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word精品

合集下载

模具制造工艺思考题答案

模具制造工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制造精度高(2)使用寿命长(3)制造周期短(4)模具成本低2、模具制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制造质量要求高(2)形状复杂(3)模具生产为单件、多品种生产(4)材料硬度高3、模具主要零件的精度是如何确定的?模具精度主要由其制品精度和模具结构的要求来决定的。

为了保证制品精度,模具的工作部分精度通常要比制品精度高2~4级;模具结构对上、下模之间配合有较高的要求,为此组成模具的零部件都必须有足够高的制造精度,否则将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制品,甚至会使模具损坏。

第二章模具机械加工的基本理论1、何谓设计基准,何谓工艺基准?(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按工艺基准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2、如何正确安排零件热处理工序在机械加工中的位置?(1)预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时效和调质。

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其工序位置多在粗加工前后。

(2)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包括各种淬火、回火、渗碳和氮化处理等。

这类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前后。

3、制约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工艺系统热变形是如何影响加工精度的?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会受到各种热的影响而产生温度变形,一般也称为热变形。

这种变形将破坏刀具与工件的正确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

另外工艺系统热变形还影响加工效率。

5、如何理解表面完整性与表面粗糙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也称表面完整性,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2○3○4(1)表面的几何特征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纹理伤痕○1○2○3(2)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能表面层加工硬化表层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残余内应力6、加工细长轴时,工艺系统应作如何考虑?7、如何正确拟定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定工艺过程的总体布局。

《模具制造工艺学》总复习题及解.doc

《模具制造工艺学》总复习题及解.doc

《模具制造工艺学》总复习及题解[教材:北理丁•出版,涂序斌主编《模具制造技术》(第三版)]一、单向选择题:第一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1 •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车外圆和切断,此时工序应为(A)o 1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2•关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安装、工步之间的说法(A)是正确的。

2A.一道工序可以划分为几次安装,一次安装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工步;B.一次安装可以划分为儿道工序,一道工序又可以划分为儿个工步;C.一道工序只有两次安装,,一次安装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工步;D.一道工序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工步,每个工步有两次安装。

3•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是(B)。

3A.产品品种单一;B.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个或数个;C.经常重复生产;D.各丁•作地的加工对象一般不变。

4•大量生产的基本特点是(A)o 4A.产品品种单一而固定;B.同一产品仅生产一个或数个;C.各丁•作地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D.很少重复生产。

5•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C)。

5A.相同的;B.相似的;C.不同的。

6.制定工艺规程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B)o 6A.装配图;B.零件图;C.工序图。

7•在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工艺顺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B)o 7A.尽可能减少工序数;B.精度要求高的工件表面的加工问题;C.尽可能避免使用专用机床;D.尽可能使用万能夹具;E.尽可能增加一次安装屮的加工内容。

8•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在部件中或在产品中的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C)。

9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装配基准;D.工艺基准。

量零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B)。

10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装配基准;D.H艺基准。

10.加工中,用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时所使用的基准为(A)o 11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装配基准;D.工艺基准。

11 •选择定位基准时,粗基准可以使用(A)o 12A. 一次;B.二次;C.三次。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1)试阐述镇静钢锭的结构及其主要缺陷的产生部位。

2)钢锭常见缺陷有哪些?它们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性就是什么?3)常见的型材缺陷有哪些?它们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性就是什么?4)锻造用型材常采用哪些方法下料?各自有何特点?5)铸锭作为锻造坯料时如何下料?6)试说明锻前加热的目的与方法。

7)氧化与脱碳有哪些共性与异性?8)氧化与脱碳可产生哪些危害?如何防止?9)过烧与过热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10)导致裂纹产生的内应力有几种?清阐述它们相应的应力状态。

11)通常圆柱形坯料产生加热裂纹的危险位置在何处?原因何在?如何防止?12)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原则与基本方法就是什么?13)怎样确定碳钢的始锻与终锻温度?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4)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加热规范?加热规范包括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就是什么?15)两种不同概念的加热速度实质上反映了什么因素的影响?16)选择加热速度的原则就是什么?提高加热速度的措施有哪些?17)均热保温的目的就是什么?18)冷锭与热锭的加热规范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19)少无氧化加热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其中火焰加热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什么?20)金属断后冷却常见缺陷有哪些?各自产生原因就是什么?21)为什么硬钢锻后冷却易产生表面纵向裂纹?22)金属锻后冷却规范一般包括哪些内容?23)锻件热处理的目的就是什么?24)中小锻件通常采用哪些热处理?各自作用就是什么?25)通常大锻件采用哪些热处理?各自作用就是什么?26)导致金属塑性变形不均匀性的原因就是什么?27)镦粗与拔长各有哪些用途?28)镦粗工序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试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9)拔长工序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试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30)为什么采用平砧小压缩量拔长圆截面坯料时效率低且质量差?应怎样解决?31)空心件拔长时孔内壁与端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就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32)试阐述开式冲孔时金属变形与流动特点并画出相应的应力、应变图。

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解

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解

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作业1.最小阻力定律在设计锻模时有何实际意义?答:在变形过程中,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在开式模锻中,在分模面上设置毛边槽,可以造成足够大的水平阻力,阻止金属在水平方向流动,迫使金属充满型槽,很好地提高金属的充型能力.对难以填充的型腔,必要时可在分模面上局部设阻力沟。

2.锻造加热的目的是什么?答: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3.碳钢锻造温度范围如何确定?为什么中碳钢的终锻温度位于奥氏体单相区,而低高碳钢终锻温度处在双相区?答:确定始锻温度时,应保证坯料在加热过程中不产生过烧现象,同时也要尽力避免发生过热.因此,碳钢的始锻温度则应比铁一碳平衡图的固相线低150~250℃。

碳钢的始锻温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合金钢通常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得更多.在确定终锻温度时,既要保证金属在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又要保证锻件能够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所以终锻温度不能过高,温度过高,会使锻件的晶粒粗大,锻后冷却时出现非正常组织。

相反温度过低,不仅导致锻造后期加工硬化,可能引起锻裂,而且会使锻件局部处于临界变形状态,形成粗大的晶粒.因此,通常钢的终锻温度应稍高于其再结晶温度.按照以上原则,碳钢的终锻温度约在铁一碳平衡图A,线以上25~75℃.中碳钢的终锻温度位于奥氏体单相区,组织均匀,塑性良好,完全满足终锻要求.低碳钢的终锻温度虽处在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区,但因两相塑性均较好,不会给锻造带来困难。

高碳钢的终锻温度是处于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双相区,在此温度区间锻造时,可借助塑性变形,将析出的渗碳体破碎呈弥散状,而在高于Acm 线的温度下终锻将会使锻后沿晶界析出网状渗碳体.4.自由锻工序如何分类?各工序变形有何特点?答:自由锻主要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等.使坯料高度减小而横截面增大的锻造工序称为镦粗.使坯料的横截面减小而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称为拔长。

采用冲子将坯料冲出通孔或盲孔的锻造工序称为冲孔。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1)试阐述镇静钢锭的结构及其主要缺陷的产生部位。

2)钢锭常见缺陷有哪些?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是什么?3)常见的型材缺陷有哪些?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是什么?4)锻造用型材常采用哪些方法下料?各自有何特点?5)铸锭作为锻造坯料时如何下料?6)试说明锻前加热的目的和方法。

7)氧化和脱碳有哪些共性和异性?8)氧化和脱碳可产生哪些危害?如何防止?9)过烧和过热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10)导致裂纹产生的内应力有几种?清阐述它们相应的应力状态。

11)通常圆柱形坯料产生加热裂纹的危险位置在何处?原因何在?如何防止?12)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什么?13)怎样确定碳钢的始锻和终锻温度?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4)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加热规范?加热规范包括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15)两种不同概念的加热速度实质上反映了什么因素的影响?16)选择加热速度的原则是什么?提高加热速度的措施有哪些?17)均热保温的目的是什么?18)冷锭和热锭的加热规范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19)少无氧化加热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其中火焰加热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20)金属断后冷却常见缺陷有哪些?各自产生原因是什么?21)为什么硬钢锻后冷却易产生表面纵向裂纹?22)金属锻后冷却规范一般包括哪些内容?23)锻件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24)中小锻件通常采用哪些热处理?各自作用是什么?25)通常大锻件采用哪些热处理?各自作用是什么?26)导致金属塑性变形不均匀性的原因是什么?27)镦粗和拔长各有哪些用途?28)镦粗工序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试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9)拔长工序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试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30)为什么采用平砧小压缩量拔长圆截面坯料时效率低且质量差?应怎样解决?31)空心件拔长时孔内壁和端面裂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32)试阐述开式冲孔时金属变形和流动特点并画出相应的应力、应变图。

锻造工艺学思考题

锻造工艺学思考题

锻造工艺学第一章1、锻造生产定义、锻造生产三核心要素及内涵锻造生产的定义:在工况温度下,利用锻造设备与锻造工(模)具使锭、型材体积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成为制件的加工方法三核心要素:1)体积金属2)锻造设备(提供成形压力)3)锻造工(模)具(传递压力并直接作用于制件)2、锻造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内涵,锻造变形使之变性的实质,制件获得预期强韧性的途径本质特征:变形与变性相结合变形使之变性的实质:热锻变形过程可以获得动态和静态再结晶(细化结晶)②变形过程可以将偏析聚集的碳化物及非金属夹杂物碎化且呈弥散分布(消除偏析危害)③压实焊合裂纹、孔洞、疏松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制件获得预期强韧性的三途径:1)化学成分合金化2)锻造变形消除材料缺陷使之变性,力学性能提高3)有效的锻件热处理,零件热处理3、锻造分类方法及内涵1)按使用工具分:自由锻、模锻自由锻又可分为中小自由锻(属二次塑性变形,工艺目的是变形),大型自由锻(属一次塑性变形,工艺目的是变性,变形是变性的手段)模锻又可分为普通模锻、精密模锻(他们二者都属二次塑性变形,工艺目的是变形)2)按工况温度分:冷锻(不加热室温),温锻(高于室温低于再结晶温度),热锻(广义是:变形过程无形变硬化;狭义是:高于再结晶温度)3)按尺寸精度分:普通锻造,精密锻造4)按设备分:通用设备锻造,特种设备(专机)锻造第二章4、模锻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发展方向技术经济特点:①强韧化、轻量化的重要手段②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③制件尺寸精度稳定④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⑤宜大批量生产发展方向:精品锻造,低碳锻造5、模锻工艺分类方法及内涵1)按通用模锻设备分:模锻锤模锻,锻压机模锻,螺旋压力机模锻,平锻机模锻,水压机模锻2)按终锻模腔结构(金属流动特点)分:开式模锻(有飞边),闭式模锻(无飞边),挤压成形,顶墩成形6、模锻件分类方法及内容1)短轴类锻件(饼类锻件) 2)长轴类锻件(杆类锻件)7、热模锻方法及工艺设计内容1)热模锻前期工序→热模锻工序→热模锻后期工序→热模锻检验工序2)工艺设计内容:①选择模锻方案②设计冷、热锻件图,选择制坯方案③确定坯料尺寸④确定设备吨位⑤确定所需前后期工序及设备⑥确定所需工艺的相关工艺参数⑦确定工序检验内容⑧编写模锻生产工艺流程文件(工艺卡)8、模锻锤、热模锻压机、螺旋压力机工作与工艺特性模锻锤:1)工作特性:①以冲击能量工作②定能力,力系不封闭③行程不固定(软行程)④抗偏载能力差,无顶出装置2)工艺特性:①高度方向冲形能力强②通用性强③锻件精度较低热模锻压机:1)工作特性:①以静压力工作②封闭力系,设备刚度大(弹性变形小)③行程固定(应行程)④抗偏载能力强,有顶出装置2)工艺特性:①须限力、限能工作②横向流动强烈(开式模锻飞边大)③锻件内部质量好④锻件尺寸精度高⑤有利于低塑形材料成形⑥长轴类锻件要配套机组制坯⑦模具分模面不能接触(防止闷车)螺旋压力机:1)工作特性:兼备模锻锤与锻压机工艺特性。

《模具制造技术》思考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模具制造技术》思考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答: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等,使之变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规定模具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模具加工工艺规程。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哪些内容组成?答:模具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几个按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

每一个工序又可以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3、什么是工序?工序又可以分为哪儿个部分?答: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儿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每一个工序又可以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4、什么是安装和工位?试举例说明。

答:零件通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例如在车削外圆中,车削第一个端面、钻中心孔时要进行一次装夹;完成后调头车削另一个端面、钻中心孔时又需要重新装夹零件,所以零件需要两次安装。

为了减少零件装夹次数,在零件的一次安装中,使零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例如在三轴钻床上利用回转工作台换位,使零件按照装卸、钻孔、扩孔和较孔等四个工位连续完成加工。

5、什么是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在加工农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称为工步。

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

例如在车削外圆的工序中,经常分为车外圆、车槽、倒角等工步。

有些工步,由于加工余量较大,需要对同一表而分儿次切削,刀具从被加工表而每切下一层金属层即称为一次走刀。

每个工步可以包括一次走刀或儿次走刀。

例如在车削外圆的工步中,如果车削余量较大,则需要几次走刀才能达到要求的轴径。

6、制定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必须可靠保证加工岀符合图样及所有技术要求的产品或零件。

(2)保证最低的牛.产成本和最高的牛.产效率。

(3)保证良好的安全工作条件。

锻造工艺学复习题 (2)

锻造工艺学复习题 (2)

锻造工艺学复习题1、开式模锻:变形金属的流动不完全受模腔限制的一种锻造方式;2、闭式模锻:也称无毛边模锻,在变形过程中,金属始终被封闭在型腔内不能排出,迫使金属充满型槽而不形成毛边的一种锻造方式。

3、锤上模锻的工步:1模锻工步(顶锻和终锻工步)、2制坯工步(墩粗、拔长、滚挤、卡压、成形、弯曲)、3切断工步4、模锻的斜度:为便于模锻件从型槽中取出,必须将型槽壁部做成一定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或出模角。

模锻斜度可以是锻件侧壁附加的斜度也可以是侧壁的自然斜度。

5、模锻的圆角:为了使金属易于流动和充满型槽,提高锻件的质量并延长锻模的寿命,模锻件上所有的转接处都要用圆弧连接,使尖角、尖边呈圆弧过渡,此过渡处陈锻件的圆角。

钳口:终锻型槽和预锻型槽前端留下的凹腔叫钳口。

钳口主要用来容纳夹持坯料的夹钳和便于从型槽中取出锻件;另一作用是作为浇注检验用的铅或金属类样件的浇口。

6、模具设计怎么做?1、绘制锻件图、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3、确定锻锤吨位4确定毛边槽型式和尺寸5、确定终锻型槽形式和尺寸5确定终锻型槽6、设计预锻型槽7、绘制计算毛坯图8、制坯工步选择9、确定坯料尺寸10、制坯型槽设计11、锻模结构设计7、平锻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特点:(1)锻造过程中坯料水平放置,其长度不受设备工作空间的限制,可锻出立式锻压设备不能锻造的长杆类锻件,也可用长棒料逐渐连续锻造。

(2)有两个分模面,因而可以短处一般锻压设备难以锻成的,在两个方向上有凹槽、凹孔的锻件,锻件形状更接近零件形状。

(3)平锻机导向性好,行程固定,锻件长度方向尺寸稳定性比锤上模锻高。

(4)平锻机可进行开式和闭式模锻,可进行终锻成形和制坯,也可进行弯曲、压扁、切料、穿孔、切边等工步。

应用范围: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目前平锻机以用于大批量生产汽门、汽车半轴、环类锻件等。

8、曲柄压力机和模锻锤比较各有什么特点?应用范围有何不同?曲柄压力机的特点:(1)由于变形力由设备本身封闭系统的弹性变形所平衡,滑块的压力基本上属静力性质,因而工作时无震动,噪音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复习思考题
1) 试阐述镇静钢锭的结构及其主要缺陷的产生部位。

2) 钢锭常见缺陷有哪些?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是什么?
3) 常见的型材缺陷有哪些?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是什么?
4) 锻造用型材常采用哪些方法下料?各自有何特点?
5) 铸锭作为锻造坯料时如何下料?
6) 试说明锻前加热的目的和方法。

7) 氧化和脱碳有哪些共性和异性?
8) 氧化和脱碳可产生哪些危害?如何防止?
9) 过烧和过热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
10) 导致裂纹产生的内应力有几种?清阐述它们相应的应力状态。

11) 通常圆柱形坯料产生加热裂纹的危险位置在何处?原因何在?如何防止?
12)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13) 怎样确定碳钢的始锻和终锻温度?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4) 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加热规范?加热规范包括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
15) 两种不同概念的加热速度实质上反映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16) 选择加热速度的原则是什么?提高加热速度的措施有哪些?
17) 均热保温的目的是什么?
18) 冷锭和热锭的加热规范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19) 少无氧化加热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其中火焰加热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20) 金属断后冷却常见缺陷有哪些?各自产生原因是什么?
21) 为什么硬钢锻后冷却易产生表面纵向裂纹?
22) 金属锻后冷却规范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23) 锻件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4) 中小锻件通常采用哪些热处理?各自作用是什么?
25) 通常大锻件采用哪些热处理?各自作用是什么?
26) 导致金属塑性变形不均匀性的原因是什么?
27) 镦粗和拔长各有哪些用途?
28) 镦粗工序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试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9) 拔长工序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试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30) 为什么采用平砧小压缩量拔长圆截面坯料时效率低且质量差?应怎样解决?
31) 空心件拔长时孔内壁和端面裂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32) 试阐述开式冲孔时金属变形和流动特点并画出相应的应力、应变图。

33) 冲孔时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34) 试阐述冲子扩孔时金属变形和流动特点并画出相应的应力、应变图。

35) 芯轴扩孔时金属主要沿切向流动的原因是什么?此时锻件尺寸变化特点是什么?应怎样防止壁厚不均?
36) 辗压扩孔的工艺特点是什么?生产时易产生哪些质量缺陷?怎样防止?
37) 弯曲时坯料易产生哪些缺陷?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8) 自由锻工艺的特点及其主要用途是什么?不同材料自由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39) 试述自由锻件的分类及其采用的基本工序。

40) 自由锻工艺过程的制定包括哪些内容?
41) 锻造比对锻件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哪些影响?其选择与锻件大小有何关系?
42) 确定自由锻设备吨位有几种方法?为什么水压机锻造所依据的变形力能参数不同?
43) 试分析开式模锻三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状态及其成形特点。

44) 开式模锻时影响金属成形主要有哪些因素?
45) 飞边槽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6) 桥口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依据模膛充满的难易程度或设备类型来确定桥口尺寸?
47) 闭式模锻的优点是什么?它的正常生产条件及其用途是怎样的?
48) 试述闭式模锻三变形阶段的变形情况。

49) 闭式模锻模壁受力情况与锻件尺寸关系有何关系?
50) 闭式模锻时坯料和体积的变化反映在锻件的哪些尺寸上?影响它们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1) 试进行挤压过程的应力-应变分析并阐明轴向应力突变的原因。

52) 平底凹模正挤压时金属在挤压筒内的流动主要有哪三种情形?为什么?
53) 平底凹模正挤压时A区最小主应力d 3的数值受到哪三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影响规律是怎样的?
54) 试讨论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平底凹模内正挤时所出现的金属变形和流动情况。

55) “死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死区”存在哪两种变形情况?
56) “死区”容易产生哪些缺陷?怎样防止?
57) 挤压时常存在哪些缺陷?可采取什么措施防止?
58) 径向挤压变形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张模力与何因素有关?
59) 挤压缩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挤压制品裂纹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60) 简述各类模锻件所采用的主要变形工布。

61) 模锻件的冷、热锻件图的作用各是什么?其锻件图设计内容与自由锻件相比有何不同?
62) 锤上模锻选择分模位置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63) 为什么模锻件的正偏差大于负偏差?它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怎样选择和确定?
64) 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应选择合适值?
65) 锤上模锻时有几种形式的冲孔连皮?为什么要选择厚度合适的冲孔连皮?
66) 试比较各类模锻设备上模锻件图设计特点。

67) 模锻工艺过程主要有哪些工序组成?它的制定包括哪些内容且较自由锻工艺过程相比有什么变化?
68) 模锻工艺方案选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基本原则是什么?
69) 试述计算毛坯图的内容及其在制坯工步中的作用。

70) 长轴类锻件通常采用的主要制坯工步有哪些?如何确定?
71) 金属流动繁重系数是如何反映制坯工作量的大小?它在制坯工步选择中有何作用?
72) 锻模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常用的模锻工步有哪些?
73) 终锻模膛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74) 热锻件图与锻件图有何差异?绘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5) 试述飞边槽的组成及其常见结构型式。

76) 试述钳口的作用及其常见结构型式。

77) 预锻模膛的采用原因及其作用什么?它所引起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78) 终锻时产生折迭和充不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抑制?
79) 为什么锤上模锻高肋件时要采用预锻?设计该模膛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通常在设计中应采取哪些方
法?
80) 什么情况下终锻和预锻模膛的设计基本相同?此时两者之间还存在哪些差异?
81) 制坯工步主要采用哪几种模膛?这些模膛的作用是什么?
82) 滚压模膛有几种结构形式?它们的设计原则如何?
83) 拔长模膛有几种分类原则?其设计内容及其相应方法是什么?
84) 弯曲模膛和成形模膛的设计要点分别是什么?
85) 试述镦粗台和压扁台的作用、设计方法及其在模块上的位置。

86) 试述切断模膛在模块上的位置和设计方法。

87) 锻模结构设计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情况下锻模中心和模膛中心重合?
88)终锻和预锻模膛布排设计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89)锻模中心和模膛中心不重合时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90)为什么要确定带平衡锁扣模膛的中心位置?一般中心位置有几种情况?
91)错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从哪两方面考虑减小它的不良影响?
92)欲减小错移力的影响模具结构设计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93)模具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哪些?各自产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94)试比较平衡锁扣和导向锁扣的异同点。

95)锻造比对锻件质量有何影响?锻造比越大,是否锻件质量就越好?锻造汽轮机转子轴一类重要锻件时, 为什么要进行中间镦粗工序?
96)如图所示的两种砧铁上拔长时,效果有何不同?
97)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的作用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锻模膛?飞边槽的作用是什么?
98)各类模膛在同一块锻模上应如何布置?为什么?
99)分模面位置的确定要按照哪些原则?模锻件分模面与铸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有何异同?确定下列锤上模锻件的分模面位置。

^40
100)为什么要考虑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锤上模锻带孔的锻件时,为什么不能锻出通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