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姥姥小儿推拿汇总精编版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2012.04.07-08以下内容是从姥姥博客中摘录及个人听课时记录的笔记,仅作参考,还请各位妈妈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五指上的基本穴位:常用穴位(3岁小儿每个位置为15分钟,也可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增减;3岁以上小儿按摩需分男左女右,3岁以内为左手,如遇高烧不退可双手。

)1.阴掌(手心):A、拇指外侧:脾穴(从指尖到第一关节)、胃穴(从第一关结到第二关节,有说到大鱼际);(来回推为清补)板门:合胃止吐(小儿按筋结)B、食指外侧:大肠穴;刮痧后在食指根的关节处出现红点,可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或是推七节骨至长强,推的力度为推时出红白印即可,3岁小儿为30-40遍。

C、食指内侧:肝穴;(一般为清肝,不可补肝,补肝可由补肾达到补肝D、中指内侧:心穴;不许动E、无名指内侧:肺穴;F、小指:(从指尖数第一关节缝)肾穴也叫夜尿点(双手5分钟可治尿床);指尖为肾顶(掐7-9下可治盗汗,严重者需双手或掐9的倍数)、外侧为小肠穴;G、手心:内劳宫(与外劳宫相对);F、八卦:(手心半径,外三分之一处,看图)。

逆为泻,干咳3-5天、舌胎黄可逆八卦,不可碰中指根,手心必须放平,力度越轻越好。

支气管炎需45分钟,肺炎需55分钟。

G、四缝:2、3、4、5指的第二关节(中间关节)横纹处,掐可治流口水H、掌小横纹:五指根下,第一手掌横纹一带。

搓可止咳I、掌根:小天心。

可治口舌生疮2.阳掌(手背):A、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治肚脐以下一切着凉B、二人上马穴:简称‘二马’(手背四五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稍偏指尖方向一点);补肾C、一窝蜂(或乙窝蜂,手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可治刚刚感冒、流鼻涕、舌胎白,打喷嚏D、二扇门(中指指根两侧凹陷处)。

高烧惊厥,有汗不出,需往骨膜上掐3.手臂:天河水(小臂内侧尺桡骨之间。

从掌根向肘窝为小清天河水;反之为大清天河水)、退六腑(小臂下方或后方,从肘尖到掌根小指方向推,可以直推到第五指外侧、上三关(小臂前方或上方,拇指外侧,从掌根向曲池穴推)。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天柱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陈姥姥小儿推拿 问答整理

陈姥姥小儿推拿 问答整理
笑脸妈:姥姥,记得以前看您提到过小孩子嘴边发黑的事情,那代表什么?我家孩子昨天剃光头后出去可能着凉了,今天开始流鼻涕发低烧,嘴边发黑。我给他推拿了一窝风、阳池、平肝、清肺、补脾各5分钟,因为他没烧到38度,所以我没给他推天河水。我这样处理对吗?还需要做什么呢?怎么样才能让嘴边不发黑呢?
陈姥姥小儿推拿:回复@笑脸妈:嘴边一圈黑,一般是由受寒引起,也有受寒加消化不良。冬天是不适宜剃光头的!一窝蜂和膊阳池可以合二为一、其他时间太短了。还要加捏脊。
回复@笑脸妈:风寒咳嗽吃花椒蒸梨:一只梨分两半,去核。每半个梨心中放25颗花椒,蒸25-30分钟。上下午各吃半只。只针对风寒咳嗽。
-----------------------------------------------------------------------------------------------------------------
豌豆麻麻育女心经:姥姥你回来啦没?我又来麻烦你啦,我家女宝七个月,昨天开始打喷嚏咳嗽,今天开始淌鼻涕,体温37度上下,有点拉肚子,睡觉总是咳醒,怎么办啊
陈姥姥小儿推拿:回复@豌豆麻麻育女心经:黄蜂入洞100下,一窝蜂15分钟。舌尖红加小清天河水5--10分钟。补肾。
豌豆麻麻育女心经:回复 @陈姥姥小儿推拿:姥姥,我还想问问,感------------------------------------------------------------------------------------------------------------
@兔爷儿:请教姥姥,三岁十个月男孩,咳嗽发烧十天多,现在37.3度左右,咳嗽还是厉害,而且舌苔厚白。我每天捏积五次,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各200下,可效果一般,能麻烦您指点一下吗非常感谢!

小儿扁桃体发炎_陈姥姥小儿推拿

小儿扁桃体发炎_陈姥姥小儿推拿

小儿扁桃体发炎_陈姥姥小儿推拿新浪育儿论坛/望京开心果/希望妈的帖子【扁桃体发炎,愁死了孩子前些天扁桃体肿大,血象不高,发烧40度,前前后后吃了10天的消炎药(虽然我是反对吃消炎药的)了,5天的阿奇,5天的克拉霉素分散片,虽然不发烧了,可是顽固的扁桃体依然红肿,怎么办呢,愁死我了,消炎药不能再吃了啊。

亲们,谁有好办法?我们的梨水经常喝,孩子特别配合,连苦瓜水都喝,可是,怎么就是红肿呢。

】我给的方子:掐四横纹、平肝清肺。

便秘请大肠。

又因扁桃体在嗓子两侧,属胃经,还要加上清胃经。

发烧加天河水在与老师讨论后,老师给的方子是:退六腑20,可以考虑放血。

之后板门10,天河水10,肾10,涌泉5,掐少商、商央(此二穴为肺经)。

此病易反复发作,不太好治,建议天突埋线。

六腑:许谦光认为:‘大补元精,即心血也。

’虽凉穴同时可以壮水制火滋阴潜阳。

瘟毒颈肿,喉痹窒息,推此三万数立愈。

板门:清胃热、止吐泻、通三焦。

天河水: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口舌生疮等一切热证。

涌泉: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

少商:主治咽喉肿痛、鼻衄,高热、昏迷,癫狂等。

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

三棱针点刺少商穴主治重症肺炎所致的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中风昏迷,配商阳穴主治咽喉肿痛商阳: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

主要治疗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等疾病。

老师不仅用了退热大穴,还用了两个----天河水、六腑。

原以为发烧才用的穴还有许多大用!我想清胃热,老师直接用板门。

还加了少商、商阳清肺热。

总结:要更加深入广泛的了解每个穴位的作用及与它穴的搭配。

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种病。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小窍门

小儿推拿小窍门

小儿都是阳性身体,一般的感冒、咳嗽、流鼻涕、便便不好、尿床、不爱吃饭等,都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避免了吃药打针吃抗生素这样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恶果。

我也通过在孩子身上的实践获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介绍下孩子的5个手指分别代表的脏器从大拇指到小指头分别是:脾,肝,心,肺,肾。

1. 不爱吃饭- 捏脊据陈姥姥介绍背部有很多条经络经过,捏脊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和促进身体长高。

这个方法我只是偶尔给孩子做下,因为孩子本身胃口就很好个子长得也很快。

但据试验了这个方法的人说:捏脊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胃口大开并且身高也长势喜人了。

姥姥说:每年的5月和10月是孩子长个的最好季节,所以要赶在4月和9月就开始给孩子捏脊,让他们在长个的季节好好表现。

捏脊的方法很多种,这里介绍的是三字经派的3捏2提法。

3捏-让孩子俯卧在垫子上,先用手掌从上往下轻轻按压一下他的背部,让他放松。

从孩子的尾骨开始提起,要连皮带肉一起提起,不能只捏一点皮往上提,那样会比较疼的。

然后往上赶,就是两个大拇指在后,其他手指在前,连皮带肉一起往上赶,直到大椎处。

大椎就是脖子后面的大骨头处。

在大椎处再提几下,然后双手从孩子的脊柱两侧滑下来,使点劲哦。

这样的动作重复3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3捏。

2提-同样从孩子的尾骨出开始提起,然后向前赶两下,提一下,就这样重复,提一下赶两下,直到肋骨处,大概就是背部中间的地方。

然后一直赶到大椎,在大椎处再提几下。

这样的动作重复2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2提。

捏完了提完了,可以再把孩子脊柱两侧从上到下的用手捏一捏,让背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还适用于大人,我也让玉爸给我捏过,捏的时候有些疼,但捏完了很舒服。

大人捏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血压的人要从上往下捏,捏脊还有降压作用。

有想改善孩子胃口想让孩子长高的家长可以试一下。

2. 感冒流鼻涕-艾灸盒+黄蜂出洞孩子着凉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流鼻涕,所以家长尽量要在变天的时候给孩子适当地保暖,有风的时候要给孩子带帽子和围巾,保护好孩子的头。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四明陈氏著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

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

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

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

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

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

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筋脉拘挛。

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

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

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

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手法歌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

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

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

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

膀胱有病作淋疴肾水八卦运天河胃经有病呕逆多脾土肺经推即和?H 褂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土大肠八卦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

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数不可乱肺经病掐肺经边。

心经病掐天河水泻掐大肠脾土全呕掐肺经推三关目昏须掐肾水添。

再有横纹数十次天河兼之功必完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

又将天心揉数次其功效在片时间齿痛须揉肾水穴颊车推之自然安。

鼻塞伤风天心穴总筋脾土推七百耳聋多因肾水亏掐取肾水天河穴。

阳池兼行九百功后掐耳珠旁下侧。

咳嗽频频受风寒先要汗出沾手边次掐肺经横纹内乾位须要运周环。

心经有热运天河六腑有热推本科饮食不进推脾土小水短少掐肾多。

大肠作泻运多移大肠脾土病即除次取天门入虎口揉脐龟尾七百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姥姥小儿推拿中医思路:不要死记硬背穴位药方,而要取法于上,从中医基础入手,如阴阳五行,五蕴六气,子午流注等。

推拿基本原则: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

(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

)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

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

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

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会引起紊乱。

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手心、小臂经脉穴位1,大拇指侧,手掌与手背交界处,脾胃经。

往离心方向推为泄,向心方向为补,如果判断不了该补该泄则来回推,叫“平补平泄”,或称“清补”。

如果小儿有湿疹,勿补脾,补成脾湿更难治。

调养脾胃,以3岁小儿为例,每日1次,每次推10-15分钟。

板门穴可以和胃止吐,胃不好的人可以每天自己左右手此穴各按压10分钟。

2,食指指侧,手心手背交界掌大肠。

便干,向外推,便稀,向内推。

大肠不易推开,往往推很久都没作用,可以增大强度,轻轻地涂油刮痧。

或念9字决按照所需的方向顺着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每句掐一遍。

)3,食指正面,肝经。

肝只可泄,不能补。

4,中指心经。

心经不可动,会扰乱心神。

逆运八卦时,要握住中指指根,保护不要碰到心经。

要清心火,三字经派主要靠小清三河水。

5,四指正面,肺经。

肺经不可补,补完则咳不出痰。

肺经可泄,可隔去中指,与食指正面同推。

即平肝清肺。

6,小指正面,肾经。

肾经不可泄。

夜尿盗汗者为肾虚,可每日掐肾顶7-9下,单手。

严重者早晚各一次。

小指第一指缝为肾点,夜尿尿床者双手每日各掐5-10分钟,当夜可止。

此穴不可重掐。

7,小指侧面,手心手背交界处,小肠。

小便赤黄、发烧、能吃、上火都可以推小肠。

小肠可泄不可补。

8,手掌手臂交界处正中上面的小窝──小天心。

当发生高烧惊厥时,可掐此穴。

9,小臂内侧为天河水。

天河水安神泄心火,可治夜卧不宁。

天河水向上(向心)推,为小清天河水;向下(离心)推,为大清天河水。

如刚感冒,舌苔白时,可蘸葱姜水(煮水)清天河。

如感冒高烧,可蘸凉水顺势拍打,称打马过天河。

10,小臂内侧手臂与手掌接纹向内距离儿童手指三指处中央,为内关,相应的小臂外侧对应点为外关。

小儿高烧时,掐内关、外关,或者内外对掐,可防止头高热而四肢冰冷,四肢冰冷易发生惊厥。

11,小臂上侧──三关,下侧──六腑高烧至39.5度以上方可退六腑(从手肘推向手腕方向)。

退六腑过于寒凉,需要及时上三关(从手腕推向手肘方向)补充阳气。

通常,退六腑退了几分钟,也要上三关相应的时间。

如果小儿高烧却四肢冰凉,可着手脚泡热水(姜煮水亦可),然后上三关,把手脚弄热,防止惊厥。

12,四缝──第二指到第五指的从下至上第一关节处的4个横纹。

每日按四缝各7-9下,治嗓子疼,流口水,咽炎,腺状体肥大,打呼噜。

13,四横纹──第二到五指的手指与手掌相接处横纹。

来回推治咳嗽,清痰。

14,尺泽穴(下尺泽穴)此穴位于肺经上,点按此穴对大肠有好处,可治呼吸道疾病、腰疼。

每天左右各按10分钟。

手背穴位1,三四指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外劳宫。

着凉拉稀按此穴15分钟准好。

2,四五指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二人上马(二马)。

此穴补阳气。

肾虚的孩子可以一天按肾顶,一天按二马。

两穴轮留按。

3,手腕正中间的小坑──一窝风。

此穴主治流清鼻涕,如3-4岁,可按15分钟治疗。

此穴也治肚子疼。

捏积督脉统一身之阳气,捏积可治病,也可作平时保健只用。

平日身体无病时从下往上推,高烧时则从上往下推。

捏积不要饭后和晚上捏,要空腹,最好早上。

舌头红的孩子显示体虚,虚不受补。

如果头日捏脊后当夜小儿睡不踏实,次日则尝试从上往下捏。

逐日观察,慢慢转回从下往上捏。

为了保健的话,一周两次或两天一次频率。

提拉的力度:要用力到快要把孩子提起来。

(很大力!咔咔作响)身上胎记多的孩子表示胎内带来的阴气重,一定要捏脊。

通过捏脊可以把胎记去掉。

捏脊手法:每次共捏五遍,三捏两提。

第一至三遍:从尾骨尖开始向上滚捏(或者叫檊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两下后,双手反手向下,紧贴脊柱抹下去直到尾椎骨,开始第二次捏脊,共捏三遍。

记住:到大椎一定要提拉。

每一趟上去后都要用手掌从大椎处沿脊柱两侧抹下来。

即从夹脊穴下来,可以平补平泻。

第四第五遍:从尾椎骨开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后开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各手向上捻一下就要提拉一下。

提拉到肋骨就不要再提了,继续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

一般人被提拉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就是“积”。

各症疗法风寒感冒推拿方法:1,黄蜂入洞(大肠经起始点)按压300下2,一窝风按压15分钟3,捏积黄蜂入洞图示)其他方法:喝姜糖水,素叶煮水泡脚。

几根汤(就是香菜根、萝卜根加缨、白菜根、葱根+葱白,一起熬水15分钟左右)也可用王佑三膏将鼻周围一圈搓热(王佑三复方樟脑软膏,药店无售,陈姥姥处有售,私方,成分不详,内服外涂皆可,什么都治)风热感冒推拿方法:平肝清肺,逆运八卦,小清天河水。

调理舌苔,捏脊。

其他方法:如果高烧,可以用吴茱萸粉调以热醋,外托塑料布或膏药贴脚心。

一去虚火,二去高烧。

风热感冒容易反复高烧。

如果孩子舌苔黄,不可用艾灸的方法,如果舌尖红,也慎用。

去火食疗:稻香村有售萧山萝卜干,用此萝卜干煮水给小孩喝,治黄舌苔,红舌尖,便干,去火。

焦泡饭(做法待研究,大致是把米饭煮焦了上面到凉水刺啦一下,再煮开)焦泡饭配萧山萝卜干和咸菜,很去火。

孩子火大,也可用王佑三膏推拿肩胛骨外骨缝处30次降火。

阴阳辨如果患儿前半夜症状重,为阴正;如果后半夜症状重,或者白天会加重,为阳正,说明火大。

感冒时有的孩子一会流清鼻涕,一会流黄鼻涕,分辨不出是风热还是风寒感冒,可用手掌分阴阳。

两手分别在阴池和阳池向两侧推,推10分钟。

半小时后再观察鼻涕状况,以判阴阳。

发烧对付小儿高烧的思路,首先清大肠,然后再针对病患处施行推拿,诸如肺有火则清肺经,有鼻炎则治鼻炎。

发烧五步推:开天目30下(眉心向发际中央)推坎宫30下(缕眉毛至太阳穴)揉太阳30下(太阳穴)搓耳朵30下(从上至下,食指中指分于耳朵两侧)突然把耳朵折向前,顶耳后高骨。

小儿吃痛,大哭,出汗烧退。

高烧时耳尖放血:揉整个耳轮,揉红热针刺耳轮最高处挤血,用酒精棉擦拭,流得更多如果高烧是由于感冒,要多喝水咳嗽推拿方法:以3岁为例,按天突,膻中各200下,而后向左右分推前胸肋骨,按风门,肺腧各200下,而后左右分推肩胛骨。

有痰咳不出,揉天突,也可顺锁骨往两侧推,也可拍打锁骨下方,及大椎穴以下,两片肩胛骨中间的区域,上背部。

以牵动肺经,刺激排污。

食疗偏方:白舌苔白痰──花椒蒸梨(一个梨:50颗花椒),为好吃可放一点冰糖。

黄舌苔黄痰──川贝蒸梨(半个梨:1克川贝)莲藕水或莲藕粥。

肺炎逆运八卦55分钟;补肾补脾清大肠各15分钟。

如有湿疹,则清补脾(即拇指侧来回推)。

舌苔黄,或白腻将转黄时,才可用逆八卦。

便秘推拿方法:通常就是食指侧刮痧。

如果是长久性便秘,说明身体无水行舟,要补肾阳。

每日补二马10-15分钟。

老人便秘,要吃人参补气,然后补肾。

食疗偏方:热锅干炒蔗糖(不放油),炒到颜色刚刚变黄刚刚冒泡,关火降温。

喝两勺,半小时内就会拉稀。

萝卜,葱头擦丝,掺面烙饼,适合便秘的小孩吃。

香菇丝炒胡萝卜丝也有通便作用。

腹泻1,吃多了,伤食泻,便恶臭时,清大小肠助其泻污,等拉到便不臭,尿变多时,补大肠(即向心方向推刮食指侧)2,脾虚泻,吃什么拉什么。

按后劳宫10-15分钟,按二马,补脾(或清补脾),补大肠。

3,寒泻,受凉致泻,舌苔现白,同肠胃感冒,按外劳宫10-15分钟,按二马或者一窝风,加捏脊,加补大肠。

4,惊吓泻,孩子被吓着了导致泻肚,便呈绿色。

需要补肾,清补大肠,捏脊。

5,热泻或轮状病毒,捏积即可。

小儿晚睡,不易入睡洗脚后从脚趾轻抚至脚跟,每脚100次。

然后轻推从大脚趾至脚跟,二脚趾至脚跟,三脚趾至脚跟,四脚趾至脚跟,五脚趾至脚跟,各10次。

使小儿气息沉降,配合轻声讲故事,促其入睡。

夜惊哭闹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如果上述方法不管用,可以晚间把绿豆贴太冲穴,贴上揉一揉,贴一宿。

(如果病患发病有时间规律,取相应经脉之输穴,输穴指各经脉上的第三个穴位,井荥输经合即指每经第一二三四五穴)。

夜间翻来覆去折腾的孩子都可以用捏脊的方法解决。

肾虚小儿夜间盗汗,夜尿,均为肾虚。

(2岁半后即应睡整夜断夜尿了。

)肾是用来长骨头的,小孩一直在长个儿,所以十个小孩十个肾虚,都需要补肾。

反季节游泳寒凉伤肾,夏天可以游,如果肾虚则少游,冬天最好不游。

小儿冬天应戴齐眉帽,防风入头。

可掐肾顶7-9次补肾。

推荐读物:赵剑秋著,三字经版《小儿推拿宝典》(现已绝版,网上有电子版,赵剑秋是护士出身,具有大量临床经验,书中给出的推拿量可以直接借鉴)吴若石,《儿童足底健康法》张钊汉原始点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