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 机械系统设计期末知识点总结
集美大学期末复习材料

集美大学期末复习材料第一篇:集美大学期末复习材料期末复习材料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
这正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
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
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必须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政策,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
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是坚持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超历史、超时空的“左”的倾向,也要反对落后于时空条件变化的右的倾向。
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这就是坚持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理。
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坚持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则,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因此,它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重要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机械设计 期末知识点

机械设计期末知识点机械设计期末知识点一、引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到机械制造、材料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机械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常见的知识点。
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 材料力学:包括拉力、压力、弯曲、剪切等力学概念及其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2. 构件设计:了解不同类型的构件设计规范,掌握构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等。
3. 连接件设计:熟悉螺纹、销钉、键等连接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三、机械传动设计1. 轴的设计:了解轴的受力情况和设计方法,包括轴的强度、刚度和转速要求等。
2. 轴承的选择与设计:掌握轴承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轴承的选用原则和设计计算方法。
3. 齿轮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种类和计算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机械零件制造工艺1. 加工工艺:掌握常见的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了解各种工艺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2. 焊接工艺:了解常见的焊接方法,如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焊接接头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 熟悉常见的机械零件的加工和组装工艺,如轴的加工、齿轮的热处理和装配等。
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1. 三维建模与装配:熟悉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的基本操作。
2. 有限元分析:了解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能够进行简单的静态或动态力学分析。
3. 运动仿真:掌握基本的机械系统的运动仿真方法,包括基于CAD的刚体仿真和基于动力学原理的运动仿真。
六、机械设计相关标准与规范1. 国际机械设计标准:了解国际上常用的机械设计标准,如ISO、DIN等。
2. 机械零部件标准:熟悉机械零部件标准的内容和应用,如螺纹、键、弹簧等。
3. 完善的设计文档与报告:掌握设计文档和报告的要求和格式,能够编写规范的设计方案和报告。
集美大学 机械系统设计期末知识点总结

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机械系统:由若干机械要素组成,彼此间有机联系完成特定功能。
1系统的特性:1 目的性2 整体性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
2系统的组成:1动力系统2传动系统3执行系统4控制系统5支承系统.3系统的6个原理:1整体性原理2结构性3开发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目的性4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可靠性要求4工作效率5适应性6经济性7寿命要求5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市场需求-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运行-产品报废与回收6机械系统设计的前沿设计:模块化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虚拟设计,动态设计7设计类型:开发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设计8总体设计的原则:1需求原则2信息原则3系统原则4简单原则9总体设计的内容:1原理方案设计2确定参数3总体结构设计4分析与评价10工业技术系统处理对象:能量物料信息11待设计系统的功能:变换传递保存功能元:是指能够直接从技术效应和逻辑关系中找到可以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单位,是产品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产品功能分析的基本单元(物理功能元,数学功能元,逻辑功能元)12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结构要求4工艺要求5使用要求13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尺寸参数2 运动参数3 动力参数14创新技法:类比创新法,组合创新法,头脑风暴法,TRIZ法15方案评价的方法:加权评价法价值工程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单因素,多因素)传动系统的功能:1实现从动力源到执行件的升降速功能2实现执行件的变速功能3实现执行件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变化功能4实现对不同执行件的运动分配功能5实现从动力源到执行件的动力转化16传动系统的类型:分级变速传动系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定比传动系统17传动系统的组成:变速装置启停和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安全保护装置18扩大传动系统的变速范围1 增加传动组2采用分支传动3采用背轮机构4采用混合公比19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1从内到外2从主到此3从局部到整体4从粗略到详细20执行系统的功能:1传递和输出所需要的运动2传递和输出所需要的动力3实现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变换4完成预定的辅助功能21执行系统的组成:1执行末端件:执行系统中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零部件完成一定动作2执行机构:驱动执行构件,传递变换运动和动力以满足执行构件要求22箱体轴线布置:1 平面布置2三角布置3轴线互相重合布置23支撑件的静刚度:1自身刚度2局部刚度3接触刚度24支撑件的截面形状:1 圆形截面扭转惯性炬较大矩形截面弯曲惯性矩较大2空心截面可以增大惯性矩3封闭结构的惯性矩比未封闭的大25支承件的结构:1隔板2加强筋3窗孔4连接结构26设计支撑件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便于铸造焊接加工和装配27提高支承件动态性能的措施:1提高支撑件的静刚度2增加支撑件的阻尼28转速图的拟定原则:1前多后少2 前密后疏3 “升2降4”原则4 前慢后快超速现象:当一条传动路线工作时,在另一条不工作的传动路线上传动件出现高速空转的现象。
机械系统设计重点

1.所谓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广义上讲,机械系统是人机环境这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因此常把机械构成的系统称为内部系统,把人和环境构成的系统称为外部系统,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相互作用和影响。
2.机械系统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的适应性,优化原则。
3.机械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支撑系统。
4.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
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是利用机械能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行状态,形状和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以进行生产和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
5.提高机械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最有效方法是进行可靠性设计。
1分析失效,查找原因,2把可靠性设计用到零部件中去,3提高维修性。
6.衡量可靠性的指标有可靠度,失效概率,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MTTF。
7.传统设计是指经验设计和半理论半经验设计。
现代设计是现代工艺设计和分析科学方法的统称。
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有,计划,外部设计,内部设计,制造销售。
8.设计任务的来源有指令性设计任务,来自市场的实际任务,考虑前瞻的预研设计任务。
9.形态学矩阵法是一种系统搜索和程式化求解的分功能组合求解方法。
10.总体布局设计的基本要求有,1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性2注重整体的平衡性3保证精度刚度,提高抗震性和热稳定性4结构紧凑,操作维修方便,5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和发展6造型合理,实用美观。
11.总体主要参数包括运动参数,尺寸参数,动力参数,重量参数,其他性能参数。
12.载荷的确定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实测法。
1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参数有,启动转矩Ms,最大转距Mmax,额定转距Mn。
14.启动转距是电机转速为零时,电动机的转距。
电动机的最大转矩对应特性曲线上的转矩最大值一点,此时电动机的转速称为临界转速,对应的转差率称为临界转差率。
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点

1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自组织性与动态性、目的性、优化原则。
2机械系统的构成:物料流系统、能量流系统、信息流系统、机械运动系统。
3贯彻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可以使生产技术活动获得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良好的经济效果。
它创造的经济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了生产技术准备时间,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劳动生产率,改善了维修性等。
机械工业的技术标准:物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
我国标准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三级。
4输送液体原理解法分析:⑴负压效应:①利用压力p与容积V的关系(pV=常数),增大容积空间形成负压吸入液体,减小容积空间形成高压输出液体。
②利用流速与压力的关系,即文丘里喉管原理,使流体流经变截面喉管,在狭窄处流速增大,形成负压,被输送液体就可以从小孔M抽进喉管。
⑵惯性力效应:①利用离心惯性力将水引出,一般离心泵、化工系统的化工离心泵都是利用这种原理。
②利用往复运动的惯性力③虹吸原理:将软管1插入盛液桶2中,反举吸液器缸套使活塞到A位置,放下缸套使其位置比液面低,活塞由位置A 落至B,上部形成真空,盛液桶中的液体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软管到达吸液器底部流出,形成虹吸流。
⑶毛细管效应:高性能的轻质热管为两端封闭的管子,衬里为数层金属丝网,管内封闭液体。
在高温端液体吸热蒸发,蒸汽流至低温端放热,冷凝后的液体由毛细管效应通过金属丝网流回热端。
5评价目标的内容:⑴技术评价目标:工作性能指标、加工装配工艺性、使用维护性、技术上的先进性⑵经济评价指标:成本、利润、投资回收期等⑶社会评价目标:方案实施的社会影响、市场效应、节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6方案优选:⑴最高隶属度原则⑵排序原则:①确定评价指标及评价尺度②确定评价指标加权系数③构造评价方案A1、A2的隶属度矩阵④计算评价方案的综合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⑤计算评价方案的综合得分(优先度)并优选。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机械系统的设计要:性能要求
详细描述:机械系统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运动性能、动力性能、工作 性能和可靠性等,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要求。
总结词:经济性要求
详细描述:机械系统的经济性要求包括制造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 本等方面,设计时应注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
了弹簧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是弹簧设计的重要依据。
03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01
总结词:基本组成
02
详细描述:机械系统通常由原动机、传动装置、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 等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03
总结词:特点分析
04
详细描述:机械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和制造成 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摩擦、磨损和发热等问题。
轴承的设计
轴承的类型
轴承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 体和保持架组成,滑动轴承由轴承座、轴瓦和润滑系统组成。
轴承的载荷分析
轴承所承受的载荷有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和复合载荷,分析载荷时 应考虑瞬时最大载荷和平均载荷。
轴承的寿命计算
根据轴承的转速、载荷、润滑方式和材料等因素,计算轴承的寿命, 以确保轴承的使用寿命满足要求。
优化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总结词
优化设计的方法、步骤
VS
详细描述
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数学规划法、遗传算 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基本步骤包括明确 设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优化方法 、编写求解程序和结果分析等。
优化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总结词
优化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详细描述
优化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例如 ,在汽车设计中,优化设计可用于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部件的轻量化、性能提升和成 本降低等方面;在航空航天领域,优化设计可用于飞机和火箭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
机械系统设计复习重点

1.机械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机械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部件及装置组成的一个特定系统,即是一个确定的质量刚度及阻尼的若干个物质所组成的,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陈伟机械系统。
2.机械系统组成: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支承系统,润滑冷却和密封系统。
3.分类:完全创新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4.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需求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优化效益原则。
设计要求:功能要求、适应性要求、可靠性要求、生产能力要求、使用经济性要求、成本要求。
5.产品寿命过程:市场需求,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运转,产品报废或回收。
设计过程:功能原理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总体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
6.功能原理设计:任务: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市县盖工呢过目标的解法原理来。
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解法原理。
7.功能原理设计方法特点:是用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来替代旧的物理效应,使所设计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的变化、要引入某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所涉及的系统发生质的变化。
8.设计步骤:设计任务,求总功能,总功能分解,寻求子功能解,原理解组合,评价与决策,最佳原理方案。
9.黑箱法: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来研究实现系统功能目标的一种方法,即根据系统的某种输入及要求获得某种输出的功能要求,从中寻找出某种物理效应或原理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出黑箱的功能结构,使黑箱逐渐变成灰箱,白箱的一种方法。
10.功能元:变化,放大缩小,合并分离,传导隔阻,贮存。
包括逻辑功能元,数学功能元,物理功能元。
功能结构:串联结构,并联结构,循环结构。
11.功能元求解方法:参考有关资料,专利或产品求解法、利用各种创造性方法以开阔思想去探讨求解法、利用设计目录求解法。
机械设计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通用零件、专用零件有哪些?P4通用零件:传动零件——带、链、齿轮、蜗轮蜗杆等;连接零件——平键、花键、销、螺母、螺栓、螺钉等;轴系零件——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专用零件:汽轮机的叶片、内燃机的活塞、纺织机械中的纺锭、织梭等。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1.机器的组成。
P5机器的组成:原动机部分、传动机部分、执行部分、测控系统、辅助系统。
2.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P13①整体断裂;②过大的残余变形;③零件的表面破坏;④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
3.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有哪些?P16①强度准则;②刚度准则;③寿命准则;④振动稳定性准则;⑤可靠性准则。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1.交变应力参数有哪些?应力比r的定义是什么?r = -1、r =0、r=1分别叫什么?P27最大应力σmax、最小应力σmin、平均应力σm=σmax+σmin2、应力幅度σa=σmax−σmin2、应力比(循环特性系数)r=σminσmax。
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称为应力比(循环特性系数)。
r = -1:对称循环应力、r =0:脉动循环应力、r =1:静应力。
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1.连接螺纹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P71①普通螺纹。
牙型为等边三角形,牙型角α=60°,内、外螺纹旋合后留有径向间隙。
同一公称直径螺纹按螺距大小可分为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
②55°非密封管螺纹。
牙型为等腰三角形,牙型角α=55°。
管螺纹为英制细牙螺纹。
可在密封面间添加密封物来保证密封性。
③55°密封管螺纹。
牙型为等腰三角形,牙型角α=55°。
螺纹旋合后,利用本身的变形就可以保证连接的紧密型。
④米制锥螺纹。
牙型角α=60°,螺纹牙顶为平顶。
2.传动螺纹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P72①矩形螺纹。
牙型为正方形,牙型角α=0°。
传动效率比其他螺纹高。
②梯形螺纹。
牙型为等腰梯形,牙型角α=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机械系统:由若干机械要素组成,彼此间有机联系完成特定功能。
1系统的特性:1 目的性2 整体性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
2系统的组成:1动力系统2传动系统3执行系统4控制系统5支承系统.
3系统的6个原理:1整体性原理2结构性3开发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目的性
4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可靠性要求4工作效率5适应性6经济性7寿命要求5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市场需求-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运行-产品报废与回收
6机械系统设计的前沿设计:模块化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虚拟设计,动态设计
7设计类型:开发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设计
8总体设计的原则:1需求原则2信息原则3系统原则4简单原则
9总体设计的内容:1原理方案设计2确定参数3总体结构设计4分析与评价
10工业技术系统处理对象:能量物料信息
11待设计系统的功能:变换传递保存
功能元:是指能够直接从技术效应和逻辑关系中找到可以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单位,是产品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产品功能分析的基本单元(物理功能元,数学功能元,逻辑功能元)
12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结构要求4工艺要求5使用要求
13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尺寸参数2 运动参数3 动力参数
14创新技法:类比创新法,组合创新法,头脑风暴法,TRIZ法
15方案评价的方法:加权评价法价值工程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单因素,多因素)
传动系统的功能:1实现从动力源到执行件的升降速功能2实现执行件的变速功能3实现执行件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变化功能4实现对不同执行件的运动分配功能5实现从动力源到执行件的动力转化16传动系统的类型:分级变速传动系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定比传动系统
17传动系统的组成:变速装置启停和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安全保护装置
18扩大传动系统的变速范围1 增加传动组2采用分支传动3采用背轮机构4采用混合公比
19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1从内到外2从主到此3从局部到整体4从粗略到详细
20执行系统的功能:1传递和输出所需要的运动2传递和输出所需要的动力3实现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变换4完成预定的辅助功能
21执行系统的组成:1执行末端件:执行系统中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零部件完成一定动作
2执行机构:驱动执行构件,传递变换运动和动力以满足执行构件要求
22箱体轴线布置:1 平面布置2三角布置3轴线互相重合布置
23支撑件的静刚度:1自身刚度2局部刚度3接触刚度
24支撑件的截面形状:1 圆形截面扭转惯性炬较大矩形截面弯曲惯性矩较大2空心截面可以增大惯性矩3封闭结构的惯性矩比未封闭的大
25支承件的结构:1隔板2加强筋3窗孔4连接结构
26设计支撑件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便于铸造焊接加工和装配
27提高支承件动态性能的措施:1提高支撑件的静刚度2增加支撑件的阻尼
28转速图的拟定原则:1前多后少2 前密后疏3 “升2降4”原则4 前慢后快
超速现象:当一条传动路线工作时,在另一条不工作的传动路线上传动件出现高速空转的现象。
危害:加剧齿轮和离合器磨损及噪声,增大空载损失
29载荷的确定方法:1 类比法2实测法3计算法
设计带式制动器时,应使拉紧力作用在制动带的松边。
原因:1装在转速高的传动件上,可使结构尺寸小些2装在靠近执行机构的传动构件上能使传动链中其他传动构件避免过载运行3因此应该放在靠近执行机构且转速高的传动体上
30控制系统的组成:1发令环节2 执行环节3转换环节
31总体主要参数的确定:1尺寸参数2运动参数3动力参数4重量参数5性能参数
11.从控制系统的原理来看控制系统由3个环节组成,发令环节,执行环节,转换环节。
12.系统的产生有生核,合并,因果,自繁,外力等五种形式。
13.在导轨副中,运动的一方称为动导轨,不动的一方称为支承导轨。
14.提高支承系统热特性的措施有均热,采用“热对称”结构,散热和隔热。
1.设计对象的四个共性
1)具有确定的技术过程。
2)具有接受和转换物料、能量与信息状态的功能。
3)由许多要素集成。
设施、设备、机器、零部件、元器件等。
4)由人规划、设计、加工、建立和使用
2.简述系统的三个定律
系统论第一定律:系统的属性种类总是多于组成它的各个事物在孤立状态时的属性种类之和,对于可量度的某具体属性的值,系统可能起到放大或缩小作用,也可能不发生变化,究竟起何作
用取决于该属性的本质、系统的结构以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
系统论第二定律:在保证实现环境允许系统达到的功能的前提下,整个系统对空间、时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率将趋于最高。
该定律又称之为五率最高原则。
系统论第三定律:不同的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从一个系统上得出的规律,可以推广或还原到与之相似的其它系统上去
4.先进设计与常规设计的比较
设计对象:先进技术考虑了人、机、环境的相互协调,从而发挥产品的最大潜力或提高系统的有效性。
工业设计、人因设计、生态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成果不胜枚举。
设计过程:先进设计在手段、方式和内容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充分采用计算机、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效率,且使修改设
计十分方便。
它由过去的串行设计发展为并行工程,正在向全程自动化设计发展。
设计方法:先进设计的指导思想由过去的经验、类比方法提高到逻辑的、理性的、系统的新设计方法。
它广泛采用系统化设计、创新设计、智能设计和虚拟设计等,使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其中不少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系统设计过程规律性:抽象到具体发散到收敛继承到创新定性到定量部分到整体
常用动力机: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压马达,内燃机
执行机构的功能:1施力2夹持3搬运和运输4分度,转位与定位5检测6复杂动作
操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机械系统的干扰:来自被操作的机械和周围的其它机械
2)自然环境的干扰: 3)操作者的干扰:来自操作者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体健康、心情、情绪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生理或心理的不良变化
☐功能修正量:穿鞋着衣产生的各方向尺寸变化量(高度、围度等);人体姿态不同产生的变化量;为了确保产品功能的修正量。
☐心理修正量:为了消除空间压抑感、恐惧感或为了追求美观等心理需求而作的尺寸修正量。
支承系统的基本要求:
☐足够的静刚度:支承件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较好的动特性:抵抗振动的能力。
☐良好的热特性:要求支承件的热变形较小或均匀。
☐最小的内应力:内应力会引起支承件的变形
☐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和合理的结构布局
☐提高支承系统热特性就是设法减少热变形,特别是不均匀的热变形,以及降低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散热和隔热
☐均热
☐采用“热对称”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