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

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材料体现出唐代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5.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缢死于佛室”;也有资料中说,在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

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调研检测二 历史 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调研检测二 历史  含答案

河北省2025届高三年级11 月阶段调研检测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品。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诸侯出仕王室的情况在典籍和彝器铭文中记载颇多。

如,文献和青铜铭文记载,二虢在文王时分封后,世为王室公卿;齐、卫、晋、鲁四国“并事康王”的史实在文献与彝器中也有印证。

这说明西周时期A. 朝廷与地方的关系较为密切B. 贵族等级秩序逐渐遭到破坏C.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趋于缓和D. 家国一体政治局面开始形成2.“物勒工名”是中国古代一项铭制,指器物上要刻上其制造者的名字,以方便管理者监察产品或追究产品质量责任。

该制度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发展到后来,器物上不仅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而且要记录包括制造地、督造人、计数、制作年号等。

据此可知,“物勒工名”A. 促进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 扩大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C. 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规范化D. 创新了工商业销售的方式3. 据考证,我国早在秦始皇时就设有博士,但不是学位,而是官名。

《汉书·百官志》里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

三国时期,魏明帝采纳卫觊的意见,在“廷尉”之下,正式设置律博士,专门负责增长司法官的专业素质与办案水平。

从魏至宋,几乎每朝都有律博士。

律博士的设置 A. 完善了国家的司法程序 B. 践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C. 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 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4. 据记载,武则天偏重佛教,但明白宣示,三教任务相同,令人撰写《三教珠英》;朝廷遇有大典,常令三教代表人物上殿宣讲各自的经典。

2021年河北省某校高考历史五调试卷(有答案)

2021年河北省某校高考历史五调试卷(有答案)

2021年河北省某校高考历史五调试卷一、选择题1.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B.曲辕犁的推广C.古代戏曲的成熟D.丞相制的废除2.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 吴敬梓的名著《儒林外史》中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商人万雪斋原是书僮,后来经商发达了,当他见到败落的旧主人时,仍不由自主地执下人对主人之礼。

小说中这种礼数反映了()A.万雪斋对旧主人仍有依附关系B.封建等级秩序具有顽强生命力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D.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关系4. 如表是台湾和内地学者针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提出的不同观点。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其对历史事件的认知B.两岸学者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还未达成共识C.文化差异是导致两地学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D.内地的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5.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6. 如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的变化(亿元),下述变化()﹣﹣据《中国统计年鉴》A.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D.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7. 如图为1988﹣2005年中国城市GDP和产业结构状况图。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水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试卷综析】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偏难怪题,总体难度适中,相对比较平和,但出题的材料和考查角度很灵活。

试题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和试题的选择性和导向性,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也体现了新课标卷特征。

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24.《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C 解读材料信息,材料的意思是“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多少,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的多少这三者互相配合得当。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即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题文】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C “泛驾之马”指的是不受驾驭的马,“斥(tuo)驰之士”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解读材料嘻嘻,汉武帝认为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4.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6.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第五次调研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第五次调研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第五次调研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48.0分)1.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

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

这说明()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2.如表为汉代各农耕区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南方地区田庄经济发展迅速B. 西北地区土地集中现象严重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3.《宋刑律》的律文内容基本上承袭了《唐律》,但在律之后附录了敕令,宋朝立法史上出现了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的情况。

这主要说明宋代()A.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B. 法律内容更加丰富C. 立法部门权力削弱D. 执法的随意性加强4.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A.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B. 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C. 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D.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5.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雅里“接壤。

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襄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

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 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B. 代表中央分取各地的使命C. 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D. 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6.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这反映出()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7.表: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1. 西周时期,既有国学,又有乡学。

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是国家的礼官,负责祭祀与典礼之事;乡学主要由大司徒来管理,大司徒管理下的小司徒、乡师、乡大夫等官员也是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者。

这说明西周时期的教育()A.已经过渡到平民教育B.具有官师合一的特点C.基本是原始教育遗留D.开始出现了私学雏形2. 秦汉时期,政府多次进行移民活动。

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狩五年“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

这些移民举措()A.保障了边防地区的安定B.彻底地消除了关东的安全隐患C.有利于地方统治的稳定D.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大规模开发3. 隋朝在洛阳城外设立回洛仓作为“国家粮仓”,仓储可达300万担。

唐朝时又设含嘉仓,其储粮可保证百万军队一年的口粮。

隋唐国家粮仓的设置()A.有利于发挥国家力量维持稳定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体现了政府救济体系较为完备D.确保了人们生活富足4. 《伤寒杂病论》流传至宋代时,由林亿等人整理校汀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书共收录方剂269方,使用的药物多达214种,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

由此可知,《伤寒杂病论》()A.系统总结了我国中医药学成就B.无愧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C.说明我国中医学缺乏创新精神D.可佐证古代科技的实用性5.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据此可知,当时江南市镇的发展()A.反映了商业活动逐渐摆脱政府监管B.便利了农村居民的商品交换C.体现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松弛D.冲击了传统乡村的社会秩序6. 清代前期,小说出版领域出现了刻印分工的形式。

所谓刻印分工,即作者自己刻版,完成后交由书坊印刷、发兑;书坊支付一定的赁板钱,利润由双方约定共享。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历史)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历史)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0分。

)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2.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3.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4.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5.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6.《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7.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8.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人们思想9.“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10.A.重视礼义教化B.强调严刑峻法C.主张王霸并用D.提倡上善若水11.《隋唐演义》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讲史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其中十八杰之一的李元霸以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为原型。

据此推断《隋唐演义》最可能创作于12.A.隋大业年间B.唐贞观年间C.明洪武年间D.清康熙年间13.《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14.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15.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16.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

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材料体现出唐代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5.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缢死于佛室”;也有资料中说,在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

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

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7.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

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

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

这表明官僚政治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B.并不排斥政治权力世袭制度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8.下表是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学著作统计表。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9.1834,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

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

”这表明卢坤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10.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11.据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

此调查说明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B.中国越来越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12.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弧悬岛国”的物种,则竞争力较弱,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

这一思想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13.近代一些感事忧时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知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息,人无间言,为国者庶乎有所藉手矣。

”下列主张属于“感事忧时之士”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14.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

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15.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向中国的好机会已经到来,上帝不允许我们放弃这个机会。

”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16.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

”上谕表明清政府A.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B.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D.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17.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来自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D.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18.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他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19.1920年,《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的封面(右图)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化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20.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县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

这一转变说明了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21.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严重的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

”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B.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中国革命潜伏着失败危险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22.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干部工人和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

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 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23.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

这揭示出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意识A.主要出现在近代出版界和知识界B.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C.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D.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24.1920—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

进口商品的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

这主要反映了A.国内市场的扩大B.民族工业的发展C.商品流向的变化D.商业资本的发展25.下图是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发行法币的数额图。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法币发行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C.抗战期间日本对沦陷区疯狂的掠夺D.法币的增发导致民族工业严重受阻2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小组提出的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中国共产党员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主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A.降低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B.有利于正面战场的持久作战C.有助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D.直接推动了政协会议的召开27.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

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

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

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人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28.1946年,千家驹在《评中美新商约》中说:“这种‘互惠’是一种狼与羊的互惠。

狼对羊说,你可以咬我一口,我也只要咬你一口,这不是‘平等“互惠’之至吗?”千家驹旨在强调A.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B.关贸总协定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C.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D.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29.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