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方案

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方案

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缺水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计划进行农村供水管网工程,该工程涉及供水管网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

该工程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和储水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程内容1. 地形勘测:对农村地区的地形和地貌进行勘测,确定地势高低,寻找适合建设水源和储水设施的地点,同时保证供水管网的设计和布置。

2. 水源采集:在农村地区寻找适合的水源,可以是地下水、河流水或者湖泊水,保证水源充足、清洁、安全。

3. 供水管网设计: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供水管网的布置和管道连接方案,包括主干管、支线管、终端供水管等,保证农村各处都能得到供水,并且水压稳定。

4. 施工建设:根据供水管网设计方案,进行管道的敷设、连接、试压等工作,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5. 水质监测:对供水管网中的水质进行监测,保证供水的水质达标,不会对农村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

6. 运营管理:建成供水管网后,开展供水管网的运营管理工作,确保供水正常运转,及时处理供水管网中的故障和问题。

三、工程方案1. 水源选择在农村地区选择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其中地下水源可以采用打井取水的方式,地表水源可以选择河流、湖泊等水源,保证水源充足。

2. 设施建设根据选定的水源,建设水源管道和储水设施,对水进行初步的净化和储存。

水源管道建设要考虑防腐蚀和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3. 供水管网设计依据农村地形和居民分布情况,设计供水管网的布置方案,确保覆盖范围和供水质量。

设计要考虑供水管道的材质、管径、施工工艺等。

4. 管道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敷设、连接、测试等工作,保证管道质量和安全。

5. 水质监测在供水管网建成后,对供水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会对农村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

6. 运营管理建成供水管网后,进行供水管网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维护、水质监测、故障处理等,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转。

全套新农村给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全套新农村给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全套新农村给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1. 方案概述 (3)1.1 项目概况 (3)1.2 施工范围 (5)1.3 技术标准 (6)1.4 施工计划及进度安排 (7)1.5 人员配置与组织 (9)2. 现场条件分析 (9)2.1 自然环境条件 (11)2.1.1 地形地质 (12)2.1.2 气候环境 (13)2.1.3 水文条件 (13)2.2 社会环境条件 (14)2.2.1 区域发展现状 (15)2.2.2 交通状况 (17)2.2.3 施工影响 (18)2.3 工程基础条件 (19)2.3.1 施工现场范围 (21)2.3.2 道路及运输条件 (21)2.3.3 施工机械及设备到位情况 (22)3. 施工工艺流程 (23)3.1 설계方案说明 (24)3.2 管线安装工艺 (26)3.3 设施安装工艺 (27)3.3.1 水泵站安装 (30)3.3.2 水塔安装 (31)3.3.3 水处理设施安装 (32)3.4 电气安装工艺 (33)3.6 安全防护 (36)4. 物资供应及管理 (38)4.1 材料及设备清单 (39)4.2 材料供应及采购计划 (39)4.3 材料储存及管理 (40)5. 施工机械设备 (41)5.1 机械设备清单 (42)5.2 设备使用安排 (43)5.3 设备安全管理 (45)6. 施工组织与管理 (46)6.1 施工人员安排 (48)6.1.1 人员构成 (49)6.1.2 职责划分 (51)6.2 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体系 (53)6.2.2 质量控制措施 (54)6.2.3 验收规范 (55)6.3 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 (57)7. 生产计划安排 (58)7.1 施工进度计划 (59)7.2 资源调配计划 (61)7.3 关键节点控制measures (62)7.4 预期效果 (63)8. 经济预算及费用控制 (64)8.1 概算单价及费用 (65)8.2 支出控制及资金管理 (67)1. 方案概述本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活供水系统。

村镇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村镇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目录1建设背景 (3)1.1项目区概况 (3)1.1.1自然概况 (3)1.1.2社会经济境况 (3)1.1.3水资源概况 (3)1.1.4地质概况 (3)1.1.5水文地质概况 (4)1.1.6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4)1.2供水现状 (4)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4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4)1.4.1 技术条件 (4)1.4.2 经济条件 (5)1.4.3 社会条件 (5)1.4.4 交通运输条件 (5)2 建设依据及原则 (5)2.1设计依据 (5)2.2设计原则 (6)3 工程建设标准及规模 (6)3.1工程建设标准 (6)3.1.1 供水水质 (6)3.1.2 供水水量 (6)3.1.3 用水方便程度 (7)3.1.4 供水保证率 (7)3.1.5 供水水压 (7)3.2工程规模 (7)) (7)3.2.1 供水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W13.2.2 牲畜用水量(W) (7)2) (8)3.2.3 公共建筑用水量(W3) (8)3.2.4 生产用水量(W43.2.5 消防用水量(W) (8)5) (8)3.2.6 市政用水量(W63.2.7 管网漏失水量和其他用水量(W) (8)7) (8)3.2.8水厂自用水量(W84工程设计 (9)4.1水源地选择 (9)4.2取水工程 (9)4.2.1水源地布井方案 (9)4.2.2水源地泵站 (9)4.3配水厂位置选择及输水管道定线 (9)4.3.1配水厂位置选择 (9)4.3.2输水工程 (10)4.3.3给水系统工艺流程 (10)4.4配水工程 (10)4.4.1清水池 (10)4.4.2一级泵站和变配电室 (10)4.4.3加氯间 (11)4.4.4配水厂附属建筑 (11)4.4.5配水厂总体布置 (12)4.4.6配水厂厂区给排水管道 (12)4.5配水管网工程设计 (13)4.5.1配水管网的功能 (13)4.5.2管网设计流量和水压 (13)4.5.3管材选择 (13)4.5.4配水形式和水量分配 (14)4.5.5配水管网布置 (14)4.5.6管网水力计算 (15)5水源保护 (18)5.1水资源的保护 (18)5.2水质保护 (18)5.2.1建立水源地保护区 (18)5.2.2保护措施 (19)6结束语 (19)1建设背景1.1项目区概况1.1.1自然概况沙河驿镇地处迁安市西南部,位于东经"~39"︒之间。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第一节给水管网的布置农村给水管网是由大大小小的给水管道组成的,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两部分。

一、输水管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转输水量的作用,所以叫做输水管。

有时,从配水管网接到个别大用水户去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也不接用水管,所以,此管线也叫做输水管。

对输水管线选择与布置的要求如下:(1)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做到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便,少占或不占农田。

(2)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

(3)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地区。

(4)选择线路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

(5)输水管线的条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的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

当允许间断供水或水源不只一个时,一般可以设一条输水管线;当不允许间断供水时,一般应设两条,或者设一条输水管,同时修建有相当容量的安全贮水池,以备输水管线发生故障时供水。

(6)当采用两条输水管线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要求在管线之间设连通管相互联系。

连通管直径可以与输水管相同或比输水管小20~30%,以保证在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

连通管的间距可按表1采用。

在输水管和连通管上装设必要的闸门,以缩小发生事故时的断水范围。

当供水可靠性要求较低时,闸门数可以适当减少,闸门应安放在闸门井内。

连通管间距(7)在输水管线的最高点上,一般应安装排气阀(管内无水时,能自动打开;管内有水时能自动关闭),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放空时引入空气。

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二、配水管网配水管网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给农村用户的管道系统。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一、需求分析1.1当前情况分析:分析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用水需求、水质情况等,了解农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1.2未来需求预测:根据农村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等,合理预测未来几年农村用水需求的增长趋势,为管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2.1管网布局设计2.1.1分区布局:将农村地区划分为若干供水区,根据各区的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用水需求等进行合理划分。

2.1.2管网层次:根据农村地区用水需求的大小,设置主干管网、分配管网、细分管网,有效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2.1.3管网连接:确保各供水区之间通过管网连接,实现彼此补给和互联,确保给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管线设计2.2.1管线材质选择:根据农村地区的地质条件、水质情况和经济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线材质,如钢管、塑料管等。

2.2.2管线直径设计:根据农村地区的用水需求量、供水压力、管道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管线直径设计,确保供水的流量和压力。

2.2.3管线布置设计: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用水需求情况,合理布置管线的路径,避免地势低洼区域和易污染区域,尽量减少管线的损坏和泄漏。

2.3水源规划设计2.3.1水源选择:根据农村地区的地质条件、水质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河流、湖泊、水库等,确保水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2水源保护:制定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如禁止污染源的建立、加强水环境监测等,确保水源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3技术处理:对水源进行水质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确保供水水质达到卫生标准,保证农民的健康用水。

三、投资估算与实施计划3.1投资估算:对整个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进行投资估算,包括管线建设、水源建设、水质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3.2资金筹措:根据投资估算结果,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或者吸引外资等途径。

3.3实施计划:根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制定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的实施计划,包括施工时间、建设阶段、任务划分等,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2025年农村自来水工程施工方案(管网设计与设备选择)

2025年农村自来水工程施工方案(管网设计与设备选择)

《农村自来水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可靠的饮用水需求日益迫切。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实施本农村自来水工程。

本工程旨在为某农村地区建设完善的自来水供应系统,包括水源地建设、管网铺设、设备安装等。

通过合理的管网设计和设备选择,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稳定、优质的自来水供应。

二、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1)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水源地位置、管网走向和设备安装位置。

(2)编制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4)采购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水源地建设(1)根据水源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水方式,如打井、引泉等。

(2)建设水源地泵房,安装取水设备和消毒设备。

(3)对水源地进行保护,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水源污染。

3. 管网铺设(1)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管网走向和埋深,进行管沟开挖。

(2)对管沟进行清理和夯实,确保管沟底部平整。

(3)铺设管道,采用热熔连接或橡胶圈密封连接等方式,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密封可靠。

(4)对管道进行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稳压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无渗漏为合格。

(5)回填管沟,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0mm,回填土应夯实密实。

4. 设备安装(1)安装水泵、变频器、控制柜等设备,确保设备安装牢固、运行平稳。

(2)安装水表、阀门等附属设备,确保设备安装位置正确、操作方便。

(3)对设备进行调试,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竣工验收(1)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水源地建设、管网铺设、设备安装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整理工程资料,编制竣工验收报告,申请竣工验收。

三、材料清单1. 管材:PE 给水管、球墨铸铁管等。

乡村农村供水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乡村农村供水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乡村农村供水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农村供水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需要对乡村农村供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管道敷设、设备安装、试运行、运维管理、效益评估等方面展开探讨。

需求分析首先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农村居民的用水情况及水质要求,了解水源情况和供水方式,确定供水系统的规模和定位。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确定合适的供水方案,满足农村居民的饮水、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方案制定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供水系统方案。

考虑到乡村地形、村庄布局、用水密度等因素,确定供水管网的走向、管径和管材,确定水源选址和处理方法,设计水塔、泵站等设施。

同时要考虑装置充分的安全措施,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居民用水的安全。

管道敷设根据方案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敷设工作。

要选择质量好、寿命长的管材,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因素,合理设置井口和阀门,确保管道系统的畅通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注意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备安装在管道敷设完成后,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水塔、泵站、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安装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并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保证供水系统的持续运行。

试运行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供水系统的试运行。

通过试运行可以检验供水系统的各项设备设施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同时也可以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运维管理供水系统的运维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设备和管网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机制,确保设备和管网的正常运行。

加强水质监测和消毒工作,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对供水系统运行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效益评估对供水系统的建设效果和运行效益进行评估。

包括供水质量、供水量、供水稳定性等指标,评估供水系统的投入产出比,确定供水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农村供水工程配水管网设计

农村供水工程配水管网设计

农村供水工程配水管网设计摘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范围广,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环节是配水管网的设计。

安全饮水工程配水管网设计工作主要包括配水管道的选线布置、各级管道材料的选择、配水管管网的水力计算以及配水管管径的确定等。

在设计中,配水管网设计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并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科学合理设计,需满足技术科学性和科学合理性。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配水管网;设计1配水管网布置原则1.1配水管网线路设计配水管网需覆盖整个用水区域,保证农村用水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配水管网线路,尽量不占耕地,满足经济合理性要求,且有利于对管线的维护管理,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维修安装方便,管线走向尽量沿桥、公路、沟渠、机耕路等,以最短的管线提供最大供水范围。

1.2配水管网的具体布置形式配水管网的具体布置形式要结合当地的具体规模情况来确定。

如果用水区域较小,且用水村镇的狭长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平行,此时合理布置形式为树枝状的配水管网;如果用水区域较大,且用水村镇的狭长方向与当高线延伸方向垂直时,此时合理布置形式为环状形式或环树相结合的形式。

本市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

2流量计算供水规模应根据工程辖区的实际用水需求进行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

武山县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量相对紧缺,农村村庄规模小,居住人口比较稳定,没有流动人口,经济比较落后,在农村除了部分村庄有个体养殖专业户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企业,因此武山县农村供水规模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集体建筑用水量、专业户的饲养畜禽用水量、管网渗漏损失水量与不可预见用水量4项。

(1)居民生活用水量(W1)=设计用水居住人口数(P)×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q)。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下文中简称《规范》)规定: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一区,按供水工程设计用水条件为水龙头入户,无洗涤池,其他卫生设施较少,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值范围为30.0~40.0L/人·d;村庄应取低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第一节给水管网的布置农村给水管网是由大大小小的给水管道组成的,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两部分。

一、输水管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转输水量的作用,所以叫做输水管。

有时,从配水管网接到个别大用水户去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也不接用水管,所以,此管线也叫做输水管。

对输水管线选择与布置的要求如下:(1)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做到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便,少占或不占农田。

(2)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

(3)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地区。

(4)选择线路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

(5)输水管线的条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的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

当允许间断供水或水源不只一个时,一般可以设一条输水管线;当不允许间断供水时,一般应设两条,或者设一条输水管,同时修建有相当容量的安全贮水池,以备输水管线发生故障时供水。

(6)当采用两条输水管线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要求在管线之间设连通管相互联系。

连通管直径可以与输水管相同或比输水管小20~30%,以保证在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

连通管的间距可按表1采用。

在输水管和连通管上装设必要的闸门,以缩小发生事故时的断水范围。

当供水可靠性要求较低时,闸门数可以适当减少,闸门应安放在闸门井内。

连通管间距(7)在输水管线的最高点上,一般应安装排气阀(管内无水时,能自动打开;管内有水时能自动关闭),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放空时引入空气。

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二、配水管网配水管网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给农村用户的管道系统。

在配水管网中,各管线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因而其管径也就各异,由此可将管线分为干管、分配管(或称配水管)、接户管(或称进户管)三类。

其中: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至各用水地区,同时也为沿线用户供水,其管径均在100毫米以上。

为简化起见,配水管网的布置和计算,通常只限于干管。

分配管的主要作用是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

此类管线均敷设在每一条街道或工厂车间的前后道路下面,其管径均由消防流量来确定,一般不予计算。

为了满足安装消防栓所要求的管径,以免在消防时管线水压下降过多,通常规定分配管的最小管径;分为三档:最小采用75~100毫米;中等采用100~150毫米;最高采用150~200毫米。

接户管就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

但当较大的工厂有内部给水管网时,此接户管称为接户总管,其管径应根据该厂的用水量来定。

一般的民用建筑均用一条接户管;对于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则可采用两条,而且最好由不同的配水管接入,以增加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规划、用户分布以及用户对用水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程度等,分成为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形式。

(一)树状网管网布置呈树状向供水区延伸,管径随所供给用水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这种管网管线的总长度较短,构造简单,投资较省。

但是,当管线某处发生漏水事故需停水检修时,其后续各管线均要断水,所以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

又因树状网的末端管线,由于用水量的减少,管内水流减缓,用户不用水时,甚至停流,致使水质容易变坏。

树状网一般适用于用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供水用户,或者规划建设初期先用树状网,这样做可以减少一次投资费用,使工程投产快,有利于逐步发展。

另外,对于街坊内的管网,一般亦多布置成树状,即从邻近的街道下的干管或分配管接入。

(二)环状网管网布置两个封闭环状。

当任意一段管线损坏时,可用闸门将它与其余管线隔开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余管线的供水,因而断水的地区便大为缩小。

另外,环状网还可大大减轻因水锤现象所产生的危害,而在树状管网中则往往因此而使管线受到严重损害。

但环状网由于管线总长度大大增加,故造价明显地比树状网为高。

给水管网的布置既要求安全供水,又要贯彻节约的原则。

安全供水和节约投资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要安全供水必须采用环状网,而要节约投资最好采用树状网。

只有既考虑供水的安全,又尽量以最短的线路敷设管道,方能使矛盾得到统一。

所以,在布置管网时,应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即先按近期规划采用树状网,然后随着用水量的增长,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

实际上,现有城镇的配水管网多数是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即在城镇中心地区布置成环状网,而在市郊或农村,则以树状网的形式向四周延伸。

干管的布置(定线)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1)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的流向则取决于最大用水户或水塔等调节构筑物的位置。

(2)通常为了保证供水可靠,按照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的干管,其间并用连通管连接,这些管线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量大的主要用户。

干管间距视供水区的大小,供水情况而不同,一般为500~800米。

(3)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农村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

(4)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以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干管内压力,以增加管道的安全。

(5)干管的布置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并留有余地。

考虑以上原则,干管通常由一系列邻接的环组成,并且较均匀地分布在农村整个供水区域。

第二节 给水管网各管段计算流量和管径的初步确定 确定各管段计算流量的目的,在于依此来选取管径,进行水力计算。

但要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需首先确定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一、沿线流量农村供水地区,在管网的干管和分配管上,通常采用的简化方法是比流量法,该法有两种表现形式,现分述如下:(一)长度比流量法所谓长度比流量即是假定1q '、2q '……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线上,则管线单位长度上的配水流量称为比流量,记为cb q 。

cb q 可按下式计算:LQ Q q i cb ∑∑-=(升/秒·米) (1) 式中:Q ——管网总用水量(升/秒);∑Q i ——工业企业及其他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之和(升/秒);∑L ——干管总长度(米)。

计算时,不计穿越广场、公园等无建筑物地区的管线长度。

对于沿河岸等地段所敷设的只有一侧配水的管线,其长度只按一半计算。

对于人口密度不同的或房屋卫生设备条件不同的市内各区,也应根据其用水量和管线长度,分别相应调整比流量。

比流量的大小随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控制管网水力情况的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比流量(如在最高用水时、最大转输时、消防时的比流量)是不同的,须分别计算。

有了比流量,就可求出各管段的沿线流量。

例如某一管段的沿线流量y Q 可按下式算出:L q Q cb y =(升/秒) (2)式中:L ——管段长度(米)。

整个管网的沿线流量总和(∑Q ),当cb q 全网相同时,等于L q cb ∑。

由式(1)知,i cb Q Q L q ∑-=∑⋅。

必须指出,按照用水量全部均匀分布在干管上的假定来求比流量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它忽视了沿管线供水人数多少的影响,所以,不能反映各管段的实际配水量。

很显然,在干管线的不同管段上,它的供水面积和供水用户数不会相同,配水量不可能均匀。

因此,另提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面积比流量法。

(二)面积比流量法所谓面积比流量即是假定1q '、2q '……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则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称为比流量,记为mb q 。

mb q 可按下式计算:ϖ∑∑-=i mb Q Q q (升/秒) (3) 式中:ω——供水面积的总和(米2)干管每一管段供水面积的划分,可按分角线法或对角线法进行。

由面积比流量mb q ,亦可计算出某一管段的沿线流量y Q ,计算公式为:ϖm b y q Q =(升/秒) (4)式中:ω——管段的供水面积(米2)整个管网的沿线流量总和y Q ∑则等于ϖ∑mb q 。

由公式(3)知,i m b Q Q q ∑-=∑ϖ。

鉴于农村供水面积大,用水量多,故用面积比充量法较之用长度比流量法要准确一些,但此法的计算颇麻烦。

当供水区的干管分布比较均匀,管距大致相同时,似无必要采用面积比流量法,改用长度比流量法比较简便。

二、节点流量干管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已由比流量法来求出。

但是,实际上管网每一管段的流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述的沿管线配出的沿线流量;另一部分则是转输到后续管线去的转输流量。

在一条管段中,转输流量沿整个管段不变,沿线流量则因沿线配水,流量沿程逐渐减小,到管段末端等于零。

AB 管段起点A 处的流量是转输流量zs Q 与沿线流量y Q 之和,而管段终点B 的流量仅为zs Q 。

按照计算比流量的假定,y Q 呈直线变化。

显然,这种沿线变化的流量,不便于用来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还需对其作进一步简化。

简化的方法是化渐变流为均匀流,全管段引用一个不变的流量,称为折算流量,记为j Q 。

折算流量j Q 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和沿线变化的流量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完全相同,从而得出管线折算流量j Q 的计算公式为:y zs j Q Q Q α+=(升/秒) (5)式中:α——折减系数,其值在0.5~0.58之间。

当管线的转输流量远大于沿线流量时,α值趋近于0.5;反之,α值则趋近于0.58。

实践中往往采用α=0.5,以使计算更为简便,也不致引起过大的误差。

由此,将管段的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只需将该管段的沿线流量平半分配于管段始、末端的节点上,便得到节点流量(n q )的计算公式为y n Q q 21=(升/秒) (6) 某一管段沿线流量化为节点流量的分配图,此时该管段的折算流量为L q Q Q cb zs j 21+=(升/秒) (7) 由式(7)看出,如果把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便能大大简化管网的计算工作量。

由此可知,管网中每个节点上假想的集中流量便等于与该节点相连的所有管线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即y n Q q ∑=21(升/秒) (8) 求得各节点流量后,管网计算图上便只有集中于节点的流量(包括原有的集中流量)。

而管段的计算流量为y zs j Q Q Q ∑+=21(升/秒) (9) 【例题1】某农村最高时总用水量为284.7升/秒,其中集中供应工业用水量为189.2升/秒。

干管各管段名称及长度(单位:米),管段4-5、1-2及2-3为单边配水,其余为两边配水,试求:(1)干管的比流量;(2)各管段的沿线流量;(3)各节点流量。

【解】干管总计算长度为:7663524165543221212121--------+++++++=∑L L L L L L L L L 250820820820756756217562175621+++++⨯+⨯+⨯= 米4660= 干管的比流量:米秒升⋅=-=/0208.046002.1897.284cb q 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如表2所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