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中医外科百度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师承制)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蔡瑞康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师承制)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蔡瑞康](https://img.taocdn.com/s3/m/8f5d10f5524de518964b7d9b.png)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师承制)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关键词:白癜风白驳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干预学术思想摘要:蔡瑞康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临床工作5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立法遣方,灵活善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将中医与西医两种诊疗体系有机结合,提出了皮肤病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治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皮炎、湿疹、银屑病、痤疮等常见的皮肤病,效果显著,享誉全国。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1%~2%,治疗方法虽多,但起效慢、疗程长、治愈率低,是皮肤科顽症之一。
蔡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肝肾不足、气血不和、气滞血瘀所致;治法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辅以疏肝理气解郁药物,精心研制出经验专方“白驳汤”。
本课题通过采用皮肤镜、皮肤图像分析系统、皮肤颜色测量仪等现代医学观测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客观测量,研究导师白驳汤中医西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辨治思想。
结果证实,结果证实,(1)白驳汤中西医结合组起效快,各时间段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增加白驳汤方显示了更佳的疗效;(2)两组白斑的色素恢复的过程都是渐进的,疗效与治疗时间的程正相关性,说明对于白癜风这种慢性难治性皮肤病,应强调坚持连续治疗的重要性,疗程长是该病的治疗特征之一;(3)疗效观测指标可以量化,比以往的临床单纯感官判断更加敏感和客观。
皮肤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可观察到毛囊周围出现的色素点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白斑早期复色迹象;(4)白癜风发病和加重与精神因素密切在本次研究中得到证实,让患者及时了解到疗效进步,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辅以疏肝理气解郁调治,有助于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增加治疗信心、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进而提高总体疗效。
本课题还通过对门诊12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干预和分组检验,目的是判断心理干预在白癜风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一、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段。
一、起源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因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创伤很多,就自发地运用野草、树叶、草药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形成外科最原始的治疗方法。
以后发展到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
这些原始的清创、止血、外用药和小手术就是外科的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1324年左右,甲骨文上有。
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记载。
《山海经·东山经》中说: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
郭璞注说:砭针,治痈肿者。
”当时砭针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
该书载有38种疾病,其中包括痈、疽、痹、瘿、痔、疥等外科疾病,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民间行医者擅长各异,因此出现了医学的分科。
外科成为专科是在周代,《周礼·天官篇》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刮杀之齐。
(祝药即是敷药,刮是刮去脓血,杀是用腐蚀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子复)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感染、刨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很多外科疾病,并在。
牝痔。
中记载了割治疗法,如“杀狗,取其脬(膀胱),以穿龠(竹管)人膻(直肠)中,吹之,引出,徐以刀剥去其巢,冶黄芩而屡傅之。
还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用滑润的。
铤。
作为检查治疗漏管的探针等。
可见,当时外科已有广定的治疗水平。
二、形成中医外科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学科是在汉朝。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1.第六节无头疽无头疽是多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的统称。
其特点是漫肿色白,疼痛彻骨。
难消,难溃,难敛,并能形成瘘管。
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外科证治全书》云:“阴疽之形,皆阔大一,根盘坚硬,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为外科最险之症。
”临床上常见的附骨疽及环跳疽是无头疽的代表性疾病,本节重点介绍。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附骨疽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
《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本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故合并论述,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病机]疗疮、疖、痈等发病后,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余毒壅盛,深窜人里,留于筋骨,使经络阻塞,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为本病。
或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隔。
血留筋骨为患。
[诊断]好发于2—10岁的男孩。
多发于四肢长骨,发病部位以胫骨为主,其次为股骨、肱骨、桡骨。
发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达39℃一40℃,口干,溲赤,便秘;初起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
继之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
如发生在大腿部时,红肿则不易觉察,病变的骨端具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大约在发病后3—4周化脓,此时身热持续不退,局部色红胖肿.骨胀明显。
溃脓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则成窦道。
患处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及粗糙死骨,此时即转为慢性附骨疽。
中医在外科实习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学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外科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我对中医在外科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外科实习的总结报告。
二、实习概况实习期间,我分别在外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进行了轮转学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三、实习内容与收获1. 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外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理论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几个科室实习内容的总结:(1)外科:在外科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外科基础理论、手术操作技能和常见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阑尾炎患者,中医可以运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结合西医的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2)骨科:在骨科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骨折、关节脱位等常见骨伤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使用牵引、固定、推拿、针灸等手段,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3)普外科:在普外科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甲状腺疾病、胃肠疾病等常见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医可以运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等方剂,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泌尿外科:在泌尿外科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医可以运用利尿通淋、活血化瘀等方剂,缓解患者症状,减少手术风险。
2. 临床实践技能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学习了以下技能:(1)病历书写:掌握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方法。
(2)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熟悉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见化验项目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3)手术操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外科手术的观摩和操作,熟悉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手术步骤。
(4)急救处理:掌握了各类危、重、急病人的紧急处理方法,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中医学》外科第1章 总论

第十篇 外科第一章总论外科发展概况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外科病名的记载,可见我国在远古时就有简单的外科。
周代礼记上有疡医名称和夭疽等二十二种病名。
“内经”对痈疽病的治疗,著有专篇,论述甚详。
汉代华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专家,能使用全身麻醉法,进行腹腔手术。
两晋也有类似泥疗法的创造,葛洪发现了以海藻治瘿,刘涓子也发明了对痈疽的诊断及治疗。
隋唐两代,外科有显着发展,“巢氏诸病源候论”对瘿瘤、疔疮、痈疽的病因、病名都有认识;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在外科方面,广泛记载了前人的经验和当代的验方;陈藏器的水蛭疗法,是一个重要发明。
宋朝除国家编纂的“圣济总录”外,还有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对外科都有很大贡献,特别是太平圣惠方中,用砒来治疗痔核,是现在推广的枯痔散的始祖。
元代的外科,已不是单纯的外治,而是又以内服的方法综合治疗。
各种手术器材也比较完备。
在这方面危亦林的 “世医得效方”、朱丹溪的 “外科枢要”、齐德之的 “外科精义”等,都是极有价值的著作。
明代是外科的全盛时代,名贤辈出,有薛已、汪机、王肯堂、陈实功、陈司成、陈文治等各家著作。
清代外科更有进一步的发展,“医宗金鉴”中的外科心法、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和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都是最典型的外科著作,议论精当,切于实用,至此外科不但在系统上比较完整,而且还有极其非富的科学内容。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医外科同其他各科一样,没有什么发展。
解放之后,中医外科,随着整个祖国医学一道,得到空前发展,我们深信,在党的倾导下,中医外科的前途将是光明而不可限量的。
辨阴证和阳证中医外科疾病,一般根据它的色泽、肿势、深浅,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凡阳盛的,初起时红肿、疼痛,易于化脓、收敛,情况顺利,容易治疗;阴盛的,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呈现一种逆象,不容易治疗。
还有一种证候,漫肿微红而不高大,疼痛不剧烈,微有灼热,介于半阴半阳,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趋向阳长阴消,就是好的现象,否则它的预后是难以推测的。
中医外科学(4)

中医外科学(4)第三章瘿瘿是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
其特征为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逐渐增大,病程缠绵。
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的总称,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
瘿在古代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分为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其中筋瘿、血瘿多属颈部血管瘤以及气瘿与石瘿的合并症。
现代一般分为气瘿、肉瘿、石瘿、瘿痈4种。
[颈部经络所属]瘿的病位,在颈前结喉两侧的颈靥部,即甲状腺部。
颈前属任脉所主,任脉起于少腹中极穴之下,沿腹和胸部正中线直上,抵达咽喉,再上至峡部,经过面部进入两目;颈部也属督脉,盖督脉其循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人喉;任督两脉皆系于肝肾,且肝肾之经脉,皆循喉咙。
故颈前部位与任、督、肝、肾经络有一定的联系。
在瘿病治疗中,结合病位的经络所属辨证施治,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甲状腺解剖、生理]甲状腺分左右两叶,覆盖并粘附在喉和气管起始部的两侧,吞咽时亦随之上下移动。
甲状腺的两叶由甲状腺峡部联着,其位置一般在第二和第三气管软骨环之前。
甲状腺峡部常有一垂直向上的锥状叶,为胎生初期甲状腺舌骨的残余物,常伸至环状和甲状软骨前方。
在甲状腺左右两叶的背面,附着四个甲状旁腺,腺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约5—6mm,宽3—4mm,厚约2mm,重约30~45mg。
正常成人甲状腺内含有约7mg的碘。
甲状腺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能将无机碘化合物合成甲状腺素。
这是一种有机结合碘。
甲状腺激素对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都有显著影响,不但加速一切细胞的氧化率,全面提高人体的代谢,且同时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此外,还影响体内水的代谢,促进尿量的排出增多。
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就引起人体代谢的全面降低以及体内水的积蓄,临床上出现粘液性水肿。
[检查方法]一、一般检查方法瘿病检查时,应嘱患者端坐,双手放于两膝,显露颈部并使患者头部略为俯下,检查者坐在患者对面,观察颈部,如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隆起,有无血管怒张,并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楚,肿块能否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有无震颤,气管位置是否受压移位,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山东省五级师承结业论文骨伤科一万字以上

结业论文xxx名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继承人 xxx 指导老师 xxx 学科专业骨伤科带教单位山东省X县中医医院完成日期 2016年12月21日继承级别结业论文xxx名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中文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五千年传承中涌现出大量中医专家人才,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众多的地方中医人才,xxx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在骨伤科临床中,中医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骨折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此文较完整的发掘出聊城市中青年中医人才xxx老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精髓,以指导目前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关键词:xxx 中医骨伤学术思想治疗经验手法小夹板固定正文:xxx老师是山东省冠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聊城市中青年中医人才,聊城市名中医。
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在山东省中医院进修深造,从事骨科三十余年,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擅长以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并形成较完整的临证思维方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直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计、整理如下。
一.学术思想1.悬壶济世,授业育人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xxx老师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解难释疑、临证指迷,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具体落实,从教学过程的跟踪到出师总结,老师都躬亲力行,使我不但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老师的崇高医德更加钦佩。
在师承工作中,老师以极大的热忱,倾注了他全部的精力。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铭记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的古训:“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恶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时常告诫我们:“医乃仁术,既学此业,必先要正其心、端其品、怀其人、无贪欲”,要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
老师不仅以“言教”,更是以崇高的医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仁者之心“身教”激励和鞭策我们。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的优势
整体观念:注 重人体内外环 境的统一,强 调脏腑、经络、 气血等各方面
的协调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综合判 断病情,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自然疗法:采 用中药、针灸、 推拿、按摩等 自然疗法,避 免化学药物的
副作用
注重预防:强 调预防为主, 通过养生、保 健、锻炼等方 法提高机体免
推拿按摩的适应症:适 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 关节脱位、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推拿按摩的种类:包括 推法、拿法、按法、摩
法等
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 手法要轻柔,避免暴 力,注意保暖,避免
受凉。
拔罐疗法
原理:利用负压吸引, 使局部皮肤充血、瘀
血,达到治疗目的
作用:疏通经络、行 气活血、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
瘿瘤:颈部、 腋下等处的
肿块
痔疮:肛门 周围的肿块
和疼痛
骨折:骨骼 的完整性和 连续性受到
破坏
脱位:关节 的稳定性受
到破坏
骨伤科疾病
骨折:骨折的 诊断和治疗方 法
脱位:脱位的 诊断和治疗方 法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 诊断和治疗方 法
骨肿瘤:骨肿 瘤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骨感染:骨感 染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适应症:风湿病、颈 椎病、肩周炎、腰腿
痛等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 注意罐子的清洁和消
毒,避免烫伤皮肤
04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章节副标题
皮肤科疾病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及效果
痤疮:中医治疗方法及效果
银屑病:中医治疗方法及效 果
皮肤瘙痒:中医治疗方法及 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某某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某某,某某县人,某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某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分管外科工作。
毕业于某某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酷爱中医,从医20余载,德才兼备,精于医术,默默奉献,为人恭谦,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是我县颇具众望的中医专家。
握中西医系统知识,学术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着。
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中西医互参,病证结合,方小药精,证治贴切,疗效卓着。
擅长采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外科疾病,尤其对普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病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自习不息,精攻医典,博览群书,集古今中外医家之精华,兼收并蓄,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索,学术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医理,勇于创新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开展科研课题多项。
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项,率先在某某县开展普外科腔镜技术,填补我县无现代化微创医疗技术的空白。
通过的学习,将陈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
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陈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陈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
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
陈老师教导我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
科学即是对事物不同思维的见解知识,所以中西医都是科学的。
他认为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
中医学理论不但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新兴的复杂科学即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
二、陈老师治学经历“五字诀”为后学指明路径
学医最根本在于“认真”二字,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着作及历代医学名着,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
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着作、医学名着、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多临床实践,谨慎诊治,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
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
反复研读四大经典及历代医着,陈老师在指导我学习经典着作是说:“读《金匮》可善治内科一般疑难杂病,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除可精确树立辨证论治观点外,并可长于治疗一般热性病和热性传染病,切不可等闲视之。
”
三、善于寻找四诊信息的“关键点”,精于辨证论治是临证的法宝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
对脾胃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
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陈老师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比如脾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
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证;若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则多属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易出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的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的“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从复杂的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改变机体的状态。
例如陈老师曾回忆有一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的周围循环衰竭的危象,他想到陈修园医书中所说“绞肠痧,刺委中穴出血则不死”,急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几分钟后四肢温暖,绞痛缓解,生命得到挽救。
又如尿石病,临床观察,肾虚尿石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腰腹部隐痛或酸痛为主,伴腿膝乏力,神疲易倦,亦可伴小便淋涩,血尿或尿浊,尺脉重按无力。
此因肾之精气不足,或久服通淋排石药物耗伤肾气。
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以固其根本。
但结石久滞,络脉不通,亦宜辅以化瘀通窍,以有利于消除结石。
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辅以化瘀通窍。
治疗上用张景岳“煨肾散”化裁:杜仲
12g,肉苁蓉15g,巴戟肉12g,熟地30g,胡桃肉30g,淮牛膝12g,黄芪20g,当归6g,穿山甲片6g,王不留行子15g,金钱草15g,海金砂10g(包煎)。
肾虚尿石病的证治规律:如偏肾阴虚者,兼心烦夜热,舌嫩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去黄芪、当归、胡桃肉,加生地、二至丸;偏肾阳虚者,兼畏寒溲频,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加鹿角霜、补骨脂(畏寒甚,再加肉桂、附子,减轻则去之);血尿加琥珀末、三七粉(吞服);尿浊加萆薢、石菖蒲;少腹痛则合芍药甘草汤。
倘服药期间,腰腹痛加重,且向少腹放射者,提示结石活动而下移,可重加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并酌加大黄因势利导,促使结石排出。
病之属肾虚者,疗效显着;其不属于肾虚,或无肾虚之显证者,于当用方中重加一二味补肾药物,亦能提高疗效。
据查文献研究,补肾药物,无论温肾益气或滋肾填精,均能鼓舞肾气,促进肾功能好转,增强肾盂及输尿管的蠕动,从而改善肾积水,推动结石下移而排出体外。
而个别补肾药物(如胡桃肉)尚具有溶石作用。
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关键点”不胜枚举,体现了寻找四诊“关键点”的重要性。
四、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
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
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
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陈老师认为整理好一份完整的医案比上几节课的收获还要大。
如何整理老中医的医案呢?我认为:1.最好亲自诊治病人。
2.考虑辨证,找出病理。
3.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
4.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的要点,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师从陈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陈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陈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陈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某某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