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一、个人防护: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入实验室前,所有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面罩、护目镜和防护靴等。
根据实验室的等级和实验的特性,选择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2.洗手和消毒:进入实验室前和实验结束后,所有人员都必须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这有助于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气密性储存:所有实验物质必须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泄露和传播。
特别是对于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物质,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气密性储存。
4注意个人卫生: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吃东西、不喝水、不抽烟等。
这将有助于防止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面部区域受到污染。
5.急救培训:所有实验室人员都应接受急救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援助。
二、操作规范:1.准确操作:在进行各种生物学实验时,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任何误操作或不当操作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
2.实验前评估:在进行新的实验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实验物质的生物危险性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生物安全柜、化学橱、通风设备等。
确保实验物质不会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并防止自身受到污染。
4.避免交叉污染:在进行多个实验时,必须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人员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注意洗手、更换手套、清洗实验器械等,确保不同实验之间不发生物质的交叉污染。
5.废物处理:实验结束后,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正确处理。
对于具有生物危险性的废物,必须采用安全的方法进行灭活处理,防止废物泄漏或传播。
以上仅是一些基本的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实际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要求进行具体的规范制定和执行。
同时,实验室人员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指导,以保持对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的持续认知和遵守。
生物安全培训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培训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关注。
为了规范生物实验室的操作,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必须进行生物安全培训。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两个方面对生物安全培训进行探讨。
一、个人防护措施1.穿戴防护服和手套:生物实验室中的操作往往涉及到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接触,因此实验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穿戴防护服和手套。
防护服应该是耐化学腐蚀、松紧适当、防护性能好的材质。
手套应该是无菌的,选择合适的手套类型,根据实验需求和手的大小选择尺码,避免过紧或过松。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手套是否破损或穿透。
2.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生物实验室中空气和眼睛的保护同样重要,实验人员应佩戴透气性好的口罩,有效地过滤气溶胶或病原微生物。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带护目镜以保护眼睛部位,以避免化学药品或微生物等影响到眼睛。
3.长袖衣物和防护鞋:在接触到易燃化学品和细菌时,防护鞋能够减少实验人员的受伤几率。
同样,长袖衣物也能减少实验人员的受伤几率。
有时候,皮肤表面有伤口,化学试剂常常渗透到伤口部分,长袖衣物能够减少伤口的风险,增加皮肤的保护。
二、操作规范1.洗手和消毒:洗手和消毒是实验室中的基本操作。
在实验室工作前必须要先洗手,而且要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等不同情况下反复洗手。
同样,在操作完细菌或生物样本后,也要对工具进行消毒,如灭菌或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2.规范存放和标识:实验室工作中需要使用试剂、生物制品等物品,因此应按照相关规定存放物品,并对其进行标识。
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错误或弄混试剂,产生意外或误解实验数据。
3.规范操作流程:实验人员应该根据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要谨慎、仔细地执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注意实验中的时间、温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等步骤,避免疏漏或操作错误。
4.注意实验废弃物处理:在实验操作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及个人防护

手臂防护2 对手套要求
• 1.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适、灵活、握牢、耐 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 防护。
• 2.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配 戴及摘 除等培训。
• 3.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 4.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要点3 手套的使用
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用过 的工作服应先消毒,然后统一洗涤。 • 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 戴手套。
个体防护的配备原则
• 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 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 镜)。
个体防护的配备原则
•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 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
•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实 验室
(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
•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
危害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 •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
在生物安全柜上工作
开始
•关掉紫外灯,前窗开至适当高度,打开安全柜的 灯和风扇. •检查出风口是否有障碍物,等待5min。 •.
在生物安全柜上工作
准备工作 •在开始工作前应考虑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 所需设备,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尽量减少房间内的走动,保证正常气流。
在生物安全柜上工作
操作
•安全柜只放本次实验所需的物品。 •出风口不要有障碍物。 •大物体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把前窗降至适当高度。
• 当发生少量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即用浸 满消毒液的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的所以物品 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更换手套,不论是摘下手套还 是更换手套都要洗手。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要求一、基本要求(1)工作人员在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时,应穿专用防护服,戴防护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使用面部防护装置。
工作完毕必须在规定位置脱下工作服,不得穿着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2)工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佩戴两副手套)。
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3)在从事有可能出现渗漏的实验工作时,应穿戴防水鞋或防水鞋套。
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器材和用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在生物危害物质如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之中的一种物理屏障。
三、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实验人员在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操作时所涉及的防护部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眼睛;(2)头面部;(3)躯体;(4)手;(5)足、耳(听力);(6)呼吸道。
上述部位的防护装备包括:(1)眼镜(安全镜、护目镜);(2)口罩、面罩、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等;(3)帽子;(4)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5)手套;(6)鞋套和胶靴;(7)听力保护器等。
四、个人防护装备选择的原则实验室检测人员应通过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生物危害等级的病原微生物所需要的安全防护水平来选择个人防护装备。
五、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要点要求实验室人员掌握的基本要点是:(1)必须十分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及风险。
(2)熟悉所涉及的实验操作需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的类型。
(3)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六、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
(2)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4)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识不清、破损或泄漏的防护用品。
(5)在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时,实验人员应互相检查防护装备穿戴得是否正确和到位。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

手套与鞋套
1
手套:用于保护手部,防止 接触有害物质
2
鞋套:用于保护脚部,防止 接触有害物质
3
材质: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 适的材质,如橡胶、聚氯乙
烯等
4
使用方法:正确穿戴,确保 手套和鞋套与皮肤紧密贴合,
避免有害物质进入
3
个人防护措施
洗手与消毒
洗手频率:接触实验材料前后、接 触污染物前后、离开实验室前后
C
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如病毒、
寄生虫等。
生物安全等级4:适用于处理高
D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
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实验室操作规范
进入实验室前,必 须穿戴个人防护装 备,如防护服、手 套、口罩、护目镜 等。
实验过程中,必须 遵守实验室操作规 程,如避免直接接 触实验材料、使用 生物安全柜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 护
演讲人
目录
01 实 验 室 生 物 安 全
02 个 人 防 护 设 备
03 个 人 防 生物安全等级
A
生物安全等级1:最低生物安 全等级,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生物安全等级2:适用于处理一
B
般微生物的实验室,如细菌、
真菌等。
生物安全等级3:适用于处理病
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谢谢
02 知识、实验室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设备使用等
培训对象:实验室工作人
04 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
等
2
个人防护设备
防护服
作用:保护实验 人员免受生物危
害
材质:通常由聚 酯、聚丙烯等合
成材料制成
设计:根据实验 需求,有不同的
款式和尺寸
使用方法:正确 穿戴、定期更换、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

手部防护装备——手套
手套的清洗和更换:
使用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用后立即进行 高压灭菌消毒然后丢弃。
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区域。
工作人员在完成感染性物质试验,离开生物安全 柜之前,应该脱去外层手套丢入生物安全柜内的高 压灭菌袋中。然后用消毒液喷洗内层手套,以避免 污染门捏收、电灯开关、电话等(BSL-2和BSL-3实 验室)
6、听力保护器等
手部防护装备——手套
1、在实验室整个工作过程中都应使用手套进行操作。 2、在接触感染性物质(血液、体液、分泌液、渗出液以及接触粘膜和非完整
皮肤时),必须使用合适的手套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污染物溅出或生 物污染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害。 3、手套被污染,应该尽可能早的脱下,消毒后丢弃。 4、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 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
鞋套
在实验室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情 况下,穿合适的鞋子和鞋套或靴套,可以避免实 验人员足部(鞋袜)受到损伤。
BSL-2和BSL-3实验室要坚持穿鞋套或靴套。
禁止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和 机织鞋面的鞋。
足部防护装置不得离开实验室。
BSL-1实验室个人防护要求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所有可能的使用者介 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发给工作人员 书面的规章、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特别需要明确 的是,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就 不再能保护操作者。
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病原微生物分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 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ppt)
](https://img.taocdn.com/s3/m/d18f7b148bd63186bdebbc19.png)
15. 若使用高压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 相关规定和要求。
16. 应设紧急照明装置。 17. 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18. 应有足够的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
座 19. 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20. 应配备使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救急器材等。 21. 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22. 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8)2008.12.2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46-2004)2004.9.1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33-2002)2003.8.1
BSL-2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
BSL-2实验室在符合BSL-1实验室的要求基础上,满足 以下7条。
1.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室间的门应可 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2. 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3.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设施。 4.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物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
国务院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中要求,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不同,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 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BSL-1 、BSL-2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2006.5.1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2003.10.15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对于生物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作为高风险实验室之一,对个人防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操作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个人防护装备是生物安全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是穿戴合适的实验服。
实验服一般由防护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与危险物质的接触。
实验服要求严密闭合,应尽量覆盖身体的大部分部位,如手臂、腿部等。
穿戴实验服时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有空隙,以免发生意外。
接着是戴上防护手套。
防护手套一般由天然橡胶、丁腈橡胶等材料制成,能够有效地隔离实验操作中的危险物质。
戴手套时要确保手套表面整洁,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同时手套也需要经常更换,以保证防护效果。
此外,实验操作者还应佩戴眼镜、口罩等防护用品,保护眼睛和呼吸道不被危险物质侵害。
在操作注意事项方面,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手部卫生。
在实验前,实验操作者需要充分洗手,使用肥皂清洁双手,以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病毒等污染物。
实验操作中,如果手部受到了外界的污染,应立即清洗干净。
其次是防止实验物质的误吸入和误吞食。
在实验操作前,要特别注意实验物质的毒性和危险程度,以及各类实验操作可能会产生的危险物质。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手或其他物体接触到嘴部,以免吸入或吞食危险物质。
另外,实验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并且熟悉操作规程和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危险发生。
综上所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是保障实验人员进行高风险实验的重要措施。
实验人员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保护自己不被危险物质侵害。
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注意事项,做好手部卫生和预防误吸入、误吞食等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个人防护的重要性,才能保证生物安全实验的顺利进行,减少人员和环境的风险,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阻挡空 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 引起物品的潜 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工作完成后以及每天下班前,使用消毒液对生物 安全柜的表面进行擦拭。
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 机应至少运行5min。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
——胡晓倩
主要内容: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实验室工作中面临的生物 危害及防护
定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为避免生物危险因子造成实验 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保护 实验室人员及其周围环境、人员安全的综合措施。
实验室生物危害:指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研究过程中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
离心机的使用
空离心桶用蒸馏水或乙醇(异丙醇,70%)来平衡。盐溶 液或次氯酸盐溶液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不能使用。
当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必须小心不能将离心管装得过 满,否则会导致漏液。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 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 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 措施的微生物。如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 病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 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
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本生灯,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 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 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 玻璃观察挡板看到。
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每天检查离心机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 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
每天检查离心转子和离心桶是否有腐蚀或细微裂痕。
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使用后将离心桶倒置存放使平衡液流干。
BSL-1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BSL-1实验室的适应操作对象是具有明确生物 学特征的,已知在健康成人中不引起疾病的、对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危害性最小的生物因子 (对应我国第四类危害的微生物),如大肠埃希 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 BSL)是指通 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等建设的实验室。
按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 (biosafety level 1~4,BSL 1~4),一级为最低,四级为最高。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安全设备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主要包括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安全罩等;实验室Biblioteka 施是生 物安全实验室的二级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biosafety cabinet,BSC)是直接操 作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负压过滤排风柜。
其防护原理是:从安全柜排除的空气经过高效 过滤器(HEPA过滤器)过滤释放,以保护外环境; 安全柜内形成的负压和气幕可以防止气溶胶外泄, 以保护操作者;送入安全柜工作区的空气经过HEPA 过滤器过滤,在安全柜内形成百级清洁度的环境, 以保护操作对象。
BSL-1实验室的安全设备个人防护:对高压灭 菌器、离心机安全罩没有要求,必要时可配备生 物安全柜;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着工作服、戴防 护眼镜;皮肤有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BSL-1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BSL-1实验室设计建造特殊要求:应该设有洗 手池;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易于清洁;地面 防滑,不得铺地毯;实验室台面不透水,耐腐蚀、 耐热;实验室的橱柜和实验台面应牢固;实验室如 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实验室应保证工作 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应有适当的消毒 设备。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所有可能的使用者介 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发给工作人员 书面的规章、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特别需要明确 的是,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就 不再能保护操作者。
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
离心机的使用
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 安全的前提条件。
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离心机必须放置在地面上,使小个子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 心机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桶。
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最好使用螺 旋盖)。
病原微生物分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 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
天花病毒、黄热病毒等。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 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 的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布氏杆菌等。
实验室感染:在从事生物危害因子操作时,当实 验室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规范 的操作程序,会导致实验室人员暴露并出现感染。
生物危害因子
病毒、细菌、真菌、毒素和寄生虫等; 组织细胞的培养和某些类型的核酸转染; 来自感染的人和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各种组织等。
病原微生物分类
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危 害程度最高,第一、二类病院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那些“我国尚未发现或已经宣布消 灭的微生物”被列为一类病原微生物,第四类危害 程度最低,即由第一类至第四类微生物的危害程度 是递减的。
BSL-2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