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种类

合集下载

关于蝴蝶的资料

关于蝴蝶的资料

关于蝴蝶的资料关于蝴蝶的资料一、蝴蝶的分类和特点蝴蝶是昆虫中的一种,它们属于鳞翅目,分布于世界各地,约有15,000种。

蝴蝶的翅膀由丝状鳞片组成,因此它们得名为鳞翅目。

蝴蝶身体极其细长,触角长且弯曲,下颚呈管状,可以吸食花蜜或其它液体食物。

二、蝴蝶的生命周期和习性蝴蝶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蝴蝶幼虫为毛虫,可以吃许多不同的植物,每个种类的蝴蝶都有它们独特的食草习性。

在幼虫期间,蝴蝶会不断地蜕皮长大,并在最后一次蜕皮之前变成蛹。

当蛹成熟后,成虫会从蛹中孵化出来,打破蛹,展开翅膀,迎接它的新生命。

三、蝴蝶与人类的关系蝴蝶和人类之间有着长久而复杂的关系。

在许多文化中,蝴蝶都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青春的美好。

而在科学上,蝴蝶也是被广泛研究的对象,因为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

此外,蝴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景象。

在森林中漫步、花草丛中漫游、公园游玩、田间农地劳作等处,蝴蝶随处可见,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惊喜。

四、世界著名的蝴蝶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蝴蝶,其中最著名的几种有:王蝶、赤带凤蝶、亚历山大蓝闪蝶、紫斑蝶等。

这些蝴蝶在生态和保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了许多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总之,蝴蝶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生命体,它们在自然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保护蝴蝶,就是保护我们珍爱的这个星球,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多关注、多了解生活中的蝴蝶,为它们积极呼吁、宣传、支持保护工作,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关于蝴蝶简短的介绍

关于蝴蝶简短的介绍

关于蝴蝶简短的介绍1.关于蝴蝶的介绍鱼目混珠——四星云眼蝶:四星云眼蝶幼虫两端尖削,色泽枯黄,极象一片枯竹叶,以达到鱼目混珠的隐蔽效果,成虫为大型眼蝶。

翅黑色。

前翅正面亚外缘有2列小白点,内侧1列较大;前缘中部斜向后角有1列大白斑,后3个最大;中室端也有1个大白斑。

后翅正面亚外缘有1列白斑。

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台湾、福建。

治病救人——金凤蝶:金凤蝶的幼虫取食茴香和胡萝卜等,所以俗名也叫茴香凤蝶或胡萝卜凤蝶。

它的幼虫在藏医药典中称“茴香虫”,夏季可以在茴香等伞形科植物上捕捉,以酒醉死,焙干研成粉,备用,有理气,止痛和止呃等功能,主治胃痛,小肠疝气和膈等。

每次用量2-3只。

金凤蝶又叫黄凤蝶。

翅展73-85mm。

翅金黄色;前翅基部1/3处为黑色。

幼虫危害伞形花科植物如茴香等。

我国广为分布;国外分布于亚洲的温带地区,欧洲、非洲北部和北美。

恐吓有术——孔雀蛱蝶:具有眼斑或其它醒目颜色的蝴蝶也可以通过突然暴露这些斑纹使天敌受到惊吓而获得保护。

这类似于某些蛾类的闪光色。

这类蛾在休止时由于前翅呈褐色而很不明显,但当它们受到骚扰时会突然抬起前翅而露出后翅上的醒目色斑。

这样会延误捕食者的捕食时机而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天敌。

虽然蛾类中这种色彩与行为的组合特别显著,但在一些蝶类中也能见到。

例如,孔雀蛱蝶在休止时也只能看到隐藏色,但它受到骚扰时则会突然打开翅膀,而呈献出四个大眼斑。

红锯蛱蝶(梦露蝶):这种蝶身长的图形纹似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嘴形。

蝴蝶的前翅就象梦露美丽的肩形,人们为了纪念她,把此蝶命名为梦露蝶。

包公蝶(黑紫蛱蝶):传说此蝶是包公的化身。

由于它的反面就是一张黑脸包公的脸谱,有0和1数字,就象包公的眼睛和眉行。

玉斑凤蝶(一休佛蝶):由于这种蝶后翅的斑点,就象两个和尚背靠着背在打坐一样,所以称为一休佛蝶。

箭环蝶(姜太公钓鱼):据说这种蝶是姜太公的化身,因而这只蝶的周围有一圈鱼的图案,蝴蝶的翅膀就像是一根鱼线,全然是一个姜太公钓鱼的美丽画幅。

蝴蝶的分类

蝴蝶的分类

蝴蝶的分类
一、蝴蝶的分类
蝴蝶是昆虫之一,它们分布广泛而且种类繁多,约有一万种,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地区,大量地出现在南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

在蝴蝶的分类上,它们可以分为四大科:蛺蝶科(Papilionidae)、裳蛾科(Nymphalidae)、蛾科(Hesperiidae)和耳蝶科(Pieridae)。

1、蛺蝶科(Papilionidae)
蛺蝶科有一千多种,它们拥有明亮艳丽的色彩,有着巨大的翅膀,雄蝴蝶有着最壮观的外表,而雌性蝴蝶则比雄性蝴蝶体型小一些。

蛺蝶科比较活跃,它们可以快速飞行,活泼,是大多数蝴蝶科的代表种。

例如:斑蝶、黑蝶、猪绒蝶、斑翅蝶和瑞士蝴蝶等等。

2、裳蛾科(Nymphalidae)
裳蛾科是最具特色的蝴蝶之一,它们的色彩与蛺蝶科不一样,飞行较慢,雌性蝴蝶翅膀较大。

裳蛾科它们的外形变化很大,有的像小蚂蝗,有的像驼蝶,一般飞在花间,偶尔也可以向太阳光下飞行。

例如:驼蝶、天蝶、紫蛱蝶、灰斑蝶等等。

3、蛾科(Hesperiidae)
蛾科是蝴蝶中少量的种类,它们是一种以草为检材的蝴蝶,它们的形态和蛺蝶科很相似,但翅膀比较小,雌性蝴蝶头部的特征也比较小,走路比飞行让它们更有特色,有的种类的蛾科蝴蝶可以跳跃。

例如:小黄蝶、小紫蝶、小黑蝶、细蝶等等。

4、耳蝶科(Pieridae)
耳蝶科的蝴蝶以花蜜为食,它们比较慢活跃,翅膀的颜色以白色为主,有的像小蝴蝶,有的像小白蝴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白色,耳蝶科的蝴蝶以饮食花蜜为特征,是一种不太活跃的蝴蝶。

例如:小白蝴蝶、绢纹蝴蝶、棉花蝴蝶和绣眼蝴蝶等等。

蝴蝶基础知识(28种)

蝴蝶基础知识(28种)

一、金斑蝶1、名称:金斑蝶2、拉丁文:Danaus chrysippus (Linnaeus)3、产地: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四川、江西、湖北、陕西4、寄主植物:马利筋5、简单介绍:成蝶翅展85mm左右,一年4-5代,成蝶寿命两周二、虎斑蝶1、名称:虎斑蝶2、拉丁文:Danaus genutia (cramer)3、产地:河南、西藏、四川、广东、云南、海南、台湾4、寄主植物:萝藦5、简单介绍:成蝶展翅85mm左右,一年4-5代,成蝶寿命为30-40天三、大帛斑蝶1、名称:大帛斑蝶2、拉丁文:Idea leuconoe(Erichson)3、产地:云南、台湾4、寄主植物:爬森藤5、简单介绍:成蝶展翅约为120mm----140mm,一年繁育4-5代,成蝶寿命50天左右。

四、青斑蝶1、名称:青斑蝶2、拉丁文:Tiruma la limniace(cramer)3、产地:海南、广西、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湖北、西藏、台湾4、寄主植物:南山藤5、简单介绍:成蝶展翅约80mm---100mm,一年繁育4-5代,成蝶寿命25天左右。

五、枯叶蛱蝶1、名称:枯叶蛱蝶2、拉丁文:Kallima inachis3、产地:陕西、四川、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西藏4、寄主植物:马蓝5、简单介绍:展翅约70----95mm,一年4-5代,成蝶寿命约50天左右,最长寿命6个月。

六、白锯蛱蝶1、名称:白锯蛱蝶2、拉丁文:Kallima inachis3、产地:陕西、四川4、寄主植物:三开瓢5、简单介绍:展翅约85mm左右,一年4-5代,成蝶寿命约15--20天。

七、红锯蛱蝶1、名称:红锯蛱蝶2、拉丁文:Cethosia biblis (Drury)3、产地:江西、福建、四川、海南、广东、云南、广西;4、寄主植物:三开瓢5、简单介绍:展翅约70—85mm,一年繁育3-5代,成蝶寿命约15天左右。

世界上最美的8种蝴蝶

世界上最美的8种蝴蝶

世界上最美的8种蝴蝶蝴蝶,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分布,在亚洲,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著名。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

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成为一种的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

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害虫。

据美国《发现》杂志报道,美国著名花卉及动植物摄影大师哈罗德-费恩斯坦近日出版了一本名为“百种蝴蝶图片集”的新书。

新书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全球各种奇特的蝴蝶或飞蛾。

《发现》杂志评出书中最美丽、最奇特的八种蝴蝶或飞蛾并发布于互联网。

1.豹纹蛱蝶大部分蝴蝶的进化动机都是为了隐藏自己,逃避攻击。

但是,有的时候它们也需要表现自己,让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交配季节,蝴蝶就要通过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的青睐。

雄性豹纹蛱蝶身上长有华丽的桔黄色图案,它们用这种显著的图案向异性暗示,它们的基因是最优秀的。

豹纹蛱蝶具有两性异形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雌性远没有雄性那么华丽,因为她们不需要通过华丽的外表来吸引异性交配。

雌性豹纹蛱蝶的翅膀通常呈黑色、棕色或是白色。

2.透翅蝶透翅蝶看起来就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与其他透明翅膀的蝶类一样,透翅蝶的翅膀上没有那一层鳞片,因此很容易识别它们。

透翅蝶主要生活于南美洲的雨林中。

它们这种透明的翅膀可以起到隐形的效果,以躲避捕食者的攻击。

3.蓝闪蝶蓝闪蝶也称为“蓝摩佛蝴蝶”,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们会利用自己的色彩优势来保护自己。

当有捕食者接近时,它们就会快速振动自己的翅膀,产生闪光现象来恐吓对方。

这种热带蝴蝶并不是以花蜜为食,相反它们更喜欢吃成熟热带水果的汁液,比如芒果、荔枝等。

4.太阳毒蛾太阳毒蛾主要生长于马达加斯加岛,其身上的华丽色彩也是为了警告捕食者,让对方知道它们身上的毒性。

花蝴蝶种类

花蝴蝶种类

花蝴蝶种类
花蝴蝶,作为蝴蝶家族中的一员,其实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种类名称,而是广泛用来描述那些常见于花丛中,色彩鲜艳,翅膀上有花纹的蝴蝶。

这类蝴蝶通常以其美丽的外观和优雅的飞行姿态而闻名。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花蝴蝶”类别:
1. 凤蝶科 (Papilionidae):
凤蝶科的蝴蝶以其独特的翅膀形状和鲜艳的颜色而著称。

例如,彩蝶(Papilio)是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属,它们常常在花丛中寻找食物。

2. 蛱蝶科 (Nymphalidae):
蛱蝶科是最大的蝴蝶科之一,包括许多著名的种类,如斑蝶、帝王蝶等。

这些蝴蝶通常有着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翅膀图案。

3. 灰蝶科 (Lycaenidae):
灰蝶科的成员相对较小,但以其翅膀上细致的图案而闻名。

这类蝴蝶常见于各种开花植物附近。

4. 弄蝶科 (Hesperiidae):
弄蝶科的蝴蝶通常较为小巧,颜色可能较为朴素,但某些种类的翅膀上也有美丽的图案。

5. 白蝶科 (Pieridae):
白蝶科的蝴蝶,如名字所示,通常是白色或浅黄色,有的种类翅膀上有黑色或橙色的标记。

需要注意的是,"花蝴蝶"并不是一个学术上的分类,而是一种基于外观和习性的通俗描述。

在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中,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蝴蝶在花丛中活动,它们各具特色,为自然界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活力。

蝴蝶基础知识(28种)

蝴蝶基础知识(28种)

一、金斑蝶1、名称:金斑蝶2、拉丁文:Danaus chrysippus (Linnaeus)3、产地: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四川、江西、湖北、陕西4、寄主植物:马利筋5、简单介绍:成蝶翅展85mm左右,一年4-5代,成蝶寿命两周二、虎斑蝶1、名称:虎斑蝶2、拉丁文:Danaus genutia (cramer)3、产地:河南、西藏、四川、广东、云南、海南、台湾4、寄主植物:萝藦5、简单介绍:成蝶展翅85mm左右,一年4-5代,成蝶寿命为30-40天三、大帛斑蝶1、名称:大帛斑蝶2、拉丁文:Idea leuconoe(Erichson)3、产地:云南、台湾4、寄主植物:爬森藤5、简单介绍:成蝶展翅约为120mm----140mm,一年繁育4-5代,成蝶寿命50天左右。

四、青斑蝶1、名称:青斑蝶2、拉丁文:Tiruma la limniace(cramer)3、产地:海南、广西、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湖北、西藏、台湾4、寄主植物:南山藤5、简单介绍:成蝶展翅约80mm---100mm,一年繁育4-5代,成蝶寿命25天左右。

五、枯叶蛱蝶1、名称:枯叶蛱蝶2、拉丁文:Kallima inachis3、产地:陕西、四川、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西藏4、寄主植物:马蓝5、简单介绍:展翅约70----95mm,一年4-5代,成蝶寿命约50天左右,最长寿命6个月。

六、白锯蛱蝶1、名称:白锯蛱蝶2、拉丁文:Kallima inachis3、产地:陕西、四川4、寄主植物:三开瓢5、简单介绍:展翅约85mm左右,一年4-5代,成蝶寿命约15--20天。

七、红锯蛱蝶1、名称:红锯蛱蝶2、拉丁文:Cethosia biblis (Drury)3、产地:江西、福建、四川、海南、广东、云南、广西;4、寄主植物:三开瓢5、简单介绍:展翅约70—85mm,一年繁育3-5代,成蝶寿命约15天左右。

蝴蝶的分类

蝴蝶的分类

蝴蝶的分类根据蝴蝶的特征和进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为4总科、17科、分列如下:★弄蝶总科Hesperoidea☆弄蝶科Hesperiidae☆缰弄蝶科Euschemonidae☆大弄蝶科Megathymidae★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凤蝶科Papilionidae☆绢蝶科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蛱蝶总科Nymphaloidea☆灰蝶科Lycaenidae☆蚬蝶科Riodinidae★灰蝶总科Lycaenidea☆喙蝶科Libytheidae☆眼蝶科Satyrldae☆环蝶科Amathusiidae☆斑蝶科Danaidae☆闪蝶科Morphidae☆蛱蝶科Nymphalidae☆袖蝶科Heliconiidae☆珍蝶科Acraeidae☆绡蝶科Ithomiidae上述分类中、大弄蝶、绡蝶、闪蝶、袖蝶、缰弄蝶五科中国均无分布。

凤蝶科和闪蝶科是最有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蝴蝶,其次为蛱蝶科、粉蝶科、绢蝶科、斑蝶科、环蝶科等。

按照生态环境来划分,还可将蝴蝶分为以下类型:森林蝶类、沼泽蝶类、森林草原蝶类、农业植物蝶类。

中国的蝴蝶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

常见的科有:凤蝶科:大型蝶类,色彩艳丽,后翅一般有尾带,更增娉妍。

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

有时成害,如黄凤蝶、玉带凤蝶等。

粉蝶科:中等体型,一般为白、黄、橙等色。

白粉蝶和Pieris napi均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树粉蝶为害果树。

蛱蝶科:已知5000种以上,是蝶类中为数最多的一科。

前足退化,无爪,翅叠于背上。

易于识别。

稻眼蝶幼虫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纹,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灰蝶科:小型蝶类。

翅色有蓝、绿、青铜等色,带金属光泽。

幼虫大都植食性,少数能捕食蚧或蚜。

绢蝶科:本科昆虫翅薄半透明,无尾,一般白色或带有花纹,极为娟丽,为山栖性,多在寒冷地区。

环蝶科:大型或中型的种类,翅展最小在50毫米以上最大达到200毫米触角短细,端部膨大不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雄各异 - 金斑蛱蝶金斑蛱蝶是雌雄异型的典型代表。

雌蝶以幕拟金斑蝶而闻名。

雄蝶翅黑褐色,前翅中室外有1个长椭圆形白斑,顶角附近有1个小形白斑;后翅中域有1个大形白斑;前后翅的白都斑有紫色光泽。

雌蝶翅橙黄色,顶角有1个较小的白斑,中室外侧有1列宽的白色斜带;后翅外缘黑褐色,前缘有1个黑斑。

两翅外缘均有两列成对的小白点。

分布陕西、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台湾;日本、印度、缅甸、锡金、澳大利亚北部、热带非洲、南美洲等。

有尾无尾都是她 - 美凤蝶Papilio (Menelaides) memnon Linnaeus有些种类的蝴蝶, 雄蝶的色彩斑纹大同小异, 但其雌蝶则变化多端, 差异极大, 如有的具有尾突, 有的没有尾突, 更有多种不同的色彩斑纹和形态。

美凤蝶就是上述雌体多型的一个代表种,故又称多型蓝凤蝶,多型美凤蝶。

翅展105~145 mm。

雌雄异型及雌性多型。

雄蝶体、翅黑色。

前、后翅基部色深,有天鹅绒状光泽,翅脉纹两侧蓝黑色。

翅反面前翅中室基部红色,脉纹两侧灰白色;后翅基部有4枚不同形状的红斑,在亚外缘区有2列由蓝色鳞片组成的环形斑列,但轮廓不清楚;臀角有环形或半环红斑纹,内侧即cu2、cu1室有弯月型红斑纹,无尾突。

雌性无尾突型前翅基部黑色,中室基部红色,脉纹及前缘黑褐色或黑色,脉纹两侧灰褐色或灰黄色。

后翅基半部黑色,端半部白色,以脉纹分割成长三角形斑,亚外缘区黑色,外缘波状,在臀角及其附近有长圆形黑斑。

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后翅基部有4枚不同形状的红斑,其余与正面相似。

雌性有尾突型前翅与无尾突型相似,后翅除中室端部有1枚白斑外,在翅中区各翅室都有1枚白斑,有时在前缘附近白斑消失;外缘波状,在波谷具红色或黄白色斑;臀角有长圆黑斑,周围是红色。

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

后翅除基部有4枚红斑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卵球形,橙黄色。

直径约1.7mm,高约1.5mm。

幼虫头部最初呈黑褐色,随成长而颜色渐淡,老熟时则呈绿色。

第1~3龄幼虫身体呈橄榄绿色,第2~4腹节有斜白纹在背部相接,第7~9腹节也有白纹扩展到背部。

4龄幼虫体色转为绿褐色,背部白纹减退。

老熟幼虫第4~5腹节有白色斜带,有时会在背面相接,带上有黑绿色小纹。

第6腹节侧面也有1同色斑纹。

气门褐色。

臭角初龄时呈淡橙白色,随成长而颜色渐深,末龄时呈橙红色。

蛹头前面的1对突起的末端呈圆弧形,第3腹节的后缘及第4腹节的前缘向两侧突出。

绿色型蛹的背面有宽大的菱形黄绿色纹,翅面上则有褐色不规则斑纹;褐色型蛹的斑纹似木材的纹理,翅面上的斑纹则似青苔。

寄主:芸香科(Rutaceae)的柑橘类(Citrus spp.)、双面剌(Zanthoxylum nitidum)、食茱萸(Z. ailanthoides)等植物。

生物学:成虫爱访花采蜜,雄蝶飞翔力强,很活泼,多在旷野地方狂飞。

雌蝶飞行缓慢,常滑翔式飞行。

台湾亚种遍布全省各平地至海拔2500m的山区。

1年发生3代以上,以蛹越冬。

成虫全年出现,主要发生期为3-11月。

卵期4-6天,幼虫期21-31天,蛹期12-14天。

成虫将卵单产于寄主植物的嫩枝上或叶背面,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细枝或附近其它植物上化蛹。

成虫常出现在庭院花丛中,还经常按固定的路线飞行而形成蝶道。

分布:本种是我国南方种,多见于长江以南各省,如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日本、锡金、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

夏秋不同形 - 孔雀眼蛱蝶某些蝴蝶虽为同种,但在不同的季节可以出现不同的色彩和外形,例如孔雀眼蛱蝶Precis almana L.的夏型没有明显的尖角,翅里眼纹清晰;但其秋型的前翅外缘尖角明显外突,后翅臀角长柄状,翅里眼纹消失,翅色枯黄,中贯深色宽条,酷似叶脉,与夏型的色彩斑纹完全不同,故曾被误定为另一种物种。

在热带,蝴蝶的干型和湿型可能很明显,也很有规律。

闻名遐尔 -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Mell)隶属凤蝶科。

翅展8.1厘米左右。

因后翅有一块金黄色大斑故名。

雌雄异型。

雄蝶翅面翠绿色。

前翅外缘有2条黑带,前缘至后缘近后角处有1条黄绿色的斜带。

后翅中域有1大型金黄色斑,外缘有1根细长的尾突。

雌蝶前翅淡黑色,外缘带黑色,亚外缘有1条绿色的细带,从前缘经中室中部到后缘有1条白色斜横带。

后翅中域为大型乳白色斑,外缘有2根长尾突。

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世界名贵珍蝶,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阔叶、针叶常绿林带。

一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多在3月底4月间活动,少数可延续到8月份。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地。

1988年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制定的受威胁物种红皮目录中列为K级保护对象。

1989年我国公布的“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草案中将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列为一级保护对象。

本种珍稀的原因也许有:1、分布地区狭窄,仅限于东洋区的局部地区;2、阳盛阴衰,雌、雄性比相差悬殊(1: 50~200);3、因为珍稀,所以蝴蝶研究者、收藏家及爱好者都竞相猎取,甚至有人不惜重金收购,谋利者则狂捕滥采,也是造成稀少的原因之一。

东南亚珍奇之蝶 - 皇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 Hope本种形态与金斑喙凤蝶极相似,唯独后翅的金黄色斑呈带状,故又名金带喙凤蝶。

成虫翅展80~100mm。

身体、翅面大部分翠绿色,雌雄异型。

雄蝶前翅基半部色深,以外侧黄绿色而内侧黑色的横纹分界;端半部隐现2条黑色的宽横带;外缘有2条平行的黑色横线。

后翅中域有1块金黄色弧形大斑;外缘齿状,有新月形黄斑。

反面前翅基部翠绿色;端半部红棕色,其中部有2条前细后粗的黑色横带;外缘有2条平行而又靠得非常近的黑线。

雌蝶后翅正面的金黄色大斑不明显,外缘的齿突增长,部分呈尾突状;尾突细长,端部黄色。

卵略呈球形,底面浅凹。

红紫色,具弱光泽。

直径约1.90mm,高约1.52mm。

幼虫1龄幼虫头宽1.07mm,头部暗褐色泛黄光泽,生黑色原始型毛,但数量较多,两侧中部排成直线的3根毛是本种的鉴别特征。

前胸盾褐色,两侧各有1个瘤突,突上生7根向前弯的褐色长毛。

身体暗褐色,有1条白色纵带从第3腹节的基线延伸到第4腹节的后缘,然后在背面相接。

第5腹节白色,散生暗褐色斑点。

第6腹节白色区大大减少,仅在气门与基线之间保留。

中胸至第9腹节每节各有1对暗褐色的长背毛和1根亚背毛。

肛上板褐色,有16根末端白色的褐色长毛。

胸足暗褐色,腹足白色。

2龄幼虫头宽1.69mm。

3龄幼虫头宽2.52mm。

4龄幼虫头宽3.67mm。

5龄幼虫头宽5.59mm,头部淡绿色,有橘黄色光泽。

臭角橘黄色,向内弯曲。

身体暗绿色,向下则偏黄色。

气门线上有断续的短黑线。

前胸盾暗绿色,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黑点及不显著的半球形小瘤突。

后胸亚背部的卵形眼斑鲜赤褐色,周围具白紫色及黑色的边框。

眼斑之间有2个具粗黑边的蓝斑;第1~8腹节相应位置上的蓝斑颜色较淡,黑边较细。

肛上板绿色,长梯形。

老熟幼虫体长约63mm。

蛹鲜绿色,半透明,扁而宽,背面观几乎呈菱形。

头部突出,光滑,但有侧脊。

没有发现褐色蛹。

中胸有1个明显的绿色背角。

第2~5腹节沿气门线强烈向两侧扩张。

第5~7腹节有瘤突。

从中胸背角顶端到腹末的背面有1条宽的黄色纵带。

体长39.7~40.1mm。

寄主:木兰科(Magnoliaceae)的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ii)。

生物学:成虫栖居于山林地带,主要活动在阔叶常绿林带,在阴天或雾天以后翅腹面的保护色隐匿于低矮的灌木林之中。

成虫飞翔力强而速度快,不容易捕捉。

卵产在寄主植物叶的中脉上,卵期约15天。

孵化后的幼虫移到嫩叶上取食。

老熟幼虫在小枝上化蛹。

分布:四川、云南、广西;锡金、缅甸、尼泊尔、不丹。

濒危原因:缅甸、中国以及喜马拉雅山区大肆的森林砍伐与垦荒种植,造成水土流失,使该种的寄主植物急剧减少,该种的生存要求遭到严重破坏,其栖息地范围更趋狭小;尼泊尔人则开进并似乎“摧毁”了该种在尼泊尔的主要栖息地区,致使该种的大批种群与个体灭绝或处于濒危。

1998年我国修订的“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将本种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印度、尼泊尔政府已将该种立法保护,包括监护其栖息地、禁止捕捉等措施。

多灾多难 - 长尾虎凤蝶Luehdorfia longcaudata Lee长尾虎凤蝶的发现和被公诸于世,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1944年,我国著名的蝴蝶专家李传隆教授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第9次扑蝶旅行,途至陕西秦岭,在翻越群山峻岭朝着山顶攀登时,走到仰望才能见天的两座高山之间的密林深处,无意中采到了一只个儿略大、色泽较深的虎凤蝶,经确认为交配过的雌蝶。

李教授从它的腹端向后延生着的1根长刀状的交配衍生物判断它显然与其它三种虎凤蝶不同,可以肯定为一个新种。

可惜它后翅的两根尾突都断了,无法知道它们是粗、是细、是长还是短。

由于这种蝴蝶的数量极少,李教授未能实现再采到一只的愿望。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其研究成果必须忠实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个新蝶种的科学论据不全,只好暂时搁置。

37年以后,为了澄清这一疑问,李教授又于1981年来到原产地探索。

在陪同友人的大力协助下,经过20多天的寻捕,终于捉到了一只左后翅保存有1根完好尾突的雌蝶,补齐了这一欠缺的资料,并将这一新蝶定名为长尾虎凤蝶。

1981年,李教授应邀参加日本鳞翅目学会第28届年会的特别演讲时,将这一新种公布于世,引起与会蝶友们的重视。

日报的一些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13年后,周尧教授在《中国蝶类志》中又将它命名为太白虎凤蝶Luehdorfia taibai Chou,只因周尧教授认为该种没有正式发表。

这都是学术之争,我们不必细究,这只说明该种虎凤蝶的不平凡的发现经历。

成虫翅展55~60 mm。

体黑色被黄白色毛。

翅黄色。

前翅上半部有7条黑色横带,其中基部第1、2、4条及外缘区的1条宽黑带直达后缘,且外缘宽带内嵌有1列黄色短条斑(外侧)和1条似显非显的黄色横线(内侧)。

后翅外缘锯齿状,在齿凹处有黄色弯月形斑纹,在弯月形斑外侧有相应的镶嵌黑色和黄白色的边;翅的上半部有3条黑色带,其中基部1条宽而斜向内缘直达亚臀角;中后区有1列新月形红色斑,红斑外侧有不十分明显的蓝斑列;臀角有红、蓝、黑三色组成的圆斑。

尾突长。

翅反面与正面相似。

寄主:马兜铃科中马蹄香属(Saruma)的马蹄香(S.henryiOli v.)。

生物学长尾虎凤蝶幼虫喜食的马蹄香植物,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保护区海拔1000 - 1600 m山沟溪旁的林下阴湿处呈小片状分布。

实验表明:处于饥饿状态的幼虫也可取食细辛属(Asarum)和马兜铃属(Aristolochia)的植物,并顺利进入蛹期;但对成虫期是否有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