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的含义
【店小蜜基础】行业高配知识场景

• 行业高频问题目前已覆盖了店铺知识的各个分类,对于店小蜜已经提供的行业高频问题,只需编辑优 化答案就可以运用到实际的接待中。
通用包 行业高 频问题 行业包
通用包是所有商品类目都通用的知识场景的集合,通用包是 默认选择的。
提升行业高频问题答案的配置效果,
使答案能更全面的回复消费者的问题
知识场景在店小蜜智能问答中的作用
买家提问
店小蜜
识别买家提问,定 位到某一知识场景
回复消费者提问
匹配商家配置的 答案
知识场景的四个要素
• 在行业高频问题中,可以通过以下4个要素理解知识场景的含义以及场景间 的区别。
• 1、“买家问题” 定义:每个知识场景可覆盖问题的举例,帮助理解每个场景可命中哪些问题,可根据外化问题来配置知识场景答 案。
1、行业包订阅中心包含了当前已 上线的所有行业包和通用包。 2、每个行业包鼠标悬浮其上,可 显示该行业包支持的类目以及可解 决的问题类型。 3、可以根据店铺的一级类目,或 商品的所在类目,订阅相应的行业 包,同一店铺可订阅多个行业包, 但不建议订阅自己用不到的行业包。
知识场景的含义
知识场景是对消费者大量杂乱无序的问题,经过算法处理,由训练师按照一定场景是一类高频的问题的集合
行业高频问题的知识场景不同于自定义添加的买家问题,场景背后是由许许 多多相似问题组成,通过算法训练和智能学习,可以识别多种多样的买家问 题。
02
03
想要知道买家的问题是否可以被行业高频问题所命中,可以通过问题搜索 或测试窗进行测试与定位,具体的方法会在后面的课程中进行介绍。
由于各个类目的商品不同,买家咨询的问题也因行业而异, 因此,行业包是基于不同类目的特征而定制的,是具有类目 特征的一批知识场景的集合。
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方法

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方法:
1.亡命之徒:想象一个场景,一群亡命之徒闯入了一个安静的小镇,他们手持利刃,目露凶光,不顾一切地四处搜寻财物。
这个场景生动地表现了“亡命之徒”这个成语的含义,即一群不顾一切、胆大妄为的人。
2.杯水车薪:想象一个场景,一辆载满木材的卡车在路上行驶,突然卡车着火,司机急忙从车上取出一杯水试图灭火。
这个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含义,即用微小的力量去应对巨大的问题,无济于事。
3.见义勇为: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小偷正在行窃,一个路人见状立即上前制止,并与小偷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这个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见义勇为”这个成语的含义,即看到不义之事,勇于站出来制止。
4.胸有成竹:想象一个场景,一位画家正在画一幅山水画,他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作品。
这个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含义,即心中已有完整的计划或设想。
5.志在四方:想象一个场景,一群年轻人站在海边,他们志在四方,渴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志在四方”这个成语的含义,即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追求。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成语。
解析《红字》中的象征含义

解析《红字》中的象征含义作者:关羽含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7期摘要:《红字》是19世界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主要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而被世人喜爱。
本文将主要探讨字母“A”、两个主要人物以及几个主要场景这三个部分的象征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巨著。
关键词:《红字》霍桑象征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94-01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以他的作品《红字》闻名于世,这部作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霍桑将象征性的写作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书中主要人物还是场景设置都具有独特的象征含义,尤其是贯穿全文的红字“A”,更是极具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由此霍桑也被誉为象征主义大师。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红字》全书布满了象征手法,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一、字母“A”的象征含义在小说中,字母“A”是最典型的象征,其中包含无穷的含义,在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字母“A”也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
首先,在故事的一开始,“A”象征“通奸”(Adultery),代表着海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被社会唾弃和鄙视的不伦爱情。
为了赎罪,海丝特一直佩戴着红字“A”,独自而坚强地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唾骂和谴责,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海丝特这份耻辱和不堪。
然后,故事继续发展,海丝特用刺绣来维持生计并且独立坚强地抚养他们的女儿珠儿,并将刺绣赚来的钱赠与更贫穷的下层人民,她的这种乐善好施和坚强善良的品性渐渐改善了她的形象,这时“A”便象征能干(Able)和高傲(Arrogance)。
浅谈纪实摄影“决定性瞬间”的意义

浅谈纪实摄影“决定性瞬间”的意义【摘要】纪实摄影中的“决定性瞬间”是指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捕捉到的关键瞬间,这种瞬间通常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决定性瞬间的定义、捕捉技巧以及在纪实摄影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决定性瞬间的意义展示、情感表达和价值的分析,探讨其在照片中的影响和深刻内涵。
决定性瞬间不仅能让观者更好地理解照片所传达的信息,还能引起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体现出纪实摄影的独特魅力。
结论部分将讨论决定性瞬间对纪实摄影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持久影响,展示出其在摄影艺术中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纪实摄影、决定性瞬间、捕捉技巧、重要性、意义展示、情感表达、价值、影响、深刻内涵、持久。
1. 引言1.1 了解纪实摄影纪实摄影的拍摄对象多样,可以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景、社会事件等等。
摄影师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些场景,展现给观众,引发观众对于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纪实摄影的拍摄过程强调客观真实性和记录性,在选择拍摄对象和表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限制性。
摄影师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和独特的视角,将所拍摄对象呈现给观众,并引导观众对于所拍摄对象的理解和感受。
纪实摄影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纪实摄影,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感受到摄影师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1.2 决定性瞬间的定义决定性瞬间是纪实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瞬间捕捉到的最生动、最具有代表性的瞬时画面。
这些瞬间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能够深刻地展现出事物的本质和真实面貌。
决定性瞬间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摄影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捕捉到这些短暂而珍贵的瞬间。
在纪实摄影中,决定性瞬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种能力上的体现。
通过捕捉到决定性瞬间,摄影师能够以鲜活生动的画面展示出瞬间的力量和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被拍摄对象的内在含义和情感。
决定性瞬间在纪实摄影中被视为是关键的要素之一,它能够让观众更贴近事物的本质,感受到画面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和故事。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大汇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场景介绍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大汇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场景介绍修辞手法是指修辞学上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通过使用语言表现手法来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让人们对语言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修辞手法能够让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文章的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场景介绍。
1.比喻手法比喻(Metaphor)是通过把一个事物或概念和另外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使前者更加生动、形象化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判断词语或者修辞语词本身内在属性或特点,从而对其含义深入阐释。
常见的比喻手法有直接比喻和暗喻。
2.拟人手法拟人指将非生物或非人物等赋予了人类特质和行为,使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
拟人手法使得所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具象,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例如,“树叶低垂着头”、“月亮害羞地藏起来”。
3.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并排的多个相似或反义的词语或短语,以点明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或突出某一方面特色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排比手法有对比排比和平行排比。
“浩如烟海,奔腾如江河,来来往往如潮水”的比喻即是对比排比。
4.倍增手法倍增是通过重复并增添语义的方式,突出语句的重要性或增强语句的感染力,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倍增手法包括迭称、排比、反复等。
“我走路时,采撷文字,观察满街,听风听水,见微知著,看见美丽的风景,触摸心灵的震颤”中的迭称就是一种倍增手法。
5.比拟手法比拟是将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进行比较,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或对比之处。
比拟让读者对文本含义产生思考和想象,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比如“他就像一只野火,在树林里快速地燃烧着,烧出了一条通往山顶的路”。
6.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某一事物或个别要素的特点进行无限度的扩大和夸张,从而达到一种强烈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夸张常用于描写感情、风景、事物的感受等场合。
例如“他生气得漫天冒火,大闹了一场”、“这个任务重大,难度极高,基本无法完成”。
情景面试名词解释

情景面试名词解释一、情景面试的含义情景面试是一种常见的面试形式,它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评估应聘者的应变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情景面试通常设置一定的场景和问题,要求应聘者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判断其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
情景面试的目的是评估应聘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反应和思考方式,帮助招聘者选拔出最适合的人才。
二、情景面试的优势1.真实模拟:情景面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使应聘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岗位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能够帮助招聘者更准确地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适应性。
2.综合评估:情景面试不仅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关注其沟通技巧、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全面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
3.针对性强:情景面试的问题设计可以根据岗位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应聘者是否符合该岗位的要求。
4.预测绩效:情景面试能够预测应聘者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和绩效,帮助招聘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录用决策。
三、情景面试的流程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招聘者需要确定面试的场景和问题,制定评分标准和评价表。
同时,还需要确定面试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2.面试阶段:在面试阶段,招聘者向应聘者介绍面试的流程和要求,然后开始进行情景面试。
招聘者根据预设的场景和问题提问,应聘者给出解决方案。
在此过程中,招聘者需要观察应聘者的表现并记录评分。
3.评估阶段:在评估阶段,招聘者根据预设的评分标准和评价表对所有应聘者的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估,确定最合适的人选。
4.反馈阶段:在反馈阶段,招聘者向应聘者提供面试结果反馈,告知其是否被录用。
如果应聘者未被录用,招聘者也需要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反馈。
四、情景面试的注意事项1.设立合理的场景和问题:在准备阶段,招聘者需要设计出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场景和问题,以保证情景面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注意控制面试时间: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需要注意控制面试的时间,确保每个应聘者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
点面结合学写场景

点面结合学写场景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行习作片段练习。
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开国大典》这一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场面描写的部分,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便是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来设计,教会学生“取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景。
关键词: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行习作片段练习。
“小片断成就大作文”,学生不断经过片段的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而5-6年级习作的年段目标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开国大典》这一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场面描写的部分,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便是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来设计,教会学生“取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景。
一、引入场面描写的含义,寻找场面。
在理清课文脉络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场面?顺势引入场面描写的含义。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比如师生一同庆祝儿童节,一起劳动,进行一场比赛等等。
场面描写离不开人物,人物不能只是一个,众多的人物的共同活动才构成场面。
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场面,升旗鸣炮的场面,宣读公告,阅兵,群众游行等场面。
scene、scenery、sight和view都有景象的含义

观看一个雕刻展览会
To examine or inspect:
检查,查看:
viewed the house they were thinking of buying.
查看他们想购买的房子
To survey or study mentally; consider.
sighted land after 40 days at sea.
在海上漂泊了四十天之后看见了陆地
To observe through a sight or an optical instrument:
目测,观察:通过视觉或光学仪器观测:
sight a target.
观测一目标
To adjust the sights of (a rifle, for example).
调整(如步枪的)的准度
To take aim with (a firearm).
瞄准:用(一火器)瞄准
v.intr.(不及物动词)
To direct one's gaze; look carefully.
观察:指引某人的目光;仔细地看
To take aim:
他向它略略瞟了一眼,然后叫我再看看。
glimpse既可表示瞥一眼的行为,又可表示瞥一眼所看到的东西
When he began to play a tune, we had our first glimpse of the snake.
当他开始吹一支曲子时,我们第一次瞥见了那条蛇。
This is my glimpse of New York.
值得一看的事物;风景:
the sights of Lond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景与场面
场景=场合(社会环境)+风景(自然环境),相当于场面,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类似“环境描写”,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1)何为场景
①戏剧、电影、电视中由布景、音乐、出场人物组合成的景况;
②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一篇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③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总之,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同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2)场景的组成
人物、事件、环境。
环境不等于场景,场景相当于电影中的镜头(画面)。
◎空间与场景。
◎空间即生活的某一特定环境,是场景的重要因素,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故事发生的处所。
◎空间的改变意味着人物、情节的发展。
※场景的分类。
(1)大场景与小场景
大小场景连缀而下,可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异彩纷呈。
(2)公共场景与私人场景
公私场景交替,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炮兽》片断场景欣赏
请优秀朗读手声情并茂朗读P14“于是一场凶猛的斗争开始了”至P15“兵士们和水手们都鼓起掌来”。
请同学们随着阅读,尽可能在想像中营造当时的场景。
据场景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场景的功能
阅读思考:
场景描写在小说中有哪些基本功能(作用)?
◎给全篇“定调”,使小说进入叙事更舒缓、自然;
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的场景描写。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①感染读者,感染小说中人物
②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
◎导引(铺垫)人物出场
◎揭示人物性格
◎作为象征
※场景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
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景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场景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景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景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景的几种作用:
一、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场景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又各所侧重。
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中纺线的场景,具有“万马奔腾”之感。
作者通过这一宏大的纷纭场景,把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景象再现出来,深刻地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欢快感情”这一重大主题。
二、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有的场景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
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上课的情景,巧妙地借助于一个无知顽童的冷静观察和心理分析,特别是对韩麦尔先生临下课之际感人至深的神态言行的细摹,在肃静而凝重的氛围的层层烘托渲染中,最后突然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出爱国主义的激情,收到了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三、明示、暗点主题。
有的场景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然流露出来。
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中有小成渝的妈妈指挥交通的一段场景:“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
”这个场景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不畏艰苦、坚守岗位的责任感和革命精神。
*风景的意义
阅读思考:
风景描写在小说中有何意义?
风景的衬托有哪两种形式?
风景作为幕间音乐,具体有哪些作用?
体验:在本册教材所有小说中挑选一段你喜欢的风景描写,体味它的意义,并与同桌交流玩味一下。
1、衬托人物内心
正衬——同调同质同方向,如恐怖景衬紧张心,优美景衬欢乐情……
反衬——反调异质反方向,如优美景衬悲伤情,凄凉景衬欢乐情
2、作为幕间音乐
作用:过渡情节,调整情绪、舒缓节奏
3、营造氛围
4、孕育美感
5、启人心智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阅读思考:
古典与现代小说的场景描写有何不同?
古典与现代小说的场景描写,你更喜欢哪一种?
《炮兽》与《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场景描写各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