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概述
构成设计概述

具象的抽象,从现实世界的物质形态中抽取出来的抽象形,依据感受 对触觉、听觉、味觉等进行视觉化的意象形态表现,或者创造仿佛内 涵有机生物的抽象形态。如(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运用点、线、面以 及色彩的节奏,谱写出一首美妙绝伦的乐曲,给人愉悦,轻松感。)
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运用点、线、 面等基本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 则组成结构严谨、形式抽象的理想形态, 或是将即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 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方法 。
5
• 平面构成研究的对象: 它以研究形象、形式的作用为主题,探讨 如何利用形象加形式,使视线移动能够形 成合理的视觉流程
内容广泛,适 用性强
熟悉设计要素,掌握 形式美的法则
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和 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
一、
熟悉构成原理,掌握设计创作的一 般规律。逐步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 则,进行有效地视觉传达训练。 熟练掌握构成原理和技法工艺,培 养感知力和创造力。
二、
三、
训练以点、线、面、体等要素为造型 语言,表现二维和三维的抽象造型, 创造视觉的、触觉的、感情的以及有 材料特性和力学结构的各类造型。
二.形态的种类
形态要素大致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 1)概念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它似乎存在,但 实际并不存在,类似气功训练中的“托球”,球是不存在的。这是一 种意念的训练,存在于意念之中的概念形态。 2)现实形态即能看到或能触到的那种实际感觉到的形,现实形态分 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2.1 [具象形态]又包括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自然形态: 是指大自然中所产生的一切可视或可触的形态,包括山川、 日月、植物、动物等。 人工形态: 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有意识的造物和造型所产生的物化成果, 包括建筑、产品、家具、艺术品等。 2.2[抽象形态]又包括几何形态和非几何形态。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空间规律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 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
大家好
14
立体构成的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探求
三大构成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立体构成是平构、色构的延伸,平构中的重复、渐变与色构中的色彩关系都将 运用与立体构成中。 区别: 平构、色构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成艺术,立体构成是立体三维构成方式, 所处空间与位置不同。
大家好
15
立体构成的形成与起源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用几何形体(圆柱体、锥体、 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 对象,即是把外部世界以一系 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时空中的 构成方式,进行不同视觉解析 和表现。
大家好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
16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着的人
物形态,并将其进行解析、映 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 束表现光的闪耀与动感。
大家好
17
波丘尼《空间连续的独特》
《下楼梯的裸女》
杜来尚主大的义家这的好幅先作驱品之被作认为是未
18
3、荷兰风格派运动 (20世纪初)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 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 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 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 原色。
大家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方内馆动力球
60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环境创造、空 间运用和场地规划的艺术。因此,展示设 计所面对的是展示道具的形态塑造和布置 ,色彩的运用及灯光照明布置,以及营造出 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气氛及环境;通过 空间的划分、联系,从而对人为活动进行 引导,创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舒适、轻松 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
设计构成骨骼线知识点

设计构成骨骼线知识点设计构成骨骼线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和构件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展现出来,起到组织和支撑建筑形态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骨骼线的原则和技巧可以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美观的外观。
本文将介绍设计构成骨骼线的相关知识点。
一、概述设计构成骨骼线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骨骼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或者它们的组合。
它们贯穿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如立面、平面、剖面等,起到链接、组织和支撑的作用。
设计构成骨骼线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形态、结构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
二、功能导向设计构成骨骼线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导向。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功能特点,确定合适的骨骼线形式。
例如,在商业建筑中,可以运用流线型的骨骼线来引导人流,增加空间的流动感。
三、形态表达骨骼线是建筑物形态表达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运用骨骼线,可以表现出建筑的整体结构和特点。
例如,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中,可以利用垂直和水平的骨骼线来划分出界面的不同区域,增加立面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同时,骨骼线的线条粗细、弧度和比例等也直接影响到建筑形态的美观度和协调性。
四、结构支撑设计构成骨骼线在建筑的结构支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骨骼线的设置和排布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和结构体系,确定合理的骨骼线布局。
例如,在大跨度的建筑中,可以设置主要的承重墙或柱子,并以优美的骨骼线体现出来。
五、审美要求设计构成骨骼线也需要满足审美要求。
合理运用骨骼线可以提高建筑的审美价值,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空间。
在设计中,应注重骨骼线的比例、平衡、对称等原则,使之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环境相协调。
同时,还可以通过骨骼线的形式和材质等进行艺术创作,使建筑物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六、实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实例,展示了设计构成骨骼线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该建筑利用曲线状的骨骼线创造出流畅优美的形态,成为当地著名的地标建筑。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构成
三⼤构成即平⾯构成、⾊彩构成与⽴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的基础⼊门课程,现代设计花样百出,平⾯设计、⽹页设计、⼯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每⼀个分⽀更可细分出近数⼗种的职位,不同的职能,在各⾃的领域有着独特的创意产⽣⼿法,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根”-“设计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构成。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江⼤河各个⽀流的发源地。
以平⾯构成,⾊彩构成,⽴体构成三个知识对设计中的点、线、⾯、⾊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进⾏综合研究。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来培养我们今后在设计⼯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空间⽴体思维能⼒、⾊彩的构成思维、⼯艺⼿⼯制作能⼒、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能⼒、⾊彩综合运⽤能⼒、对点线⾯的综合运⽤能⼒等等。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

形态的构成要素
在现实的形态中,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形态。具象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 为形态,抽象形态包括冷抽象形和热抽象形。 自然形态指自然界本身就具有的形态,如日月、山川、动物、植物等自 然景观中的有机形和无机形。人为形态指人类创造出来的形态,表达了人的 理想和审美需求。 抽象形态是对具象形态的高度升华和概括,它更富于想象力,抽象美是 一种表现现代感的形式。抽象形态并不是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的再现,是在
3.面的构成
四、基本形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单位,可以是单形,也可以是一组相同或相似 的形象组成。基本形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平面构成就是利 用基本形的这些基本特征,依靠不同单位骨骼的空间去寻求建立形与形之间
的关系,从而去构筑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图形效果。
五、骨格
骨格构成是一种规律的逻辑构成,强调的是构成前的意象构思和表现技 法,是平面构成的主体部分。骨格是引导基本形在平面设计中有秩序的编排 规律和方式,又称骨架,是设计语言的章法、语法。
线可分为直线系与曲线系两大类。
直线类包括直线和折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线便是直线,直线反映了 最简洁的运动形态。直线似男性的阳刚品格:刚直、果断、简单、明确、理 性、具有速度感和坚定感;曲线类包括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是无定方向的
点的运动形态。曲线似女性的阴柔品格:优雅、柔和、轻盈、丰富、感性、
含蓄、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 线与方向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是线,就具备方向性的特征,方向是线
的灵魂。直线类可以归纳为垂直、水平、斜角三种基本形式。几何曲线规律
性强,有圆、圆弧、抛物线等样式;自由曲线有弹性且富于动感变化表达一 种有机生命形态的形式。
2.线的错觉
3.线的构成
a.纯直线构成 b.纯曲线构成 c.线的综合构成
平面构成设计说明 -回复

平面构成设计说明-回复平面构成设计说明是指通过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原则来创作出一幅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的视觉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平面构成设计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设计理念。
第一步:了解平面构成基本概念平面构成设计是指通过各种平面元素(如点、线、面)和设计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方向等)来创造出组织有序、视觉艺术感强的设计作品。
这些元素和原则可以用来引导人们在视觉上感知并理解设计作品,使其呈现出一种有意义且有张力的结构。
第二步: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元素1. 点:是视觉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可以用来引导目光和创造焦点。
2. 线:可以用来创造形状、边界和方向感,具有表达力和动态感。
3. 面:是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可以通过形状、大小和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
4. 色彩:可以用来创造对比、情绪和层次感,是平面构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第三步:应用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原则1. 平衡:通过对称、不对称或放射状的排列来达到平衡感,使视觉作品看起来和谐和稳定。
2.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元素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来创造视觉的冲突和张力。
3. 重复:通过重复相似的元素来创造统一感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
4. 方向:通过线的方向和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流动和注意力。
5. 空白/间隔:通过合理运用空白和间隔来创造平衡和清晰感,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辨识度。
第四步:实践平面构成设计的技巧和方法1. 规划和组织元素:在开始设计之前,要进行规划和组织元素的过程,考虑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的结构。
2. 运用尺度和比例:合理运用尺度和比例来创造层次感和视觉效果,避免平面设计过于单调或杂乱。
3. 色彩和质感:通过运用色彩和质感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4. 排版和字体选择:在平面设计中,合理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5. 实验和创新:在设计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构图结构和元素组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作品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
纸质立体构成-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纸质立体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纸质立体构成的简要介绍和背景说明。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概述内容:纸质立体构成是指将纸张通过折叠、剪裁、粘贴等方式进行加工,制作出具有立体形态和结构的艺术品或日常用品。
这种创作方式可以赋予纸张生命,使其不再仅仅是平面的载体,而是具有立体的触感和立体构成的作品。
纸质立体构成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室内装饰、礼品包装、艺术创作等等。
通过不同的纸张加工方法和造型设计,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形态独特、富有创意的纸质立体作品,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本文将会从纸质立体的定义、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阐述纸质立体的定义,介绍其与传统纸张艺术的区别和特点。
其次,我们将探讨纸质立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常用的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材料和工具的搭配运用,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纸质立体构成。
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纸质立体的应用领域,包括其在室内装饰、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具体运用案例,并探讨其潜在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纸质立体构成的魅力和创作方法,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更广泛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阅读本文,对纸质立体构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技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纸质立体构成进行概述,介绍了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并对纸质立体构成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到纸质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了纸质立体的定义、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三个章节。
在纸质立体的定义部分,将详细介绍了纸质立体是如何被定义的,包括其特点、形态和材质等方面的内容。
在纸质立体的制作方法部分,将探讨纸质立体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切割、折叠和粘贴等操作技巧。
三大构成概述

混入同一色,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达到调和感强的色彩。还可以运用互混调和,混入对
方的色彩,或点缀同一色调和,可在陈设品的小面积抽象或具象图案中运用对方的色彩或
同一种色彩,达到调和的目的。
具有木质感的灰暗色调与借用鲜黄色调强调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界线, 给人一种自我的特殊的感觉。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也称为空间构成。它是用一定的 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 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
色彩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在空间或时间上相互比较的关系,主要是色彩三要素
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根据不同的室内陈设,色彩对比的强弱也不同。若室内空
间面积较小,应弱化陈设品色彩对比,多运用明度较高、纯度偏低的色彩,使室内在视觉
上达到空间开阔的效果;若室内空间较为开阔、色彩运用较为单一、缺少层次,可在家具
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点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线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面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其他
平面构成是研究在二次元的空间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来构 成理想的形态,是最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平面构成在培养室内陈设设计的 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构成形式包括:重复、渐变、 近似、特异、发射、对比等。
它在室内设计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1、重复:指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在室内设计中重复构成
的应用十分广泛,重复构成能产生统一协调的观感,也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效
果,因此在排列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方向和空间变化。
2、发射:形状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中心排列,在自然生活中像太阳
的光芒、绽放的花朵等都呈发射状。发射具有强烈的焦点和光芒感,富有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 立体构成 —— 色彩构成
设计构成
构成概述
构成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源于包豪斯时期的设计构成教育 2.继承与发展的日本设计构成教育 3.香港、台湾地区对内地构成教育 的影响 4.对中国构成教育的思考
构成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1.教学目的和意义 2.构成表现形式和美学 3.设计构成的价值
设计构成
3. 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对内地构成教育的影响 6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构成教育间接地来自欧洲和日 本。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享有 交通上的便利,较早接触到欧洲和日本的构成教育, 成为构成教育进入内地的主要通道。
第一个将构成教学由香港传播到内地的是王无邪的 学生吕立勋,他于1970年在香港创办“大一艺术设 计学院”,成为当地比较有名的一所私立设计学校。 1979年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后,吕立勋受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来到北京 讲授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课程,这次讲学被视为构 成教学进入中国内地教育系统的开端。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密斯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
玛丽安妮·布兰德设计的茶具
设计构成
2. 继承与发展的日本设计构成教育 4
德国的构成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到了日本。 1932年,东京文理科大学桐光会创立了名为《构成教 育》的刊物,1934年由学校美术协会出版《构成教育 大系》,这本书是由建筑师川喜田炼七郎和新派的造 型教育家武井胜雄共同完成的。该书在强调创作激情 的同时,将构成视作造型教育的新内容,并加以探讨。
………………………
二、相关知识点 三、色彩构成的应用和欣赏
何谓构成? 造型领域的“构成”一词产生于20世 纪初,一般认为,以德国的包豪斯设 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教育体系是目前 构成教育的起源。 视觉艺术领域的“构成”,是指将一 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 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创造 性的组合。 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课,在艺术设计教 学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 构成课程的历史与发展、意义与功能 以及构成的学习方法,对我们将来的 专业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构成的学习与方法
1.继承传统是构成教学的基础 2.仿生学习是构成教育的源泉 3.创新追求是构成设计的灵魂
1
1. 源于包豪斯时期的设计构成教育
“构成”一词来源于俄国的构成 主义艺术。构成主义艺术,是俄 国十月革命前后兴起的前卫艺术 运动,它从反对狭隘的个人化和 地域观念出发,采用彻底的非具 象与非再现的手法,以全世界通 用的几何形态为特色,使用铁板、 玻璃、电线、纤维等工业材料, 创造出新的艺术造型。1919年, 德国创立“公立包豪斯学校” (Staatliches Bauhaus),校 长、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提出了 “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 并在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 革实验。
1949年,日本的国立大学开始设立构成座。 对日本的构成教育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东京教育大 学。1949年旧制的东京高等师范的艺术技能系被改为 东京教育大学教育学部的艺术系,此后,东京艺术大 学、筑波大学等日本主要的艺术大学都开始开设构成 专业。 日本乃至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和构成大师,伊藤隆道他 在构成领域最为著名的理论和实践是他“四次元构 成”,通俗的叫法是“动的构成”“动态造型”,也 有人称之为“金属雕塑”。
左图: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右图:包豪斯校舍
设计构成
2
画家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出生于瑞士,他十分重视包括 中国在内的东方哲学和艺术,对形式 非常敏感。他通过对大量古画的分析, 找出视觉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规 律,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敏感性。 伊顿开设的课程有:① 自然物体练习; ② 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③ 古代名 画分析。 形式大师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于1922—1933年期间 在包豪斯任教。康定斯基对包豪斯基 础课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分析绘画” 和“色彩与形体研究”两个方面。 抽象派绘画大师克利(Paul Klee)在包豪斯开设自然现象分析、 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等课程。
艺术设计基础教程
一、构成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构成概述
二、构成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三、构成的学习与方法 一、设计命题与设计案例
………………………
………………………
二、相关知识点 三、平面构成的应用和欣赏 一、设计命题与设计案例
………………………
二、相关知识点 三、立体构成的应用和欣赏 一、设计命题与设计案例
左图:包豪斯学院的 标志,由朱斯特· 施密 特(Joost Schmidt) 设计 下左图:康定斯基绘 画作品 下右图:1923年包豪 斯学院设计作品展招 贴广告,由朱斯 特·施密特设计
设计构成
3
由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
艺术家莫霍里纳吉 (Laszlo Moholy-Nagy)是构成派的 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 了包豪斯的基础课,为学生开设了 工艺类、艺术类、科学类三类课程,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属性,熟悉造型 表现的原理。纳吉开设的课程 有:①悬体练习;②体积空间练习;③不 同 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④结构练习;⑤ 质感练习;⑥铁丝、木材结合;⑦构成 及绘画。
台湾省是大陆引入构成教育的另一重要通道。20世 纪70年代,王无邪的《平面设计原理》、《立体设 计原理》教材,靳埭强《平面设计实践》等教材由 台北的出版社这些教材很快被介绍到中国大陆,从 此,构成教育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和 发展。
陈列在上海松江月湖园雕塑博 物馆内的伊藤隆道的动构成作品
设计构成
5
《福田繁雄招贴展》
《自取灭亡》 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是另一位将构成的基本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平面设计师, 正是由于对构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他被人们广泛誉为“视 觉创意大师”和“日本的艾歇尔”。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 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他的作品总是紧扣主题、富 于幻想、令人着迷。他用笔极其简洁,惯用嬉戏般的幽默感和视 幻觉一一无理图形、图底反转和二重视等,来创造新奇怪异的艺 术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