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

合集下载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是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的常规检查项目。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肿瘤发生的早期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一、肿瘤十三项检查肿瘤十三项是一组用于筛查和辅助诊断肿瘤的检查项目,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胃泌素释放肽(GRP)、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和胰子细胞素C (SCC)。

这些指标在不同肿瘤类型的诊断、评估预后及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

高水平的CEA常常与消化系统的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相关,但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升高。

2. 糖类抗原125(CA125)CA125是一种女性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高水平的CA125可提示卵巢癌的潜在风险,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3.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YFRA21-1是一种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CYFRA21-1的水平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存活率。

4.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尤其在小细胞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表达较高。

通过检测NSE的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这些类型的肿瘤。

5.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SCC-Ag是一种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标志物,特别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和监测。

较高水平的SCC-Ag与宫颈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相关。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2)CEA:癌胚抗原(3)CA199:糖类抗原199(4)CA125:癌抗原125(5)CA153:肿瘤抗原153(6)CA50:癌抗原50(7)CA242:糖类抗原242(8)β2—MG:β2—微球蛋白(9)Fe Pro:血清铁蛋白:(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TNF:肿瘤坏死因子AFP: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病理学中的常见病理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病理学中的常见病理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病理学中的常见病理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通过病理标志物的检查可以有效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病理学中的一些常见病理标志物以及它们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检测出的一类特殊物质,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α-胚胎抗原(AF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这些标志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以及疗效监测。

例如,CEA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FP与肝癌的关联性密切,PSA则被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二、炎症标志物炎症标志物是指在炎症反应发生时体内产生的一类物质,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血沉等。

这类标志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炎症程度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其水平上升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以及风湿性疾病等。

三、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是一组检测心脏肌肉损伤的标志物,通过血液检查可以评估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常见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cTnI、cTnT)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发生后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四、肾功能标志物肾功能标志物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的指标,如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等。

这些标志物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BUN和Cr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肾功能损害,尿酸则与痛风等相关。

五、血糖标志物血糖标志物是评估糖尿病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最常用的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帮助判断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参与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包括IgA、IgM、IgG等。

这些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常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常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磷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SCC主要用于监测宫颈、肺、食管、肛门、头颈部区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程。并不是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缺乏临床敏感度和特异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大多数小细胞癌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且其水平与临床进程相平行。神经母细胞癌患者NSE水平也明显升高。
人附睾蛋白(HE4)
作为辅助手段用来监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RSA)
升高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炎症、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等。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升高见于前列腺癌,FPSA/TPSA比值可帮助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
高尔基体蛋白(GP73)
是肝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新标志物,继甲胎蛋白之后另一个肝癌中期诊断指标。
糖类抗原50(CA-50)
增高常见于各类上皮癌,其中胰腺癌(80%-97%)、胆囊癌阳性率高达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0%)、胃肠道癌(77%)。CA50检查结果与CA199很接近。其次非肿瘤性疾病如胰腺炎、结肠炎、肺炎等,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糖类抗原CA-125
卵巢癌时CA125检出率可达70%-90%。适用于浆液性囊腺癌和未分化的卵巢癌。黏液性卵巢癌阳性率较低。检测结果不能用作卵巢癌确诊,也无早期诊断价值,可用于疗效检测和判定有无复发和转移。
常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常见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
检查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但并无特异性。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也会升高。妊娠期异常升高常提示胎儿有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癌胚抗原(CEA)

15项常见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15项常见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常见15项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介绍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以下简单介绍15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甲胎蛋白(AFP)意义:AFP是与肝癌有关测肿瘤标志物。

1)诊断原发性肝癌:检测AFP的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联检AFP+AFP-L3。

较目前较常用的诊断肝癌的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和血液生化测定等方法敏感;cutoff值>400ng/mL。

2)动态监测以鉴别诊断肝癌(继发性)、急性肝炎、肝硬化:cutoff值<400ng/mL,多数在300ng/mL 以下,一般急性肝病,可随病情好转AFP含量下降或正常,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逐渐上升(很少超过100ng/mL)。

3)预后评估。

4)疗效监测:(联检HCG)术后、放疗、化疗期间和治疗后,以小于5日的生理半衰期速度较快降低,表明肿瘤被完全切除;若速度较慢降低,应考虑代谢障碍、伴有肝脏疾病或残留,应严密监测。

5)复发和转移判断。

其他意义:妊娠期先天性疾病的初诊,确诊需进一步羊穿或B超:与孕周不对称的升高,联合B超检查可判定无脑儿、脊柱裂、胎儿窘迫综合征和胎儿宫内死亡;孕中期AFP mom>2.5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危,进一步联合羊水、B超做出诊断。

价值在于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者胚胎细胞恶性肿瘤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监测。

已广泛用于肝癌、生殖细胞瘤高危人群的普查、诊断、临床随访、疗效观察以及预测复发和转移。

2.铁蛋白(Ferritin)意义:Ferritin储铁指标,恶性肿瘤标志物之一(主要指肝癌、血液肿瘤、淋巴瘤、胰腺癌、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乳腺癌、卵巢癌)。

1)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肝癌标志物:尤其早期诊断AFP阴性的肝癌的又一敏感标志物。

2)辅助诊断肝转移性、肺转移性、乳腺转移性肿瘤:76%肝转移患者Ferritin会高于400ng/mL;87%肺转移患者Ferritin会阳性。

肿瘤标志物项目及项目意义

肿瘤标志物项目及项目意义

肿瘤标志物项目及项目意义摘要:一、肿瘤标志物概述二、常见肿瘤标志物项目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四、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五、总结正文: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体内某些生物物质的数量或性质发生改变的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早期发现、诊断、监测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肿瘤标志物并非特异性指标,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局限性。

本文将对常见肿瘤标志物项目进行介绍,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及应对策略。

一、肿瘤标志物概述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生物标志物,它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肿瘤标志物的种类繁多,包括蛋白质、糖蛋白、酶、基因等。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病情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

二、常见肿瘤标志物项目1.癌症抗原抗原:如CEA(癌胚抗原)、CA125(卵巢癌抗原)、CA19-9(胰腺癌抗原)等。

2.酶类:如ALP(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转肽酶)等。

3.激素类:如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SH、LH等。

4.蛋白质类:如AFP(甲胎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等。

5.基因类:如p53、KRAS等。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1.早期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病变,提高治愈率。

2.辅助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3.病情监测: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评估病情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4.预后评估:评估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质量。

四、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1.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单一指标不足以判断肿瘤:需结合多个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评估。

3.受生理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

4.应对策略:a.开展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b.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检查手段,综合评估。

c.定期复查,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五、总结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早期发现、诊断、病情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肿瘤指标和意义

常见肿瘤指标和意义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740) 发表者:朱陵君(访问人次:22:51 全网发布:2012-09-26 ).甲胎蛋白(AFP1 15 ng/ml正常参考值:0~、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升患者的AFP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高,越是晚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值异常高者一AFP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般提示预后不佳,提示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值应降至20ng/ml以下,二个月,AFP值一般低AFP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

于350-400ng/ml中度AFPAFP也会明显升高。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携带者。

某些消HBsAg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升高提示胎儿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化道癌也会出现AFP提示结合孕妇年龄)AFP降低(无脑症、脊柱裂、食管atresia或多胎,综合征的危险性。

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CEA2.癌胚抗原( 5 ng/ml~正常参考值:0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CEA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

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CEA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关抗原,6小肠腺癌%)(、60-90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胰腺癌70-80、(. .、%)(40-68乳腺癌肝癌(62-75%)、56-800-83%)、肺癌(%)、%)。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31-46泌尿系癌肿(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CEA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有无转CEA含量与肿瘤大小、CEA浸泡液”中的可先于血中存在。

瘤“CEA 的升高尤为明显。

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他体液中的CEA可达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CEA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tumor marker ,TM)是指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 的化学物质,又称肿瘤标记物。

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它们或不存在于 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 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 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理想的肿瘤标记应该是肿瘤组织所特有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

肿瘤标志一般是指肿瘤组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增高特别明显而有 显著意义的化学成分。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中, 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

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可辅助诊断肿瘤、分析病程、 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这类 TM 称为体液TM常用肿瘤标志介绍血清肿瘤标志物:胚胎性抗原(AFR CEA ;糖蛋白抗原:(CA15-3 CA125 CA19-9 CA50 CA24-2、CA72-4)它是由于细胞膜成分异常糖基化而形成的抗原;蛋白质抗原:(NMR22细胞角蛋白1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酶类(NSE ;激素(HCG)血清肿瘤标志物:胚胎性抗原细胞肿瘤标志物:分化标志、增殖标志、转移潜在性标志、癌基因及抗癌基 因等。

常见的体检项目可分为如下几种: 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值小于等于3.45微 克/升。

最初在结肠癌患者中发现 CEA 升高,后来发现,在胃癌、尿道癌、卵巢 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膀胱癌和宫颈癌患者中,有 30% 的患者血CEA 升高。

甲胎蛋白(AFP): AFP 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是诊断原 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约87%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 高达20微克/升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全网发布:2012-09-26 22:51 发表者:朱陵君(访问人次:740)1.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0~15 ng/ml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 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AF 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

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2.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0~5 ng/ml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 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

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

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

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

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

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3.癌抗原125(CA125)正常参考值:0.1~35 U/ml。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 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

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

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

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

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 5U/ml。

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

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

4.癌抗原15-3(CA15-3)正常参考值:0.1~25 U/ml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

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

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5.癌抗原19-9(CA19-9)正常参考值:0.1~27 U/ml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CA1 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当CA19-9小于10 0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

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当血清CA19-9水平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

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对于胃癌,建议做CA 72-4和CEA联合检测)。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必须加以鉴别。

6.癌抗原72-4(CA72-4)正常参考值:0.1~7 U/ml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

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 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

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

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

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

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

7.癌抗原242(CA242)正常参考值:0~17 U/m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

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

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

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8.癌抗原50(CA50)正常参考值:0~20 U/ml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

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

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

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故CA 50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

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

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正常参考值:0.10~4 ng/mln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C 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

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 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 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n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参考值:0~16 ng/ml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

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

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

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

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n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正常参考值:< 1.5 mg/Ln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

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