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管网系统规划
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

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是一个城市运行的基本设施系统,对保障城市的生活用水和排水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科学的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用水和排水问题,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从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的概念与重要性、规划原则和方法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
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用水、排水需求,结合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给水、排水管线的建设规模、布局、路径和运行方式的过程。
一个完善的给排水管网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在供水方面有足够的水量和压力,同时保证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废水、雨水等排出,避免发生水灾和水污染。
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首先,规划应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给排水管网规划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准确评估城市用水和排水需求,并结合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地势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规划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给排水管网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规划方案必须具备可行性,能够在不同条件下实施。
同时,规划方案还应考虑到城市的长期发展需求,具备可持续性,避免后期的改建和扩建。
最后,规划应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城市给排水管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规划应兼顾供水和排水两个环节,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和协调性,避免出现供需矛盾或系统不完善的情况。
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的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模拟和优化设计。
需求分析是指通过调查和分析城市的用水、排水需求,确定规划的基本参数,如供水量、管径、布局等。
系统模拟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力学和水力仿真,评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优化空间,并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优化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模拟的结果,结合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因素,确定最佳的管网布局和设计方案。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完整版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的估算
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规划是一项重要指标,其值将直接 控制和影响城市给水系统的规模和建设计划。
城市用水量的规划是涉及未来发展的许多因素和条件,有的 因素属于地区的自然条件,例如,水资源本身的条件;有的 因素属于人为的,例如,国家的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 计划,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与生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人口计划、水资源技术状况(包括给水排水 技术与节水技术)等。
式中q≥0时,则递增率P逐年上涨;q<0,则递增率P逐年下降。
(二) 用水量分项预估法(统计分析法) 对一般城市,用水量可划分为生活用水量(人口与生活用
水量标准之积)和生产用水量。如果资料表明人口与生活 用水量标准的递增都有一定规律,则生活用水量可以据此 预估。生产用水量的预估也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预估未来用水量。 用水量的分项可粗可细,视现有统计资料而异。
1、生活饮用水
2、生产用水
城市给水系统的供水类型
3、市政用水
4、消防用水
5、给水系统损耗等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的任务: 1、估算城市总用水量和给水系统中各单项工程设计水量。 2、根据城市特点制定给水系统组成 3、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城市取水位置和取水方式。 4、选择水厂位置,考虑处理方法。 5、布置输水管道及给水管网,估算管径及泵站提升能力。 6、给水方案比较,选定规划方案。
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多年的用水量实测资料,且历年用水量 的递增呈现一定规律;二是历年用水量资料看不出变化规律, 或者资料年份不足,但有其它与用水量紧密相关的资料可以 利用。通常,前者用模式预估未来的用水量,后者有时用分 项估计法预测未来的用水量。
(一) 用水量模式预估法(统计分析法)
城市给水管网改造方案

城市给水管网改造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给水管网的改造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提出一个城市给水管网改造方案。
1. 概述城市给水管网改造是指对城市管道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以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水损失。
该方案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目标。
2. 供水管道更新首先,需要对老旧、老化和易损管道进行更换。
这些管道可能存在破裂、漏水和供水不稳定等问题。
新的供水管道将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并减少维修成本。
此外,为了方便日常维护和检修,应设置井盖和阀门等设施。
3. 管道布局优化其次,需要对管道布局进行优化。
这意味着在保持供水稳定的前提下,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分水点和水泵站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优化,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提高供水的效率,减少水质污染的风险。
4. 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城市给水管网,一个智能化管理系统应该被引入。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压、水量和水质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以帮助运营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提供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使管道维护更加高效和准确。
5. 水资源回收利用在管网改造中,水资源回收利用也应该得到重视。
例如,可以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街道和灌溉绿化带。
此外,废水处理厂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将废水处理成可再利用水源,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6. 管网安全保障最后,管网改造方案还应该考虑管网的安全保障。
这包括加强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并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工作,确保管网的稳定和可靠。
综上所述,城市给水管网改造是确保城市供水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供水管道更新、管道布局优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水资源回收利用和管网安全保障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并减少水资源浪费。
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管网设计方案

第1篇
管网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日益重要。为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度汛,降低内涝风险,完善城市功能,本项目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合法合规的管网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
1.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坡度:确保管道内水流顺畅,避免淤积,同时考虑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4.管网附属设施
(1)检查井:设置在管道交汇处、变径处、低洼处等,便于管道检查、清淤和维护;
(2)雨水口:根据道路设计,合理布置雨水口,确保路面雨水及时排除;
(3)阀门:在管道关键部位设置阀门,便于管网运行调节和应急处理;
(4)泵站:根据城市排水需求,设置雨水泵站,提高排水能力。
3.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4.政策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
5.施工保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进度。
五、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城市管网建设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项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方案,确保管网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
管网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城市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市正常运行及居民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科学的管网设计方案,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环境品质。
二、设计目标
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管网系统的合法合规性。
2.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的管网系统,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建议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建议摘要:市政给排水管网是我国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网能够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运行水平。
文章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策略。
关键字: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优化;给排水设计引言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在工程实行之前进行的,因此,如果想要确保市政的给排水系统能够达到一定的功效,那么一定要对设计的质量水平进行保障。
如此而来,才能够从多个方面达到绿色环保的建设目的。
1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重要作用首先,保障居民的日常用水。
衣食住行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居民的衣食住行是城市的基本职能。
水资源作为居民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的重要资源,对于居民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给排水系统实现对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保障,同时通过统一的处理,提升居民用水的质量,满足人们生活场景中的用水需要,促进社会的稳定。
其次,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
科学完善的给排水系统能够实现对于城市运转的保证。
除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还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保证城市的正常运作。
例如为各个工业生产企业提供工业用水,保障工业的用水需求;还有承担对于城市道路体系的雨水处理,降低阴雨天气对于道路通行的影响,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另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人口的规模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市政给排水系统,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于水资源的调配,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生活用水的回收利用,方便进行统一的后续处理,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处理,方便进行后续的二次利用,帮助提升城市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常见问题第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不足。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保护。
造成水资源利用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规划设计时,水压设计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比较普遍;其次城市中水利用率不足。
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方案

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已经成为一个当务之急。
为了确保人民生活的便利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科学、可行的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方案。
一、背景分析现阶段,城市供水管网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许多城市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管道老化导致供水压力不足、漏水率高、供水质量下降等问题。
其次,城市的用水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供水管网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最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供水管网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供水条件差,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二、改造目标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我们制定以下改造目标:1. 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降低漏水率,确保供水质量;2. 扩大供水管道的容量,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3. 优化供水管网布局,实现供水条件均衡化。
三、改造措施为了实现上述改造目标,我们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1. 管道更新和维护(1)对老化管道进行替换,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新材料,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2)定期对供水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漏水点,降低漏水率。
2. 增加供水管道容量(1)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增加主干供水管道的直径和数量,提高供水能力;(2)在重要节点设置供水泵站,提高供水压力,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3. 优化供水管网布局(1)开展供水管网规划,确保供水管道布局能够覆盖到每个居民区和重要用水点;(2)在供水管网布局中考虑地势、建筑结构等因素,避免管网过度弯曲和压力损失。
4. 采用智能监控技术(1)应用智能监控技术,对供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异常情况;(2)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供水管网的运行模式,减少能耗和运维成本。
5. 水资源综合利用(1)推广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如污水资源化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减轻给水压力;(2)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供水利用效率,避免浪费。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改造方案,我们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效果:1. 供水管网的漏水率大幅降低,供水质量得到提升;2. 供水管道容量提升,满足城市发展和用水需求;3. 供水管网布局合理,供水条件更为均衡,居民生活便利度提高;4. 利用智能监控技术,提高供水管网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5. 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得到加强,减轻供水压力。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PPT课件

用于街道保洁、绿化浇水和汽车冲洗等市政用水,由路面种类、绿 化面积、气候和土壤条件、汽车类型、路面卫生情况等确定;
(四)管网漏损水量
供水管网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
①明漏的水量损耗与报漏的及时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存在 3 种情况: 一是爆管, 有意外造成的给水管道突然破损, 使供水量大量 流失浪费; 二是管网中各种阀门盘根滴漏水, 因漏水量不大, 不易被人 们重视和发现; 三是因城市道路、建筑等设施在改建或拆迁时, 给水 管道被截或破损, 造成无人问津的长流水。
14
(2)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集体宿舍、浴室、商 业、学校、办公等用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_50015-2003 教材表3-4
15
(二)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 位建筑面积工业用水量作为工业用水标推;
4.城市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
在研究城市现状给水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给水水源 规划、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进行城市给水网络和泵站、 高位水池、水塔、调节水池等输配设施规划与布局;并 及时反馈城市规划部门,落实各种设施用地布局。城市 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将作为各分区给水管网规划的 依据。
5
5.分区给水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
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输配水管网工程三者 组成。
设计准则:
(1)保证供应城市的需要水量; (2)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3)保证不间断地供水、提供规定的服务水压和满足城
市的消防要求。
2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具体程序为: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供水供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在给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保障城市供水供排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1. 环保原则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之初,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原则。
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安排排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排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2. 经济原则设计给排水管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设计既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又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运行成本。
3. 安全原则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原则,要确保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预防管网爆裂、污水外泄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于供水管网,需要保证水质清洁、管道坚固,避免发生供水中断和水质污染的情况。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求,确保设计方案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的给排水管网不仅要满足当前需要,还要能够适应未来城市规模扩大和需求增加的情况。
二、方法1. 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管道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塑料管道、铸铁管道、钢管道等。
在选择管道材料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道的强度、耐腐蚀性、运行成本等因素。
2. 合理布局管网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管道网,确保管网的畅通和运行效率。
要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规划管道走向和管网连接方式,避免管网交叉错综、管线重叠等情况。
3. 控制管网水力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管网的水力。
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管道的横截面积和坡度,确保管网的水流速度和水力压力符合要求,避免管网水力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网形制
– 环状与枝状 – 统一与分区 – 统一与分质
城市给水管网形制
• 管网形制
– 环状与枝状 – 统一 用户对水压、水质要求差别不大,地形起伏变化 小,建筑层数差异不大; – 分区 城市用水量大,或被自然地形分成若干部分,或 功能分区比较明确的大中城市; – 分质 适用于城市或工业区中低质水所占比重较大的城 市;管道系统增多,管理复杂。
城市给水管网系统规划Fra bibliotek城市给水系统组成
• 城市给水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 取水:设施与管网(取水工程) – 水处理(净水工程) – 输配水:设施与管网
输水管网和城市管网投资占给水工程投资的 50%-80%
城市取水工程
选址要求
• 水质良好,水量充沛
• 稳定的河床、河岸,水深不小于2.5-3.0m
• 与城市给水系统布局统一,节约费用
一区包括: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 三区包括: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城市给水量估算(总规)
2、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法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区域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1.0~1.6 0.8~1.4 0.6~1.0 0.4~0.8 二区 0.8~1.2 0.6~1.0 0.4~0.7 0.3~0.6 三区 0.6~1.0 0.5~0.8 0.3~0.6 0.25~0.5
城市给水管网管径测算
• 管径的计算与估算
– 总体规划阶段的管径估算
• 原水管道 • 水厂供水总管 • 给水干管
– 详细规划阶段的管径计算
• 枝状管网的管径计算 • 环状管网的管径计算
城市给水管网管径测算
• 流量、流速与管径的关系
• • • • • • • • 100mm——3-6L/s 200mm——18-30L/s 300mm——50-70L/s 400mm——110-160L/s 500mm——200-280L/s 600mm——280-380L/s 800mm——500-630L/s 1000mm——780-1100L/s
3、年递增法 4、分类求和法 5、规划估算法
1)生活用水估算 2)工业生产用水估算 3)市政用水估算((1+2)*5%or10%) 4)公建用水((1+2)*15%or10%) 5)未预见水量((1+2+3+4)*10%or20%) 6)自来水厂用水量((1+2+3+4+5)*5%or10%)
城市水源选择
城市消防给水管网规划
• 消防供水管网
– 独立的城市或小区消防供水管网 – 合用的消防供水管网
• 消防栓
– 最小的连接管径 – 水压的要求
城市给水管网材料
• 管道材料
– 钢管或夹砂玻璃钢管 >800 – 混凝土管 300—1200 – 铸铁管 <800 – 塑料管(PE、UPVC)PE<50 UPVC<300
城市给水量估算
城市用水分类:
– 生活用水 – 生产用水 – 市政用水:道路、绿化 – 消防用水 – 未预见用水
城市给水量估算(总规)
1、单位人口用水指标法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
区域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0.8~1.2 0.7~1.1 0.6~1.0 0.4~0.8 二区 0.6~1.0 0.5~0.8 0.35~0.7 0.3~0.6 三区 0.5~0.8 0.4~0.7 0.3~0.6 0.25~0.5
2009年,青草沙水库将实现龙口合龙,龙口水流的瞬时流速可达9米/秒, 常规的水利工程,在流速3米/秒的水流中施工是较为常规的,三峡水库 大坝合龙时的瞬时流速也才7米/秒
中国市政用水的反思
• 固有的分散状态:
– Consumption of drinking water
饮用水的消耗
– Generation of municipal waste water
产生市政废水
• 如何以分布式方式生产饮用水?
• 如何以分布式方式处理废水?
解决方案需要新的水处理系统
• 从源头将污水和中水分离,使二者都得到 适当的处理 • 使用当今技术,中水可进行现场处理,并 达到饮用水标准
• 使用当今技术,污水可进行现场降解处理
• 均需要高效节水技术,尤其对于污水处理
节水技术和策略
上海市供水系统
• 扩建长江陈行水库、建设长 江青草沙水库,调整黄浦江 上游水源地供水范围基本形 成 “两江并举、多源互补” 的水源地格局 。 • 2010年全市供水总能力达到 约1260万立方米/天,市区 四大供水公司供水总能力达 到800~830万立方米/天。 • 郊区水厂规划供水总能力达 到约430万立方米/天。归并 约100座乡镇水厂,形成集 约化供水框架。逐步完成郊 区水厂供水水质的达标改造。
水系,若按水位3.6米计算,容积约为426万立方米,
在非雨季是一个收集雨水回用水源的天然容器。
商业街雨水利用
工厂雨水收集
家 庭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节水的政策措施
• 强制的提高用水能效措施 • 激励采用
– 节水设备 – 节水器具 – 回用水&现场处理
• 节约一吨水比建造一吨水的基础设施廉 价
城市给水管网布局
• 树状管网 • 环状管网 • 适用:地形狭长、用 • 优点:供水安全;节 水量不大、用户分散, 省动力费用,减少水 或建设初期 头损失 • 缺点:可靠性差,尽 • 缺点:管线长,投资 端水质易恶化 大
城市给水管网布局
• 干管:输水功能,直径100mm以上,大城市 200mm以上 • 配水管最小管径要求:小城市75-100mm,中 等城市100-150mm,大城市150-200mm • 管网水压(自由水头):一层建筑10m,二层 12m,三层以上每层增加4m,一般控制最不 利点24m,较高建筑自设增压。
• 良好的地质、水文、卫生条件
• 与河流综合利用相适应
• 取水构筑物设计水位按照100年一遇
城市净水工程
常用工艺
• • • • • 自然沉淀 混凝沉淀 澄清 过滤 消毒
选址要求
• • • • • • 地质条件好 交通便利,输配电线路短 尽量重力输水 靠近最大用水区 河道主流的城市上游 外围不小于10m绿化带
• 节水的景观设计 • 创新的废水处理技术 • 减少用水量
用水效率 -- 耐旱景观
用水效率:滴灌
节水型冷却塔
无水小便器
No Smell! 无异味!!
双冲和负压厕所
现场废水处理&再用
城市中水系统
• 中水系统
滤水渠
人工湿地
蓄水池
雨水收集
浦东机场用雨水冲厕和绿化
浦东机场周边全长32公里的围场河,是一个独立的大
上海的饮用水危机
•2001年,上海的民用废水排放量为2,300万吨 •上海每天产生的污水排放近四成未经过处理 •即使处理过的污水仍低于排放标准
到2010年上海将每天缺水470万立方米。而且,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 质型缺水城市之一,更是联合国预测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 市之一。 10个西湖 最大有效库容达5.53亿立方米,设计有效库容为4.35亿立方米。2010 年供水规模达719万立方米/天,黄浦江总的设计供水能力为500万立方 米/ 天
城市给水管网形制
• 管网形制
– 分压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水源向不同高程地区供水;适 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区; – 重复使用给水系统 某些工业排出的相对洁净的工业废水; – 循环给水 – 多水源给水
城市给水规划内容
– 水量 用水量标准;城市总用水量;水资源与用水量之 间供需平衡分析; – 选择水源 提出水源保护和开源节流措施; – 水厂位置和净化工艺 – 给水系统组成 – 布置输水管道和城市管网
地下水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江河水
地表水
湖泊水 水库水 海水
Qk:枯水量保证率90-97% 取水量:(0.3-0.5) Qk
城市水源保护
1、取水点半径100米内严禁一切可能污染活动
2、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内不得排放污水、
堆渣,不得从事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
3、河道作为给水集中水源,上游1000米外一定
范围作为水源保护区
4、水厂生产区,外围10米内不得从事可能污染
的活动
城市给水管网布局
• 布局原则
– 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短捷 – 有利于分期建设 – 干管结合主要用户布局 – 结合城市道路考虑干支管分布 – 干管布局在地势较高处 – 正常工作和局部故障,保障不间断供水
• 布局原则
– 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短捷 – 有利于分期建设 – 干管结合主要用户布局 – 结合城市道路考虑干支管分布 – 干管布局在地势较高处 – 正常工作和局部故障,保障不间断供水
上海的饮用水危机
上海的人均可饮用水占有率为1,000m3, 是全国人均量的一半
联合国将人均可饮用水占有率不足1,000m3的 地区列为“水稀缺地区”
上海中心地区以平均沉降2米,有些地 区甚至沉降3米
上海的饮用水危机
• 上海:被联合国列入“低水质城市”名单 • 除长江以外,上海的地下水均未达到一级饮用 水标准 • 原因是大量未经过滤的废水被泻入城市水系统
一区包括: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 三区包括: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