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镉、砷、汞、铜测定规程
有机肥中铅、镉、铬、镍、铜、锌、砷和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机肥中铅、镉、铭、银、铜、锌、碑和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肥中铅(Pb)、镉(Cd),铭(Cr)、锲(Ni)、铜(Cu),锌(Zn)、神(AS)和汞(Hg)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肥中Pb、Cd、Cr.NixCu.Zn.AS和Hg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Pb、Cr.Ni、AS为O.10mg/kg;Cd、Hg为O.OlOmg/kg;Cu、Zn为O.50mg∕kg,>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原理样品经硝酸-盐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测试液经过雾化由教气导入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于一定质荷比的待测离子,质谱信号响应值与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数成正比,通过测量质谱信号计数确定样品中各元素浓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各元素含量。
4试剂或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或以上的试剂,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4.1硝酸(HNO3)O4.2盐酸(HeL)。
4.3过氧化氢(30%)。
4.4硝酸溶液:取50疝硝酸(4.1)加水定容至IoOOmL04.5标准储备液:Pb、Cd、Cr.Ni、Cu、Zn.AS有证ICP-MS专用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或有证单元素标准溶液,Hg.金(Au)有证单元素标准溶液。
4.6内标储备液:铳(SC)、锢(In)、钮(Bi)、错(Ge)有证单元素标准溶液。
4.7Pb、Cr、Ni、As、Cd、Cu、Zn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准确移取适量标准储备液(4.5),用硝酸溶液(4.4)逐级稀释至以下浓度:Pb、Cr、Ni、AS均为500.Oug/L;Cd为100.Oug/L;Cu、Zn均为5000ug∕L<,4.8Hg、AU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准确移取适量标准储备液(4.5),用硝酸溶液(4.4)逐级稀释至以下浓度:Hg›AU均为50.0ug/Lo4.9混合内标工作溶液:分别准确移取适量内标储备液(4.6),用硝酸溶液(4.4)逐级稀释至以下浓度:Sc、In、Bi、Ge均为100Oug∕L<,4.10质谱调谐液:仪器自备调谐液。
铅镉砷汞铜检测法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V D)。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 3nm,干燥温度100~120 ℃,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lml含铅(Pb)lu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贮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l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l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 .5 ml,混匀,精密吸取20ul注人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勻,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 , 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氣酸(4:1 )混合溶液5~10ml,混勻,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
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髙氣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法取供试品粗粉0 .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人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童,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转人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50-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操作正确,确保检品质量。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铅、镉、砷、汞、铜测定。
职责:QC执行,QC主任、质量部经理监督执行。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B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内容: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Ⅴ D)。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1. 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1.1.1.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1.1.2.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1.1.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光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4.1. 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第1页共6页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1.1.4.2.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最新国标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的砷(As)、镉(Cd)、钴(Co)、铬(Cr)、铜(Cu)、镍(Ni)、铅(Pb)、锑(Sb)、汞(Hg)九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九种金属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 方法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仲裁法)3.1 原理试样经加酸消解处理后,样品溶液由载气带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通道,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中被充分蒸发、解离、原子化和电离,转化成的带电荷的正离子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谱仪,质谱仪根据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测定。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元素质量数上的响应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对照标准工作曲线确定样品中各金属元素含量。
3.2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优级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2.1 硝酸:65%~68%(质量分数)。
3.2.2 过氧化氢:30%(质量分数)。
3.2.3 氢氟酸:40%(质量分数)。
3.2.4 硝酸溶液(2+98):量取20mL硝酸(3.2.1),缓缓倒入装有一定量水的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
3.2.5 氩气:纯度不小于99.999%。
3.2.6 砷、镉、钴、铬、铜、镍、铅、锑、汞、钪、锗、铟、铋、金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浓度1000μg/mL,市售商标有证标准物质。
铅镉砷汞铜检测法

铅镉砷汞铜检测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V D)。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 3nm,干燥温度100~120 ℃,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lml含铅(Pb)lu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贮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l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l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的溶液0 .5 ml,混匀,精密吸取20ul 注人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A法取供试品粗粉,精密称定,置聚四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 , 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气酸(4:1 )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
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髙气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1.主题内容:建立有铅、镉、砷、汞、铜检测法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铅、镉、砷、汞、铜检测法的操作。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4.责任:化验员、QC主管。
5. 用途:化验室6.内容6.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ⅤD)。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6.1.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1μg的溶液,既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μg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
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多元素测定的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第二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铅、镉、砷、汞、硒、铬、锡、铜、铁、锰、锌、镍、铝、锑、钾、钠、钙、镁、硼、钡、锶、钼、铊、钛、钒、钴的ICP-MS 测定;食品中钾、钠、钙、镁、铁、锰、镍、铜、锌、磷、硼、钡、铝、锶、钒、钛的ICP-OES 测定。
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2.原理样品经消解后,消解液以气溶胶形态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
根据各元素特定质量数(质荷比, m/z )进行分离定性;对于一定的质荷比,其质谱的信号强度与进入质谱仪的粒子数成正比,即质谱信号强度与样品中元素浓度成正比。
采用内标校正法,通过测定目标元素与内标元素的质谱信号强度比对试样溶液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3.试剂和材料注1: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硝酸(HNO3):经亚沸蒸馏或采用高纯试剂或优级纯试剂。
3.1.2 氩气(Ar):高纯氩气(>99.99%)或液氩。
3.1.3 氦气(He):高纯氦气(>99.99%)。
3.1.4 金(Au):金单元素标准溶液(1000 mg/L)3.2 试剂配制3.2.1 硝酸溶液(5+95):取50 mL硝酸,缓慢加入950 mL 水中,用水稀释至1000 mL。
3.2.2 汞标准稳定剂:取2mL单元素金(Au,1000 mg/L)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5+95)稀释至1000 mL,用于汞标准溶液的配制。
注 2:汞标准稳定剂亦可采用2 g/L 半胱氨酸盐酸盐+ 硝酸(5+95)混合溶液,或其它等效稳定剂。
3.3 标准品3.3.1 元素贮备液(1000 mg/L或100 mg/L):铅、镉、砷、汞、硒、铬、锡、铜、铁、锰、锌、镍、铝、锑、钾、钠、钙、镁、硼、钡、锶、钼、铊、钛、钒和钴,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贮备液,贮备液以稀硝酸介质为佳。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镍、铜、锌的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镍、铜、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本项目由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评审委员会专家组进行评审并通过立项,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负责研制,本项目批准文号为卫计办函[2015]94号。
主要起草人为:张建、韩志平、田志强、李凯、卢垣宇、孙宗奇、邵飞龙、朱丽波、李丽、周筑萍、陈兴林、罗杨。
开展方法学的研究包括样品消解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测定元素内标的选择、干扰实验等,确立了方法性能检验指标,如检出限、线性范围、重复性及准确度等。
组织3家省外实验室及一家省内实验室对线性范围、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进行方法的协同性验证。
经过数据的汇总,形成制订该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食品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压力罐消解及湿式消解三种消解方式,样品经消解后,消解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标准曲线法定量,同时测定铅、砷、汞、镉、钡、铬、银、镍8种元素。
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 样品消化方式选择:1.1消解方式:采用压力罐消解、微波消解、湿式消解三种消解方式,消解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2 消解体系:考察硝酸消解体系和硝酸+双氧水体系的消解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消解体系的消解效果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为减少消解空白,本方法选用硝酸消解体系。
1.3酸度影响:酸度在30%以内,影响在10%范围之内。
2 线性范围:铅、砷、镉、钡、银0~10μg/L,汞0~1μg /L,铬、镍0~100μg /L,实际测定中可根据样品中各元素含量不同调整最佳的线性范围,各相关系数R>0.999。
3 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制备21份消化空白,上机测定计算检出限及定量限。
检出限(mg/kg)分别为铅0.1,砷0.06,汞0.005,镉0.005,钡0.1,铬0.2,银0.06,镍0.2;固体样品定量限(mg/kg)分别为铅0.02,砷0.02,汞0.002,镉0.002,钡0.02,铬0.05,银0.02,镍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建立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操作规程,规范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的操作。
2.范围:本公司产品铅、镉、砷、汞、铜的检验。
3.责任:QC检验员。
4.内容: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D)测定中药材中的铅、镉、砷、汞、铜,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4.1.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4.1.1.1测定条件4.1.1.1.1参考条件:波长 283.3nm,干燥温度 100~120℃,持续 20 秒;灰化温度 400~750℃,持续 20~25 秒;原子化温度 1700~2100℃,持续 4~5秒;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4.1.1.2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铅(Pb)1µ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4.1.1.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 分别含铅 0ng、5ng、20ng、40ng、60ng、80ng 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 0.2%硝酸镁的溶液 1ml,混匀,精密吸取20µl 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1.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1.1.4.1 A 法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 25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4.1.1.4.2 B 法取供试品粗粉 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 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
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 50ml 量瓶中,用 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4.1.1.4.3 C 法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入高温炉中,于 500℃灰化 5~6 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量,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 10%硝酸溶液5ml 使溶解,转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4.1.1.5 测定法精密量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 0.2%硝酸镁的溶液 0.5ml,混匀,精密吸取 10~20µ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铅(Pb)的含量,计算,即得。
4.1.2 镉的测定(石墨炉法)4.1.2.1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 228.8nm,干燥温度 100~120℃,持续 20 秒;灰化温度300~500℃,持续 20~25 秒;原子化温度 1500~1900℃,持续 4~5秒;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4.1.2.2镉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镉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镉(Cd)1µ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4.1.2.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储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分别含镉0ng、0.8ng、2.0ng、4.0ng、6.0ng、8.0ng 的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10µ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1.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1.2.5 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20µ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若供试品有干扰,可分别精密量取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 0.2%硝酸镁的溶液 0.5ml,混匀,依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镉(Cd)的含量,计算,即得。
4.1.3砷的测定(氢化物法)4.1.3.1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 1%硼氢化钠和 0.3%氢氧化钠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193.7nm,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4.1.3.2砷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砷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砷(As)1µ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4.1.3.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砷标准储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分别含砷0ng、5ng、10ng、20ng、30ng、40ng 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0ml,置 25ml 量瓶中,加 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加 10%抗坏血酸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用盐酸溶液(20→100)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塞,置 80℃水浴中加热 3 分钟,取出,放冷。
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1.3.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的 A 法或 B 法制备。
4.1.3.5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自“加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起,依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砷(As)的含量,计算,即得。
4.1.4汞的测定(冷蒸气吸收法)4.1.4.1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 0.5%硼氢化钠和 0.1%氢氧化钠的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 253.6nm,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4.1.4.2汞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汞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汞(Hg)1µ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4.1.4.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汞标准储备液 0ml、0.1ml、0.3ml、0.5ml、0.7ml、0.9ml,置 50ml 量瓶中,加 20%硫酸溶液 10ml、5%高锰酸钾溶液 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1.4.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1.4.4.1 A 法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于 120℃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浓缩至 2~3ml,放冷,加 20%硫酸溶液 2ml、5%高锰酸钾溶液 0.5ml,摇匀,滴加 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 10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4.1.4.4.2 B 法取供试品粗粉 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 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于 120~140℃加热消解 4~8 小时(必要时延长消解时间,至消解完全),放冷,加 20%硫酸溶液 5ml、5%高锰酸钾溶液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 25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4.1.4.5 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汞(Hg)的含量,计算,即得。
4.1.5 铜的测定(火焰法)4.1.5.1 测定条件检测波长为 324.7nm,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必要时选择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校正。
4.1.5.2 铜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铜(Cu)10µ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4.1.5.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铜标准储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 分别含铜0µg、0.05µg、0.2µg、0.4µg、0.6µg、0.8µg 的溶液。
依次喷入火焰,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1.5.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1.5.5 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铜(Cu)的含量,计算,即得。
4.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4.2.1本法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中药材中的铅、砷、镉、汞、铜。
仪器由等离子体电离部分和四极杆质谱仪组成。
等离子体电离部分由进样系统、雾化器、雾化室、石英炬管、进样锥等组成;质谱仪部分由四极杆分析器和检测器等部件组成。
4.2.2标准品储备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砷、镉、汞、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10%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分别含铅、砷、镉、汞、铜为1µg、0.5µg、1µg、1µg、10µg 的溶液,即得。
4.2.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砷、镉、铜标准品储备液适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铅、砷 0ng、1ng、5ng、10ng、20ng,含镉 0ng、0.5ng、2.5ng、5ng、10ng,含铜0ng、50ng、100ng、200ng、500ng的系列浓度混合溶液。
另精密量取汞标准品储备液适量,用 10%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汞 0ng、0.2ng、0.5ng、1ng、2ng、5ng 的溶液,本液应临用配制。
4.2.4 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锗、铟、铋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水稀释制成每 1ml 各含1µg 的混合溶液,即得。
4.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于 60℃干燥 2 小时,粉碎成粗粉,取约 0.5g,精密称定,置耐压耐高温微波消解罐中,加硝酸 5~10ml(如果反应剧烈,放置至反应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