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区别是什么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接触紫外线。
(2)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危害
1)皮肤 2)眼睛:“电光性眼炎”(electro-ophthalmitis)、雪盲症。
(3)紫外辐射的防护措施
以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为原则。
9
放射卫生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是 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
放射防护的要点:
放射性场所监测:一般包括工作场所β、γ、X射线和中子外照射水 平监测;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监测;空气中气载放射性核素浓度监 测。
11
放射卫生防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
由放射卫生防护部门与指定的医院协同组织具有放射医 学知识的医生为主,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健 康检查分为:就业前检查、就业后的定期检查、脱离放 射工作时的检查和其后的随访。放射工作人员应建立个 人健康档案,当工作调动时,随职员档案一起移交。接 受特殊照射的人员,受照射剂量当量接近0.1Sv者,应 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
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
(一)非电离辐射 1. 射频辐射
波长 100nm 400nm 760nm 频率
1mm 1m 300GHz 300MHz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射频辐射
高频电磁场
3km 100KHz
波段 频谱 波长 频率
毫米波
极高频 (EHF)
微波
厘米波 超高频 (SHF)
1mm~1cm ~10cm
300GHz~30GH z
~3GHz
分米波
特高频 (UHF)
超短波
甚高频 (VHF)
~1m ~10m
~300MH z2
~30MHz
高频电磁场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腹泻以及水电解质紊乱,一般两周内死亡。
• (3)脑型:吸收剂量50Gy以上,有意识障
碍、肌张力增强、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一般几小时至3天内死亡。
•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在较长时间(数周
一数月)内连续或间断累积接受大于全身均 匀剂量1Gy的外照射,全血细胞减少,淋巴 细胞染色体畸变,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 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
分三类: 由 α、β、 β+等带电粒子组成的射线; 由电磁波组成的X射线、 γ射线; 由中子组成的射线。
• 非电离辐射:
指波长大于100纳米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 能引起水和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放射术语
• 1、放射性核素(同位素):某些核素的 •
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重外,还明显 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
非电离辐射非致热效应临床表现
• 神经衰弱症候群:头昏、头痛、乏力、记
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心悸、消瘦、脱发 等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手足多汗等 • 心血管系统紊乱:血压下降或上升、心动
过缓或过速、心区疼痛和压迫感
非电离辐射致热效应对人体的影响
放射源分类
• 根据放射源活度,将放射源分成如下5类:
Co-60 ≥3×1013 ≥3×1011 ≥3×1010 ≥3×108 ≥1×105
Cs-137 ≥1×1014 ≥1×1012 ≥1×1011 ≥1×109 ≥1×104
单位: I类
贝可
II类 III类
危险程 危险极度 非常危险 危险 伤害人眼(晶状体或小片状混浊),大功
率(5000mW/cm2),长时间(2月)可引起白内障; 其次是睾丸和皮肤(水泡、皮疹、红斑)。

辐射源分类

辐射源分类

辐射源分类
辐射源可以根据其特点和性质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自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自然辐射源指的是地球和宇宙中存在的自然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辐射,例如地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宇宙射线。

人工辐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辐射,包括核电站、核反应堆、核医学设备以及核武器等。

2. 离散辐射源和分布辐射源:离散辐射源指的是由点源或线源所产生的辐射,例如核电厂中的燃料棒、放射性同位素的封装容器等。

分布辐射源则是指产生辐射的物体或区域是一个连续的体积,例如放射性废料储存设施、核燃料生产工厂等。

3. 电离辐射源和非电离辐射源:电离辐射源指的是能够从原子或分子中剥离电子并产生带电粒子的辐射,例如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

非电离辐射源则是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辐射源,例如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

4. 电磁辐射源和粒子辐射源:电磁辐射源包括电磁波中的各种频率和波长,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紫外线、可见光、X线和伽马射线等。

粒子辐射源则是由带电粒子和无电荷粒子组成的辐射,例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和中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辐射源的分类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目的而有所不同。

以上分类方式只是一种常见的概括,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分类方法。

关于辐射的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辐射的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辐射的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辐射是指能量或粒子通过空间或物质传播的过程。

它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的现象。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从发射源向周围传播时,无法将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的辐射。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和紫外线等。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电子的辐射。

这种辐射能量较高,具有更大的穿透力。

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阿尔法辐射、贝塔辐射和伽马辐射。

阿尔法辐射由氦离子组成,能量很高,但穿透力较弱,常被一层纸或几厘米的空气阻挡。

贝塔辐射由电子或正电子组成,穿透力较强,可被一层金属或几米的空气阻挡。

伽马辐射是能量最高的一种辐射,穿透力很强,通常需要厚厚的铅板或混凝土来阻挡。

辐射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自然界中的辐射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自身辐射和宇宙辐射。

人造环境中的辐射主要来自核能设施、医疗机构、无线通信、电力设施和电子产品等。

辐射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固体介质传播,其传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辐射对流和辐射辐射等。

了解辐射的定义和分类对于我们认识辐射的性质和特点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辐射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以及它对人体的影响,同时还将介绍防护和应对辐射的措施。

通过加深对辐射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中的辐射,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括,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论点和组织架构。

本篇长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内容,下面将对它们进行简要概括。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是文章的开篇,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背景概述辐射的相关问题,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在引言的第一部分,我们将对辐射的概念进行简要定义和分类,以便读者对辐射问题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括,为读者提供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论点分布的参考。

非电离辐射名词解释

非电离辐射名词解释

非电离辐射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非电离(或非电离)辐射是指任何类型的电磁辐射,它不携带足够的每量子能量(光子能量)来电离原子或分子——也就是说,从原子或分子中完全去除电子。

非电离电磁辐射在穿过物质时不会产生带电离子,而是具有仅用于激发(电子移动到更高能态)的足够能量。

非电离射不是重大的健康风险。

相反,电离辐射比非电离辐射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接触电离辐射会导致烧伤、放射病、多种癌症和遗传损伤。

使用电离辐射需要精心的辐射防护措施,而非电离辐射通常不需要这些措施。

辐射被认为电离的区域没有明确定义,因为不同的分子和原子以不同的能量电离。

通常的定义表明,粒子或光子能量小于10电子伏特(eV)的辐射被视为非电离辐射。

另一个建议的阈值是33电子伏特,这是电离水分子所需的能量。

到达地球的太阳光主要由非电离辐射组成,因为电离远紫外线已被大气中的气体(尤其是氧气)过滤掉。

来自太阳的剩余紫外线辐射会通过光化学和产生自由基的方式造成分子损伤(例如晒伤)。

二、与物质(包括活组织)相互作用的机制近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和低频射频(长波)都是非电离辐射的例子。

相比之下,远紫外光、X射线、伽马射线和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所有粒子辐射都是电离的。

可见光和近紫外电磁辐射可能会引发光化学反应,或加速自由基反应,例如清漆的光化学老化或啤酒中调味化合物的分解以产生淡淡的风味。

近紫外线辐射虽然在技术上是非电离的,但仍可能在某些分子中激发并引起光化学反应。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紫外光子能量下,即使没有发生电离,分子也可能会被电子激发或提升为自由基形式。

电离的发生取决于单个粒子或波的能量,而不是它们的数量。

如果这些粒子或波没有携带足够的能量来电离,那么强烈的粒子或波不会引起电离,除非它们将物体的温度提高到足以通过以下过程电离小部分原子或分子的点热电离。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非电离辐射也能够引起热电离,如果它沉积足够的热量以将温度升高到电离能量。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随着电子设备被我们广泛利用,辐射这个词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电离辐射?什么又是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在哪呢?本文了解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间的特性差异对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和用处很重要。

电离辐射比非电离辐射更危险,虽然都有潜在危害,但电离辐射也有一些医疗用途。

电离是一个从特定原子轨道移除电子的过程,会导致原子变得带电或电离。

该过程发生在有足够强度辐射与正常原子交互作用时。

强度不足以诱发这一过程的辐射叫做非电离,只是简单的刺激原子运动并加热它们。

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间的分裂发生在紫外线辐射范围内,这也是该范围分为UV-A和UV-B射线的原因所在,并且后者更强更危险。

非电离辐射的例子包括红外线,微波和可见光。

由于不从原子剥夺电子,因此非电离辐射无害。

它仍然能激活原子并加热它们。

这也是微波炉的原理所在,并且人体组织基本上不受影响。

暴露于波长小于身体的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危险的烧伤。

这就是暴露于阳光辐射会造成皮肤灼伤的原因所在。

尽管电离辐射不产生热,但对活性组织的危害比非电离大。

通过从根本上改变原子的化学组成,这种辐射可导致分子损害和细胞失控生长,也就是所谓的癌症。

如果暴露于人类生殖器官,电离辐射还会造成新生儿出生缺陷。

太阳能产生大量离子和非电离辐射,但只有少量到达地球表面。

实际上,被人体吸收的电离辐射大多数由氡气体贡献,其次是钚和镭,主要产生于岩层和其它地质构造中。

然而,电离辐射确实具有实用价值,并且被证实在医疗保健领域很重要。

X光等医学成像依赖人造电离辐射。

通过清除目标组织,能用放射疗法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你像只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区别,大家不要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弄混淆了哦,二者差别还是蛮大的。

关于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哪些的辐射污染小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辐射,其区别主要在于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

1. 相互作用方式:电离辐射是高能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将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其轨道中移除,使其电离。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等。

而非电离辐射是低能辐射,其能量不足以将原子或分子电离,而是通过激发分子或原子的内部能级,使其跃迁并释放能量。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2. 作用效果:电离辐射的能量很高,能够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引起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可能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

电离辐射的辐射量较大时,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可能导致放射性疾病,比如癌症。

而非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低,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或引起分子振动、转动等过程,对生物体影响较小。

非电离辐射常见的影响包括引起皮肤晒伤、眼睛刺激和可能的热效应等。

综上所述,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主要区别在于作用方式和效果。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能够引起电离效应并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严重损害,而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作用效果相对较小。

2020年医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复习资料(7.29更新)

2020年医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复习资料(7.29更新)

2020年医用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医疗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部分1.1.2 知识点电离辐射的发现:1.伦琴发现X线。

2. 贝克勒尔发现铀的特性,放射性。

3.居里夫人第一次提出放射性术语。

4.居里夫人发现钋、镭,并分离出纯的镭。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区别:1.辐射: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能量的统称。

也就是携带能量的波或粒子。

2.电离辐射:全称为致电离辐射,指其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3.直接电离辐射:β粒子、质子和α粒子。

间接电离辐射:光子(χ、γ射线)、中子,不带电。

4.非电离辐射:辐射能量低,不能从原子和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放出电子。

包括:低能量电磁波各超声波。

如紫外线、热辐射、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

5.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区别:射线(粒子或波)携带的能量和电离能力的大小,而不是射线的数量。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即使射线数量很多,也不能够导致受作用的物质的电离。

原子与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电子、质子与中子的质量:电子相当于1H原子质量的1/1837,质子≈1amu,中子≈1amu。

4.原子为什么呈电中性:核外电子(负)的数量和原子核内质子(正)的数量相等。

5.为什么原子核的质量小于核内质子与中子的质量总和: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存在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放射性衰变方式及其规律:1.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2.23592U143中,235是核子数,92是质子数,143是中子数,U为元素符号。

3.什么是衰变:不稳定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4.活度的单位是单位时间的衰变数,即S-1,其专用名为贝克(Bp),1 Bp表示每秒发生一次衰变。

5.电离辐射都有哪些类型:α、β、χ、γ、中子。

α、β、γ(χ)、中子等射线或粒子的性质:1.α粒子,2个质子+两个中子,带正电,穿透力弱、距离短、重核才发生,电离效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电子设备被我们广泛利用,辐射这个词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电离辐射?什么又是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在哪呢?本文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小常识。

所有能量都有辐射,分为电离和非电离两种类型,并且在地球上无所不在。

了解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间的特性差异对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和用处很重要。

电离辐射比非电离辐射更危险,虽然都有潜在危害,但电离辐射也有一些医疗用途。

其中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

电离是一个从特定原子轨道移除电子的过程,会导致原子变得带电或电离。

该过程发生在有足够强度辐射与正常原子交互作用时。

强度不足以诱发这一过程的辐射叫做非电离,只是简单的刺激原子运动并加热它们。

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
间的分裂发生在紫外线辐射范围内,这也是该范围分为UV-A和UV-B射线的原因所在,并且后者更强更危险。

非电离辐射的例子包括红外线,微波和可见光。

由于不从原子剥夺电子,因此非电离辐射无害。

它仍然能激活原子并加热它们。

这也是微波炉的原理所在,并且人体组织基本上不受影响。

暴露于波长小于身体的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危险的烧伤。

这就是暴露于阳光辐射会造成皮肤灼伤的原因所在。

尽管电离辐射不产生热,但对活性组织的危害比非电离大。

通过从根本上改变原子的化学组成,这种辐射可导致分子损害和细胞失控生长,也就是所谓的癌症。

如果暴露于人类生殖器官,电离辐射还会造成新生儿出生缺陷。

太阳能产生大量离子和非电离辐射,但只有少量到达地球表面。

实际上,被人体吸收的电离辐射大多数由氡气体贡献,其次是钚和镭,主要产生于岩层和其它地质构造中。

然而,电离辐射确实具有实用价值,并且被证实在医疗保健领域很重要。

X 光等医学成像依赖人造电离辐射。

通过清除目标组织,能用放射疗法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同样,天然辐射与人造辐射存在相同的危险,并且大剂量辐射治疗的副作用很严重。

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12年,公司实力雄厚,资源配置齐备,可以提供包括竣工验收检测、辐射防护工程设计总包在类的一系列辐射检测服务。

更多详情请拨打联系电话或登录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