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列宁在剖析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特征时曾指出,银行已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变成“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整个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由此可以推导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何等巨大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大大提升了主力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水准及其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支持着现在的总体信心,提供了中国今后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历程,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又是如何,下文将从这两个方向展开论述。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坎坷历程

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为标志,它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途径实现的。这种金融体系直到1953年以前,基本上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和骨干,但仍保存了几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体系格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格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并有力地支持了国有经济的发展。

2、“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从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苏联的银行模式,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这种“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一直延续到70年代开始改革之际。

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大一统”的金融体制指挥协调如意,便于政策贯彻,利于全局控制。但问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应有的发挥,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3、1979年以来金融体系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

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

(2)第二阶段的改革从1994年开始展开,围绕“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改革目标。

二、我国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其具体结构如下: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其具体职责如下:(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3)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7)经理国库;(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0)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2、政策性银行

1994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它们在从事业务活动中,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到1995年末,三家政策性银行合计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占该年全国金融业贷款总量的12.7%。

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处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均处于我国整个金融领域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上的大银行排序中也处于较前列的位置。

4、其他商业银行

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前后,在四家国有独资大商业银行之外,陆续建立了一批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

5、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邮政储蓄机构。

7、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体,多种保险形式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体系。

8、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有外传金融机构在华代表处和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两类。

三、我国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及未来走向

1、特点:

(1)投资主体多元化;

(2)利率市场化;

(3)分业与混业经营。

2、未来走向

(1)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为了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中央政府已提出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保留或适当合并现有地、市分行,加强分行或支行的金融监管,二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企业内部管理。

(2)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

由于所有制结构单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还依然存在着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弊端,如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最终的现实选择是实现股份制。

(3)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方针下,必须从体制外新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注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4)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金融市场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加快步伐,突出重点。当前应该把短期融资市场作为重点。目前商业信用不规范,商业票据流通性不强,极大的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深化。近期内,需要加快开发票据市场,为企业短期融资提供市场条件。同时,扩大同业拆借市场,使金融业的短期资金融通以市场融资为主,相应缩小中央银行贷款,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扩展创造条件。

(5)实行利率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利率结构呈现出两头固定、中间变动的格局,即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利率是放开的,已经市场化了,再贷款利率是央行控制的,这是必要的;而存贷款利率也是由央行决定的。由于央行控制着两头 (再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加之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较小,交易主体有限,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已经放开的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形成一个孤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既然再贷款利率由央行控制,不能也不必市场化,那么,利率市场化的选择就只能从另一头进行。由于目前放开存款利率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放开贷款利率。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独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与放松管制、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环境和金融市场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系统风险己大大加剧,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未来的创新趋势。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金融环境,金融市场,未来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and Its Futuretrend of Innovation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ffect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glob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 the risk of fluc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system has increased greatly, the concern of everyone. Financial market is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trend of financial market innovation. Keywords: Economic Integration, Financial Environment, Financial Market, The Future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列宁在剖析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特征时曾指出,银行已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变成“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整个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由此可以推导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何等巨大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大大提升了主力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水准及其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支持着现在的总体信心,提供了中国今后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历程,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又是如何,下文将从这两个方向展开论述。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坎坷历程 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为标志,它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途径实现的。这种金融体系直到1953年以前,基本上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和骨干,但仍保存了几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体系格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格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并有力地支持了国有经济的发展。 2、“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从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苏联的银行模式,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这种“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一直延续到70年代开始改革之际。 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大一统”的金融体制指挥协调如意,便于政策贯彻,利于全局控制。但问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应有的发挥,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3、1979年以来金融体系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

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10237.html, 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分析 作者:林欣月 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1期 摘要:“十三五”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通过发展金融“绿化”,创造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介绍绿色金融的最新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实践活动分析,总结差距与不足,以及对我国未来绿色金融行业的展望。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赤道原则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此后经过不断地实践完善。绿色金融主要体现在金融部门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金融活动。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2016年10月,“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未来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利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手段解决目前环保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促进资金流向低碳节能领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二、国内外的绿色金融实践比较分析 1)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遵循针对本国的绿色金融行业现状,结合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主要通过银行业的信贷来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在本国的推广的原则。国外一般对于节能环保的项目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信用担保,建立相关法律为绿色金融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美国在通过的2009年联邦经济刺激方案中规定,对用于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传输技术的款项提供贷款担保;韩国政府在2008年、2010年相继出台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和《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生态设施,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运用,开展绿色生活环境的建设;日本政府为了推动节能减排事业发展,在财政方面提高了对于环保的相关支出。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依据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大致分为绿色信贷政策、绿色证券政策和绿色保险政策三类来保障金融活动的运行。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分欠缺,没有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金融政策。而且缺乏与之配套的环保政策、法律体系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此外政府的财政支出支持有限,绿色金融发展受阻。 2)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要实践领域,国内外的发展实践都居多。赤道原则作为企业信贷的通则,在国际上运行时间长、受认可范围广,其依照IFC绩效标准建立,管理项目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该原则主要对项目审核做了十项规定,只有全部符合十项原则的规定,银行才能予以通过对企业进行融资。国外各大知名银行包括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汇丰集团、摩根大通公司、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等在内的60多家银行机构已经实行赤道原则,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融资总额的85%。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

《金融机构体系》习题及答案

金融机构体系》习题 、判断题 1.()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可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大类。 2.()在多数国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3.()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划分的最重要的依据在于是否开展证券业务。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吸收活期存款。 5.()金融机构体系通常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类金融机构。6()早期的高利贷信用是现代银行制度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7()早期银行只有信用媒介功能而没有信用创造功能。 8()哪种将自由化当做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的说法是对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曲解或误判。 9()吸收活期存款并非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专利。 10.()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运作体系的主体。 11.()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的领导和核心的地位。 12.()其实中央银行并不是一家金融机构,而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13.()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已逐渐成为“金融百货公司”。 14.()其实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一样,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

共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15.()政策性银行是重要的专业银行之一。 16.()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的存款是政策性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17.()不追求盈利是政策性银行最重要的经营特点之一。 18.()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19.()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组织。 20.()其实专业银行也就是商业银行。 21.()投资银行是一国专门负责开发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的专业银行。 22.()商人银行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称谓。 23.()中国投资银行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真正的投资银行。 24.()西方国家的农业银行具有政策性银行的性质。 25()投资银行也吸收部分存款,但一般限于定期存款,不接受活期性质存款。 26.()开发银行一般都属于政策性银行。 27.()开发银行一般为非营利性机构。 28.()开发银行其实也就是投资银行。 29.()依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是储蓄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 30.()储蓄银行也就是储蓄所。 31.()储蓄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居民。 32.()储蓄银行90%以上的资金来自居民的储蓄存款。 33.()在西方的银行体系中,储蓄银行主要服务于居民的资本性储备需求。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

财经论坛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第21期96 一一 重视环境保护对于我国走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并提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要想协调好必须摒除守旧的对立关系,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合理科学的对待,探索双方共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L i v i u ,M r c u ,A l i n a .T h e i m p a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e x Gp e n s e s u p o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R o m a n i a [M ].I n t e r n a Gt i o n a l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S c i e n t i f i cG e oC o n f e r e n c eS u r v e y i n g G e Go l o g y a n d M i n i n g E c o l o g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G E M ,v 2,n 5,p 493G497,2015. [2]G a o ,H o n g M e i .T h i n k i n g o f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l i c i e s b a s e d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J ].A d v a n c e dM a t e r i a l sR e Gs e a r c h ,v 726-731,p 4 185G4189,2013.[3 ]胡仙芝,余茜,李小方.公共政策视野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环保政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新视野,2012,(03) :62G65.[4]吴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41G42.[5 ]刘洪涛,余杰,徐汭祥,郑海霞.中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法规现状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08) :26G28.[6 ]刘洪涛,余杰.中国废弃物处理处置社会监督体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 ].环境科学与理,2014,39(04):9G12+51. [7]L i v i u ,M r c u ,A l i n a .T h e i m p a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e x Gp e n s e s u p o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R o m a n i a [M ].I n t e r n a Gt i o n a l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S c i e n t i f i cG e o C o n f e r e n c e S u r v e y i n g G e o l Go g y a n d M i n i n g E c o l o g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G E M ,v 2,n 5,493G497,2015. [8]G a o ,H o n g M e i .T h i n k i n g o f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l i c i e s b a s e d o n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J ].A d v a n c e dM a t e r i a l sR e Gs e a r c h ,v 726G731,p 4185G4189,201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 裴正纲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济南250353 )摘一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应当做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 发展理念中明确强调了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绿色金融刻不容缓.绿色金融不仅能够通过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向绿色产业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协调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业转型;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 83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21.0471一引言 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发 展方式虽然对于促进经济迅速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但是大量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绿色金融又被称之为环境保护金融或可持续金融,2016年9月1日?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将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保护和节约高效利用资源等经济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发展绿色金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化转型,还能够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尚且没有建立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数量较少. 2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一绿色金融各地区发展不均衡 绿色金融是为环境保护而提供的金融服务,环保投资是与绿色金融直接相关的投资活动.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做出的投资行为,能够在保护环境以及控制污染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二拉动G D P 的发展.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国环保投资各地市发展并不均衡,江苏二山东二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环保投资明显多于青海二西藏二甘肃等西部欠发达地区.主要是由于各 地市经济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以及各地政府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有高有低.2.2一赤道银行数量较少 赤道原则(E P s )是要求金融机构在投融资过程中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并利用金融杠杆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2002年10月由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提出,花旗银行二巴克莱银行二德意志银行等参与制定.赤道原则发展至今已是国际项目融资的新标准之一,并成为商业银行普遍接受的环境风险及社会风险管理工具.全球范围共有七十九家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为全球80%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在我国目前仅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 2.3一环保标准不明确, 环保评估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项目覆盖范围广和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我国尚未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环保评估体系,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金融工具效果评价困难.目前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环保评估体系,只是通过商业银行对具有较大环境和社会风险项目的投融资活动进行信贷控制来承担环境社会责任,而对上市公司及民间融资企业影响力度不够.建立完善的环保评估体系的前提是要明确环保标准,在评估企业产生的环境风险时不仅要评估企业投融资项目,还要测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国

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近年来,雾霾袭击了国内大部分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绿化中国经济。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本文通过对比海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特点,结合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上存在的不足,对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监管;风险 1国内绿色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著名绿色金融专家马塞尔?杰肯认为,商业银行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分为抗拒、规避、积极和可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在抗拒和规避阶段中,商业银行都认为给环保项目放贷必然具有高风险和高成本。而随着保护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为降低经营风险不得不规避环境风险的策略,大部分发达国家

都处在规避阶段。在积极和可持续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大增强,商业银行从环境保护的行为中发现更多商机。因此,商业银行更积极的开展环境友好业务,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达到了这一水平。 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且环境法律执法不严,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首先,我国绿色金融缺少一套与我国国情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也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自2007年以来,相关部门颁布了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多以指导意见为主,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没有具体的严格管控。其次,奖惩内容不够明确,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因而容易滋生执法不严,甚至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需要有意保护那些地方纳税大户和经济支柱的污染企业。金融机构迫于政府压力,也会为污染企业进行绿色信贷。 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系统亟待完善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展绿色金融,银行将面临较大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风险将影响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使部分地方金融市场存在“不环保,不绿色”的现象。由于地方政府出于短期政绩考虑的地方保护思维,目前我国地方环保部门执法不严,很多企业环境违法没有查处。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分析1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分析 第六章、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金融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体系应由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五方面构成。当前中国的现状是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政策比较零散且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CDM 项目审核缺乏一套专业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执行标准。二是中国发展自愿减排市场的相关管理办法仍处于拟定之中,自愿减排市场政策缺位。三是绿色信贷推进尚无切实可行的环境评估标准、信贷披露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政策层面缺乏激励、引导机制导致绿色产业无法获得银行信贷和其他融资支持,失去发展机遇; 从监管层面来看,由于监管缺位加剧了绿色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增加了交易成本。 2010 年 5 月 28 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央行和银监会要求,对不符合节能减排和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的违规在建项目,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对违规已经建成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流动资金贷款,已经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保全银行债权安全。 根据马骏估计,绿色产业在今后五年内每年需投入约3%的GDP,也就是年均两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至15%,社会资本比重将占到85%至90%。在目前价格体系无法完全反映绿色项目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如何吸引社会资金配置到绿色产业,是政策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之路的背景下,碳金融应运而生,它是经济从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的催化剂"构建碳金融体系既顺应了低

金融机构体系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填空题 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答案:金融机构 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3、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4、我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民生银行 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答案:中央银行 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答案:社会分工 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答案:存款货币银行 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答案:投资银行 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 10、()是通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答案:进出口银行 11、1988年以前,我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答案:中国人民银行 13、70年代末以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 14、截止1996年底,我国经过重新登记的金融租赁公司有()家。 答案:16 15、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工商银行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 2、中国建设银行的经营战略是() A、以效益为中心、集约化经营 B、不放弃农村,但不局限于农村 C、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 D、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答案:C 3、1997年底,我国经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为()家。 A、244 B、72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成果展示,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两者联系紧密。文章主要探讨金融发展的现状,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现状;金融问题;政策建议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贷;包括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实现的融资和投资人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实现的投资;包括租赁,信托,保险种种途径所进行的资金集中与分配等等。在日常活动中,还有一种对于金融市场的理解,即将金融市场限定在有价证券的交易。这都可以看作对金融市场的狭义理解。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大体上说,我国金融市场的演进过程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银行起着筹集资金与分配资源的重要功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缺陷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贷款的投放对象上,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造成的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扭曲,导致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偏好倾向。二是在存贷款的期限上,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缺位,存在存贷款期限错配差距明显加大的趋势。三是在金融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表现出过度回避风险的倾向,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倾向加大,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利益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四是在金融风险的承担机制上,商业银行与企业承担的金融风险呈非对称性,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健全。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以兴业银行为例

摘要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与谐社会得重要途径。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缺少发展经验,但由于中国独特得政治经济环境,绿色金融在我国得发展又呈现出其独有得特点。本文先从绿色金融得界定入手,以兴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其绿色信贷体系及其发展得现状与前景,并映射我国绿色金融得发展现状。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得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得一些方案与对策。 关键词: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Abstract Build a green financial system, taki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s important way、Green finance in China starts late, lack of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t as a result of China's uniqu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resents its unique features、 In this paper,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finance, societe generale, for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reen credit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and map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lso further discusses the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financial some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cological fianance,;green finance;innovation mode;low-carbon economy; 目录 一、绿色金融得提出与界定 (4)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以兴业银行为例

摘要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缺少发展经验,但由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又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本文先从绿色金融的界定入手,以兴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其绿色信贷体系及其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并映射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些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Abstract Build a green financial system, taki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s important way. Green finance in China starts late, lack of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t as a result of China's uniqu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resents its unique features. In this paper,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finance, societe generale, for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reen credit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and map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lso further discusses the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financial some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cological fianance,;green finance;innovation mode;low-carbon economy;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国际审计学院2011级审计二班刘懿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总体呈向前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诸多阻碍,若要论述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必要从原因纠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环境 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起步较晚,许多机构至今仍处于转型阶段,一些在国际组织中的应有权利也因为战争以及国家内部原因遭到极为大幅度的推迟,或者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 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1918年左右,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才得以进入该组织发光发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本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阻挠,直到1980年4月才恢复了代表权的决定,在开始只有2.22%的投票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经过增资和认购数额的调整,2007年上升至3.7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名列第三,可喜可贺,而美国今年来的投票值大概稳定在17%左右,也可想而知美国在当年阻挠中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世界银行(WB)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世界银行是国家借款的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1999年7月起,被世界银行判定已接近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再对我国提供优惠的软贷款(软贷款指的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贷款期限为25年,其中宽限期5年。贷款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下浮10%。贷款方式主要是与各级政府合作选项、建立相应融资平台和发放贷款,并由各级财政对项目实行还款担保)。我本人并不认为我国经纪水平在20世纪末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许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硬表现有关,不知是国际组织出现错觉还是借题发挥。 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

金融机构体系

第5章金融机构体系 ● 选择题 1、金融机构包括()。 A 商业银行 B 证券公司 C 保险公司 D 信用合作社 E 财务公司 2、银行机构包括()。 A 商业银行 B 政策性银行 C 投资银行 D 商人银行 3、目前我国有政策性银行()。 A 国家开发银行 B 中国进出口银行 C 中国人民银行 D 中国农业银行 E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有()分行。 A 31家 B 9家 C 10家 D 29家 5、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年。 A 1948 B1949 C 1950 D 1955 6、在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做了()等工作。 A 建立中国人民银行 B 没收官僚资本银行 C 没收外资银行 D 改造民族资本银行 E 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 7、198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将商业银行业务移交给()。 A 中国银行 B 中国工商银行 C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D 国家开发银行 8、中国加入WTO后,()年将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A 10 B 5 C 3 D 2 9、目前我国实行的金融管理体制是()。 A 分业经营 B 混业经营 C 分业管理 D 综合管理

10、目前,我国有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公司()。 A 华融 B 长城 C 东方 D 信达 E 金穗 [返回] ● 辨析题 1、()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存贷款业务。 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 3、()信用合作社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同股同权。 4、()财务公司主要从事财务咨询业务。 [返回]●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共同基金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 [返回] ● 简述题 1、银行机构有哪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哪些? 2、简述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 3、西方国家的专业银行通常包括哪些? [返回] ● 论述题 1、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返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绿色金融体系起步 央行牵头成立工作小组

绿色金融体系起步央行牵头成立工作小组 来源:一财网作者:李德尚玉2014-11-28 15:52:56 “要实质性地改善我国的环境,不仅仅要依靠更强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还必须采用一系列财税、金融等手段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让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变得更为清洁和绿色。”11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生态金融讨论会”上,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马骏表示,为了应对巨大的环境挑战,我国亟需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体系,用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相一致的绿色项目投资。 据他介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和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项目共同发起了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该小组旨在提出一个推动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框架和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5年内每年需投入约3%GDP 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达国家,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

已有几十年的经验,由此推动的绿色投资对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资源配置中,资金(即金融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将发挥其关键的作用。只要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退出,更多地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其他资源(包括土地、劳力)也将随之优化配置。 马骏估计,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在今后5年内每年需投入约3%的GDP(年均2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预计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15%,社会资本投资的比重占85%-90%。 马俊表示,在目前价格体系无法充分反映污染项目负外部性和绿色项目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如何抑制对污染性行业的过度投资,吸引足够的社会资金配置到绿色产业,用有限的政府资金如何撬动几倍、十几倍的社会资金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 14条绿色金融初步建议 15条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在对绿色金融的理论框架、国际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4条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初步建议,涵盖了推动绿色投资的机构建设、政策支持、金融基础设施、法律基础设施四个大的方面。14条建议分别由工作小组下设的14个子课题组提出。11月26日,上述子课题组其中4个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史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本文主要是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们金融事业变化非常大,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建立起了系统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过去很长时期内,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它既承担中央银行任务又具体办理大部分银行业务。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可以说,世界上先进国家拥有的金融机构,我们大部分都建立了。金融机构不仅种类非常齐全,而且数量十分庞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重要的是,除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基本都实行股份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严密管理,机构运作效率明显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977年-1981年,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保证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1979年3月,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殷武 (西北政法学院西安710063)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与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两大类。目前它存在诸多问题,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现阶段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在坚持“五农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金融为发展方向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新体系。 【关键词】农村金融组织正规性金融组织非正规性金融组织 存在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必须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如果“三农”问题不解决,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理想蓝图将成一纸空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第一号文件下发,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在新形势下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远见卓识。而诸多“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7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在政府主导下围绕农村金融组织更好地服务“三农”这一中心而展开,包括恢复农业银行(1979年)、扩大农村信用社自主权(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创立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1996年底)、促使农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性金融、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1999年)、恢复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1996-20XX年)、20XX年下半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明晰产权和完善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基本确立了农村金融主体运作的基本规范,建立了农村金融市场框架。农业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但从1999年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只保留了吸储功能;占据大片农村金融市场的邮政储蓄也只吸储不放贷,使得本来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农村得不到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的同时,农村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