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模式识别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历年真题,考试重点,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考研经验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历年真题,考试重点,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考研经验

北航考研详解与指导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出分数前查查相关实验室,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老师,出分数后,给导师发邮件,一般比较牛的导师保研的就招了几个,外校的基本很难得到回复,如果你发邮件过去,老师两三天没回你(当然周末不算,周一周二发,周末老师很多不上班不看邮件),基本邮件可能就沉入大海了。

一般从导师回复的邮件可以看出老师是否有意向要你,如果有意向,会问你对什么方向感兴趣不,或者要你再发比较详细的简介,或者问你是否在北京,在北京的话可以来找找他;如果没意向,会婉拒你,比如名额没定,或者得看复试表现。

如果老师有意向收你,可以提前来北京,跟导师见面聊聊,带上自己的自我简介,自我简介尽量详细点,突出自己的优势,兴趣什么的都可以提,多花点心思在简历上。

一个师姐的邮件经验:当时就是出分数后就给导师发邮件,有两个没回我,来了之后也知道是非常厉害的导师,现在的导师就回我邮件了,直接问我是否对什么方向感兴趣不,如果在北京可以来找他,然后我就提前来北京跟导师见面了,那个时候导师也比较有意向招我了。

跟老师见面的时候也没问我专业问题,就是闲聊差不多,不用表现得太紧张,这个可能每个老师不同。

对于去年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前面30分C语言,比较基础的知识,最后的大题是编一个结构体;然后60分是图像方面的知识,题和问题全是英语,包括阈值,二值化等等。

因为我是跨专业,本科的时候没接触过图像的知识,所以考完我都不知道是考的图像方面的知识,我当时以为考的是逻辑理解能力,题给的信息量大,只要理解题目,没有图像知识,也能做出来。

最后十分英语写作,关于为什么选择图像处理中心或者你学习图像处理的优势。

复试通知上关于笔试信息是专业英语、C/C++语言和专业知识,复试前心里都会比较担忧,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考完会发现大部分都是平时的一个积累,笔试前好好复习C/C++,看看英语,可以侧重航空航天方面的,了解一些专业名词。

关于面试的问题,面试地点是在一个会议室,老师围着会议桌坐着,离门最近的位置就是面试学生的。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3)(4)6、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1维空间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 B® 0}, A)(2)({A}, {0, 1}, {A®0, A® 0A}, A)(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4)({A}, {0, 1}, {A®01, A® 0A1, A® 1A0}, A)二、(15分)简答及证明题(1)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2)证明马氏距离是平移不变的、非奇异线性变换不变的。

答:(1)分类准则,模式相似性测度,特征量的选择,量纲。

(2)证明:(2分)(2分) (1分)设,有非奇异线性变换:(1分)(4分)三、(8分)说明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在分类中的意义并证明之。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 (3)(4)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2)({A}, {0, 1}, {A?0, A? 0A}, A)(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4)({A}, {0, 1}, {A?01, A? 0A1, A? 1A0}, A)二、(15分)简答及证明题(1)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2)证明马氏距离是平移不变的、非奇异线性变换不变的。

答:(1)分类准则,模式相似性测度,特征量的选择,量纲。

(2)证明:(2分)(2分)(1分)设,有非奇异线性变换:(1分)(4分)三、(8分)说明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在分类中的意义并证明之。

模式识别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式识别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式识别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模式识别期末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1 下列关于机器学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B. 机器学习只能应用于结构化数据C. 机器学习不需要预先定义规则D. 机器学习只能处理监督学习问题答案:A1.2 在监督学习中,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正确的训练过程?A. 通过输入特征和预期输出,训练一个模型来进行预测B. 通过输入特征和可能的输出,训练一个模型来进行预测C. 通过输入特征和无标签的数据,训练一个模型来进行预测D. 通过输入特征和已有标签的数据,训练一个模型来进行分类答案:D2. 简答题2.1 请解释什么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指在给定一组输入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学习和建模,识别和分类输入数据中的模式或规律。

通过模式识别算法,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重要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聚类或预测等任务。

2.2 请解释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中训练数据包含了输入特征和对应的标签或输出。

通过给算法提供已知输入和输出的训练样本,监督学习的目标是学习一个函数,将新的输入映射到正确的输出。

而无监督学习则没有标签或输出信息。

无监督学习的目标是从未标记的数据中找到模式和结构。

这种学习方法通常用于聚类、降维和异常检测等任务。

3. 计算题3.1 请计算以下数据集的平均值:[2, 4, 6, 8, 10]答案:63.2 请计算以下数据集的标准差:[1, 3, 5, 7, 9]答案:2.834. 综合题4.1 对于一个二分类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请简要解释逻辑回归模型的原理,并说明它适用的场景。

逻辑回归模型是一种用于解决二分类问题的监督学习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特征的线性组合传递给一个非线性函数(称为sigmoid函数),将实数值映射到[0,1]之间的概率。

这个映射的概率可以被解释为某个样本属于正类的概率。

逻辑回归适用于需要估计二分类问题的概率的场景,例如垃圾邮件分类、欺诈检测等。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复习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复习

题型:1.填空题5题填空题2.名词解释4题3.问答题4题4.计算作图题3题5.综合计算题1题备注1:没有整理第一章和第六章,老师说不考的备注2:非线性判别函数相关概念P69概率相关定义、性质、公式P83以后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公式P85最小风险贝叶斯P86正态贝叶斯P90综合计算有可能是第六次作业一、填空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模式识别分类:1.从实现方法来分模式识别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从理论上来分,有统计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聚类分析是按照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根据距离函数的规律做模式分类的。

模式的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模式识别的任务: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1.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思维;2.生物计算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蛋白分子作芯片;3.光计算机--用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光的处理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训练学习方法: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无先验知识,甚至类别数也未知)。

统计模式识别有:1.聚类分析法(非监督);2.判决函数法/几何分类法(监督);3.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以模式集在特征空间中分布的类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对总体特征进行研究,以取得分类的方法数据的标准化目的:消除各个分量之间数值范围大小对算法的影响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书P7聚类过程遵循的基本步骤:特征选择;近邻测度;聚类准则;聚类算法;结果验证;结果判定。

相似测度基础:以两矢量的方向是否相近作为考虑的基础,矢量长度并不重要。

确定聚类准则的两种方式:阈值准则,函数准则基于距离阈值的聚类算法——分解聚类:近邻聚类法;最大最小距离聚类法类间距离计算准则: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 3)中间距离法4)重心法5)类平均距离法6)离差平方和法P24系统聚类法——合并的思想用于随机模式分类识别的方法,通常称为贝叶斯判决。

模式识别期末试题汇编

模式识别期末试题汇编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 (3)(4)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2)({A}, {0, 1}, {A→0, A→ 0A}, A)(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4)({A}, {0, 1}, {A→01, A→ 0A1, A→ 1A0}, A)9、影响层次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模式距离的测度、(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门限、预定的类别数目))。

10、欧式距离具有( 1、2 );马式距离具有(1、2、3、4 )。

(1)平移不变性(2)旋转不变性(3)尺度缩放不变性(4)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11、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的几何意义是(正(负)表示样本点位于判别界面法向量指向的正(负)半空间中;绝对值正比于样本点到判别界面的距离。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模式识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 (3)(4)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 BA , B 0}, A)(2)({A}, {0, 1}, {A0, A 0A}, A)(3)({S}, {a, b}, {S 00S, S 11S, S 00, S 11}, S)(4)({A}, {0, 1}, {A01, A 0A1, A 1A0}, A)二、(15分)简答及证明题(1)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2)证明马氏距离是平移不变的、非奇异线性变换不变的。

答:(1)分类准则,模式相似性测度,特征量的选择,量纲。

(2)证明:(2分)(2分)(1分)设,有非奇异线性变换:(1分)(4分)三、(8分)说明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在分类中的意义并证明之。

答:(1)(4分)的绝对值正比于到超平面的距离平面的方程可以写成式中。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试卷01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试卷01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试题(B )一、填空题(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1.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识别系统通常由两个过程组成, 即分类器设计和( )。

2.统计模式识别把( )表达为一个随机向量(即特征向量), 将模式类表达为由有穷或无穷个具有相似数值特性的模式组成的集合。

3.特征一般有两种表达方法:(1)将特征表达为数值;(2)将特征表达为( )。

4.特征提取是指采用( )实现由模式测量空间向特征空间的转变。

5.同一类模式类样本的分布比较集中,没有或临界样本很少,这样的模式类称为( )。

6.加权空间的所有分界面都通过( )。

7.线性多类判别: 若每两个模式类间可用判别平面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M 类有( )个判别函数,存在有不确定区域。

8.当取0-1损失函数时, 最小风险贝叶斯判决准则等价于( )判决准则。

9.Neyman-Pearson 决策的基本思想是( )某一错误率,同时追求另一错误率最小。

10.聚类/集群:用事先不知样本的类别,而利用样本的先验知识来构造分类器属于( )学习。

11.相似性测度、聚类准则和( )称为聚类分析的三要素。

12.K/C 均值算法使用的聚类准则函数是误差平方和准则,通过反复迭代优化聚类结果,使所有样本到各自所属类别的中心的( )达到最小。

13.根据神经元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将神经网络分为分层网络和相互连接型网络两大类。

其中分层网络可细分为前向网络、( )和层内互连前向网络三种互连方式。

14.神经网络的特性及能力主要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及( )。

15.BP 神经网络是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前向网络,其中,神经元的传输函数为S 型函数,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是一种( )映射关系。

二、简答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两类问题的最小风险Bayes 决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已知一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为11/21/21⎡⎤⎢⎥⎣⎦,试问: (1)协方差矩阵中各元素的含义是什么? (2)K-L 变换的最佳准则是什么?(3)为什么说经K-L 变换后消除了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三、 计算题(2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已知有两类样本集,分别为ω1={x 1, x 2}={(1,2)T , (-1,0)T }; ω2={x 3, x 4} ={(-1,-2)T , (1,-1)T } 设初始权值w 1=(1,1,1)T , ρk =1,试用感知器固定增量法求判别函数,画出决策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E{x}
0.5
0.5
符合 K-L 变换进行特征压缩的最佳条件。因
P(ω1)=P(ω2)=0.5,故
协方差矩阵 0.25 0 0
Cx
E{(x
m)(x
m)}
0
0.25
0
0 0 0.25
从题中可以看出,协方差矩阵 Cx 已经是个对角
阵,故 的本征值 Cx
1 2 3 0.25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后 验 概 率 : P(ωi|x) = P(ωi) P(x1|ωi) P(x2|ωi)… P(xn|ωi) 类别清晰的直接分类算,如果是数据连续的, 假设属性服从正态分布,算出每个类的均值方 差,最后得到类条件概率分布。
均值: mean(x) 1 m xi m i1
方差: 1 m
var(x)
1 0 0
1
0
,2
1
,3
0
0
0
1
(1)、将其降到二维的情况:
选 λ1 和 λ2 对应的变换向量作为变换矩
阵,在这里我们取
1

2
,得到
1 0
。 0
1
0 0
由 y x 得变换后的二维模式特征为
: w1
0 1 1 1
{
0
,
0
,
0
, 1}
: w2
{
0 0
(xi x)^2
m 1 i1
二:解答
1.设有如下三类模式样本集 ω1,ω2 和 ω3,
其先验概率相等,求 Sw 和 Sb
ω1:{(1 0)T, (2 0) T, (1 1) T}
ω2:{(-1 0)T, (0 1) T, (-1 1) T}
ω3:{(-1 -1)T, (0 -1) T, (0 -2) T}
答:由于三类样本集的先验概率相等,则概率均
为 1/3。
多类情况的类内散度矩阵,可写成各类的类
内散布矩阵的先验概率的加权和,即:
c
c
Sw P(i )E{(x mi )( x mi )T | i} Ci
i 1
i 1
其中
Ci
是第
i
类的协方差矩阵。其中 m1
, 4
3 1
3
, - 2
m2


j 1
息。
2. 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信息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分类决
策,后处理。
3.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分类器设计过程?
答:根据训练数据求出先验概率
类条件概率分布
利用贝叶斯公式得到后验概率
如果输入待测样本 X,计算 X 的后验概率根 据后验概率大小进行分类决策分析。 4. 怎样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获得各个属性的类 条件概率分布? 答:假设各属性独立,P(x| ωi) =P(x1, x2, …, xn |ωi) = P(x1| ωi) P(x2|ωi)… P(xn|ωi)
2015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
一:问答
1. 什么是模式?
通过对具体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
时间和空间p分( x布| 的wP i )信,(iw 息i )1称,,i2为 1模,2式。模式所指的







而 是 P( wi
我们从事物中获得 | x)
P( x | wi )P(wi )
2
P(x | wj )P(wj )
, 10
,
0
1
,
11}
(2)、将其降到一维的情况:
选 λ1 对应的变换向量作为变换矩阵,由 y x
得变换后的一维模式特征为
: w1 {0,1,1,1} : w2 {0,0,0,1} 三:编程:
1. 已知样本集呈现正态分布,采用基于最小错
误率的贝叶斯决策方法,编程待定样本 x=(2,0)T
的类别,并画出分界线。
训练样本1
21
2
号k 3
3
特征 x1 1
1 -1
-1
2
-2
特征 x2 1
01
clear D1=[1,1,2;1,0,-1;]; D2=[-1,-1,-2;1,0,-1;]; u1=mean(D1,2); u2=mean(D2,2); c1=zeros(size(D1,1),size(D1,1)); for i=1:size(D1,2)
00..51493725
1 3
-00.6.6004499-
00..66004499
1 3
0.1975 0.5432
10..45943382
0.7654 0.1605
00..71665045
2. 设有如下两类样本集,其出现的概率相等: ω1:{(0 0 0)T, (1 0 0) T, (1 0 1) T , (1
其中,m0 为多类模式(如共有 c 类)分布的 总体均值向量,即:
c
m0 E{x} P(i )mi , i , i 1,2,, c i 1
1 1
m0
1
3
3
-
1 3
9
-
1 9

= c
Sb P(i )(mi m0 )(mi m0 )T
i 1
1 3
10..45943382
c1=c1+D1(:,i)*D1(:,i)'; end c1=c1/size(D1,2)-u1*u1'; c2=zeros(size(D2,1),size(D2,1)); for i=1:size(D2,2)
c2=c2+D2(:,i)*D2(:,i)'; end
c2=c2/size(D2,2)-u2*u2'; I=eye(size(c1,1),size(c1,1)); ic1=c1\I; ic2=c2\I; W1=-0.5*ic1; W2=-0.5*ic2; w1=ic1*u1; w2=ic2*u2; w10=-0.5*log(det(c1))-0.5*u1'*ic1*u1; w20=-0.5*log(det(c2))-0.5*u2'*ic2*u2; syms x1 x2; x=[x1;x2]; fprintf('决策界面方程为:') D=x'*(W1-W2)*x+(w1-w2)'*x+(w10-w20); pretty(D) fprintf('(2,0)代入决策面方程的值为:') value=subs(D,{x1,x2},[2 0]) figure ezplot(D) hold on plot(D1(1,:),D1(2,:),'bo') plot(D2(1,:),D2(2,:),'ks') plot(2,0,'rp') 决策界面方程为:
1 0) T} ω2:{(0 0 1)T, (0 1 0) T, (0 1 1) T , (1
1 1) T} 用 K-L 变换,分别把特征空间维数降到二维和
一维。
答:把 w1和 w2 两类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故
0 1 1 1 0 0 0 1
x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1
11
0.5
3 2
3
- 1
m3
-
3 4 3

Sw Sw1 Sw2 Sw3
1 3
2/3 -1/3
-21//33
1 3
12//33
21//33
1 3
2/3 -1/3
-
21//33
2/3 -1/9
- 12//93
类间散布矩阵常写成: c
Sb P(i )(mi m0 )(mi m0 )T i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