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虎凤蝶形态特征及区别

合集下载

蝴 蝶分类大全

蝴 蝶分类大全

◆蝴蝶◆仅以此贴给喜爱蝴蝶的带来乐趣蝴蝶给世界带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光,带来了瓜果累累的秋色。

它们展开美丽的翅膀,在高山、在平原、在河边、在花园……天使般自由地飞翔。

蝴蝶是小型的鳞翅目昆虫,两翅展开时的宽度,均在15~260mm之间。

体躯长圆柱形,明显分头、胸、腹三段。

身体及其2对膜质翅上覆有鳞片及毛,形成各种色彩斑纹。

蝴蝶是完全变态类的昆虫,它们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蝴蝶)4个时期。

卵有各种不同的形状,通常为圆球形(如凤蝶科)、半球形(如蛱蝶科、弄蝶科)、椭圆形(如眼蝶科)、扁圆形(如灰蝶科),也有的呈炮弹形(如粉蝶科)。

蝴蝶的幼虫是毛虫式,也叫蠋式,它和蝴蝶的形状完全不同,大体呈圆柱形,柔软,可分头部与胴部两个部分。

蛹是蝴蝶的转变时期,蝴蝶的蛹是被蛹,它的触角、喙管、翅、足的芽体紧贴在身体的腹面,包在由最后一次脱皮时黏液形成的一层透明的薄膜中,只有最后几个腹节能够活动,末端有小钩叫臀棘。

蛹的形状,各类群不同,有椭圆形或纺锤形(如灰蝶科)、筒形(如弄蝶科)、棱形(如粉蝶科)或畸形(如凤蝶科及蛱蝶科)。

蝴蝶的蛹通常可分三种类型,凤蝶科、粉蝶科的蛹,常有细丝束在腰部,联在物体上,腹部末端以臀棘和丝填贴在物体上,使身体与物体成角度,这一类型称为缢蛹。

蛱蝶科、眼蝶科的蛹,腰部没有丝束,只用臀棘与丝填连在物体上倒架起来,称为悬蛹。

绢蝶科和弄蝶科常化蛹在枯叶、细石等缀成的茧中,可称茧蛹。

蛹的内部器官改造完成时,最后一次脱皮叫做羽化,羽化出来的就是成虫(蝴蝶)。

成虫羽化后一会儿翅就展开,颜色显现,皮肤变硬,能够飞翔交配了。

国外蝴蝶欣赏:光明女神蝶欢乐女神蝶南美大闪蝶袖蝶南美袖蝶诗神蝶猫头鹰蝶透翅蝶蝴蝶的翅脉中国蝴蝶分为十二科: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眼蝶科、斑蝶科、环蝶科、蛱蝶科、珍蝶科、喙蝶科、蚬蝶科、灰蝶科、弄蝶科。

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Papilionidae)。

成虫包括蝴蝶中的一些大型和中型美丽的种类,色彩鲜艳,底色多黑、黄或白,有蓝、绿、红等颜色的斑纹。

周氏虎凤蝶不同于中华虎凤蝶

周氏虎凤蝶不同于中华虎凤蝶

周氏虎凤蝶不同于中华虎凤蝶(鳞翅目:凤蝶科)寿建新1,雷生辉2(1.陕西银行学校,陕西西安 710065;2.陕西省宁东林业局,陕西宁陕 711063)摘要:几年来,我们从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的深入观察到人工饲养,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各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特征和经历时间及个体发育的规律,通过形态特征和其它特征地研究和对比,我们也进一步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和近缘种----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成虫形态特征和1龄幼虫的区别。

只有把两种虎凤蝶的形态特征和其它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全虫态、全方位地考察研究,才能全面揭示其区别,证明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虎凤蝶,这对于鉴别和研究蝴蝶、保护和合理利用蝴蝶资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周氏虎凤蝶;人工饲养;中华虎凤蝶;成虫形态特征;幼虫中图分类号:Q969.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0 引言在我国陕西秦岭南部海拔1300 - 1700 米处至湖北地区,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可以看到一种体型中等、色彩艳丽、翅面斑纹有似虎纹的凤蝶在翩翩起舞,这就是我们近年来在陕西发现的一种国产珍蝶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1]。

周氏虎凤蝶体长15 mm左右,身体黑色,胸背面和腹部、前翅基部及后翅内缘密生有灰色和灰黄色的软毛。

翅展50—62 mm,翅底色黑色[2、5],前翅正面有7条似虎纹的横斑纹或斜横斑纹,相互之间多呈V形,颜色呈黄色、黄白色或白色,其中近外缘1条黄色斑列直达臀角,内侧有似显非显的细纹隐约达后缘,基部1条较宽,从前缘达后缘,中室下边有2条更宽的斜横带从中室下缘到达后缘。

后翅外缘波状,在波凹处有新月形黄斑,在新月形黄斑外侧有黑色和白色的边。

翅的上半部有3条黄色的斜横宽带,中后区有一列红斑,红斑内侧有一列黑色斑列,红斑外侧有一列不十分明显的蓝色斑列,臀角有由红、蓝、黑三色组成的圆斑,尾突中等长。

凤蝶 形态特征

凤蝶 形态特征
鳳蝶


形態特徵
大型鳳蝶,成蟲相同,唯雌蝶體型較大。 展翅9.5一l0公分;前翅底色為黑褐色, 後翅中室及靠中室附近有一白色大斑紋, 外緣有一排紅色பைடு நூலகம்月紋;本碟與其他蝶 種最特別的特徵是尾狀突起特別寬大, 內由第3、4翅脈貫穿,亦為紅色,為其 最大特徵;雌雄形狀斑紋

鳳蝶


生態習性 本種幼蟲攝食樟科之台灣擦樹共分 為五齡,前四齡幼蟲呈鳥糞,未齡 幼蟲的體色較為翠綠;蛹呈灰褐色, 以尾部及懸垂絲固定於枝條上,以 蛹越冬。成蝶則出現於每年春夏之 間。

世界名蝶简介

世界名蝶简介

世界名蝶简介蝴蝶是昆虫中最美丽和多样化的一类,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种类的蝴蝶。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著名的蝴蝶的简介:1.孟加拉虎斑蝶(Bengal Tiger):•孟加拉虎斑蝶是印度次大陆最大的蝴蝶之一,具有引人注目的橙色和黑色条纹。

它得名于孟加拉虎的斑纹相似。

2.蓝色翠凤蝶(Blue Morpho Butterfly):•蓝色翠凤蝶是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种美丽的大型蝴蝶,其翅膀上有闪烁的蓝色和绿色斑纹。

3.孔雀蝶(Peacock Butterfly):•孔雀蝶是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一种蝴蝶,以它们华丽的眼状斑点而闻名。

这些斑点类似孔雀的羽毛。

4.斐济巨蝶(Fijian Giant Moth):•斐济巨蝶是斐济岛特有的一种大型蝴蝶,拥有宽大的翅膀和华丽的红色和蓝色斑点。

5.剑尾蝴蝶(Swordtail Butterfly):•剑尾蝴蝶是南美洲的一类美丽蝴蝶,得名于它们独特的尾巴形状,类似剑的刀锋。

6.杜波伊蝴蝶(DuBois' White Butterfly):•杜波伊蝴蝶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蝴蝶,其翅膀上有黑色边缘和红色斑点。

7.圣诞岛杨梅蝶(Christmas Island Swallowtail Butterfly):•圣诞岛杨梅蝶是圣诞岛特有的一种大型蝴蝶,具有鲜艳的红色和黑色翅膀。

8.猫眼蝶(Owl Butterfly):•猫眼蝶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其特殊的眼状斑点而著名。

9.白色飞蛾蝶(White Admiral Butterfly):•白色飞蛾蝶是北美洲的一种蝴蝶,拥有白色的翅膀和黑色的斑点。

10.蚁鳞蝶(Anteos clorinde):•蚁鳞蝶是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蝴蝶,其翅膀上有鲜艳的橙色和黑色图案。

这些蝴蝶代表了蝴蝶多样性的一部分,它们在全球各地的不同生态系统中生存,为我们呈现出美丽的视觉景观,同时也在生态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蝴蝶的多样性和美丽使它们成为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对象。

周氏虎凤蝶和中华虎凤蝶的区别

周氏虎凤蝶和中华虎凤蝶的区别

周氏虎凤蝶和中华虎凤蝶的区别寿建新雷生辉虎凤蝶因翅膀虎皮颜色而得名,是世界上一种十分珍稀的蝴蝶物种,我国将其定为二级保护动物。

成虫体态中型,十分美丽,每年4月前后活动,被称为“春的女神”,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

全世界记载有5种虎凤蝶,除日本虎凤蝶产日本之外,我国是世界上虎凤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记载有4种:虎凤蝶(乌苏里虎凤蝶)、中华虎凤蝶、太白虎凤蝶(长尾虎凤蝶)、周氏虎凤蝶。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同一种虎凤蝶只具有一种形态,但是我们经过深入观察,发现周氏虎凤蝶存在两种形态:黄色型和黑色型。

此前黄色型已经被发现,而黑色型被误认为另一种类型的蝴蝶。

经过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两种形态的蝴蝶是一窝蝴蝶所生,黄色型为雄性周氏虎凤蝶,黑色型为雌性周氏虎凤蝶。

雌雄两种虎凤蝶不仅颜色不同,而且斑纹也不同,黄色型的前翅虎纹宽大,黑色型的前翅虎纹细小。

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未曾发现过同一种虎凤蝶具有雌雄两种形态!几年来,我们通过周氏虎凤蝶的反复观察,从雌雄两种形态的发现到人工饲养,弄清了周氏虎凤蝶的各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特点和经历的时间及个体活动的规律。

通过形态特征和其它特征地研究对比,我们也进一步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和近缘种----中华虎凤蝶的区别。

中华虎凤蝶长期以来被分别当作日本虎凤蝶或虎凤蝶(乌苏里虎凤蝶)的1个亚种对待,直到1978年李传隆教授依据幼期特征才确认了其种级地位。

现在,有的人将周氏虎凤蝶和中华虎凤蝶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区别是很明显的。

成虫的区别在蝴蝶分类中,最主要依据是成虫的形态特征,因为成虫阶段身体的特征达到了最完备的地步,因而分化的更充分。

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系统演化关系,而且是对蝴蝶进行分类鉴定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观察饲养的周氏虎凤蝶成虫31只(雄性22只,雌性9只)和南京蝴蝶专家张松奎先生寄来的他饲养的中华虎凤蝶成虫标本10只(雄性8只,雌性2只),可见两种虎凤蝶成虫的体长、翅展是:周氏虎凤蝶体长15—17毫米,翅展50—62毫米,中华虎凤蝶体长16—18 毫米,翅展55—65 毫米。

中国保护蝴蝶名录

中国保护蝴蝶名录

中国保护蝴蝶名录1、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鳞翅目凤蝶科)翅展雌性80-100mm,雄性75-95mm,体翅被金绿色鳞片。

前后翅均有褐色斜带把把分为基部和端部两部分。

雄性最显著的特点的是后翅中部有一块金黄色斑,雌性最显著的特点是后翅有5-6条尾突,其中有2条较长。

中国列为一级保翅展雌性80-100mm,雄性75-95mm,体翅被金绿色鳞片。

前后翅均有褐色斜带把把分为基部和端部两部分。

雄性最显著的特点的是后翅中部有一块金黄色斑,雌性最显著的特点是后翅有5-6条尾突,其中有2条较长。

中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列为K级保护对象。

护动物,国际列为K级保护对象。

雄雌2、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华山亚种):(鳞翅目凤蝶科)翅展50-60mm,雌雄差异不大。

体翅黑色,翅面布金黄色虎皮斑纹。

后翅有短小尾突一个,缘内有鲜红斑纹。

中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际列为R级保护对象。

3、三尾褐凤蝶[Sino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东川亚种):(鳞翅目凤蝶科)翅展雌性80-95mm,雄性75-90mm体翅褐色,翅面具有多条浅黄色条纹,后翅有尾突3个,臀角红色斑明显,雄性为鲜红色,雌性为暗红色。

中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际列为R级保护对象。

4、二尾褐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鳞翅目凤蝶科)翅展65-75mm,雌雄差异不大。

体翅黑色,翅面具有较宽的黄色横带,后翅尾突有2个,第二尾突呈锤状。

臀突明显,但较宽。

臀斑中红色部分明显,雄性较雌性艳丽。

中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际列为R级保护对象。

5、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鳞翅目绢蝶科)翅展75mm左右,体黑色密被白色鳞毛,翅白色,翅基与翅顶散布黑色鳞片,雌性的黑色鳞片尤甚。

前翅有黑斑6块,后翅有红珠2个,黑色臀斑2块。

中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际列为R级保护对象。

观赏蝴蝶

观赏蝴蝶

红珠凤蝶Pachliopta aristolochiae (Fab.)
简介:后翅的白色斑有小 斑、多斑、大斑、U形斑等 多种型。本种与玉带美凤 蝶雌性极相似(后者摹拟 前者),主要不同处是后 翅外缘区的红色斑纹,本 种红色斑纹呈扁圆形,而 玉带美凤蝶呈弯月形。此
外,玉带美凤蝶腹部无红
色毛。 别名:红腹凤蝶,七星凤
红翅尖粉蝶 Appias nero
◆翅展60-70mm。翅面赭 石色到深红色,雄蝶前翅 顶角部分呈暗褐色,雌蝶 前翅中域从前缘中部到臀 角有1条不规则褐色带纹。 翅反面为淡赭石色,前翅 中室后方为桔红色。 ◆该种多见于热带的丛林, 雄蝶常栖息在溪流边,灌 木旁,飞翔迅速,雌蝶很 少见到。 ◆分布台湾、海南、广东、 云南;东南亚。
大理蝴蝶泉;北京金山丝带凤蝶大繁殖地;西双版纳曼回蝴蝶谷;西双版纳勐养 野生蝴蝶饲养场;鼎湖山天然蝴蝶园;四川省青城后山箭环蝶大繁殖地。
台湾现有的重要产蝶区 面天山蝴蝶花廊;梨山高山蝴蝶繁殖地;大屯山青斑蝶大繁殖地;满洲白带凤蝶 大繁殖地;垦丁热带蝴蝶繁殖地;台东的云纹蝶谷;高雄县黄蝶翠谷;屏东县紫 蝶幽谷。 现有蝴蝶博物馆
◆外观雅致大方,有 收藏、观赏和开发价 值,飞行缓慢,常滞 空滑翔,常见于海岸 树林间及珊瑚礁丛林 及低山区花丛间。 ◆台湾;马来半岛、 印度尼西亚。
蓝点紫斑 Euploea midamus (L.)
金斑蝶 Danaus chrysippus
琉璃青斑蝶 Ideopsis similis
拟黑带斑蝶 lycorea phenarete
蝴蝶 欣赏
阴阳蝶
阴阳凤蝶 (右为雄, 左前翅为 雌,左后翅 为雌雄嵌 合
别名:樟青凤蝶, 青带樟凤蝶,蓝 带青凤蝶,青带 凤蝶。 生物学:1年多代 且世代重叠,以 蛹越冬。成虫3-

H-中华虎凤蝶

H-中华虎凤蝶
中华虎凤蝶
中国特有物种 江苏省生物名片 堪比大熊猫的“国宝”
中华虎凤蝶模式标本图
宿主及生活史照片
杜蘅
• 分布于江浦,南京,苏州,宜兴等地,浙 江,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 主要生长在比较阴湿的树林中, 对环境变化 敏感。
杜 蘅 全 草 图
中华虎凤蝶生活史
• 卵期:15-20天; • 幼虫期:33天左右; 破茧成蝶始为花 羽化成仙终不悔 • 蛹期:300天左右; • 成虫期:15-24天 。 蚕历经黑暗的折磨、考验后咬开蚕茧,
昆虫小知识
• 昆虫成虫的味觉、嗅觉和呼吸器官? • 昆虫成虫的“嘴”类型? • 昆虫幼虫的心脏? • 昆虫成虫都有翅么?
获得重生,生命得到升华,称为“破茧成 蝶”,故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 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种群演替
• 1928年以前:
• 1928-1970:• 1970年来自后:中华虎凤蝶保护对策
• • • • 保护现有中华虎凤蝶栖息地; 严防野外捕采; 严禁在发生地大规模的采挖寄主植物; 必要时进行人工繁殖, 补充野生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虎凤蝶形态特征及区别寿建新为了揭示周氏虎凤蝶的生态过程和发育规律,2007-2009年笔者和雷生辉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人工饲养。

通过人工饲养,不仅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各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特点和经历时间及个体发育的规律,也进一步弄清了五种虎凤蝶成虫形态特征及区别。

1 五种虎凤蝶成虫形态特征、分布及寄主1.1 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 Shou et Yuan,2006(图1)周氏虎凤蝶生活在陕西秦岭山脉海拔1300 - 1700 米处至湖北地区的山林中。

成虫体长约15毫米左右,雌雄异型。

翅展50~62毫米,翅底色黑色,身体黑色,胸背面和腹部、前翅基部及后翅内缘密生有灰色和灰黄色的软毛。

前翅正面有7条类似虎纹的横斑纹和斜横斑纹,相互之间多呈“V”字形,颜色呈黄、黄白或白色,其中基部1条较宽,从前缘达后缘,其余第2~3条和4~6条(雌第6条分离)在中室下合并为2条更宽的斜横宽带也从中室达后缘,第7条从前缘达臀角,其中近翅尖第1个黄斑与后方7个黄斑排列整齐,无错位。

后翅外缘锯齿尖出,在锯齿凹处有4个黄色半月斑。

亚外缘有5个发达的红色斑连成带状,其内侧有黑色斑,中室的黑带与其下的黑带分离。

外侧有一列不十分明显的蓝色斑,近臀角的黑色圆斑内嵌蓝点,尾突中长。

长度约为后翅长的18%。

臀角有1个缺刻。

翅反面颜色较淡,但斑纹稍宽且与正面相似。

[1]图1 周氏虎凤蝶成虫:雌雄异型(左雌右雄)在形态学上,周氏虎凤蝶成虫最大特征是雌雄异型(图1),其中黄色型为雄性,黑色型为雌性[2]。

雄性前翅黄色斑纹宽大,亚外缘第6条斑纹与中室下斑纹连在一起;雌性前翅斑纹细小, 颜色呈黄色、黄白色或白色,亚外缘第6条斑纹到M3为止。

后翅亚外缘的红色———————作者简介:寿建新(1944-),男,北京市人,陕西银行学校基础教研室高级讲师。

《中国蝶类志》的编委和作者之一,周氏虎凤蝶和全国最小蝴蝶——小玄灰蝶的发现者。

研究方向:昆虫学(重点蝴蝶)斑和黑色斑发达且连成带状。

因此,雌、雄的差异主要在于斑纹和颜色不同。

寄主为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1.2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1889(图2)翅展55~65mm,雌雄同型。

体、翅黑色,斑纹黄色。

胸背面和腹部、前翅基部及后翅内缘密生有黄色软毛。

前翅具有7条黄色横斑带,基部1条粗,从前缘达后缘,第2和第3条,第4、第5条同样从前缘到中室后缘合二为一达后缘,第6条终止于M3脉,第7条从前缘达臀角,其中近翅尖第1个黄斑与后方7个黄斑排列整齐,无错位。

后翅外缘锯齿不尖,在锯齿凹处有4个黄色半月斑。

亚外缘有5个发达的红色斑连成带状,其内侧的黑色斑细小,中室的黑带与其下的黑带分离。

尾突较短,长度约为后翅长的15%。

臀角有1个缺刻。

前后翅反面与正面基本相似。

寄主:在长江中下游的低海拔地区为杜衡(Asarum forbesii),在高海拔地区为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主要有2个亚种:(1)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Luehdorfia chinensis chinensis(图2),“前翅的黑色横带较直而略呈正方形,分布于山西、湖北、江苏、浙江。

”(2)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Luehdorfia chinensis leei Chou,“前翅的黑色横带较弯而不规则”。

[3]该亚种是李传隆教授1943年在陕西华山发现,当时他采到1♀2♂,是在高海拔处采集的。

形态特征:“翅展45一50mm。

体黑色具白色和棕色长毛,翅面黄色。

”[4]“前翅具8条黑色横纹,后翅具有一红色亚缘带及一些黄色缘点;尾突短小。

该亚种与指名亚种的主要区别为前翅黑色横纹较曲折,不规则。

”[5]《中国蝶类志》(1994)指出:“中华虎凤蝶华山亚种L.c.huashanensis Lee,1982,为未正式发表的无效名。

分布于陕西秦岭、河南。

为了使其有效,改为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

”[6]《中国蝶类志》展示了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的照片(图3),照片上的蝴蝶标本来自陕西宁陕县。

王治国教授主编的《河南昆虫志鳞翅目:蝶类》(1998)也展示其照片[4],与《中国蝶类志》的照片大致相同。

图2 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雌雄同型:左雄右雌)图3 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雌雄同型:上雄下雌)1.3 太白虎凤蝶Luehdorfia taibai Chou,1994(图4)也叫长尾虎凤蝶(L.longicaudata)。

翅展55~60 mm,雌雄同型。

体、翅黑色,前翅黑带很宽,留下的黄色部分很窄。

有7条黄色细带,基部1条粗,从前缘达后缘,第2和第3条,第4、第5条同样从前缘到中室后缘合二为一达后缘,第6条终止于M3脉,第7条从前缘达臀角,其中近翅尖第1个黄斑与后方7个黄斑排列明显错位。

后翅外缘锯齿尖出,半月斑黄色。

亚外缘的红色斑发达,内侧的黑色斑较粗,十分清晰。

中室的黑带与其下的黑带相连成一条。

尾突最长,长度约为后翅长的23%[7]。

前后翅反面除脉纹和部分脉间纹明显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分布于陕西秦岭、甘肃。

寄主:马蹄香,又名高脚细辛(Saruma henryi)。

图4 太白虎凤蝶(雌雄同型:左雄右雌)1.4 虎凤蝶Luehdorfia puziloi(Erschoff,1872)也叫乌苏里虎凤蝶。

翅展48~58 mm,雌雄同型。

体型在5种虎凤蝶中为最小。

体黑色具黄毛,翅黑色。

前翅具有7条黄色横斑带,基部1条粗,从前缘达后缘,第2和第3条,第4、第5条同样从前缘到中室后缘合二为一达后缘,第6条终止于M3脉,第7条从前缘达臀角,其中近翅尖第1个黄斑与后方7个黄斑排列整齐,无错位。

后翅外缘锯齿不尖,半月斑黄色。

亚外缘的红色斑不发达,仅有2块相连。

亚外缘的黑色斑细小。

中室的黑带与其下的黑带分离。

尾突较短,长度约为后翅长的13%。

前后翅反面除脉纹明显和5个红色斑与正面不同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寄主:华细辛(A.sieboldii)。

虎凤蝶己知5亚种:临江亚种Luehdorfia puziloi linjiangensis(图5),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指名亚种Luehdorfia puziloi puziloi,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朝鲜、日本;南韩亚种Luehdorfia puziloi coreana,分布于韩国;本州亚种Luehdorfia puziloi inexpecta,分布于日本本州;北海道亚种Luehdorfia puziloi yessoensis,分布于日本北海道(图6)。

图5 虎凤蝶临江亚种(雌雄同型:左雄右雌)图6 虎凤蝶北海道亚种(雌雄同型:左雄右雌)1.5 日本虎凤蝶Luehdorfia japonica Leech,1889(图7)体型在5种虎凤蝶中为最大,翅展60~70 mm,雌雄同型。

体黑色具黄毛,翅黑色。

前翅具有7条黄色横斑带,基部1条粗,从前缘达后缘,第2和第3条,第4、第5条同样从前缘到中室后缘合二为一达后缘,第6条终止于M3脉,第7条从前缘达臀角,其中近翅尖第1个黄斑与后方7个黄斑排列明显错位。

后翅外缘锯齿明显尖出,外缘半月斑橙色,与另外4个种明显不同。

亚外缘的红色斑不发达,仅有2块相连,其内侧的黑色斑细小。

中室的黑带与其下的黑带分离。

尾突较长,长度约为后翅长的21%[7]。

前后翅反面除脉纹明显和5个红色斑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分布于日本南半部的部分地区。

寄主:日本细辛(Heterotropa)及细辛属多种植物。

图7 日本虎凤蝶(雌雄同型:左雄右雌)2 成虫形态的区别这是分类最主要的依据,因为成虫阶段身体发育最完备,分化的最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系统演化关系。

周氏虎凤蝶和其它虎凤蝶成虫形态的区别为:(1)周氏虎凤蝶雌雄异型(图1)。

不仅斑纹不同,而且颜色不同,其中黄色型为雄性,黑色型为雌性。

其它四种虎凤蝶则雌雄同型。

(图2-7)(2)雄性周氏虎凤蝶前翅亚外缘第6条斑纹与中室下斑纹连在一起,雌性周氏虎凤蝶及其它四种虎凤蝶前翅亚外缘第6条斑纹到M3为止。

(图2-7)(3)雄性周氏虎凤蝶前翅黄色斑纹宽大,远远超过其它四种虎凤蝶前翅黄色斑纹的宽度。

(4)雌性周氏虎凤蝶前翅黑色斑纹宽大,其后翅亚外缘有发达的连成带状的红色斑和黑色斑,除太白虎凤蝶之外,这是中华虎凤蝶、虎凤蝶、日本虎凤蝶比不上的。

(5)周氏虎凤蝶前翅上半部斑纹间多呈V形(图1),除太白虎凤蝶之外,中华虎凤蝶、虎凤蝶、日本虎凤蝶多呈U形或矩形。

(图2-7)(6) 周氏虎凤蝶尾突中长(长度约为后翅长的18%),后翅外缘锯齿尖出;太白虎凤蝶尾突最长(长度约为后翅长的23%),后翅外缘锯齿尖出;日本虎凤蝶尾突较长(长度约为后翅长的21%),后翅外缘锯齿尖出。

虎凤蝶和中华虎凤蝶二者尾突短(长度约为后翅长的13%和15%左右),后翅外缘锯齿都不尖出。

可见,蝴蝶成虫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最明显特征(见表1和表2)。

表1 虎凤蝶属分种检索表1 雌、雄蝶翅斑纹和颜色显著不同(雌雄异型)-------------------------------------------------- 周氏虎凤蝶L.choui参考文献[1] 寿建新,雷生辉.周氏虎凤蝶不同于中华虎凤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04) :11-16[2] 寿建新,雷生辉.人工饲养周氏虎凤蝶获得成功[J].大自然,2009,(4):26-27.[3] 武春生.中国动物志.第25卷鳞翅目凤蝶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258.[4] 王治国.河南昆虫志.鳞翅目:蝶类[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8:15.[5] 牛琼等.河南珍稀濒危蝶类—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的研究[J] 河南科学,1995,13(2):160-162.[6] 周尧.中国蝶类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9.[7] 洪健等.四种虎凤蝶翅面斑纹特征及鳞片的超微结构[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24(4):4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