筑更注重细节和装饰,并充满了温馨和人文情怀。

宋朝建筑的风格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即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建筑材料宋朝建筑的材料主要有木材、砖和瓦。

木材是主要的结构材料,包括大量使用的檩条、梁、柱子等。

砖和瓦则用于建造墙体和屋顶。

宋朝的砖瓦工艺非常精湛,制作出的砖和瓦非常坚固和美观。

三、建筑形式宋朝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

1. 宫殿宋朝的宫殿建筑以京城开封的宫殿为代表,如大观殿、咸宁门等。

这些宫殿结构严谨,平面呈现出严谨的对称布局,注重宫廷仪式和礼节。

宫殿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宋朝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特点,比如斗栱、彩绘、雕刻等,这些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

2. 庙宇宋朝的庙宇建筑充满了宗教和信仰的氛围。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主体建筑平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庙宇建筑在结构上更加注重层次感,通过巧妙设计的屋面和层次布局来展现建筑的美感。

3. 园林宋朝的园林建筑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体现,尤其是水景的运用。

宋代的园林大多数采用了退思园的形式,通过岩石、水池、假山等元素来打造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

4. 民居宋朝的民居一般采用四合院的形式,建筑风格简洁典雅。

民居的平面布局注重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通常包含一庭三景的布局,即一个天井和三个景观。

四、装饰艺术宋朝建筑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突出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特点。

宋代的建筑装饰主要有彩绘、雕刻、饰花等。

彩绘通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的柱子、梁和墙壁上,以富丽堂皇的色彩来表现建筑的华丽。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共存在319年之久。

宋朝继唐朝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宋朝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首先,宋朝的历史地位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来看。

在政治上,宋朝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行严格的官僚制度,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宋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政务严密管理,国家得以顺利发展。

经济上,宋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化程度大大提高,经济繁荣。

宋朝以推行“开皇之治”为特点,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推行新的耕作方式,增加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在商业发展方面,宋朝了货币制度,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在文化上,宋朝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倡导儒家思想,加强教育制度建设。

文人墨客活跃,文化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作品,如苏轼、欧阳修等。

宋代诗词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书法以楷书为主,著名的蜀派和赵孟頫的书法艺术为后世所仰慕。

此外,宋朝还努力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如故宫、灵隐寺等,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科技方面,宋朝成就突出。

宋代是中国农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农学名著,如《农桑辑要》。

同时,宋代的中国制陶业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瓷器的器形和装饰装绘达到了顶峰,其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如针灸、火药、指南针等,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

其次,宋朝的特点也不可忽视。

首先,宋朝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王朝。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文化艺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

其次,宋朝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时期。

宋代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商品流通频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然而,与此同时,宋朝政治官僚化明显,贵族阶层统治日益严重,民众的欲望得不到充分满足,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宋朝的覆灭。

唐宋时期历史特点与文学发展状况总结

唐宋时期历史特点与文学发展状况总结

唐宋时期历史特点与诗词发展状况总结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孟凡喜(整理)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时代特点,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唐宋文学发展状况,更能够帮助我们从更深更广的维度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一、唐代的历史特点与诗歌发展状况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时万国来朝达到鼎盛,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政治上:1.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订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礼部礼兵刑工。

地方官制:道置观察使,州(郡)设置刺史(太守)、长史等官职;县设置县令;县丞、主簿、县尉等官职。

2.选官制度和法律制度在选官制度是主要采用科举制度;唐朝法律将谋反、谋叛等反对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十恶”大罪,贵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护,在与庶民触犯同样的法律下可减刑或免刑。

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军事特点,因安史之乱在军事上全面收缩,接踵而至的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经济上: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较前代有新的进步。

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公元 960 年公元 1279 年),分为北宋(960 年1125 年)和南宋(1125 年1279 年)两个阶段,历18 帝,国祚 320 年。

一、宋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一、宋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 1.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分裂,带来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朝统治者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政,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北汉。

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宣告结束,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统一的朝代。

政府终于可以进行有序的统治、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

2.在中央设立了二府三司,削弱了宰相权利,加强了皇权。

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地位略低于相)。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

1 / 17这样就把原本宰相一人掌握的权力分成政权、军权、财权,由很多人掌握,有效防止了宰相专权。

3.地方上,缩小行政单位,分散地方长官权力。

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

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由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

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

这样,地方官的权力分散,任期短暂,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发展了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

宋朝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在防止徇私舞弊方面,对考官实行了锁宿制度,对试卷进行封弥、誊录法。

创立殿试:从宋太祖开宝六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宋太宗雍熙二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录取的士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改革为宋朝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

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义庄、族产、族规、乡约,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

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厚农桑,减摇役。

从社会的改进,历史的发展来说,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财政经济的治理,重农桑、均公田、减摇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等,限制了兼并,扩大了财政税源,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二)经济方面 1.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宋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北宋时,各种新的农具出现,如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秧马等,并且出现了南北粮食品种的交流,尤其是福建的占城稻传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对提高当地的农产量贡献很大。

南宋时,经济继续发展。

中原农民南迁,在江南推广旱田的种植技术,如大麦、小麦。

3 / 17中原精耕细作的方式也推广到边远地区,使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浙地,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喻,成了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土地开发范围扩大: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沿海滩涂和丘陵山区等的相继全面开发,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的增长,还为宋代的社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手工业:促进了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瓷器:北宋的制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突出发展和成就。

宋真宗景德元年将唐代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并设官窑。

此外,定窑、汝窑、官窑以及钧窑是当时的四大名窑,所产瓷器不但行销国内,还大量出口远销到朝鲜、日本、南洋,印度等。

宋朝瓷器的发展,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其远销国外,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使瓷器至今仍为中国的象征,足以体现宋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冶炼业:宋代采掘冶炼手工业由于技术的改进,产量成倍地增长,铜、铅、铁等矿产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其中生铁和煤的产量,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智慧完成了用煤炼铁这一工艺史上的巨大跨步,从而在11 世纪实现了英国至迟 15401640 年早期工业化时期才实现的煤与铁的革命。

同时,宋代煤与铁的发展,也带动了造船业、陶瓷业等的很大发展和进步。

造纸业:北宋的造纸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发展和提高。

四川、福建、安徽、浙江都有产纸的中心,而且竹子、麦秆、麻都是造纸的原料。

造纸业的发达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便利了书籍的流通和文化的传播,从这方面来看,造纸业的发达也是带来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3.商业:坊市制的崩溃和夜市、草市等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坊市制的崩溃与侵街现象的出现、夜市、草市以及娱乐场所勾栏、瓦肆的出现。

宋代坊市制的崩溃和侵街现象的出现,标志着沿街开店设铺这种近代型的城市风貌,在宋代奠定了它的基本格局。

而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出现夜市和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在城市近郊出现草市镇,这些都标志着城市的经济意义在明显增长,大大5 / 17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4.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影响深远。

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

为满足流通的需要,北宋时,四川十几家富户用纸印钱,称为交子,代替铁钱。

南宋时,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称为会子。

交子和会子的出现,由纸币代替铁钱,比较轻便,便于随身携带,促进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另外,交子作为纸币,其出现比欧洲第一张纸币早六百多年,堪为世界第一张纸币,标志着中国的货币从金属铸币时期开始演进到信用货币时期,并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

5.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两宋海外贸易之盛,远非前代之所能比。

北宋时,广州、杭州、明州、泉州是对外通商口岸,宋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而南宋的对外贸易则超过北宋,杭州、泉州、广州都是对外贸易港,尤其是泉州,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港口。

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使瓷器、丝织品、茶叶等出口到日本、朝鲜、南洋、印度、波斯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宋代的外贸收入。

从而对弥补财政开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科技、文化方面 1.数学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的各学科中,---------------------------------------------------------------最新资料推荐------------------------------------------------------ 数学的发展较为突出。

出现了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1259 年),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等。

宋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他的隙积术和会圆术,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天文由于农业生产和历法制订的需求,统治者历来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观测水平不断提高,宋代也不例外。

据《新仪象法要》记载,仅在公元 1010 年到 1106 年之间,北宋就进行过 5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宋史天文志》中保存了测定二十八星宿位置的成果。

《灵台秘苑》收载了包括有 345 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去极度。

公元 1247 年的南宋制造的苏州石刻天文图,面积 82.5 尺,刻星 1430 多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 3 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28 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还有黄道和银河。

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当时天文观测仪器的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仪器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在宋朝时期从技术工艺上都得到了最有效的改进。

北宋时沈括和元朝郭守敬提出减少环数的设计,浑仪和简仪就是这一设计下的杰作。

7 / 17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大型水运仪象台,是利用一套齿轮系统在漏壶流水的推动下使仪器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3、地矿地学的发展则是以图经形式编写地理著作为特点的,图经也正向地方志的方式过渡。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地方志共有 100 多种,附有地图的志称为图志或图经,全国总志中最著名的有 976984 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由北宋乐史编撰,全书 200 卷所记以中国为主兼及外域,还增加了不少有关人物与艺文的篇章,开创了地方志的新体例。

再就是北宋王存等编纂的《元丰九域志》在 1068 至 1085 年间成书,该书注重当世之务,对沿革所述不多,而对各地里数、城堡之名、山川水泽的情况记述详备。

宋代郡县地方志保存至今的有 20 多种,许多地方志经历代续修,逐步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地方资料。

由于这一时期中外交流往来频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对旅途实地考察与传闻的记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域外地理文献,如耶律楚材《西游录》、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及赵汝适的《诸蕃志》中有许多来自传闻的记述。

现存西安和苏州的三幅宋代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地理图和九域守令图等极具价值和特色,是目前所见时间最早的画方地图,所绘河流及海岸线精确,代表宋代测绘地图的水平,地学的发展对矿物学及水利建设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宋代矿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地质现象实地考察的风气,使人们对矿物和若干地质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也较前大有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