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化学技巧性计算(对比计算)(练习)(解析版)
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

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化学技巧型计算是指在化学学科中,涉及到以计算为主要内容的题目,主要包括化学计量、化学反应平衡、溶液配制和浓度计算等方面的计算题目。
掌握这些计算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和解答相关题目的准确性。
本文将针对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进行讲解,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化学计量计算化学计量计算是基于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计算的一种技巧。
它主要涉及到物质的量、质量和体积之间的计算关系。
下面以一些典型题目为例,介绍相应的计算技巧。
1.给出物质的量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或质量。
例如:已知甲烷(CH4)和氧气(O2)按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题目:如果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mol,求氧气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甲烷和氧气的摩尔比为1:2、所以氧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氧气和甲烷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2.根据始末物质的量或质量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例如:已知铁与硫按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Fe+S→FeS题目:如果铁的质量为10g,硫的质量为20g,求反应中生成的硫化铁的质量。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铁和硫的摩尔比为1:1,所以铁的物质的量为铁的质量除以铁的摩尔质量,即10g / 56g/mol =0.1786mol;硫的物质的量为硫的质量除以硫的摩尔质量,即20g /32g/mol = 0.625mol。
根据摩尔比可以求得生成的硫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1786mol,再根据硫化铁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硫化铁的质量。
二、化学反应平衡计算化学反应平衡计算是基于化学反应平衡原理进行计算的一种技巧。
它主要涉及到不同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下面以一些典型题目为例,介绍相应的计算技巧。
1.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和部分物质的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
例如:已知二氧化硫(SO2)与氧气(O2)按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题目:如果已知SO2的质量为10g,求SO3的物质的量。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7 化学技巧性计算(对比计算)(课件)

H928SO4 + BaCl2 = B2a3S3O4↓ + 2HCl
(2014.河南)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H2SO4 ~ H2 ~ Cu
98
64
4.9t×20%
x =0.64g
二、质量差法
【解题关键】分析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 原因,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质量关系。
1.(2017.河南)现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共2.2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生成AgCl和AgBr沉 淀共4.75g,则原混合物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0_._6_9_g。
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 的1/4。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D10%
【方法指导】设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8.5g,根
据质量守恒,则生成沉淀AgCl的质量为143.5g。原
NaCl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8.5g÷143.5g×100%≈10%,故正确答案为D。
2020赢定中考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07 技巧性计算(对比计算)
考点解读及解题策略
【考点解读】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化学计算能 力的考查,深刻理解化学变化中的守恒思想,是理 解题意和解题的关键。该题一般分布在选择题最后 一题或者填空题后两个题。主要包括:①化学式的 计算;②混合物组成成分的判断;③溶液的计算等。
【方法指导】等质量三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m氢气 最多的是Al,最少的是Zn。假设7.2g金属全部为铝, 则m氢气=0.8g,假设7.2g金属全部为Zn,则m氢气>0.2g。s 所以0.8g>m氢气>0.2g,故正确答案为B。 【秒杀技巧】记住四种金属Al、Mg、Zn、Fe与酸反应 生成1g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分为18g、24g、65g、56g。
2024年中考化学技巧性计算分类训练+

技巧性计算分类汇编 (2024)一、 元素守恒法(一)多个反应元素守恒的有关计算【方法指导】找出守恒元素,分析来龙去脉,与已知量建立关系式进行求解。
1.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 。
2.一定质量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与100gl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9g固体,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 。
3.将9.6g镁、锌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38.4g 固体。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0.4gB.0.5gC.0.6gD.0.7g4.将20g镁、铁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1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39gB.60gC.68gD.73g5.将镁、铝混合物20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16g,则同样的20g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 )A.91gB.93gC.116gD.162g6. 在CO和(CO₂₂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 10gB. 20gC. 30gD. 10g7. 【2020·三门峡一模】取一定量Fe₂O₃和Al₂O₃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质量为 19.6 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 1.6gB. 1.8gC. 3.2gD. 3.6g8. 【2020·平顶山一模】用NaCl、CaCl₂、AlCl₂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AgNO₃溶液反应,生成等质量的 AgCl,则它们所需.AgNO₃溶液的质量比是 ( )A. 1∶1∶1B. 1:2:3C. 6:3:2D. 117∶222∶2679. 【2018·河南】碱式碳酸铜[[Cu₂(OH)₂CO₃]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专题07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三观一统十年高考真题精解专题07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等方面,利用滴定实验原理设计计算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运用数学工具(图表)进行推理是本专题的常见考查形式。
考查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查重点侧重于对平衡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的分析。
常用的规律有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结果的分析)、三大守恒(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等。
考查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预计以后高考中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点主要有:一是强瑞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二是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三是影响水电离平衡因素及K W的应用,四是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判断及pH的计算;五是滴定原理的应用及定量研究的计算。
盐类水解和难溶性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预计以后高考命题中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二是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及平衡的移动;三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守恒关系;四是盐类水解的工农业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一)2020考纲考点2020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Ⅰ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1.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Ⅱ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pH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
4.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5.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
2.能够理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三种守恒关系的本质。
并能利用三种守恒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Ⅱ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练习(含解析)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知识点一、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既是基本概念的内容,又是化学计算的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
主要考点:(1)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2)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3)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解题策略:(1)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2)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3)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例1、往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投入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448mL(标准状况)。
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解析】应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 4H2O铜、H+过量,所以只可能是硝酸不足,进而可计算出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答案】A。
知识点二、有关溶液的计算以溶液为中心的计算,主要是灵活运用有关的计算公式。
主要考点:(1)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2)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3)有关溶液pH的计算(4)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解题策略:(1)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2)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
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例2、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解析】强酸强碱恰好完全反应,则两溶液中的H+、OH-的物质的量刚好相等。
设强碱溶液中OH-浓度为X 。
∴1×10=10·XX=10∴强碱溶液中c(H+)=10-14/10【答案】C知识点三、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是计算的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理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再加上条件的多样性,使其成为较难掌握的一种计算类型。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计算题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计算题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为了测量铁锈(Fe2O3·xH2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20g铁锈,加入足量的14.6%的稀盐酸200g,充分反应。
步骤②:向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慢慢滴入16%的Na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步骤①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与FeCl3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_____g,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________________(4)铁锈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 FeCl3、HCl 150g 21.4g 画图 56.0%【解析】(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于盐酸足量,所以反应后溶质为FeCl3、HCl;(2)氢氧化钠优先与盐酸反应,使溶液的pH值变大为7,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不变,所以与FeCl3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200g-50g=150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是xFeCl3+3NaOH═Fe(OH)3↓+3NaCl;120 107150g×16% xx=21.4g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3)所以产生沉淀的曲线为;(4)所以铁锈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56%。
2.BaCl 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
若误服了BaCl 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 4溶液解毒。
为测定某BaCl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 2溶液,不断加入MgS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 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克;(3)试计算原溶液中BaCl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7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讲义(解析版)

专题07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考情分析】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考纲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的方程式。
4.了解常见电解池及其工作原理。
5.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考情预测电化学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其中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新型电池的分析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解产物的判断与计算、电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预计以后的高考中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一般以新能源电池或燃料为载体,考查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和电流流向和溶液pH的变化等;原电池的应用主要考查电化学腐蚀及解释某些化学现象等,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主要考查电解过程的分析、电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与产物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考点剖析】知识点一、原电池原理1、能量的转化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Cu-Zn 原电池3、电路: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锌片 铜片 电极反应 Zn -2e -===Zn 2+Cu 2++2e -===Cu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子流向 由Zn 沿导线流向Cu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含饱和KCl 溶液,K +移向正极,Cl -移向负极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装置(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口诀:负极失电子,正极上还原,离子咋移动,遵循大循环。
专题 07物质的量与计算-中考化学重难点复习精讲精练(上海专用)(解析版)

1、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公式D 、H 2S 中氢、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32≠2:1,故错误。
知识点二 填空题综合考察 【典型例题】例1(2021·上海杨浦·二模)已知2gH 2、20gHF 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 。
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 2和物质X 的变化曲线重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X 的分子式为F 2B .一个F 原子的质量为19g aC .t 时刻,H 2和HF 的质量相等D .反应开始时,物质X 的质量为19g 【答案】AB【详解】A 、由图可知,a 个氢气和a 个X 反应生成2a 个HF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2个H ,生成物中含2个H ,2个F ,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F ,故X 的化学式为F 2,符合题意;B 、因为2g 氢气所含的分子式为a ,则所含的氢原子数为2a ,故a 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g ,20gHF 所含分子数为a ,所含氢原子数为a ,氟原子数为a ,故a 个氟原子的质量为:20g -1g=19g ,故一个氟原子的质量为19g a,符合题意;C 、t 时刻,氢气和HF 的分子数相同,则质量比为:2:20=1:10,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H +F 2HF 一定条件,由图可知,氢气的分子数为a ,生成HF 的分子数为2a ,故氢气的质量为2g ,生成HF 的质量为2×20g=4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反应开始时,物质X 的质量为40g -2g=38g ,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
例2(2021·上海虹口·二模)向盛有一定量大理石粉末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假设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稀盐酸的体积为V1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为amolB.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先变小再变大C.稀盐酸的体积为V3时,烧杯中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D.大理石中碳酸钙为bmol【答案】AD【详解】A、稀盐酸体积为V1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为amol,由方程式可知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量只比为1:1,则产生氯化钙的量也为amol,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73份氯化氢参加反应,可以生成44份二氧化碳,则溶液质量增加,当碳酸钙反应完后,加入的盐酸也使溶液质量增大,B说法错误;C、稀盐酸的体积为V3时,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产的氯化钙和剩下的氯化氢,C错;D、反应最终产生bmol的二氧化碳,由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量只比为1:1,则碳酸钙的量也为b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化学技巧性计算(对比计算)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9·荆州)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剩余的铁比剩余的锌多,产生氢气分别为a g和b g,则a和b的关系是()A.a <b B.a = b C.a >b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剩余的铁比剩余的锌多,说明了酸全部参加了反应,金属有剩余,相同的酸全部参加反应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同的,即a=b。
故B符合题意;故选B2.(2019·河南模拟)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共25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0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8g B.10g C.12g D.13g【答案】D【解析】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稀硫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镁,则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60g×24120×100%=1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5g﹣12g=13g。
故选:D。
3.(2019·河南模拟)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氢气。
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A.Zn和Fe B.Fe和Mg C.Zn和Mg D.Al和Cu【答案】A【解析】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 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22g 56g 56÷=;需要金属锌的质量=22g 65g 65÷=;需要金属镁的质量=22g 24g 24÷=;需要金属铝的质量=32g 18g 27÷=;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 g 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两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铝两种金属其中之一所组成的混合物,如Zn 和Mg 、Fe 和Mg 、Al 和Cu 等的组合,而Zn 和Fe 、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这两个组合。
故选A4.(2019·黑龙江模拟)有一包Mg 和MgO 的混合物共12.8 g ,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MgSO 4的质量为48 g ,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 .9.6 gB .3.2 gC .2.4 gD .1.6 g 【答案】B【解析】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溶质是硫酸镁,则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48g×24120×100%=9.6g ,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9.6g=3.2g 。
故选B 。
5.(2019·河南初三)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生成CO 2的质量为( ) A .0.8gB .1.0gC .1.6gD .2.0g 【答案】D 【解析】 根据碳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aCO 3高温CaO+CO 2↑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后剩余物质中钙元素的质量即为反应前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可以据此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8.0g×50.0%=4.0g ,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4.0g÷40100×100%=10.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 ﹣8.0g =2.0g ;故选:D 。
6.(2019·信阳模拟)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 ,使之与500g 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44%B .46%C .50%D .55% 【答案】A【解析】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K 2CO 3+2HCl═2KCl+H 2O+CO 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 ﹣75g=7.7g ,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 ,则60:11=x :7.7g ,x=42g ;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 ﹣42g=33g ,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g 75g⨯ 100%=44%。
故选:A 7.(2019·河南郑外模拟)现有2.84 g 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 gCO 2和2.16 gH 2O ,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A .5∶62B .63∶5C .5∶36D .5∶37【答案】D 【解析】6.6 gCO 2中碳元素的质量:6.6 g×12100%44⨯ =1.8g , 2.16 g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2.16 g×2100%18⨯ =0.24g , 2.84 g 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84g-1.8g-0.24g=0.8g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6.6 g+2.16 g -2.84 g =5.92g ,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0.8g :5.92g =5:37。
8.(2019·河南模拟)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4g ,放入325g 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5.4g 气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 .4.8gB .9.6gC .13.6gD .16.8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镁粉和碳酸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 2SO 4=MgSO 4+H 2↑;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 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4g+325g-5.4g=340g ,则含有硫酸镁的质量为340g×20%=68g ; 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68×=13.6g根据元素守恒知镁粉和碳酸镁组成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 9.(2019·河南初三)将一定量的镁粉、铝粉、锌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4g 氢气,则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A .4.8gB .5.4gC .9.2gD .13.0g【答案】D【解析】解:设生成0.4g 氢气时需要铝的质量是x ,锌的质量是y ; 242422Al +3H SO Al SO +3=5404gH 6x.↑3()x 54=0.4g 6x=3.6g ; 2442Zn +H SO Zn =652x+H gSO 0.4↑y 65=0.4g 2y=13.0g ;所以原混合物质量范围是大于3.6g 小于13.0g ;所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13.0g 。
故选D 。
10.(2019·河南初三)现有MgO 和()2Mg OH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共5g ,向其中加入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5g 不饱和溶液。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A .1.2gB .12gC .2.4gD .4.8g【答案】C【解析】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 7.3%=7.3g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 。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由镁元素守恒和反应关系式可知 Mg 2HC 247x l37.3g: 2473=x 7.3gx=2.4g 故选C 。
11.(2019·河南初三)质量为5g 的Mg 、Zn 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4.8g ,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A .14.6gB .18.4gC .19.6gD .25g【答案】A【解析】Mg 、Zn 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5 gMg 、Zn 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4.8g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g-4.8g=0.2g ,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为 42H SO 2960.2g x: 296=0.2g xx=9.6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9.6g+5g=14.6g ,故选A 。
12.(2019·河南初三)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A .44:25B .22:5C .4:1D .44:32【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铜质量为y 。
32 CaCO CaO+CO 100g 44xA 高温 100x =44AX=100A 25A =4411 2Δ2Cu+O 2CuO 12832y A 128y =32Ay=4A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4A∶25A11=44∶25故选A。
13.(2019·淮滨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
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A.8.0g B.11.2g C.16.0g D.24.8g【答案】D【解析】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量稀盐酸中,氧化铜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最终生成铜的质量为6.4g,故氧化铜的质量为6.4g6480=8g;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式是Fe—H2,设生成0.4g的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Fe—H256 2x 0.4g56 x =20.4g,x=11.2g,铁置换铜的关系式是Fe---Cu,设生成6.4g的铜需要铁的质量为y Fe---Cu56 64y 6.4g56 y =646.4g,y=5.6g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为5.6g+11.2g+8g=24.8g,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