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公正课的详细笔记及思考

合集下载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课堂笔记.doc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课堂笔记.doc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课堂笔记.doc公正是一个关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参加正义的追求,是大多数文化的一个中心问题。

公正是哲学、政治和法律学的重要主题。

在哲学中,公正是价值和道德基础的探究,而在政治科学中,则是权利和权力的探究。

公正是自治的标志。

自治有时显然是重要的,因为人们会认为,只有自主选择,才能使人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课程注重分析公正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1.分配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财产、权利、机会分配的公正性。

2.修补公正(corrective justice)——如何修正不公正的分配,如何弥补由不公正引起的损失和伤害。

3.诉讼公正(judicial justice)——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公正性。

我们如何理解正义?正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在不同的情境下,正义有不同的含义。

正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素:2.平等(equality):平等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但是,基本上平等要求对待某个人或群体时不进行歧视,而且对待所有人时包括适当的地位和敬意。

3.尊重(respect):尊重指的是对所有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意志或决定。

在本意义上,正义与自由、尊重等价。

分配公正分配公正是指资源分配是公正、合理、合法和合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牵涉到人们的生活、权利和机会。

效用学派认为公正需要基于效用,也就是人类的福利最大化。

原则:最大化幸福,最小化不幸福。

资源主义认为资源应当按照人们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

自由主义者认为,重要的是人们能够获得自己选择的东西、自己的财产和自己的立场,重要的是不受不正当干涉和不当限制。

马克思主义强调,分配应基于不同的需求,而不是贡献,应该根据各个人的基本需要以均等的方式进行分配。

修补公正人们无法忽略的是,虽然我们都希望进行公正的资源分配,但有时它仍会失败。

此时,我们则需要进行一些修补,来纠正不正当的分配。

此时就涉及到了“修补公正”。

有两种基本的思路:1.撤销(restitution):撤销原来有利的状态,消除不公正的结果。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哈佛公开课,主题为正义(Justice)。

这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主讲的一堂课,通过深入探讨正义的概念、各种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了我对正义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个人观点两方面进行阐述。

课堂内容的理解在正义的讲解中,桑德尔教授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正义理论:功利主义、权利主义和公民美德主义。

功利主义强调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福利,权利主义注重个体权利和自由,而公民美德主义则强调公民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理论,我对正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在课堂上,桑德尔教授还以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我们探讨正义。

例如,他提到了分配公平的问题,比如器官移植和纳税制度。

通过这些案例,我认识到正义是一个伦理学问题,需要综合和平衡各种不同因素,包括效益、公平和道德等。

个人观点在观看哈佛公开课后,我对正义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认识到正义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存在于灰色地带的。

人们在追求正义时常常会面临权衡和妥协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决策。

这表明正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此外,我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的义务。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最后,我认识到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当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法律不公,人们的尊严受到侵犯时,社会就会出现紧张和冲突。

只有建立公正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结论通过观看哈佛公开课《正义》,我对正义的理解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正义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利益、公平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对我个人而言,这堂课让我反思了自己对正义的态度和行为,我将进一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第一课:谋杀的道德侧面——食人案件案例1: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

你此时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5名工人,他们全都会死。

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1名工人在那里施工。

而你的方向盘还没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人挽救五个人的性命。

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成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转弯:牺牲一个人,保存五个是最好的选择。

不转弯的人的理由:类似于种族灭绝的思维方式。

案例2:这次你不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

你站在一座桥上,俯瞰着电车轨道,电车沿着轨道从远处而来,轨道尽头有5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5名工人即将被撞死。

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爱莫能助。

直到你发现在你旁边,靠着桥站着的是个超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电车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可以挽救那5个人的性命。

现在,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把胖子推下桥?(大多人不会这么做)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人保全五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中大多数人赞同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都属于多数派的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呢?学生1发言: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跟这件事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从个人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他是被迫卷入这种灾难的。

而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里的三方、电车司机以及两组工人,之前就牵涉进这件事本身了。

(在侧轨的那个人并不比那个胖子更愿意牺牲自己。

)学生2发言:在第一种情况中是撞死一个还是五个人,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不管你做出的是哪一个选择,总得有人被电车撞死,而他们的死,并非是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的,电车已经失控,而你必须在一瞬间做出选择。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课程: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主讲:michael sandel (迈克尔•桑德尔)时间:201X年8月14日晚8点半-10点笔记:迈克尔:第一个事例,你驾驶了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到轨道尽头,而尽头的一侧有5名施工人员;如果电车转到侧面,则是一名施工人员。

如果只有这两种选择,怎么办?牺牲1人拯救5人?问题是:何为正确的选择?学生:绝大多数支持牺牲1人保全5人学生1(支持转向牺牲1人):当可以只牺牲1人时,牺牲5人是不正确的。

学生2(同上):这类似与911事件,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称之为英雄。

因为他们选择牺牲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学生3(支持电车不转向):这是为种族灭亡以及极权主义正名,这是同样的思维模式,为了让一个种族生存下来而牺牲另一个种族。

迈克尔:修改一下条件,如果此刻你不是司机,而是一位旁观者,站在桥上目睹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向尽头驶来,尽头是5名施工人员,面对这即将发生悲剧,你爱莫能助。

这个时候,你发现,在你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位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了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那5个人,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将这个大胖子推下去?学生:无人举手同意。

迈克尔: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牺牲一人来保全五人”的原则出现的问题,前一种情况中绝大多数人支持这个原则,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中,却没有人支持。

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所作的这个选择?学生1(细眉细眼的亚洲裔boy):我觉得第二种情况在于牵扯到主动推人。

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笔记 (桑德尔教授)

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笔记 (桑德尔教授)

A电车刹车失控,轨道上5个人,另一个废弃到1轨道上有1个人,方向盘没有失灵,如何选择?你是一个站在天桥上的旁观者,电车刹车失控,轨道上5个人,你旁边有一个胖子,把胖子推下去(你有一个方向盘控制一个陷阱,让胖子掉在轨道上)就可阻挡电车前进拯救5个人,如何选择?你是一名外科医生,有5个人因为电车事故受了伤需要器官移植,一个需要心脏、一个需要肝脏、一个需要肺、一个需要肾脏,旁边房间有一个健康的正在睡觉的人,你是否会牺牲一个拯救5个?1、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边沁功利主义哲学:为最多人谋求最大的利益16世纪一艘游艇在南大西洋遇到了海难,4名船员,其中一名侍者是个孤儿没有家庭没有亲人,船后来坠毁,他们逃到救生艇,只有少量食物。

后来食物吃完,侍者喝了海水病倒了。

船长决定抽签决定谁来死拯救其他人,但有人不同意,最后没有执行抽签,而是杀了侍者。

最后仨人被一艘德国船救起。

辩论:“把其他人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没有那个权力。

”“如果·征得侍者的同意将其杀死(或者侍者自己提出杀死自己拯救大家)”假如抽签后正好决定侍者的死,是否觉得这是一种谋杀?2、绝对主义得到的推理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利,不论后果是怎样。

3、为什么一个同意的行为,产生这些道德上的区别?B功利主义1、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早死可以减少政府在住房、医疗、养老上面的支出,同时烟草公司每年会给政府缴纳很高的税收。

2、福特公司出品一款小型汽车,1汽车销售很好,但油箱设在汽车背部,会与后方碰撞,油箱爆炸,炸死一些人后,将其告上法庭,福特知道这个油箱问题,需要做一个特殊挡板,但出于成本(每个1100$,12.5million cars,共137million;如果同样制作出的安全汽车会减少180deaths,每人赔偿200,000$,和180injuries每人赔偿67,000$,和2000vehicles维修每辆700$,收益只有49.5million)考虑未将其实施。

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设计分析及其启示

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设计分析及其启示

程资料 传到互联 网上 , 以便全 世界的学习者能够 自由地
分享 知识 、 交 流 思想 。 【 l J 鉴 于 国外 网 络视 频 公 开 课 建 设 的 巨 大 影 响 力 ,我 国 教 育 部 于 2 0 1 1年 4月 2 8 日发 布 了
分析哈佛 大学公 开课《 公 正》 的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
DC A1 0 0 2 0 0 ) g  ̄ :  ̄ c 部 人 文 社 会科 学 青年 项 目“ 远程 教 学 生 态 系统 的 理 论模 型 与运 行 机 制 ” ( 编号 : 1 0 x j C 8 8 0 0 0 1 ) 的 资助 ; 西 华 师 范
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的创 新 . 促进高等教育优质 资 源普及共 享 , 提 高高等 教育质量 , 满足学 习型社会 的需
求。 [ 2 1 国 外 名 校 网 络 视 频 公 开课 的 成 功 示 范 , 为互 联 网 时 代教学理念 、 教 学 方式 的创 新 提供 了典 型案 例 。 l 引 在 我 国
关键 词 : 视 频 公 开课 ; 公 正; 教 学设 计 中图分类号 : G4 0 — 0 5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4 5 4 ( 2 0 1 3 ) 1 1 — 0 0 1 8 — 0 4
: l :
近些年来 . 国外 名 校 的 网 络公 开课 受 到 国 内 网友 的 热烈 追 捧 。 哈佛 大 学 政 治 哲 学 教 授 迈 克 尔 ・ 桑 德 尔
立思考 、 批 判 思 维 和 创 新 意 识 。下 面将 从 教 学 设 计 角 度
( Mi c h a e l S a n d e 1 ) 所讲 授 的《 公 正》 课 程成为 了全球 最受

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笔记 (桑德尔教授)

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笔记 (桑德尔教授)

A电车刹车失控,轨道上5个人,另一个废弃到1轨道上有1个人,方向盘没有失灵,如何选择?你是一个站在天桥上的旁观者,电车刹车失控,轨道上5个人,你旁边有一个胖子,把胖子推下去(你有一个方向盘控制一个陷阱,让胖子掉在轨道上)就可阻挡电车前进拯救5个人,如何选择?你是一名外科医生,有5个人因为电车事故受了伤需要器官移植,一个需要心脏、一个需要肝脏、一个需要肺、一个需要肾脏,旁边房间有一个健康的正在睡觉的人,你是否会牺牲一个拯救5个?1、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边沁功利主义哲学:为最多人谋求最大的利益16世纪一艘游艇在南大西洋遇到了海难,4名船员,其中一名侍者是个孤儿没有家庭没有亲人,船后来坠毁,他们逃到救生艇,只有少量食物。

后来食物吃完,侍者喝了海水病倒了。

船长决定抽签决定谁来死拯救其他人,但有人不同意,最后没有执行抽签,而是杀了侍者。

最后仨人被一艘德国船救起。

辩论:“把其他人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没有那个权力。

”“如果·征得侍者的同意将其杀死(或者侍者自己提出杀死自己拯救大家)”假如抽签后正好决定侍者的死,是否觉得这是一种谋杀?2、绝对主义得到的推理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利,不论后果是怎样。

3、为什么一个同意的行为,产生这些道德上的区别?B功利主义1、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早死可以减少政府在住房、医疗、养老上面的支出,同时烟草公司每年会给政府缴纳很高的税收。

2、福特公司出品一款小型汽车,1汽车销售很好,但油箱设在汽车背部,会与后方碰撞,油箱爆炸,炸死一些人后,将其告上法庭,福特知道这个油箱问题,需要做一个特殊挡板,但出于成本(每个1100$,12.5million cars,共137million;如果同样制作出的安全汽车会减少180deaths,每人赔偿200,000$,和180injuries每人赔偿67,000$,和2000vehicles维修每辆700$,收益只有49.5million)考虑未将其实施。

哈佛大学哲学课《公正》笔记序言:没有围墙的世界

哈佛大学哲学课《公正》笔记序言:没有围墙的世界
但是,对于大学,对于人生,我依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同很多人一样,我对大学抱有过憧憬,对未来抱有过种种美好的想象。但是我发现,大学生活和高中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很多人依然按部就班,重复着上课、做题和考试的单调生活。“成绩好”,依然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而学习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拿奖学金,评优评干,保研出国,或是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已。很多人还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考证、考级上。为了争夺各种奖学金和荣誉,同学之间明争暗斗,甚至不惜挥刀相向,血溅当场。本应纯净的大学校园,俨然一个丛林法则盛行的角斗场。而与此相对的,是另外一幅图景:在课堂上,老师重复着单调无趣的讲课,学生们则整排整排地睡大觉;在课后,很多学生宅在宿舍里,整天足不出户,上网、玩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消磨自己的青春;要交作业了,就抄袭别人的了事,有的“好学生”还以提供抄袭的“版本”为荣;要考试了,就准备好小纸条和电子设备,集体作弊,还美其名曰“team work”。忙盲茫,实用主义,急功近利,颓废堕落,寂寞空虚,价值观的混乱与虚无,自杀,……种种乱象,充斥着中国的大学校园。
你,真的要这样吗?
恰同学少年
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说,你很愤青哟!是的,我很愤青,有的人只想当奴隶和看客,我尊重并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论对个体、社会,还是国家,过去的一切,无不在当下打下烙印。就我个人而言,我今日所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所做的人生选择,无不与我个人过去的历史息息相关。过去的一切,不论是欢乐或是痛苦,迷茫或是清醒,彷徨或是奋进,成功或是失败,都熔铸成今日完整之我。
一个个前所未见的问题纠缠着我,噬咬着我,逼迫我去思考,去行动。慢慢地,我不再为名利所缚,为教条所缚,为专业所缚,将宝贵的青春消耗在考证考级上,消耗在争夺毫无意义的名次、奖学金和荣誉上。我开始追随自己的内心,大量阅读,听讲座,参加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突破应试教育带给自己的思维局限,用心来感受这个多彩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公正课的详细笔记及思考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
第一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案例引子】
电车刹车失灵,正高速行驶在轨道上。

如果继续往前,会撞死五个工人。

转弯开向侧轨,会撞死一个工人,此时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

何为正确的选择?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选择开向侧轨,这样做的原则是“牺牲一人保全五人”。

更换案例的条件:假如我不是电车司机,而是站在桥上的旁观者,身边正有一个大胖子,我只要把他推下去,也能阻止电车撞向前面的五人。

这时,我会怎么做?
→绝大部分人都拒绝这一行为。

同样是“牺牲一人保全五人”,这个原则出现了什么问题?
【争论的本质】
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判断,然后试图阐明作出这些判断的理由或原则。

当我们面临新的情况时,我们重新检验这些原则,根据新的情况修正这些理由或原则,然后我们发现,要在特定案例之下自圆其说我们的判断,校正我们一再确认的原则,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些争论的本质:
两种不同的道德推理:
1、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t):取决于你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2、绝对主义(Cateorical):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两种不同道理推理的代表性思想家:边沁VS. 康德
第二讲:食人惨案
【功利主义哲学】
核心观点:最大化功利。

“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

道德推理:痛苦和快乐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主人,所有人类均受这两大因素所支配。

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因此功利(utility)等于快乐减去痛苦,幸福减去苦难。

代表人物:边沁(1748-1832)英国政治哲学家。

【案例】
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案
真实案例简述:1884年7月5日,英国米格诺耐特号在好望角外1600英里公海上失事,水手达德利、斯蒂芬斯、布鲁克斯和客舱侍役爬上一条救生船,除两罐咸菜外没有任何给养。

7月24日,达德利提议,如果第二天早上仍看到不到船只,将杀了客舱侍役(此时已生病,且是孤儿)以挽救其他人,布鲁克斯表示不同意。

次日,达德利取得斯蒂芬斯同意后杀了侍役,三个人靠侍役的血肉维持了四天后获救。

达德利和斯蒂芬斯的做法是否正当?
辩护意见:
1、在那种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2、“人数重要”的理念,更广泛的影响也很重要,这主要是功利主义观点
反对意见:
1、绝对主义: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基本权利都是不可剥夺的
2、他们缺乏公平的程序
3、他们没有征得侍役的同意
深层追问:
1、某些基本权利我们有吗?
2、只要程序公平就可以不论结果了吗?
3、征得同意有何道德作用?
第三讲:给生命标价
【对功利主义的反对】
功利主义的实践逻辑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估算出金额,来代表功利。

引用“捷克香烟消费税提案”和“福特平托案例”,这两个案例的典型特征就是把一切价值,包括人的健康、生命,都转化成金钱来计算成本与收益,根据功利最大化来进行决策。

质问:是否同意以功利最大化作为政策法律基础的观点?
两大反对意见:
1、没有充分重视个体和少数人权利
2、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价值
第四讲:如何衡量快乐?
【对边沁的质疑】
问题:是否所有价值都可以完好无损地转换为功利主义的形式?
通过对1970年代英国圣安妮学校反对男生留校过夜案例的分析,证明很难把所有的价值转化为功利主义形式。

同时,我们也质疑为何该同等看待所有偏好。

难道不应该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吗?
边沁认为所有的人偏好都有意义,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快乐和痛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所谓“更高级快乐和更高贵美德”只是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名言:“只要快乐的总量相等,针戏与诗一样好。


但不进行定性区分是对的吗?我们能摒弃这个观点吗?即我们某些喜好,比其他更好或更有价值?
【穆勒的修正】
穆勒(1806-1873),英国哲学家。

穆勒试图把功利主义人性化,将功利主义演算放宽和修正,以容纳人道主义关切,比如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以及对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进行区别对待。

1861年出版的《功利主义》,明确指出功利是道德的唯一标准。

任何事为人向往的唯一证据就是人们真的向往它。

他提出功利主义可以区分高级和低级快乐。

1、穆勒是如何区分高级和低级快乐的?
看同时体验过两者的人更喜欢哪个。

课堂用三个文艺节目片段对穆勒这一观点进行实验:
(1、《哈姆雷特》,2、《挑战恐惧极限》,3、《辛普森一家》)
我们对快乐的判定并不那么确定,引发对穆勒的质疑:是否能在功利主义范畴内分辨出高级和低级快乐?
穆勒认为:当痛苦的人胜过快乐的猪,当痛苦的苏格拉底胜过当快乐的傻子,如果傻瓜和猪对此有异议,那只是因为他们未体验过高级快乐。

2、穆勒如何回应个体权利的异议呢?
功利主义解释权利基础的方式:
他反对任何理论不以功利为基础虚构公正标准,他依然把基于功利的公正称为所谓道德的主体,
最无与伦比、最神圣、最有约束力的部分。

所以公正是更高级的,个体权利是种特权,但并不能出于功利主义假设之外的理由。

他认为,公正对于一定的道德要求而言,从总体看来,在社会总功利的范畴内更高级,因此也高于其他任何义务。

穆勒认为,当你考虑到人类长远发展的利益,如果我们秉持公正,尊重权利,社会整体会发展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