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散文赏析
经典散文赏析—徐志摩《泰山日出》

经典散文赏析—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
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①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
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
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
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
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
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
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
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②长戎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濛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黑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
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③,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
在热奋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再看东方——海句力士④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
[晨曦,露珠抒情散文]徐志摩的散文《露珠》
![[晨曦,露珠抒情散文]徐志摩的散文《露珠》](https://img.taocdn.com/s3/m/da544d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2.png)
[晨曦,露珠抒情散文]徐志摩的散文《露珠》晨曦,露珠抒情散文《露珠》徐志摩的散文《露珠》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爱与欣赏。
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清晨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对露珠的赞美,传递出作者对生命中细小美好的敏感和感激之情。
作者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用朴实的语言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入房间,让人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希望。
文章中也描写了树叶上的露珠,作者赞美了它们晶莹剔透的美丽,将其比喻为天使的眼泪,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神奇和美好。
散文中,作者通过赞美露珠表达了对生命的敬重和珍惜。
作者提到露珠的存在是因为夜晚的收藏,它们是生命真实的印记,而这印记也是生命真实的体验。
通过这种表达,作者传递了对生命中每一个细小瞬间的感激,呼吁读者珍惜和善待生命。
此外,散文中也融入了对爱情的思考和表达。
露珠在文章中被赋予了爱情的象征意义,作者将其比喻为恋人的眼泪。
通过这种比喻,作者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散文中还出现了一句“晨曦,露珠,是欣赏不是疼痛”。
这句话深入人心,启示读者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爱情,而不是将其视为疼痛和伤害。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散文《露珠》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赞美露珠,传递出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爱与欣赏。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中细小美好的敏感和感激之情,鼓励读者珍惜和善待生命,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爱情。
这篇散文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平静与美好的感受,让人对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晨曦, 露珠抒情散文《露珠》作者:徐志摩- 描述清晨景象,阳光透过窗帘的美好- 赞美树叶上的晶莹露珠,将其比喻为天使的眼泪- 表达对生命的敬重和珍惜- 将露珠比喻为恋人的眼泪,表达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警示读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爱情- 鼓励读者珍惜和善待生命- 给人带来平静与美好的感受,让人对生活和爱情充满希望和憧憬。
徐志摩《想飞》赏析

徐志摩《想飞》赏析【一、徐志《想飞》原文】假如这时候窗子外有雪——街上,城墙上,屋脊上,都是雪,胡同口一家屋檐下偎着一个戴黑兜帽的巡警,半拢着睡眼,看棉团似的雪花在半空中跳着玩……假如这夜是一个深极了的啊,不是壁上挂钟的时针指示给我们看的深夜,这深就比是一个山洞的深,一个往下钻螺旋形的山洞的深……假如我能有这样一个深夜,它那无底的阴森起我遍体的毫管;再能有窗子外不住往下筛的雪,筛淡了远近间飏动的市谣;筛泯了在泥道上挣扎的车轮;筛灭了脑壳中不妥协的潜流……我要那深,我要那静。
那在树荫浓密处躲着的夜,轻易不敢在天光还在照亮时出来睁眼。
思想:它也得等。
青天里有一点子黑的。
正冲着太阳耀眼,望不真,你把手遮着眼,对着那两株树缝里瞧,黑的,有子来大,不,有桃子来大——嘿,又移着往西了!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
(这是英国康槐尔极南的一角,三面是大西洋)。
丽丽的叫响从我们的脚底下匀匀的往上,齐着腰,到了肩高,过了头顶,高入了云,高出了云。
啊!你能不能把一种急震的乐音想象成一阵光明的细雨,从蓝天里冲着这平铺着青绿的地面不住的下?不,那雨点都是跳舞的小脚,安琪儿的。
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
上帝给它们的工作,替上帝做的工作。
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活动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
一起就开口唱,小子活动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
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但这光明的细雨还是不住的下着……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者;”那不容易见着。
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泥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
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那在太阳西晒的时候多,一枝艳艳的大红花贴在西山的边回照着塔山上的云彩,——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
[黄昏,微风抒情散文]徐志摩的散文《微风》
![[黄昏,微风抒情散文]徐志摩的散文《微风》](https://img.taocdn.com/s3/m/926e4e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0.png)
[黄昏,微风抒情散文]徐志摩的散文《微风》黄昏,微风抒情散文 - 徐志摩的散文《微风》在徐志摩的散文《微风》中,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微风拂过大地的场景,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抒发。
文章开头,徐志摩描述了黄昏的来临:天空燃起了一抹美丽的红光,逐渐淡化成柔和的黄色。
这种色彩过渡的变化,恰如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柔和与温暖。
接着,文章进入了一个小镇的描写,那里的人们有着宁静而快乐的生活。
徐志摩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浪漫而宁静的氛围之中。
随着散文的进行,徐志摩展示了他对微风的独特感受。
微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了一种令人愉悦的清新感觉。
徐志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微风吹拂时的场景:树叶轻轻摇曳,像是在歌唱;银铃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
通过对微风的描写,徐志摩传递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
在散文的结尾,徐志摩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提醒读者,要珍惜当下,享受微风带来的美好瞬间。
他说:“微风渐渐入夜,便不能再把美妙的黄昏大地延迟。
”通过这句话,徐志摩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观念:珍惜当下,利用好每一刻的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散文《微风》通过对黄昏时分微风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有力的语言,徐志摩成功地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徐志摩的散文《微风》让人仿佛置身于黄昏微风的美妙世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艺术之美。
这篇散文引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思考和珍惜当下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热爱并保护自然环境。
《陌上花开》徐志摩散文原文赏析!

《陌上花开》徐志摩散文原文赏析!三月本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徐志摩笔下的三月将花与人类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吴越王瞩爱妃的话将这陌上花的意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历史在不断的变化,而陌上花却始终花开花落,我们虽没看见历史是怎样发生的,却能看见陌上花的绚烂。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回归到自然。
不去想世俗间烦恼的事情,看看这个陌上风情,卸下重担,缓缓归,将自己回归自然,回到历史与文化,回归到自己内心深处。
陌上花开,见证了一个个春秋。
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萧瑟……徐志摩才华横溢,诗思泉涌时,天马行空,一曲陌上花开,令人如醉如痴;红尘深处,他挥舞笔墨,锦字素笺,一句“就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徐志摩笔端的佳人仿佛一朵雪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这篇文章的开头也是赞美春天,“阳春三月,风和日暖”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
徐志摩那么希望剪一段时光,留一抹眷恋,于是他忘记悲欢,褪去愁苦,轻松的走进田园,只为看一眼陌上花开,归受一份返璞归真的恬淡。
天高云淡,春暧花开,温暖的三月,怒放的鲜花,让人爱也让人痴,骨子里都沉绽了花影和风韵。
徐志摩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胜衰的感慨;在栉风沐雨时,也体味着艳丽与沧桑。
徐志摩曾也写过一首诗,表达对人世的感慨,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走着走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所以徐志摩奉劝大家,珍惜当下的美好,让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中,回归历史与文化。
徐志摩悠悠的说: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当春在河畔,柳丝婆娑,不要视而不见;当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更应该感激大自然的馈赠。
缓缓归,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赏析徐志摩散文《此生遇见,绝非偶然》

赏析徐志摩散文《此生遇见,绝非偶然》此生遇见,绝非偶然。
这是徐志摩散文中的经典开篇,引发了读者对于命运和缘分的思考。
徐志摩以他独特的笔触和独具匠心的文字,将爱情和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美丽而深刻的故事。
散文《此生遇见,绝非偶然》从一个人的视角出发,描述了他/她在某一时刻遇见了一个特别的人,这个相遇似乎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相信这一切并非偶然。
作者通过叙述两个人之间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感觉和思考,展示出了深深的爱意和对彼此命运交织的理解。
徐志摩通过描写细致入微的情感和细节,让读者们感受到了爱情的魅力和命运的力量。
他以他独特的方式,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相遇变成了一种奇妙的缘分,仿佛是宇宙的安排。
这种缘分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相遇,还包含了他们之前的种种经历和成长,以及未来的种种可能。
散文中的语言充满了浪漫和诗意,徐志摩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读者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幻境般的场景中。
通过他的文字,读者们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激情和对于命运的无奈。
这份激情和无奈,成为了两个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也让读者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有了新的思考。
徐志摩的散文《此生遇见,绝非偶然》不仅仅是一篇关于爱情和命运的故事,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和意义的思考。
通过他的文字,读者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如此复杂而微妙,而每个人遇到的人和事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篇散文唤起了读者们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也引发了他们对于爱情和缘分的深刻思索。
通过赏析徐志摩散文《此生遇见,绝非偶然》,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命运的无常。
这篇散文不仅仅是一段浪漫的故事,更是一种对于命运和爱情的思考。
徐志摩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读者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和诗意的世界,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
浙江海宁硖石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在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任凭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赏析《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
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
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
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
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
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
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
《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翡冷翠山居闲话》是徐志摩1925年在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时所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这篇山居之作被称为“闲话”是很贴切的。
作者既没有记山居时的生活,也没有具体描绘山中绮丽的风光,而是从眼前的景物荡发开去,着重内心情怀的抒发,通过冥想的途径反映个人的情志。
文章开头写风和日丽之日出门散步,“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像是去一果子园”,两个比喻,作者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在这里“上山或是下山”,足够你“性灵的迷醉”,一下就点到了“山居之妙”。
接着用一串假设的句式,具体描绘山居时的服色、体态、穿着、打扮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毫不掩饰独行山中时的超脱舒畅之情。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和用华丽铺张的语言,表达“山居”的妙处和乐趣:你一个人单独漫游时,你可以在青草地上“坐地,仰卧”,甚至可以“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你可以在僻静的路上“狂舞”,“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迂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 你也会信口“歌唱”,“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作者厌恶现代文明,他认为文明窒息了人的性灵,影响了人的自由。
他的这种返朴归真的欲望,到了大自然里便感到极大的满足。
中间一段文字,对于自我感受写得更为酣畅淋漓。
“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
”作者将情化在描绘之中,柔美妩媚,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使人心醉神迷。
作者曾一再说明自己“是个自然崇拜者”,因为大自然就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认为什么伟大、深沉、优美的思想,都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 只要认识了这一部书,那么,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的散文赏析 徐志摩 不但为新诗领袖,而且为小品散文 的名手。
平生著作有《落叶》(其中大部分为讲演稿子)、 《自剖》、 《轮盘》 (其中半为短篇小说 )、《巴黎的鳞爪》。
写新诗态度的谨严自闻一多始, 写散文态度的庄重则自徐志摩始。
志摩以前 的散文如语丝派之半文半白,随笔乱写固不必论,冰心 可算得有意试写散文的人,但其笔调出自明清人小品,虽雅洁可诵,而本来 面目还依稀存在, 略为聪明的女孩子都可学得几分像。
至于徐志摩的散文则以国 语为基本,又以中国文学 、西洋文学、方言、土语,熔化一炉,千锤百炼,另外铸出一种奇辞壮彩, 几乎绝去町畦,令学之者无从措手。
志摩在《轮盘集》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的一个 人。
又提出几个西洋散文家如 G.Moore,W.HHudson 等的作品, 说道: 这才是文章! 文章是要这样写的:完美的字句,表达完美的意境。
高仰列奇界说诗是 Best Wosinbestorder。
但那样的散文何尝不是 Bestwordsinbestorder。
他们把散文 做成一种独立的艺术。
他们是魔术家。
在他们的笔下,没有一个字不是活的。
他 们能使古奥的字变成新鲜,粗俗的雅驯,生硬的灵动。
这是什么秘密?这话正可 以说是志摩的自赞。
梁实秋 说:志摩的文字无论扯得离题多远,他的文章永远是用心写的。
文章是要用 心写,要聚精会神的写才成志摩的文章,往往是顷刻而就,但是谁知道那些文章 在他脑子里盘旋了几久?看他的《自剖》和《巴黎的鳞爪》,选词造词,无懈可 击。
志摩的散文有自觉的艺术。
(ConsciousWorkmanship) 志摩散文等于他的诗,所以优点和缺点,也和他的诗差不多。
他的散文很注 重音节。
散文也有音节,中国古人早已知道。
阮元《文韵说》:梁时恒言所谓韵 者,固指韵脚,亦兼谓章句之音韵,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
其 子阮福曰;八代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顿挫抑扬,咏叹声情,皆有合乎音
1/5
韵宫羽者,诗骚之后,莫不皆然。
志摩诵读自己散文时音节的优美,简直可说音 乐化。
善操国语的人揣摩他散文语气的轻重疾徐,和情感的兴奋缓急,然后高声 诵读,可以得到他音节上种种妙趣像周作人、鲁迅 的散文便不可读。
至于色彩的浓厚,辞藻之富丽,铺排之繁多,几乎令人目 不暇给。
真有如青春大泽,万卉初葩;有如海市蜃楼,瞬息变幻;有如披阅大李将 军之画,千岩万壑,金碧辉煌;有如聆词客谈论,飞花溅藻,粲于齿牙;更如昔人 论晚唐诗 :光芒四射,不可端倪;如入鲛人之室,谒天孙之宫,文采机抒,变化错陈。
虽然如此,但有时也与他的诗一样,显出堆砌太过的毛病。
志摩是个理想主义者, 感情极其丰富, 而且相信感情的力量, 可以改造人生, 改造世界。
所以他的文字异常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可以说是感情的散 文。
其为人所不能及处,正如梁实秋所说:无论写的是什么题目,永远保持着一 个亲热的态度。
梁氏又说;他的散文不是板起面孔来写的他这人根本就很少有板 起面孔的时候。
他的散文里充满了同情和幽默。
他的散文没有教训的气味,没有 演讲的气味,而是像和知心的朋友谈话,无论谁,只要一读志摩的文章,就不知 不觉的非站在他的朋友的地位上不可。
又说:志摩提起笔来毫不矜持,把心里的 真话掏出来说, 把他的读者当做顶亲近的人。
他不怕得罪读者, 他不怕说寒伧话, 他不避免土话,他也不避免说大话,他更尽量的讲笑话。
总之,他写起文章来, 真是痛快淋漓,使得读者开不得口,只有点头,只有微笑,只有倾服的份儿!他 在文章里永远不忘他的读者,他一面说着话,一面和你指点,和你商量,真跟好 朋友谈话一样,读志摩的文章的人,非成为他的朋友不可,他的散文有这样的魔 力。
还说:文章写得亲热,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不是能学得到的艺术。
必须一个 人的内心有充实的生命力,然后笔锋上的情感,才能逼人而来。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