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

合集下载

按摩图示

按摩图示

【转载】三字经派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一)【转载】陈姥姥小儿推拿讲座笔记整理2013-10-21 00:43:44|分类:推拿|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杨凡《陈姥姥小儿推拿讲座笔记整理》中医思路:不要死记硬背穴位药方,而要取法于上,从中医基础入手,如阴阳五行,五蕴六气,子午流注等。

推拿基本原则: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

(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

)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

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

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

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会引起紊乱。

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手心、小臂经脉穴位1,大拇指侧,手掌与手背交界处,脾胃经。

往离心方向推为泄,向心方向为补,如果判断不了该补该泄则来回推,叫“平补平泄”,或称“清补”。

如果小儿有湿疹,勿补脾,补成脾湿更难治。

调养脾胃,以3岁小儿为例,每日1次,每次推10-15分钟。

板门穴可以和胃止吐,胃不好的人可以每天自己左右手此穴各按压10分钟。

2,食指指侧,手心手背交界掌大肠。

便干,向外推,便稀,向内推。

大肠不易推开,往往推很久都没作用,可以增大强度,轻轻地涂油刮痧。

或念9字决按照所需的方向顺着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每句掐一遍。

)3,食指正面,肝经。

肝只可泄,不能补。

4,中指心经。

心经不可动,会扰乱心神。

逆运八卦时,要握住中指指根,保护不要碰到心经。

要清心火,三字经派主要靠小清三河水。

5,四指正面,肺经。

小儿推拿笔记

小儿推拿笔记

便是技艺熟练的中医,给孩子推拿的效果,也比不上父母。

这是因为,推拿所需的不仅是技术,血脉的连接是他人无法达到的。

我们自身,就是孩子最好的保健者。

·小儿特定推拿穴,上天赐予的健康礼物自孩子出生起,就先天拥有一套穴位,在6岁时达到饱满,此后逐渐减弱,到孩子12岁时,这些先天穴位就闭合了。

0-12岁,是通过推拿给孩子提供健康保障,通透身体的最佳时期。

·单一的穴位按摩通常无效小儿推拿是一个系统,就像一味药,单取其中一种无法达到疗愈的效果。

一个穴位的按摩之所以有效,是其他穴位配合的结果。

·推拿可探究孩子的状态深入研究推拿,发现它不仅是身体的调理,会对生命有全新的认识。

一次高质量的推拿,能提供一条通道,让你探究孩子的状态。

给孩子推拿的同时,他也在滋养你。

在孩子的生命之初,通过脐带与母亲连接,那是纯然一体的状态;当孩子逐渐成长,这条连接的脐带逐渐转为无形的,不再容易体验。

孩子的生命仍然期待爱的滋养,连接的通道,却因为我们失去了和自己的连接,而不能通畅。

在过去的两期小儿推拿工作坊中,我们发现,如果只注重穴位的位置,那将是事倍功半的用力。

爱的传递不会在一味按压中发生,连接自己,感受孩子才是正道。

这需要我们寻找打开自己的通道方式。

与孩子的连接,通过管道层层深入,而这条管道不在别处,恰恰就在你的内在空间。

三日小儿推拿工作坊结束,许多人一边学,晚上回家开始尝试给孩子做,反馈最多的是“找到了和孩子的连接”。

仅仅是接触孩子,并不足够产生连接。

白胜老师一直强调“渗透力”,力道的把握,和孩子身体的关系,最后的效果,就由这渗透力而来。

有一位妈妈说,即便买推拿的书来看,也达不到工作坊里学到的东西。

每一个手法,白老师都逐一示范,记住了手法的感觉,便能调整自己的手法,由心到手都记忆深刻。

小儿保健穴背面揉龟尾→捏脊(或推脊、推龟尾由下往上)→抚触(双手掌从背到四肢、从上往下)正面丹田→揉脐(脐通百脉)→摩腹→分推腹阴阳四肢补脾经→补肾经→捻五指→揉四肢→搓前肋骨搓前肋骨治疗感冒的三个要穴:天门、坎宫、太阳白老师语:熟练后,一秒钟推4次。

陈姥姥小儿推拿 问答整理

陈姥姥小儿推拿 问答整理
笑脸妈:姥姥,记得以前看您提到过小孩子嘴边发黑的事情,那代表什么?我家孩子昨天剃光头后出去可能着凉了,今天开始流鼻涕发低烧,嘴边发黑。我给他推拿了一窝风、阳池、平肝、清肺、补脾各5分钟,因为他没烧到38度,所以我没给他推天河水。我这样处理对吗?还需要做什么呢?怎么样才能让嘴边不发黑呢?
陈姥姥小儿推拿:回复@笑脸妈:嘴边一圈黑,一般是由受寒引起,也有受寒加消化不良。冬天是不适宜剃光头的!一窝蜂和膊阳池可以合二为一、其他时间太短了。还要加捏脊。
回复@笑脸妈:风寒咳嗽吃花椒蒸梨:一只梨分两半,去核。每半个梨心中放25颗花椒,蒸25-30分钟。上下午各吃半只。只针对风寒咳嗽。
-----------------------------------------------------------------------------------------------------------------
豌豆麻麻育女心经:姥姥你回来啦没?我又来麻烦你啦,我家女宝七个月,昨天开始打喷嚏咳嗽,今天开始淌鼻涕,体温37度上下,有点拉肚子,睡觉总是咳醒,怎么办啊
陈姥姥小儿推拿:回复@豌豆麻麻育女心经:黄蜂入洞100下,一窝蜂15分钟。舌尖红加小清天河水5--10分钟。补肾。
豌豆麻麻育女心经:回复 @陈姥姥小儿推拿:姥姥,我还想问问,感------------------------------------------------------------------------------------------------------------
@兔爷儿:请教姥姥,三岁十个月男孩,咳嗽发烧十天多,现在37.3度左右,咳嗽还是厉害,而且舌苔厚白。我每天捏积五次,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各200下,可效果一般,能麻烦您指点一下吗非常感谢!

小儿推拿小窍门

小儿推拿小窍门

小儿都是阳性身体,一般的感冒、咳嗽、流鼻涕、便便不好、尿床、不爱吃饭等,都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避免了吃药打针吃抗生素这样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恶果。

我也通过在孩子身上的实践获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介绍下孩子的5个手指分别代表的脏器从大拇指到小指头分别是:脾,肝,心,肺,肾。

1. 不爱吃饭- 捏脊据陈姥姥介绍背部有很多条经络经过,捏脊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和促进身体长高。

这个方法我只是偶尔给孩子做下,因为孩子本身胃口就很好个子长得也很快。

但据试验了这个方法的人说:捏脊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胃口大开并且身高也长势喜人了。

姥姥说:每年的5月和10月是孩子长个的最好季节,所以要赶在4月和9月就开始给孩子捏脊,让他们在长个的季节好好表现。

捏脊的方法很多种,这里介绍的是三字经派的3捏2提法。

3捏-让孩子俯卧在垫子上,先用手掌从上往下轻轻按压一下他的背部,让他放松。

从孩子的尾骨开始提起,要连皮带肉一起提起,不能只捏一点皮往上提,那样会比较疼的。

然后往上赶,就是两个大拇指在后,其他手指在前,连皮带肉一起往上赶,直到大椎处。

大椎就是脖子后面的大骨头处。

在大椎处再提几下,然后双手从孩子的脊柱两侧滑下来,使点劲哦。

这样的动作重复3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3捏。

2提-同样从孩子的尾骨出开始提起,然后向前赶两下,提一下,就这样重复,提一下赶两下,直到肋骨处,大概就是背部中间的地方。

然后一直赶到大椎,在大椎处再提几下。

这样的动作重复2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2提。

捏完了提完了,可以再把孩子脊柱两侧从上到下的用手捏一捏,让背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还适用于大人,我也让玉爸给我捏过,捏的时候有些疼,但捏完了很舒服。

大人捏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血压的人要从上往下捏,捏脊还有降压作用。

有想改善孩子胃口想让孩子长高的家长可以试一下。

2. 感冒流鼻涕-艾灸盒+黄蜂出洞孩子着凉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流鼻涕,所以家长尽量要在变天的时候给孩子适当地保暖,有风的时候要给孩子带帽子和围巾,保护好孩子的头。

刘姥姥小儿推拿

刘姥姥小儿推拿

刘姥姥小儿推拿场外指导退高烧。

小儿高烧了,还“场外指导”?!本来就不应该这样做的,可是情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一位妈妈紧急短信求助,下面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家长有用。

只要四肢不发凉就好,发凉就用热水烫热,同时上三关15-20分钟,一定让四肢热起来!积食的话,大便特别臭,清大肠!高烧不退:双臂大清天河水,甚至可以沾凉水推,15--30分钟!清大肠,涂油轻刮痧10-15分钟舌苔白色是寒证,马上捏脊5-7-9遍,甚至整个后背。

还可以用毛巾温水擦身,从上到下,从中间向四肢,擦红擦热。

用佑三搓,和温水擦身同一方向今年高烧都是这样反复一次次用手法退烧免疫力一次次重新编程,最终打败病毒,孩子会增加抵抗力!*************************************** ***************************************** ******************解决乳汁量稀少的手法:一、掐双手五指指甲根旁边的少泽穴,各10分钟;二、捏脊!捏脊大补肾阳,当时乳汁会喷涌而出!呵呵呵呵,不一定百分之百有效,但绝大多数有效。

请各位反馈!【转: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5指掌面,从指尖数第2节横纹中央。

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

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成人病症。

】我的体会是:掐四缝给宝宝调理身体,要从2指开始掐,小宝宝每指6下;大宝宝或者病重者6的N倍数即可;力度是:快掐哭了,或者掐哭了。

判断小儿寒热一定要看舌苔!看不到就大些力掐四缝,一哭就张嘴了----又治病又能看舌苔!小儿身体常见问题调理之一二三(2012-03-19 08:22:49)转载▼一、盗汗自汗(肾虚):掐五指指尖(正对手指骨尖,距离指甲根约2毫米)7-9下;如果无显效,掐双手;再无显效早晚各一次。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穴位功效重点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穴位功效重点

3
小儿推拿手法的补泻
推拿补泻是指医者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对脏腑功能发挥抑制或兴奋的调节作用。 补:提高其兴奋性,增强脏腑功能作用的手法。 泻:降低其兴奋性或祛除邪气作用的手法。 1、轻重补泻法:手法轻者为补,重者为泻。 2、缓急补泻法:缓为补,急为泻。 3、特殊补泻法:指尖直推至指根为补、指根直推至指尖为泻;向上为补、向下为泻;向 心为补、离心为泻;由外向内为补、由内向外为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字经派手法补法(由指尖向指根推)、泻法(清法)(由指根向指尖推)及平补平泻 (来回推,又称清补法)。
2021/10/10
45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功效
2021/10/10
46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功效
2021/10/10
47
头 部 穴 位
2021/10/10
48
头 部 穴 位
2021/10/10
49
胸 腹 部 穴 位
2021/10/10
50
背 部 穴 位
2021/10/10
51
腰 部 穴 位

指、无名指、小指面附

着于一定的穴位上,以 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 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
摩 法 、 掌
形移动摩擦,称摩法。


【操作要领】 1、肩臂放松,肘关节微曲,指掌着力部分随腕关节主动屈伸、旋转,动作要协调。 2、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抚摩时,不要带动皮下组织,“皮动肉不动”。 3、根据病情和体质,注意掌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达到预期的补泻疗效。 4、用力柔和自然,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 5、操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通常以上取穴方法相配合,根据具
2021/10/10

陈为章《望诊》节目小儿推拿治病10例学习笔记

陈为章《望诊》节目小儿推拿治病10例学习笔记

陈为章《望诊》节目小儿推拿治病10例学习笔记1.肚子疼小招:止汗,肾顶掐6、7下。

病人:小淑宁。

症状:肚子不舒服,爱感冒。

肚子断断续续疼。

不爱吃饭。

喜欢吃凉的。

四肢凉。

按肚子不舒服。

爱吃冰淇淋,吃饭挑剔,吃饭不多。

喝稀饭。

分析:基本体质是火少。

中医认为阳主四末,就是两手两脚。

常感冒,不但有内寒,而且不住地的外寒侵入,导致气积,就是不通,不通则疼。

总体情况是中阳不振,气积淤滞。

脸蛋红,皮上红,无光泽,中医讲是阳气不敛,阳气外浮,是虚的表现,是一种真寒假热。

小儿是纯阳之体。

脾胃是个锅灶,要恢复功能先要把下边的煤与火添进去,恢复阳气。

处方:后劳宫5分钟,清补脾5分钟,平肝5分钟,八卦10分钟,四横纹10分钟。

X处方思路:一个是火力虚了,一个是气淤在这不动。

后劳宫、清补脾是恢复火力、脾阳,以治本。

八卦、四横纹来行气、活血、通淤。

平肝有助恢复脾的运化,因为肝克脾(木克土)。

穴位:运八卦,感觉心里痒痒,精气传进去了,偏凉,行气,运脾、散结。

四横纹,偏凉,散结,消滞。

古人:小儿要想安,须得三分饥与寒。

2. 便秘发热小招:头痛,侧面头痛掐无名指的指端,后面头痛掐小指的指端。

病人:小丫雅症状:三岁,大便不好,吃饭比较多,个头偏矮,不喜欢喝水,舌尖头,面食多时便秘严重。

分析:表现是能吃,便干,盗汗,失寐,个子短,活泼好动,脸色头发光韵,阳阳不平衡,形气矛盾,胃强(能吃)脾弱(虚秘,肚子不疼),阳盛阴虚。

伤食就扁桃体发炎,发烧,中医叫伤食热,肚子发涨发硬。

胃不和则卧不安。

处方:分阴阳10分钟:平衡阴阳,双向调节,安神,养阴。

泻胃(板门)10分钟:抑制饮食,通肠。

清补大肠10分钟:便秘、便稀。

清补脾10分钟:脾阴不足的表现:嘴唇发干,红,经常犯扁桃体,好动,盗汗,补肾10分钟:养肝、养胆。

天河水:安神,清火,清虚热,利小便,相当于天王补心丹。

平肝10分钟:肝主惊,泻肝火。

肾顶(掐或揉):止盗汗。

整个方子是平衡阴阳,泻胃润脾,通大肠,安神。

陈姥姥小儿推拿讲座笔记整理

陈姥姥小儿推拿讲座笔记整理

陈姥姥小儿推拿讲座笔记整理陈姥姥小儿推拿属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此派推拿手法始于1887年,以其取穴少,善独穴,疗效佳而著称。

中医思路:不要死记硬背穴位药方,而要取法于上,从中医基础入手,如阴阳五行,五蕴六气,子午流注等。

推拿基本原则: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

(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

)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

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

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

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会引起紊乱。

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手心、小臂经脉穴位1,大拇指侧,手掌与手背交界处,脾胃经。

往离心方向推为泄,向心方向为补,如果判断不了该补该泄则来回推,叫“平补平泄”,或称“清补”。

如果小儿有湿疹,勿补脾,补成脾湿更难治。

调养脾胃,以3岁小儿为例,每日1次,每次推10-15分钟。

板门穴可以和胃止吐,胃不好的人可以每天自己左右手此穴各按压10分钟。

2,食指指侧,手心手背交界掌大肠。

便干,向外推,便稀,向内推。

大肠不易推开,往往推很久都没作用,可以增大强度,轻轻地涂油刮痧。

或念9字决按照所需的方向顺着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每句掐一遍。

)3,食指正面,肝经。

肝只可泄,不能补。

4,中指心经。

心经不可动,会扰乱心神。

逆运八卦时,要握住中指指根,保护不要碰到心经。

要清心火,三字经派主要靠小清三河水。

5,四指正面,肺经。

肺经不可补,补完则咳不出痰。

肺经可泄,可隔去中指,与食指正面同推。

即平肝清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2012.04.07-08以下内容是从姥姥博客中摘录及个人听课时记录的笔记,仅作参考,还请各位妈妈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五指上的基本穴位:常用穴位(3岁小儿每个位置为15分钟,也可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增减;3岁以上小儿按摩需分男左女右,3岁以内为左手,如遇高烧不退可双手。

)1.阴掌(手心):A、拇指外侧:脾穴(从指尖到第一关节)、胃穴(从第一关结到第二关节,有说到大鱼际);(来回推为清补)板门:合胃止吐(小儿按筋结)B、食指外侧:大肠穴;刮痧后在食指根的关节处出现红点,可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或是推七节骨至长强,推的力度为推时出红白印即可,3岁小儿为30-40遍。

C、食指内侧:肝穴;(一般为清肝,不可补肝,补肝可由补肾达到补肝D、中指内侧:心穴;不许动E、无名指内侧:肺穴;F、小指:(从指尖数第一关节缝)肾穴也叫夜尿点(双手5分钟可治尿床);指尖为肾顶(掐7-9下可治盗汗,严重者需双手或掐9的倍数)、外侧为小肠穴;G、手心:内劳宫(与外劳宫相对);F、八卦:(手心半径,外三分之一处,看图)。

逆为泻,干咳3-5天、舌胎黄可逆八卦,不可碰中指根,手心必须放平,力度越轻越好。

支气管炎需45分钟,肺炎需55分钟。

G、四缝:2、3、4、5指的第二关节(中间关节)横纹处,掐可治流口水H、掌小横纹:五指根下,第一手掌横纹一带。

搓可止咳I、掌根:小天心。

可治口舌生疮2.阳掌(手背):A、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治肚脐以下一切着凉B、二人上马穴:简称‘二马’(手背四五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稍偏指尖方向一点);补肾C、一窝蜂(或乙窝蜂,手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可治刚刚感冒、流鼻涕、舌胎白,打喷嚏D、二扇门(中指指根两侧凹陷处)。

高烧惊厥,有汗不出,需往骨膜上掐3.手臂:天河水(小臂内侧尺桡骨之间。

从掌根向肘窝为小清天河水;反之为大清天河水)、退六腑(小臂下方或后方,从肘尖到掌根小指方向推,可以直推到第五指外侧、上三关(小臂前方或上方,拇指外侧,从掌根向曲池穴推)。

(三).小儿病推拿方法:所有推拿每天一镒,重症再增加1.风寒、风热感冒:风寒转风热后、发高烧后须清大肠①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别:A、风寒感冒:流清鼻涕、打喷嚏、无汗、怕冷打蔫儿,或有低烧。

白舌苔。

(可用苏叶/艾叶烫脚,或用方便灸灸大椎)B、风热感冒:流黄鼻涕、黄舌苔(伴有红舌尖、红舌边)、有微汗、有精神。

黄舌苔(伴有红舌尖、红舌边)不可以用艾灸②风寒感冒选穴:也可用方便灸灸大椎至微微出汗A、黄蜂入洞:紧贴鼻孔下方(有一横棱),两根指头同时按揉。

三岁以下100-200下,重者再戴帽子在家里玩让头上冒微汗即可。

还可按鼻翼两侧B、一窝风:补阳气,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10分钟。

C、平肝清肺:2、4指,从指根向指尖推。

如有咳嗽此穴推拿10分钟。

D、捏脊:三捏两提,大补阳气,打通督脉。

(如果不能捏脊,可换外劳宫。

但舌苔黄不推或者少推。

)③风热感冒选穴:平肝清肺、运八卦、小清天河水。

风热感冒发烧时可用温水自从而下,自中间向两边搓,脖子两侧,腋下,股沟处务必仔细。

2.咳嗽:刚开始时平肝清肺,咳3-5天时逆八卦,之后可补脾,通过补脾达到补肾补大肠。

还可以搓手掌四横纹)寒咳(白舌胎):半个梨上放25个花椒上锅蒸25-30分钟,吃时将花椒取走,梨和汤一起吃,当日咳嗽当日可好热咳(黄舌胎):小儿:0.5克川贝加半个梨蒸吃。

大人:1克川贝加半个梨蒸吃。

或生白萝卜加少量蜂蜜腌吃。

因蜂蜜有助湿的功能,有湿疹的孩子慎吃。

A、急性支气管炎:白、黄痰,舌红苔黄。

顺八卦10—15分钟,平肝清肺10—15分钟,四横纹10—15分钟、小清天河水10分钟,捏脊。

B、慢性支气管炎:早晚咳,早起夜间为重,自汗盗汗、反复感冒。

逆运八卦10—20分钟,清肺、补脾各10—15分钟,四横纹10-15分钟,止汗掐肾顶7-9下,捏脊或二马。

C、久咳:(白舌胎可用艾灸灸肺腧10分钟至微微出汗,黄舌胎需慎重)久咳不愈也可以用佘健华的体穴:①前胸:天突穴揉100-200下,膻中穴100-200下,分推前胸肋骨100-200下;②②后背:风门(双)、肺腧(双)各按揉100-200下分推肩胛骨100-200李德修当年有一小儿久咳,谁也推拿不好,李老独补脾1小时,小儿从此止咳。

先通尿,再做小儿脚的各脚指头下方区域,用手指关节刮300下,可治3岁左右小儿久咳,须双脚都做。

D、肺炎:逆运八卦50-60分钟,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肾各10-15分钟。

捏脊。

E、哮喘:寒哮:逆运八卦、外劳宫、平肝清肺、四横纹,捏脊。

热哮:逆运八卦、退六腑、平肝清肺、二马。

感冒咳嗽3-5天后或者更久,逆运八卦10-20分、补脾、补肾各10分。

八卦穴的功用:清肝、宽胸、祛痰、补养脾胃3.发烧:低烧37-38°小清天河水(夜眠不安、舌尖红也可以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5-10分钟)中高烧38°-39°大清天河水或在内劳宫放凉水,再沾凉水从手内劳宫拍到肘窝。

高烧39.5°-40°以上推六腑。

耳尖放血最快!指压肝胆经、4.小儿胃肠病:①腹泻:A、积食泻(包括热泻):特点是大便恶臭(酸臭有泡沫),小便极少(需清小肠)甚至没有,或伴有发烧。

嘴唇红可从大椎推至尾骨。

清大肠、同时也可以清小肠,直至恶臭减退、小便多了,马上改为补大肠!捏脊!或推七节骨B、寒泻:外劳宫、清胃、天河水、清补大肠。

C、脾虚泻:外劳宫、清补脾、平肝、四横纹、清补大肠。

D、惊吓泻:大便稀+而绿。

印堂山根或口唇发青(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

补肾、平肝、清补脾。

天河水、小天心镇惊。

②便秘:A、实秘(一般便秘):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捏脊。

B、虚秘(长期便秘):属于无水行舟,所以不能光清大肠(30分钟),还得揉二人上马,补肾阳。

“肾开窍于二阴”。

即二马、清大肠、捏脊。

5.孩子虚弱,四肢冰凉、口唇无华:上三关、捏脊。

6.肾虚: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肾常不足。

因为孩子一直都在长个儿,所以肾气不足,肾要常补。

手法:补肾穴、揉二人上马、掐肾点。

还可根据情况掐肾点,盗汗掐肾顶。

揉双涌泉。

注意事项:肾顶每次掐7--9下即可,重症每天两次,孩子症状不明显即可停止。

7、不可以爱子心切,长时间按摩,反而会造成孩子气虚。

每次大约3-5个穴位。

按摩须从左至右。

(四)、捏积要点:数量:每次‘三捏两提’—-共捏五遍,每天一次。

体弱多病者,根据情况可捏7-9遍,甚至每天两次。

捏脊手法:A、第一至三遍:从尾骨尖开始向上滚捏(或者叫擀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两下后,双手反手向下,紧贴脊柱抹下去直到尾椎骨,开始第二次捏脊,共捏三遍。

记住:到大椎一定要提拉。

每一趟上去后都要用手掌从大椎处沿脊柱两侧抹下来。

即从夹脊穴下来,可以平补平泻。

B、第四第五遍:从尾椎骨开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后开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手各向上捻一下就要提拉一下。

提拉到肋骨就不要提了,继续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

一般人被提拉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就叫做“积”,所以小孩子捏脊也叫捏积。

高血压、高烧(39度、39.5度以上)的捏脊的方向是从大椎到长强,即反向捏脊。

甚至沿着肋骨向两旁做八字捏脊。

体弱的孩子可以上午捏脊,晚上搓王佑三药膏,从大椎开始向下来回搓督脉,搓红搓热,尤其多搓长强穴,可起到强力补肾的作用。

捏脊效果:解决吃饭不香、便秘腹泻、睡卧不宁、贫血、四肢冰冷、发育缓慢、体弱多病等诸多问题。

捏脊禁忌:不得生硬用力,令孩子惧怕;不得饭后1小时内捏脊;高烧、高血压要从上向下捏!舌尖发红、舌苔发黄并夜卧不宁的孩子,捏脊之后情况可能会加重,捏脊改为两遍向下三遍向上捏,或者三遍向下两遍向上捏。

“一、二、提!一、二、提!”的手法可以改为从上向下时提,更严重者(极少数)可以五遍都从上向下捏。

手法正确,孩子会非常享受,每天主动要求捏脊!成人捏脊效果超好!孝敬父母,夫妻互捏,呵护宝宝,全民一起来捏脊(小儿推拿同样适用于成人,量加10倍,力度加大致可以忍受即可,可以改用刮痧板或者掐、指压法甚至针灸。

)□老人心脏不舒服:双手手心相向,从腋下捏至胳膊肘,可缓解□小儿感冒初期(症状为低烧、鼻塞、流清涕,轻微咳嗽):逆运八卦,黄蜂入洞,按鼻翼两侧,带帽子活动至微微出汗,或用艾叶/苏叶泡脚。

□肝胆不好治太冲穴(太冲穴位在脚大指与二指之间的缝向上推,推不动处即为穴位)小儿可贴绿豆30分钟□乳腺增生:拍手臂与乳房同位置可出痧。

或肩胛骨刮痧。

□肾有邪必沉于腘,肝有邪必沉于腋。

腰腿疼者可补肾。

□胃不好:按压生命线向下1/2左右的点位□有口气:足三里□扁条腺:属肺胃热,可在商阳穴(食指指甲盖外角二毫米处)放血,或在合骨穴(食指根与手腕1/2处)放蒜泥。

□胃肠型感冒:症状主要为拉肚子。

1、半杯乌龙茶/铁观音干茶叶,用热水沏开,不烫嘴时一口饮尽。

2、炒米泡水,一口饮尽3、无花果(带蒂最好)煮水喝□眼袋发暗:脾虚,可从双眼下围嘴绕八字按摩□轻微鼻炎可用方便灸大椎至微微出汗。

严重需揉额头及整个头部的痛点□每天早上看舌胎,舌胎白不可吃羊肉,鸡肉,海鲜□病重之从不可接触小儿,因病气可传。

□老人属阴,小儿属阳,老人不可每晚带小儿睡觉□游泳后舌胎为白色,最好马上捏脊。

□睡觉时出汗为盗汗,必须补肾,不睡觉时出汗叫自汗,也须补肾□高烧,鼻炎,咽炎按耳后高骨痛点。

□膝盖有水治脾,膝盖无水治肾,沿大腿裤线里为脾经,外为肾经。

膝盖痛:方便灸或红豆热敷袋。

治疗时用食指节或肘关节按压膝盖弯着的半圆形。

□耳朵热:平肝清肺□磨牙/趴着睡/贫血:捏脊□打呼噜:原始头+捏脊□麦粒肿/腺粒肿:汉肝或耳后放血□失眠:涌泉或自上而上揉地筋,或沿裤线捶大腿外测□背后或屁股上有胎记:捏脊,可加王佑三软膏□眼睛:1、揉后脑同眼睛同位置的两个窝2、眼保健操3、热水敷20分钟4、揉地筋:脚大拇指向后掰,脚心中间的大筋□头发黄、枕秃:补脾□糖尿病:平肝清肺;揿捏左手拇指的二个关节,黄金钱由下自下揉。

□治肺:揉肺腧;黄金线自下向上推□发烧:三豆饮+3-5克薄荷□经期:用方便灸加姜片治疗子宫受寒,或用方便灸加盐治疗□脚心疼:治尾巴骨两侧□类风湿:各手掌骨及脚掌骨中间揉开,每个位置7-9下□肩押骨痛:与肓押骨痛点相对应的前面必有一个痛点,按住10分钟□后背疼:刮痧□皮肤上长包需治肺,皮肤下长包需治脾□腰疼:补气血□肺,大肠不好揉太尺泽(手关节内)□拉肚子:拍打足三里向下,小腿骨向上的1/2处为盲肠区□咳嗽、嗓子疼很多天,看二三手指间是否有青血管,如有可放血。

病情严重可看中指第一或第二指节上是否有青红血管,如有可放血,同时咽吐沫。

□小儿足底按摩时可按压各脚指相联位置,该位置控制小脑、眼、耳?□中耳炎:双料喉风散□便秘:脚踝上方,小腿肚下自上而下揉捏□艾叶泡脚可袪脚臭,洗澡水里加艾叶可袪向上小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