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D阶级斗争状况

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B )。

A 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

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

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

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

4、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C )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 )

A 商标

B 厂房C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

6、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

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

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

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7、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C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镇人民政府

D 省人大常委会

8、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A )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

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D 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

9、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B )

A 公正

B 保护

C 自由

D 效益

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D )

A 普通权利

B 救济权

C 相对权利

D 基本权利

11、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十个全国人大代表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B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叫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 B )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14、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解释属于( A )。

A、行政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非正式解释

15、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C )。

A、国家审判机关

B、国家监察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

2、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是(ABC )。

A 国家的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诉讼和审判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3、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D )。

A法的调整方法B法的调整范围 C 法的调整内容D法的调整对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BD )

A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成的B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

C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D 权利和义务两者不可分割,且有统一性。

5、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ABCD )。

A 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逻辑分析和比较方法D语义分析的方法

三、选择题

1.法学是专门以(D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A.法律行为B.法律关系C.法律规范D.法律现实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C )

A.合理、合情、合法B.正确、合宪、从快

C.准确、合法、及时D.从严、合法、及时

3.“凡法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这一原则体现的是(A )

A.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B.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C.协调型的法律调整D.隶属型的法律调整

4.“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B )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5.“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这一法律规范属于(B )

A.积极义务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冲突性规范D.定义性规范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C)

A.行政解释B.检察解释C.审判解释D.非正式解释

7.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都属于(A )

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平权型法律关系D.隶属型法律关系

8.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被称为(D )

A.权利能力B.责任能力C.法律能力D.行为能力

9.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B )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10.结婚登记会引起(A )

A.法律关系的发生B.法律关系的变更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D.法律关系的消灭

11.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 )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12.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B)

A.阶级斗争不可调和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13.下列情形中,(C)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C.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D.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C )

A.法规汇编B.法规清理C.法典编纂D.法规整理

15.违法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D )

A.主观存在过错B.应受法律制裁性C.违法性D.社会危害性

16.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C )

A.法的价值B.法的阶级统治职能C.法本身的作用D.法的公共职能

17.“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指的是(B)的法律调整。

A.一般允许型B.一般禁止型C.协调型D.隶属型

18.“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法条中,属于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的是(无答案)制裁部分选C

A.有配偶而重婚的B.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19.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所作的解释是(C)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

20.债权关系(如合同关系)属于(B)

A.绝对法律关系B.相对法律关系C.一般法律关系D.隶属型法律关系

21.法律监督中,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C )

A.社会团体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C.社会监督D.权力机关的监督

22.法律责任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A )

A.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B.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C.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D.有限责任、无限责任

23.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C )

A.违法的客观方面B.违法的主观方面C.违法的客体D.违法的主体

24.法律事实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件,另一类是(B )

A.事实关系B.行为C.动机D.法律现象

25.“本法律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律适用本国法。”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A)

A.属地主义原则B.属人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折衷原则

27.下列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是(D )

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示范立法

28.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是指(D )

A.法的体系B.法系C.法制体系D.法的部门

29.在制定法律的程序中,属于最后一个阶段的是(B)

A.法律案的通过B.法律的公布C.法律案的审议D.法律案的提出

30.主张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干预的是(B)

A.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B.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C.封建社会法律制度D.奴隶社会法律制度

31.到(B)时期,法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古希腊B.古罗马共和国C.中世纪D.19、20世纪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法律规范中,属于处理部分的是(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B.不得损害国家、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C.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D.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3.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D )

A.法系B.立法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体系

3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中,主导的法律部门是(C)

A.行政法B.民法C.宪法D.经济法

35.一般公民、社会团体、辩护人、代理人等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A )

A.任意解释B.学理解释C.司法解释D.正式解释

36.知识产权、人身权等领域的法律关系属于(B)

A.相对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C.隶属型法律关系D.调整型法律关系

37.下列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D )

A.公民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D.智力成果

39. 下列调解形式中,达成的调解协议有强制执行力的是(B)

A.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B.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的调解C.行政机关的调解D.任意第三人的居间调解

41.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学的边缘性学科的是(C)

A.法医学B.法律心理学C.婚姻法学D.司法统计学

42.根据宪法规定,在国家、社会组织、公民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法律关系,是(D )

A.具体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C.相对法律关系D.一般法律关系

43. 结婚登记会引起(A)

A.法律关系的发生B.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D.法律关系的消灭

44.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各种法律活动,是法律监督的(B)

A.主体B.客体C.内容D.目的

45.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 )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46.法学和法的阶级本质(C )。(删)

A.是一致的

B.是不一致的

C.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

D.统治阶级的法学和法是一致的

47.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B)。

A.民族习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D.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48.法是统治阶级(D )的反映。

A.个别意志的总和

B.每一个成员的意志

C.全社会意志

D.整体意志

49.法的(B )不能继承。

A.专门法律内容

B.社会政治内容

C.法律文化内容

D.法律技术内容

50.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等法律现象。

A.法律意识

B.法律规范

C.法律关系

D.法律行为

51.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特点是(BCD )。

A.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规定法定权利和义务

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2.法律调整的方式有(ABC)。

A.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

B.允许的调整方式

C.禁止的调整方式

D.一般允许型方式

53.法与道德的主要区别有(ABCD )。

A.形成的条件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不完全相同

D.前途不同

5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制定,另一种是(B)。

A.批准

B.认可

C.确认

D.公布

55.“本法执行之前成立的合同,经当事人协商同意可适用本法。”该规定属于(A D)。

A.任意性规范

B.强制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56.国家制家的规范性文件包括(ABC )。

A.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

B.审判机关的判决

C.立法机关的法律

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

57.(A)是使法律规范的要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

A.法的实施

B.法的实现

C.法的适用

D.法的遵守

58.法的适用主体包括(ABCD )。

A.国家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国家所授权的单位

59.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AC )。

A.实施法律平等

B.执行法律平等

C.创制法律平等

D.适用法律平等

60.法律关系是种(BC )

A.思想关系

B.权利和义务关系

C.社会关系

D.生产关系

61.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ABCD )

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

C.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D.各人民团体的监督

62.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C )

A.宪政制度的确立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

63. 法系划分的根据是(D )

A.法的阶级本质B.法的经济基础C.法的地域分布D.法的历史传统

64.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A)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65. 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D)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

66. 每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权利的能力或资格在法学上称为(C )

A.人身权B.财产权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67. 把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规范的根据是(A )

A.行为模式的不同B.保护的利益的不同C.法律效力的大小不同D.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

68.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D)

A.法律调整效果B.法律调整对象

C.法律规范的数量D.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69. 在法学上,法的渊源是指法的(C)

A.历史渊源B.本质渊源C.外在表现形式D.思想理论渊源

70. 人类历史上存在过(C)种类型的法律制度。(删)

A.二B.三C.四D.五

71. 不以主观过错的存在为必要条件而认定的责任,叫(B)

A.过错责任B.无过错责任C.公平责任D.混合责任

72.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法律部门的法律文件是(ABCD)

A.《民法通则》B.《合同法》C.《著作权法》D.《收养法》E.《劳动法》

73. 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特点有(BCDE)

A.诉讼性B.主动性C.强制性D.单方面性E.广泛性

74. 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律包括(BC )

A.法律整体B.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C.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D.行政法规E.地方性法规75.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CD)

A.法律规范B.法律原则C.法律事件D.合法行为E.违法行为

76.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AB )

A.宪法B.基本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E.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77.从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BC)

A.道德调整B.规范调整C.个别调整D.宗教调整

78.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分类,可以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ACD )

A.大陆法系B.中华法系C.英美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

79.下列属于奴隶制法特点的是(ABD )

A.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B.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

C.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农民的反抗D.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

80.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有(CD )

A.法律的数量B.法律性质C.法律的调整对象D.法律的调整方法

81.法律适用的时间效力,是指(ABC )

A.法律何时生效B.法律何时终止效力C.法律有无溯及力D.法律何时公布

82.“国务院根据本法,可以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条例、规定。”该法条属于(A )

A.委任性规范B.选择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非确定性规范

83.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A )

A.某人死亡B.订立合同C.房屋买卖D.甲借给乙2万元

84.法律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依惯例应是(B )

A.法律通过之日B.法律公布之日C.法律批准之日D.法律实施之日

85.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法系(B )

A.中华法系B.罗马法系C.印度法系D.英美法系

86.主张契约绝对自由的是(B )法律制度

A.当代资本主义B.自由资本主义C.封建D.西方

87.自由、正义、秩序、效益等属于法的(A )

A.所中介的价值B.工具性价值C.本身的价值D.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价值

88.审计监督属于(A)

A.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B.社会监督C.检察监督D.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89.下列属于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的是(ABCD )

A.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习惯B.原始社会的调整具有残酷性

C.原始社会的调整形式往往混为一体D.原始社会的调整是处于社会条件的自发要求

90.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BCD )

A.奴隶社会的奴隶B.现代社会的国家C.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D.社会主义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

91.科学技术对立法工作的影响有(ABCD )

A.对法的内容的影响B.对法律调整范围的影响C.对法的形式的影响D.对认定法律事实的影响

92.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有(BD )

A.实事求是原则B.依法行政原则C.有错比纠原则D.行政合理原则

93.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CD )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过错责任D.无过错责任

94. 下列属于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的是(ABCD )

A.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B.反映的意志不同C.形成的方式不同D.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95. 下列属于封建制法的特点的是(BCD )

A.主张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维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C.确保封建等级制度D.严刑峻法,镇压农民反抗

96.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有(CD )

A.诚实信用原则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C.法治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97.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AB )

A.宪法B.法律C.党的政策D.法学家的学说

97. 根据法律监督的来源的不同,可以把法监督分为(AD )

A.内部监督B.国家监督C.社会监督D.外部监督

98. “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这一表述指的是(B )

A.立法体系B.法学体系C.法制体系D.法律体系

99. 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

A.习惯B.法律C.命令D.权利

100. 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被称为(B )

A.英美法系B.大陆法系C.普通法系D.英国法系

101.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一法律规范属于(A )

A.积极义务性规范B.禁止型规范C.授权性规范D.定义性规范

102. 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教学和法制宣传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D )

A.正式解释B.审判解释C.任意解释D.学理解释

103. 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A )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规范的性质D.法律规范的数量

104.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是(A )

A.假定B.处理C.制裁D.禁止

105. 法产生的根源包括(ABC)

A.社会经济根源B.社会政治根源C.社会文化根源D.社会历史根源

106. 法律调整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BCD )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行为的阶段

D.有时需要一个机动性的阶段

107. 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效率B.合法C.及时D.正确

二、填空题

1. 法学,是一门专门以法律现实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法__ ___和___全部____法律现象及其___规律性____ 。

3.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___一般____与____特殊___的关系。

4. 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___ 个别性调整____和__规范性调整_ __。

5. 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成员___共同劳动______、_共同占有_______、平均分配形成了氏族成员之间平等_____的关系。

6. 法体现由__统治阶级_____的_共同利益______所决定的意志。

7. 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__物质生活条件______所决定的。

8. 法系是按照__法的历史传统______和__外部特征______对法进行的分类。

9. 法的变更的最终原因在于__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______。

10.__国家强制力的保证______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

11.__法治原则______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12.社会主义民主是__社会主义法治______的前提和基础。

13.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__体现______和__保障______。

14.法的价值,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种:法_____所中介___的价值,法的____工具____价值和___本身_____的价值。

15.法的历史类型有_了、奴隶制_______,_封建制_______和___资本主义_____、社会主义四种。

16.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___授权__ ___的调整方式,_禁止__ _____的调整方式和____积极义务____的调整方式。

17.法的创制是__国家____或__国家机关____,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___修改___、____废除__法律规范的活动。

18.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__制定____和___认可___两大类。

19.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即_假定_____、_处理_____和___制裁___。

20.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__时间____、__空间____和___对人的效力___。

21.正式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不同,可分为_立法_____、_司法____和__行政解释____。

22.法律解释的方法,通常有语法______、_逻辑_____、__系统____和__历史解释____。

23.法律关系按照主体之间的相互地位可以划分为__平权____和_隶属型_____。

24.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在我国目前主要有__一般监督____、_监察监督_____和_审计监督_____ 。

25.社会监督形式主要有_中国共产党_____、__人民政协____、_各民主党派_____、__社会团体____、__新闻舆论____、人民群众。

26.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__正确____、____合法__、____及时__、合理、公正。

27. 1740年制定的《大清律》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部重要的封建法典。

28.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性,是违法最基本的特征。

29.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30.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的前提条件和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和保障。

31.一般讲,一个国家的法律适用于主权管辖内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领空,以及其他延伸意义上的领域。32.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33.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法是:奴隶制法、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法。

34.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分类。

35.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36.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叫做习惯。

37.法学最早导源于古希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8. 在法的价值这个范畴里,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三种,即:法所中介的价值,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本身的价值。

39. 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规范性和个别性调整。

40. 公民的行为能力可以分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完全行为能力三种情况。

41. 目前对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影响比较大的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42.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43. 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法律规范的认可两大类。

44. 法律关系按照主体之间的相互地位可以划分为平权型的法律关系和隶属型的法律关系。

45. 正式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分为立法、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法理学论述题及其答案

一、论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1、一般法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法:(1)指法的整个领域,即包括宪法、民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2)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 法理学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法理学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法是什么?法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同时,法理学还要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等,是各个部门法学共同适用的。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法理学特别注重对法学方法的研究,其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也运用于各部门法学的研究。 二、论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见教材P24-29 1、价值分析方法 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标准,只有研究法律的价值问题,才能对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目的、作用和社会意义等问题做出理论说明。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法律体系是一种有序的逻辑结构,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如果排除对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就无法理解、运用和执行法律。形式逻辑(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较分类)和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运行是一种社会过程,只有把法律和相关的社会事实联系起来,对法律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三、论三大法学派的法律观念 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 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 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 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 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25、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学理解释)。 26、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法》施行后,原先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组织法失去效力。这属于(默示废 止)终止生效。 27、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香 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8、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主体、 客体和内容)。 2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 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 为(行为能力)。 3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1、(做出肯定行为的权利)是一种积 极行为的权利,处于权利的中心位置。 32、公民的名誉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人身利益)。 33、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 事实是(甲的父亲的病故)。 34、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法律 事实)。 35、违法行为是指(一切具有社会危害 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36、(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的最本质特 征。 3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的行为,是属于(行政违法行 为)。 38、故意或过失是(违法的主观方面)。 39、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特定国家 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4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国 家检察机关)。 41、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 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这种法 律监督称为(审判监督)。 42、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 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行为、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文化)等法 律现象。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 象及其规律、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3、属于理论法学的是(法哲学、比较 法总论)。 4、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道德、 宗教)。 5、习惯靠(传统、惯性、社会舆论) 保证实施。 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 定、认可)。 7、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规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范、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8、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惩 罚犯罪、恢复被侵害的权利)。 9、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利益是 法的创制的初始点、利益是法的实现的 动力和归宿、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 现)。 10、法制包括(现行法律规则、法的运 行机制、法律文化传统、法学教育与研 究)。 11、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 三大法系,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系)。 12、基本的法律调整的方式有:(积极、 允许、禁止)的调整方式。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 象:(科学研究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 发生的过程、大规模的社会过程)。 14、下列哪些能够作为法律调整的对 象:(财产关系、劳动关系)。 15、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即(准备阶段、确立阶段)。 16、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 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 构成的。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 构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制 裁)。 17、法律规范按其职能和专门化,可以 分为(调整性规范、保护性规范、专门 化规范)。 18、按照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调整性 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 范、积极义务性规范)。 19、根据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即法 律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 整的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绝对确定 性规范、相对确定性规范)。 20、按照是否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当事人)依法自主调整进行分类,法 律规范可分为(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 范)。 2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主要有三 种方法,即(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 典编纂)。 22、法的适用的主体有(国家机关、国 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3、法的适用结果有(产生权力义务关 系、变更权力义务关系、消灭权力义务 关系、实行法律制裁)。 24、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 含义包括(法律无差别地适用于全体公 民、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依 法保护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25、在我国,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有几 种情况,它们包括(法律自公布之日起 生效、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 间、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于 其他法律的生效实行)。 26、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地方性 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地方国家机关制 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 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属 于(司法解释、检察解释)。 28、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有(全国人大 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所作的解释、 国务院对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学习资料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D阶级斗争状况 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B )。 A 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 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 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 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 4、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C )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 ) A 商标 B 厂房C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 6、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 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 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 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7、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C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镇人民政府 D 省人大常委会 8、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A )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 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D 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 9、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B ) A 公正 B 保护 C 自由 D 效益 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D ) A 普通权利 B 救济权 C 相对权利 D 基本权利 11、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十个全国人大代表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B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叫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 B )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14、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解释属于( A )。 A、行政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非正式解释 15、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C )。 A、国家审判机关 B、国家监察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 2、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是(ABC )。 A 国家的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诉讼和审判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3、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D )。 A法的调整方法B法的调整范围 C 法的调整内容D法的调整对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BD ) A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成的B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 C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D 权利和义务两者不可分割,且有统一性。 5、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ABCD )。 A 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逻辑分析和比较方法D语义分析的方法 三、选择题 1.法学是专门以(D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1.doc

11级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 根据法理老师给的重点从《法理学》光盘里挑选出来的习题,希望对 大家期末复习有帮助。--黄志民C1:导论: 一、名词解释: 法理学 二、单项选择题: A)的关系。 1.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 B. 整体与局部 C. 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 “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 C)提出的。这一观点是( A. 罗尔斯 B. 庞德 C. 哈特 D.卢曼 C)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3. 在中国,( A. 康有为 B. 黄宗羲 C. 梁启超 D.杨度 三、多项选择题: AB1.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A. 法律解释 B. 法的适用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罚ABCD)。 2.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 A. 法律价值论 B. 法律社会论 C. 法律形式论 D. 法律本体论 C2:法的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D )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 A.法律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 A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 B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奴隶制国家

A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4.(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1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C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 A 资本主义法律了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 现有后, B 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C ).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6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D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B)。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8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由大宪章》 C.教会法D.罗马法 A )”传统的法典是(。9.在19 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德国民法典》 B 《普鲁士法典》.二、多项选择题:到(.法典 D D A.《拿破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的过程。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C.成文法A.习惯 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 (B.习惯法 习惯) 。)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ABCD B.体现本质不同A.产生方式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 D C.适用范围不同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CD .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A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D 。 BCD ) 4.在原始社会中,(.没有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A B.没有习惯法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 1、“法律现象”是法学研究的________。 A 认识对象 B 认识主体 C 认识内容 D认识逻辑 2、 法理学与整个法学的关系是______。 A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 反对关系 D矛盾关系 3、 _______是研究法理学的根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 B辩证逻辑 C形式逻辑 D语义分析 4、________作为法理学研究、构建法理学体系的起点和归宿。 A 国家 B 权利与义务 C方法论 D唯物主义 5、仅限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的方法是________。 A理论分析方法 B 实证分析方法 C规范分析方法 D 经验分析方法 二、多选 1、我国当前对法学体系的分科主要有_________。 A“六分法” B“九分法” C“二分法” D “五分法” 答案:AB 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 A根本方法 B基本方法 C具体方法 D 规范方法 3、法理学的内容具有_________。 A基础性 B一般性 C根本性 D普遍性 4、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 理论方法 B 实践方法 C 具体方法 D 抽象方法 5、理论方法是思维自身的逻辑方法,包括__________ A思维方法 B思维工具和 C思维手段 D 思维对象 二、简答: 怎样理解法律学的学科地位? 三、论述: 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1.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2.简述法学的概念。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怎样理解法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一章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_。 A“为什么” B“是什么” C 功能 D 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 B悟性 C人性 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 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法理学(整本书复习重点整理)

一、法学的研究方法 法学方法论: 1、概念:指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2、容:(1)法学方法论的原则——是法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A、坚持实事; B、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坚持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D、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 (2)各种法学方法——构成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 A、基本方法——如阶级分析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等,是普遍适用于法学研究的各个 领域的方法。它有助于揭示法律现象整体的在本质、普遍联系和一般 规律。 B、具体方法——仅仅适用于法学研究的特定领域和阶段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法学 研究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 1、概念: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法律 的存在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是维系某种社会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所不可或缺的 条件。 3、功能:(1)、对于法学的理论建设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 必要指南; (2)、对于法律现象的历史考察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历史演变规律的基本线索; (3)、对于古今中外法律制度的定性研究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有力的分析工具; (4)、对于法律实践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确立和坚持我国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参照; (这些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取决于能否用科学的态度准确理解和运用 阶级分析方法,而夸大阶级分析方法的功用和拒斥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都是 不科学的态度。) 价值分析方法: 1、概念:是指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认一定社会价 值或理想的方法。 2、作为法学基本方法的原因:因为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或价值属性, 即回答法应当是怎样的。法作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规 体系,其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体现。 (价值这一概念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广义的价值概念还包括人们心目中关于美好事物和理想状态的观念以及关于什么是“正当”的评价标准即价值准则。) 3、基本容:(1)价值认知——是以法律这个被认知的客体所蕴含的价值属性为对象的, 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个阶级、阶层的利益标准与价值 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和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权利义务的,价值认知的 直接目的是如实地观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价值准则和价值 排序。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 统治阶级的意志 B 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 D 阶级斗争状况 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 B )。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教育作用 D 预测作用 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 、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 、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 C 、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 D 、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 4、 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 ( C )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5、 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 ) A 商标 B 厂房 C 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 6、 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 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 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 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7、 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 ( C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镇人民政府 D 省人大常委会 8、 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 ( A )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 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D 调整性规范和保 护性规范 9、 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 ( B ) A 公正 B 保护 C 自由 D 效益 10、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 ( D ) A 普通权利 B 救济权 C 相对权利 D 基本权利 11、 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 、十个全国人大代表 B 、中央军委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2、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 B )。 A 、权力机关的干涉 B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 、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 、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 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 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叫给了叶某。 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 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 黄 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 B ) A 、法的适用 B 、法的遵守 C 、法的执行 D 、法的解释 14、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解释属于( A ) A 、行政解释 B 、立法解释 C 、司法解释 D 、非正式解释 15、 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C )。 A 、国家审判机关 B 、国家监察机关 C 、国家检察机关 D 、国家权力机关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BCD )。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纠 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法 11.法律事实 12.准用性规则 13.法律权利 14.法的实施 15.法的渊源 16.法的移植 17.法律意识 18.国家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2.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4.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5.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7.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 8.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10.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 11.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2.简述法的继承的依据。 13.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 1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5.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和主要区别。 3.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 参考答案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2.法律义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3.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5.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该推理之典型是判例法制度。法官审案时,将案件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 6.法律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大学 法理学 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一 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 1、法学的概念: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即法律现实。 2、法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分别是:(1)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2)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3、法学体系:是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我国法学应划分为六大类,其中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4、学习法理学的意义:作为一门学科,法理学是法学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地位极其特殊,非常重要。学习法理学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可以为学习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对于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和法律工作者,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1、社会调整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从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次性调整。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物作出具体的处理,因此它能够充分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它的缺点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确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它是社会调整的高级阶段。与个别性调整相比较,规范性调整的优点在于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运行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它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2)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3)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法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国家和法的产生,是同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的表现。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演变到法的发展过程,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法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成法的各种因素逐步成熟起来,最终形成为法。法的产生的标志有两点:(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3、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者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反映的意志不同;(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第三章法的概念 1、法的外部特征:法的外部特征也就是法律的特征,主要是:(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