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颗敬畏之心》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人当有敬畏之心

人当有敬畏之心

人当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首先体现在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上。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负责,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格和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

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轻率不负责,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对待工作学习漫不经心。

这样的人难以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相反,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会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敬畏之心还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上。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会积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他们不会随意伤害他人,也不会故意嘲笑他人的缺点和弱点。

相反,他们会积极帮助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对他人表达感谢和赞赏。

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提升他人的幸福感,也会让自己的社交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敬畏之心还体现在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对社会公共资源的环保方面的关注上。

在现代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会从自身做起,关心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避免浪费。

他们会注重环保和生态保护,不乱扔垃圾,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这样的行为能够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敬畏之心还体现在我们对于权威和法律的尊重上。

我们要明白权威和法律的存在是保证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是公民生活的保障和约束。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会遵守法律,踏实工作,不采取不道德乃至犯罪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权利,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样,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当有敬畏之心,这是我们应当培养的一种精神品质。

敬畏之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改善社交关系,关心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对权威和法律保持敬畏,并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人。

我们要时刻提醒和警醒自己,保持敬畏之心,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够过上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知敬畏心得体会

知敬畏心得体会

知敬畏心得体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敬畏的重要性。

敬畏源于对生命的敬重和对世界的敬畏,是一种懂得珍惜、感恩和敬畏秩序的品质。

有敬畏之心,便能引导我努力奋斗、珍惜时间、维持秩序、注重礼仪等方面,让我更加懂得取舍,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敬畏心得体会,首先是对生命的敬畏。

人的一切渴望、追逐和奋斗,最终无不源自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让我深深意识到每一天都应该把握住,不浪费时间,不虚度光阴。

当我面临选择时,敬畏心总能提醒我,让我懂得珍惜、把握机会,不轻易放弃。

我明白了,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应该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实有意义。

其次是对世界的敬畏。

人在世界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而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繁杂复杂的。

当我面对自然的美景、伟大的文明、智慧的人类等等时,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更加敬畏起世界的伟大。

我明白了,世界是需要我去探索、去发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学习、成长,为世界的美好做出自己的贡献。

敬畏心还表现在我努力奋斗、珍惜时间、维持秩序、注重礼仪等方面。

敬畏让我懂得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美好的未来。

敬畏让我懂得时间的宝贵,凡事都应该抓紧时间,不拖延,不浪费。

敬畏让我懂得维持秩序,因为只有秩序的存在,才能使事物井然有序,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敬畏还让我注重礼仪,因为礼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素质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规范的遵循。

总之,敬畏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品质。

它让我们敬重生命、敬畏世界,引导我们努力奋斗、珍惜时间、维持秩序、注重礼仪,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努力成长、学习,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做人,应该有所敬畏_人生感悟

做人,应该有所敬畏_人生感悟

做人,应该有所敬畏_人生感悟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生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每个人都要心存敬畏。

《围炉夜话》中说:“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为人处世,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

在时光里,不欣喜若狂,也不黯然神伤;在岁月中,收敛欲望,珍藏梦想。

这样的恬淡,总会让人心生敬意。

在困难前,不屈服,也不言弃;在生活里,不抱怨,也不慌张。

这样的从容,总能让人心生敬意。

古人说,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天佑苍生,片刻不离,因“知时”而被敬畏;地生万物,春播冬藏,因“知止”而被敬畏;人成万物,审时度势,因“知度”而被敬畏。

我们敬畏天,敬它的包容,敬它的苍茫,敬它的威严,更敬它春夏秋冬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与无穷耐力。

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休养生息,学会进退之法,知道命运有时需要人为,有时也要天意。

有所敬畏,有所释怀,有所努力,有所期待。

即便气象万千,也能从中寻得一片晴空,找到一轮朗月。

我们敬畏地,因为它有荣有枯,有收有藏,并且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如果一切顺其自然,静待水到渠成,恭候瓜熟蒂落,盛开枯萎,自不必挂怀。

我们敬畏自己,忙着欢喜,别去忧伤;透着简单,不要复杂;持有安静,躲开喧闹。

行事平稳,都在情理之中,做事规矩,不在意料之外。

纵然有时不如愿,也还能对尘世种种轻松一笑,还能让自己豁达、坦然,还能让心平和、温暖。

经历许多后,你会发觉,敬畏之心,如此挥之不去。

捕捉生活中的快乐,把抓得到的幸福抓住,把能完成的事情完成,把要珍惜的缘分珍惜,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敬意。

学会让步,学会妥协,学会敬畏。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它平和温暖;左右好自己的心情,让它轻松愉快。

如此摆布之后,你的生活定会开出繁花,结满硕果,有一个甜甜美美的收获。

世人心存敬意,才有无穷妙用。

放下俗念,与天握手言和,天也欢喜;拿住尘心,与地和谐相处,地也欢喜;布下恩慈,与世间所有温柔以待,你也欢喜。

敬天敬地,也是有意,也是无意;敬人敬己,也是有情,也是无情。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时间:2012-05-08 10:29:01 来源:都匀市新闻中心作者:都匀市老年大学熊恒辉编辑:lm一、对“敬畏”的理解在2012年2月下半月《党建文汇》里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是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谈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求领导干部要“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

敬畏法律,就是要懂得职位无论多高,都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敬畏组织,就是要懂得自己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不要老觉得组织“亏欠”自己,牢骚满腹不思进取;敬畏人民,就是要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做的一切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敬畏舆论,就是要懂得有职有权,就要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严于律己。

中组织部李源潮部长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以及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多次谈到敬畏。

李部长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网上对李源潮同志的“三个敬畏”有很多解说,最具代表性的理解我以为是以下这种说法。

先说敬畏历史。

敬畏历史,就是尊重历史,要求干部做人、做事要努力争取“千载留芳”,更不能“遗臭万年”。

有了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就不会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去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不会去干“发祖宗财,断子孙路”的“一锤子买卖”,也不会去干“崽卖爷田不心痛”的蠢事,而是放眼长远,科学发展,干一些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事。

古人说“政声人去后”,意思是说看一个官员是否有所建树、是否清正廉洁,往往并不看他在任时有多少“花架子”、“假把式”,人们对他有多少溢美之辞。

因为,这有可能是假象。

重要的是要在他下台之后甚至他“百年”之后,盖棺论定,客观评价。

再说敬畏百姓。

敬畏百姓就是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我们当干部,到底是恭恭敬敬当公仆,还是作威作福当“老爷”?干工作到底是为人民干的,还是给领导看的?手中的权力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还是上头某个“恩人”赏赐的?吃的饭、住的房、穿的衣、坐的车到底是人民给的,还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些干部搞颠倒了这些关系,以“精英”自诩,以“上智”自居,视百姓为“下愚”,说话口气很大,但说的多是空话、大话、假话;办事“魄力”很大,但办的多是虚事、“面子事”、劳民伤财的事。

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

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我一直主张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来读书时读到这么两个故事:一是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大庆看到了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红大而圆润,他情不自禁的下跪即而泪流满面,中国人问他为何有此举动,他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表达自己对苍天的敬畏。

其二是我国宋朝时着名的书法家米芾,米芾本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人,他从不肯摘帽,更不肯低头,但米芾爱石成癖,每当他看到奇石时却总是下拜,边叩首边自言自语:“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此举差点使他丢官,他反作图自鸣得意:“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世人追崇的权势与金钱这两样俗物在米芾眼中浑若无物。

两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人要敬畏苍天的心,更要敬畏大地。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有坚定的信仰,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

我们的先知庄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胜”、“天人合一”的观点,过去许多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只过分的强调了“唯物”,有“主义”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了敬畏之心,物质便成了能决定一切东西了。

所以我们有许多中国人早就不敬畏苍天也不敬畏大地,现在,更是有很多的人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要敬畏自己了。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近年来官方查处的受贿“百万级”、“千万级”的“大官人”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前腐后继,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们的表现却很平静,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被查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三个敬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三个敬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三个敬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敬畏之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它可以让人们更加尊重自然、社会和生命。

在学习“三个敬畏”时,我深刻认识到了敬畏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我们要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却无视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这些都是人类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然。

我们要敬畏社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无视社会规则,做出不道德或违法的事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要敬畏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的时间,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我们也应该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多彩。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却忽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对他人也不关爱。

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珍爱生命、感恩生命。

“三个敬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它让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社会和生命。

通过学习“三个敬畏”,我深刻认识到了敬畏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我相信只要我们心存敬畏之心,就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个敬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1)敬畏之心是一种内心的态度,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尊重和敬意。

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们需要敬畏知识,知识是我们学习的基石,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要有敬畏之心读后感作文

要有敬畏之心读后感作文

要有敬畏之心读后感作文以前啊,我觉得这世界上就没什么可怕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比如说,在大自然面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可牛了。

去爬山的时候,看到那些花花草草,就随便踩来踩去,心里想的是:“不就是些小草嘛,有啥大不了的。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就像个无知的小坏蛋。

这篇文章告诉我,大自然是值得敬畏的。

你看那火山爆发、地震、洪水,这些自然灾害一出现,人类就像小蚂蚁一样无助。

那些看似柔弱的花草树木,其实都是大自然这个大系统里重要的一环。

要是我们把它们都破坏了,就像拆了机器上的小零件,最后整个机器都会坏掉的。

就像现在全球变暖,不就是因为我们之前不把大自然当回事儿,乱砍树、乱排放废气闹的嘛。

再说说对规则的敬畏。

以前我过马路的时候,只要没车,红灯我也照走不误。

心里还偷偷乐呢,觉得自己挺机灵的。

读了文章才知道,这规则可不是闹着玩的。

它就像游戏里的规则一样,要是大家都不遵守,那整个世界就乱套了。

交通规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要是每个人都像我之前那样闯红灯,马路上还不得变成战场啊,到处都是“车祸大战”。

还有对文化的敬畏。

我以前觉得那些古老的传统啊、习俗啊,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

过年的时候,长辈们让我按照传统礼仪拜年,我还觉得麻烦得很。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文化就像我们民族的宝贝,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传下来的。

要是我们都不重视,那这些宝贝就会慢慢消失。

就像有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如果年轻一代都不敬畏、不传承,以后我们就只能在书里看到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族舞蹈了。

这篇文章就像一个严厉又好心的老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它让我知道,敬畏之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正确对待世界的大门。

以后我可得把这颗敬畏之心揣在怀里,做一个懂事、守规矩、尊重万物的人。

再也不当那个啥都不怕的“小傻瓜”了。

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读后感

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读后感

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读后感关于“敬畏”一词,人们多是感性认识,隐约明白,却不知道究竟,如果细追问,却如词典所解,“既敬又怕”,反不如不知的好。

不知,浅以感性认识而内化为一种崇敬心、虔诚心,反比哪“既敬又怕”强了许多。

“既敬又怕”让人忐忑不安,无所适从,有处低微而仰视高大的感觉,有如狗对主子的感觉,成了一种奴才的心态。

如老庄叔在《人要有敬畏心》一文中引用孔子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以及《佛说无量寿经》的“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如果不能以现代观念辨析,则同样会导人以封建思想,让人失去平等心而成为奴才。

“敬畏”给人最大的误导是一个“怕”字,让人生出畏惧心来。

如此也就失去了“敬畏”一词的内在意蕴。

这里,“敬”,是一种心理态度。

有一个成语“敬若神明”,可以让人体会到“敬”字中举过头顶之态以示“虔诚”的含意。

举过头顶,说明所敬之事的高大和重要。

“畏”,惧,可以引申出“谨慎”的含意,小心翼翼的样子,重视而不敢有丝毫待慢。

《中华大字典》对“畏”的解释有两个义项:(1)敬也;(2)服也。

由此可感,“敬畏”一词是事物在心理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

敬,重,而生虔诚心;畏,重,而生诚恳,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敬畏”——敬重并非常真诚,非常认真地对待。

比如“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敬畏诺言”……敬畏则有诚,以养厚重与博大。

大到国事,小到生活细微,无敬畏心则会流于随意而虚浮无力,难有成就。

国家不能敬畏人民,则会草菅人命而失民心;企业不能敬畏顾客,则会不择手段,疏于为顾客负责而损害顾客利益,失去顾客信任。

敬畏心——真诚心,真爱心,对教育没有敬畏心,则无视生命发展规律而误人子弟;对自然没有敬畏心,则无视万物和谐而残酷践踏;对工作没有敬畏心,则无视责任而轻慢应付,难有建树;对生命没有敬畏心,则无视生命健康,不以生命为珍贵,任欲损之,惰而不知养护,以至失神丢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要有颗敬畏之心》心得体会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怀有这种态度,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有了敬畏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心会有一份信仰。

敬畏神灵,我们才会祈求神灵庇佑我们,心会有一份希望。

凡是我们敬畏的,我们才可能很恭敬的对待,凡是我们不敬畏的,我们就会随意践踏污蔑。

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进了监狱,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国家法律,他们为什么会违反法律,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无敬畏之心,对法律就抱有无所谓之态度,随意践踏违反。

在企业里,为什么有人敢违反制度,顶撞上级,
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公司的制度以和领导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服从和管理,职场就会失去平衡,失去伦理。

为什么很多人有个人宗教信仰,是因为人们敬畏神灵,敬畏神灵才会尊照神灵的意愿做事。

敬畏上级,你才能尊敬上级。

敬畏同事,你才注重同事之间的友谊。

敬畏客户,你才能服务好客户,敬畏制度,你才能遵守制度。

敬畏工作,你才能珍惜工作。

敬畏婚姻,你才能拥有幸福。

敬畏父母,你才能尽孝。

敬畏诺言,你才能守信。

凡是敬畏,人生才有好结果。

现在很多人缺少敬畏之心,很多事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你对生活无所谓,生活回报你的也是无所谓。

还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他,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无视制度、信誉、法律等,无任何敬畏之心,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一定是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上。

有了敬畏心,才能有好的态度。

有忧才无忧,有惧才无惧。

心存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更有意义地活着的一种明智选择,是一个人在世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受人尊敬的一件法宝。

敬畏之心,是未来更高成就的基石,敬畏万物,才能拥有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