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血液与血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医学文章、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在作业完成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不求甚解,缺乏钻研精神。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我认为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血液与血型”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出血液与血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管理上,我尽力保持课堂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纪律的监管不够严格,或者是因为课堂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因此,我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监管,并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血液与血型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然而,部分学生在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10第1节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4)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10第1节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4)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说出ABO血型及鉴定的过程。

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二、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
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运载血细胞
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防御保卫
1、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2、输血和血型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节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中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后,学生知道了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血液,而血液又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人血涂片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更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的组成。

(2)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能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2)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对生物这门学科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而本节知识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学生可能经历过流血和血液化验的检查,但是对检查的结果——化验单和血液的成分,学生一般不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

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论层次。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止血和凝血七、教学反思:亮点:1.本节课是血液循环的基础部分,又贴合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对活跃;2.课堂结构相对完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师引导,生主体;4.在教学中能够强调考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了?师:(先确信同学们的观测能力)血液没有凝固是因为在新奇血液中加入了几滴抗凝剂(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甲试管内分层的血液(收好另一试管,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摸索以下问题:①分几层?②各层有何区别?生:(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觉新问题)淡黄色、半透亮的血浆层和红色的红细胞层专门易观看鉴别,在两层交界处的一层专门薄的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不易被发觉。

(可通过挂图关心学生进行观看)师:同学们看到了几层?什么缘故会显现分层现象?生:看到了3层,由于不同的物质轻重不一样,因此会显现分层现象。

师:专门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各层中有什么物质,最上层是什么颜色?生:淡黄色。

师:对,这一层是血浆,占到了血液体积的55%,血浆中含有哪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内容。

生:(自学,归纳总结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师:展现血浆成分及功能的扇形模式图(图10-1)。

(用较直观的几何图形加深同学们对血浆的认识)师:血液分层后的白色中间薄层和红色下层均是血细胞,要想了解这几种血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请看图(展现《人体血细胞》的挂图)。

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图解,同学对3种血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了大致的印象。

师: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看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在学生动手前一定要交代清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注意学生显微镜操作的规范性。

生:观看涂片,并讨论如下问题:(1)哪种血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区别红细胞与白细胞?(3)你看到了血小板吗?(4)血液为何是红色的?师:围绕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3种血细胞的数目、形状和结构特点。

数目形状结构特点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师:上述血细胞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何作用呢?假如它们的数量发生改变,。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重点: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难点:
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ppt
教学程序和内容
【含导入、新授、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问: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进入课题
观察血液的组成
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成分
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题,学习实验的规X操作
血液中血浆及血细胞的组成
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色及所占体积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讲解、巡视、指导
实验: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的正常值,血液为什么是红色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和图10—2人的血细胞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认识化验单,知道血常规检测内容
展示几X化验单,分发给学生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
(第二课时)输血和血型
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
讨论,交流
输血原则
巡视并适时指导
分组活动,模拟“血型鉴定”
我过无偿献血制度
讲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查找有关无偿献血资料(课逅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
贫血的概念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
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
了解发炎
讲解什么是发炎
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
血小板与凝血
巡回演示比较
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10—1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或亲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2、教师准备:新鲜的鸡血做“血红蛋白特性的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所需的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3、FLASH:血液的组成4、视频文件:(1)人的血液构成;(2)白血球的功能;(3)白细胞吞噬细菌;(4)血液中的红细胞。

教学过程巩固练习1、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 .B . 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C . 运输养料和废物D .2、血液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 .红细胞B .血红蛋白C .养料D .二氧化碳 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 .白细胞B .红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4、下列细胞中能能吞噬病菌的是 ( )A .红细胞B .脂肪细胞C .白细胞D .精细胞 5、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血小板和白细胞 C .血小板和红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6、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 、B 、C 、D 四支试管中,其中A 、B 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 、D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7A .血浆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小板作业 板书设计10—1 血液和血型白细胞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组成;2.掌握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3.了解Rh因子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4.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血液的作用和组成;2.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1.Rh因子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血液的作用和组成教学内容1.血液的定义;2.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3.血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血液的作用和组成;2.让学生观察血液采集现象和血液涂片,理解血液的组成和特点。

2. 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教学内容1.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Rh血型系统的概念。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让学生观察血型鉴定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方法;3.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Rh血型系统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

3. 综合练习教学内容1.小组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探究其他动物的血型;2.综合练习:练习血型鉴定,巩固学生对ABO血型系统的掌握。

教学步骤1.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其他动物的血型;2.组织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并进行类比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血液和血型的基本概念;2.观察法:通过观察血液采集现象和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和血型的特点;3.探究法:通过小组探究和血型鉴定综合练习,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学情分析1.七年级生物下册探究血液和血型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对血液的组成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2.在课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避免知识过于抽象和深奥,注重案例和实例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新)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1)

(新)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1)

血液和血型【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目标达成:1、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标准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胖胖最近要减肥,请你帮他选出最正确的减肥方法〔〕A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B 到药店买减肥药C 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D 适量的锻炼加合理膳食2、以下表达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每日三餐按时进食,晚饭不能吃得太饱B 已变质的食物必须在锅内蒸煮后,才能食用C 饭后不能立即进行体育锻炼D 新鲜的蘑菇一般含有毒的物质较多3.以下不符合饮食习惯的是〔〕A.食物多样性,不挑食B.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C.饭后加强运动,以帮助消化D.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阅读教材38—39页,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答复1.当身体某一局部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2.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3.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4.什么叫贫血?5.红细胞的组成?6.血小板的作用?学生思考答复【合作探究】1、血液的功能学生阅读教材39—40页,观察血涂片,血常规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血液的功能及异常情况。

2、血液的成分【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分析诊断结果,哪项异常,提出合理化建议。

患者检查工程检查结果诊断结果A 红细胞计数〔RBC〕 3.0×1012/LB 白细胞计数〔WBC〕15×109/LC 血小板计数〔PLT〕0.5×1011/LD 血红蛋白〔HB〕90 g/L2、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强化训练】1、各种血细胞的作用、数量、功能等2、教材课后习题1、2、3【归纳总结】1、指出重点2、归纳整理【板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设计依据与构想】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我想我说”“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第2课时(血型鉴定和输血)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说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
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㈡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
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
病提供科学依据。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㈡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㈠教师准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书写教案。

㈡学生准备
1.预习。

2.完成同步导学课前预习的相关题目。

【教学流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血液属于什么组织?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方案: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然后请同学观察课本38页图10-1 血液的分层现象,并让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水(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55%)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观察一下人的血涂片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
方案: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39课文相关内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最多较多较少
形态结构功能1.成熟的无核,呈双凹
圆饼状。

2.含血红蛋白,呈现红
色,能运输氧气。

1.体积比红
细胞大。

2.有核,种
类繁多。

1.体积最小,无核。

2.可以止血并加速
凝血。

活动三:我想我说
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

方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然后教师解读“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成果检测
1.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运走细胞产生的_________等废物。

2.血液是由_________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其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它具有
功能。

3.当血液里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出现贫血,应多吃含_________和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4.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表现出_________增多的现象。

5.在血细胞中,有些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四、布置课后作业。

(同步导学20-21页13-23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合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分层现象
(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55%)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2、人血涂片的观察
蛋白含量过少(少于100g/L),人就会出现贫血。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