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水土流失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题目:不断恶化的地球问题——水土流失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一、水土流失的概述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
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
”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
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
”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
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加剧江河湖库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仅影响当前发展,而且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完善,人为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控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珠江上游等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
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土保持工作者近60年的艰苦努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入江河的泥沙大幅度下降。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水土资源,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商,区域经济得到发展。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人类生活与地球资源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人类生活与地球资源院系:建工学院土木工程姓名:**学号:************序号:老师:***人类生活与地球资源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我了解了地球科学对人类的的重要意义以及深远影响。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
如人们要靠山川大地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要从地球中开采矿物资源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便发展生产,要与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
那么我就在查询资料后针对地球科学对人类认识自然以及处理人际事物关系方面提出我自己的观点。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星球,诗人们常常亲切地把大地比做自己的母亲。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这样写到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位伟大的母亲,披着一件白色的水衣,戴着绿色的草帽,撑着一把淡蓝的伞,淡淡的蓝,淡淡的存在。
母亲有三个儿子,天空,海洋,陆地。
她勤劳地养育着他们,看着他们一个个一天天长大。
母亲赐予了陆地和海洋生命,给蓝天增添了白云,和儿子们一起过着平静的日子。
时光飞逝,一眨眼间,母亲的第四个儿子——人类诞生了。
母亲赐予他智慧与创造力,精心呵护他,用希望将他撑起。
的确,地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太密切了。
地球不仅以它无尽的宝藏养育着我们,为我们提供生息的环境,而且可以说连人类本身也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正因为这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辛勤地探索着地球的奥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类一方面不断地利用自然条件,创造适于自己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另一方面要维持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地消耗生产资料,满足生理和精神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类向环境索取的范围、强度和速度不断扩大,但我们的家园———地球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加之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污染严重、生态遭破坏,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全球气候变化

地球的环境与资源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影响到地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地球上更好的生存下去,如何处理我们人类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现状,地球的环境现状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等多方面的问题。
地球环境现状有以下这些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1900-2000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
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
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
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
自然界中的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
2011年11月1日,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消息说,该机构今年以来测到的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最大值超过去年,已相当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读书报告前言:结束了本学期“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我感觉收益良多,因为这门课程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学起来感觉很轻松,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对地质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次学修课课程即将结束之时,我结合自己在课堂所学和专业课知识对自己所学做一个总结。
正文:个人觉得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述性的学科,其将地质学,矿物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等地理学科综合在一起,进行概述。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总结:一,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
人们要靠山川大地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要从地球中开采矿物资源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便发展生产,要与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
因而,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并且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球科学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
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周围的气体(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以及地球表面的生物体(生物圈),其研究内容广泛分支学科较多且研究方法特殊。
地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
它不仅承担着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的科学使命,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
二,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形成演化历史。
按其研究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可简举如下:(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学科,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等;(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学科,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学科,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学号:********姓名:***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017年5月23日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摘要: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跟随太阳绕银心转动。
地球与月亮为地月系,月亮每月绕地球转动一周。
地球上存在丰富的生物。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生在地球上。
本文主要叙述了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与资源的紧密联系。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相互依存,人类的未来必须依靠人类自己,我们必须坚定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的美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从认识地球开始,然后是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如今人类已经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地球采取了措施。
关键词:地球、资源、环境主要内容:1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与繁衍到达今天的状态。
2星系在宇宙中,由两颗或两颗以上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星系。
2.1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2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一千四百亿倍。
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
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000光年。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保护水资源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保护水资源地球科学概论论文保护水资源在学习地球科学与概论之后,我们深知地球上许许多多的自然景象是十分的美好的,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湖泊,每一个生物,一块岩石,石油等等都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演变而来。
然而我们做为受益者,作为利用者,要时刻谨记我们在用的同时,还要保护,珍惜。
不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然而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
因此,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
但是我们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非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要有节约之心,并且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
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2的631亿吨。
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
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
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喀斯特地貌的研究

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点的分析摘要: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流水作用显著,并且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因此,这一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广为分布的地区。
而且这一地区的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基础之上的。
该种地形地理学家最早在克罗地亚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又称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原指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大量分布石灰岩的高原,人们研究地貌类型,因此称这种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
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
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
关键字:石灰岩水暖湿的气候条件溶洞引言: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以及美丽的自然风景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富于东方风韵,它有宽广的陆地,高大的山脉,辽阔的海洋和长长的河流。
在其中喀斯特地貌别具一格。
这篇文章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和本人对相关资料的理解做的一个对喀斯特地貌的概述,主要涉及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点,类型,演化过程和以及有关喀斯特地区的一些环境问题相关的一些介绍。
认识地球(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认识地球——关于地球资源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与资源的紧密联系。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梦想接连被实现,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经过探索,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人们坚信这就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的未来之路。
本文从认识地球开始,然后是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如今人类已经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地球采取了措施。
关键词:地球资源人类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行动在英语里,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
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
地球是宇宙中闪烁着蓝色光芒的一颗星球,除了蓝天白云,河流山川,飞禽走兽,潮汐激光,风雨雷电……她是如此美丽壮观。
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她的无私奉献,因为地球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几部电影,比如《后天》,《机器人总动员》,《生化危机》等,在被影片感动或震惊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想到了背后的原因,我们是如何造成了如此的灾难?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下呢?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是不是要行动起来?地球的基本资料:地球(英语: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
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地球赤道半径6,378.2KM ,赤道周长40075.7Km。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矿物岩石与人类生活
姓名甘庆良
学号 3110104273
指导教师杨树锋
年级与专业大三汽车工程所在学院能源工程学系
矿物岩石与人类生活
摘要:
矿物和岩石陪着人类经历了很长的历史直至今日。
从石器时代到如今的信息时代,近万年的人类文明史,我们从来都离不开这两样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宝。
本文主要从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出发,了解它们的性质,并从中可以明白为何它们能够始终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关键词:
矿物岩石理化特性生产应用
正文:
紫金港的留学生宿舍还在建造,玉泉北门外的西溪路也在赶工,在现代的建筑领域,岩石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珠宝店里,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绽放着亮丽的光彩,我国古代著名的和氏璧更是价值连城,有着金银都难以比拟的价格,可想而知,岩石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扮演着一个清新文艺的角色。
可是这些千奇百怪、形貌各异且色彩大相径庭的岩石又是有不一样的矿物组合而来,所以了解矿物和岩石的构成及由来对我们的生活是很大的帮助,其意义是明显的。
矿物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采矿生产和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古时候,人们将由矿山采掘出来且未经提炼加工的金属或非金属的天然石块,即岩石和矿石统称为矿物。
随着人们对自然对社会认识的不断加深,才将矿物、岩石和矿石这几个概念区分开来。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内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单质或化合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作为天然生产的物质,矿物大多以晶体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包括:
1.矿物的光学性质指矿物对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光通过矿物体过程中的吸收和透过
的程度和性质,例如矿物的透明度、光泽、颜色等。
一想到那闪闪发亮的宝石,
这里面的美妙之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现代科学技术中,最早是利用方解石、
石英、萤石作为光学仪器上的棱镜,随后又发现许多矿物有特性的光学特性。
1960年发现宝石(刚玉)可作为激光发射材料产生激光的关键材料。
硫镉矿单晶
具有特殊的光弹性可用于雷达上。
彩钼铅矿具有声光效应在声波作用下可以产生
光的衍射。
白钨、全绿宝石有光色作用,百钨在日光下呈白色,在紫外线下呈紫
色,全绿宝石在日光下呈绿色在灯光下呈红色,可用于激光全息记录和存储。
闪
锌矿的单晶体用作紫外半导体激光材料。
2.矿物的力学性质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的各种物理性质,例如硬度。
韧度、解
理等。
就拿矿物的硬度来说,在那次实验课上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时候,才知道它
的鉴定指标为摩氏硬度,从最低级到最高级依次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
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而我们在生活中,做豆腐需要用
到的石膏大家都不会陌生,石膏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
起的作用是使豆浆中的大豆蛋白凝结,从而制作成豆腐。
当然,石膏的硬度低,
易于磨粉且对人体无害,也是它有这样大的用处的一方面的原因。
3.矿物的磁性指在外磁场作用下,矿物被磁化时呈现出能被外磁场吸引、排斥以及
被排斥的矿物对外界产生磁场的性质等。
4.矿物的其他性质由于石棉导热系数低,可用作保温材料,如石棉板等制品均可做
隔热材料。
熔点高的矿物如莫来石等可作耐火材料原料。
沸石、凹凸棒石、蒙脱
石、坡楼石、海泡石等许多矿物有吸附性和阳离子等交换作用的矿物可以清除废
水中的有毒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是一种过滤材料可吸附气体、液体中的杂质,如
制造啤酒时可用于除去杂质,是用于处理水污染的重要原料。
从矿物中提取有用元素,冶炼成各种工业需要的金属。
最重要的是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取铁;从方铅矿中提取铅;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取铜;从铬铁矿中提取铬等。
我国产量最高的矿物为黑钨矿,从中提取的钨占世界第一位;我国湖南是世界著名的辉锑矿产地,从中提取大量的锑;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床中用于提取铈族稀土元素的氟碳铈矿在世界上也属最富。
国防工业中所需的金属如铍是从石中提取的,铌、钽是从铌铁矿、钽铁矿中提取的,原子能工业中的钠是从晶质钠矿中提取的。
矿物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最简单的实例就是我们中国的历史,如果不以朝代划分,那么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也就是我们发现利用矿物的历史。
从最初的石器,到后来的青铜,到后来的铁制器具,这些都离不开矿物的发现与采掘加工。
在今天,就更加不用强调——我们必须的铁、铜、铝等都是从各式各样的矿石中分解提炼得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世界上各个大国都要把矿产资源储量作为自己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了。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地球上的岩石,绝大多数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组成的,极少数是由天然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的。
按地质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一般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一般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由风化剥蚀作用、生物作用或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是原先存在的岩石,在温度、压力升高的条件下,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被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岩石,如片岩、糜林岩等。
那这些奇奇怪怪的石头跟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建立在矿物学的基础上,而它的发展,又为地质学等学科奠定了根基。
可以说,这在地球科学里面能够有一个枢纽的作用。
放眼当今世界,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岩石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岩石学也主要是为了找寻和勘探矿产资源。
所谓矿产资源,是指赋存在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的经济意义的自然富集物。
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的矿产,如我们所熟知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铁、锰、铝、铜等金属矿产;磷、黄铁矿、石膏等非金属矿产。
岩浆岩与一定类型矿产之间存在着密切成因关系。
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与亲铁元素的矿产密切相关,酸性岩浆岩与亲氧元素的矿产密切相关。
与变质岩相关的矿产资源也是很多的。
在岩浆岩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产生的矽卡岩中,常有铁、铜、锡、钨等矿产。
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探明储量以及开采难易程度等这些因素与我们的生活之密切,人们也都是深有了解。
因此学习有关岩石的知识,粗略掌握其野外鉴别方法,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部分岩石由于含有有颜色的矿物,如蓝铜矿、孔雀石等,还可以被拿来做染料。
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岩石的作用的如此宽泛,在文学的艺术世界里面岩石也有一席之地。
郑板桥是清朝一位著名的人物。
他在诗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人称为“诗书画三
绝”。
他的诗大多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地,但是给人一种特殊的美。
他的字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至今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书法。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在他看来——兰花四季不谢,竹子百节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在文学家眼里,就成为了高洁、坚贞的代名词。
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就记载到:“……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以后,灵性已通……”。
后来这石头化作通灵宝玉,随贾宝玉来到人世,经历了一场封建社会的悲剧。
不难看出,古人对于岩石的情感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岩石本身。
可以说,矿物和岩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我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目所能及的一切科学成就都离不开对矿物和岩石的勘探与发掘,以及对它们的合理利用,因此在以后,我相信,作为矿物载体的岩石,依旧会像宝石那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放异彩,闪耀夺目,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