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课程论文】唐诗宋词鉴赏-王维诗赏析

【课程论文】唐诗宋词鉴赏-王维诗赏析

王维诗词赏析第一次接触到诗人王维,或许并不是在小学的课堂上的,而是在书法老师那里获得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句在笔墨下流出,淡白的宣纸上一股清香的墨韵味,明月、清泉,一股寂静悠然之意顿时生于心间。

喜欢王维,喜欢他的那份悠然自得,喜欢他的田园风,清新脱俗,自然朴实,似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心间。

盛唐出了太多的名人,豪情壮志的李太白、忧国忧民的杜子美,固然会激起心中的一股涌浪,但是缺少了那么点宁静与安然。

平日的时候,喝杯茶,读上几句王维的田园诗,喜欢这样安静悠闲的生活。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高中对这句话情有独钟。

并不仅仅是因为小学时曾经练过书法,挥墨写过这句诗词。

老师曾请班里的那位艺术生将此景画于黑板上。

果然,艺术生胸有成竹,两三笔,明月,松树,清泉,水中石顿时映现于黑板之上。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月光洒下松树林之间,淡淡的月光透出几分清凉寂静,松针斑斑驳驳,随风摇动,发出沙沙的轻响。

汩汩清泉流过石头,轻轻留下自己到过的足迹,那边是石头上的磨痕。

犹记得当年学习二胡曲《良宵》之时,老师曾关掉教室里的灯光,一轮明月的微光洒进教室,凉凉的,沙沙的,就是这种感觉或许。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一个"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感觉、视觉、听觉、感受交错纵横,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或许这首与山居秋暝有异曲同工之妙。

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清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尽情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他高傲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知此乐者,唯此山此月也。

王维的所有古诗大全

王维的所有古诗大全

王维的所有古诗大全《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奈何。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释:中年以后的厌烦尘俗喧闹,改信佛教;晚年移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胃口去了,独自一人前往观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就可以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跑至流水的尽头,看看就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起身去,看看那悠闲有心的云蓬勃发展漂向。

偶然间邂逅山林中的一位老者,民主自由攀谈说道苦笑不无束缚,忘了回来的时间。

《鸟鸣涧》人逍遥桂花落下,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表述: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读牧童,自得杖祗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逢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表述: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

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

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

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

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

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

此情此景。

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辋川寓居追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自得杖柴门外,燕子听到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洛佐韦直奔舆醉,狂歌五柳前。

解释:寒冬过后的山愈加变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已经开始缓缓奔涌。

我(诗人)王轼自得在我(诗人)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到着日暮时分蝉的叫声。

夕阳的余晖淋在那涧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来。

又遇上友人喝酒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诗人)前播发酒狂。

《过香积寺》无人知晓香积寺,数里进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痰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表述: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

《夷门歌》王维范文

《夷门歌》王维范文

《夷门歌》王维范文导语:《夷门歌》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七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88首。

《夷门歌》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文学网分享的《夷门歌》王维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夷门1歌七雄2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3。

秦兵益围邯郸急4,魏王5不救平原君6。

公子7为嬴8停驷马9,执辔10愈恭意愈下。

亥11为屠肆12鼓刀13人,嬴乃夷门抱关者14。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15。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16。

【注释】夷(yí)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

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

雄雌:即胜负。

纷纷:纷乱。

“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

平原君夫妇多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

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魏王:指魏安釐王。

公元前260年,秦兵攻赵,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遂围邯郸。

赵向魏求救,魏安釐王不应。

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

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

嬴(yíng):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

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

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

驷(sì)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执辔(pèi):驾车。

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欢迎参考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分类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

《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的诗词大全_唐代诗词鉴赏

王维的诗词大全_唐代诗词鉴赏

王维的诗词大全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红豆,象征爱情与相思。

相传古代有个征夫死在边地,他的妻子在树下大恸而死,化为红豆,所以又名相思子。

本诗四句正好分别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王维——《杂诗》君故自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蓍花未?赏析: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遇到了同乡人,不胜欣喜,可是千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问了一件平凡的小事,您来的时候,窗前的腊梅开花未?语言通俗而亲切,思乡之情感人之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是王维17岁时的诗作。

写他漂泊异乡的游子处境,抒发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情。

言辞通俗,情感逼真;千秋百载,传诵至今。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颔联意谓:皎洁的月光丝丝缕缕,照进松林里,清澈的泉水淙淙流过岩石上,竹喧归浣女:意指西北之秋,水颇珍贵,于是一阵秋雨后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幽篁:幽深的竹林,即下句之“深林”。

啸:撮口1 / 8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多用以形容酣放不羁,自由自在。

来相照:犹来照我。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渭城曲:乐府《近代曲》名,又称《阳关曲》。

诗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在今新疆库车县境。

一二句:分别点明饯别的地点、时间、景物。

王维——《酬郭给事》【年代】:唐【作者】:王维——《酬郭给事》【内容】: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作者】字摩诘,河东人。

王维——《酬张少府》【年代】:唐【作者】:王维——《酬张少府》【内容】: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夷坞》诗赏析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夷坞》诗赏析⽊末芙蓉花,⼭中发红萼,涧户寂⽆⼈,纷纷开且落。

这是王维著名的⽥园组诗《辋川集》的第⼗⼋⾸。

"⾟夷"即⽊笔树;⾟夷坞,因坞中有⾟夷花,故名。

⽊末芙蓉花,由《九歌云中君》"搴芙蓉兮⽊末"句点化⽽来;⽊末,即树杪;芙蓉花,这⾥实指⾟夷花,因芙蓉与⾟夷花⾊相近,故借以代称,在裴迪的《辋川集》和诗中有"况有⾟夷花,⾊与芙蓉乱"两句可证。

这⾸诗浅近单纯,说的是:在⾟夷坞这个幽深的⼭⾕⾥,⾟夷花⾃开⾃落。

⾃然得很,平淡得很。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诗。

诗以⾔志,诗⼈的志哪⾥去了?诗以⾔情,作者的情何处可寻?然⽽,这确确实实是⼀⾸好诗,你看,⾟夷花在树杪怒放,开得何等烂漫!⾟夷花⼜在纷纷凋零,⼜是何等洒脱!既没有⽣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

⽆情有性,你能说,这仅仅是⼀棵普普通通的⾟夷花么?王维笔下的⾟夷花,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射,是⼀棵⼈格理想之花,然⽽⼜是⼀棵与众不同的花。

⾃古以来,鲜花与诗⼈们的关系就特别密切。

它以美妙的线条、丰富的⾊彩、诱⼈的芳⾹、摇曳的姿态,赢得了⼈们的关注,为它歌唱,为它倾倒。

⼈们赞美它,因为它象征着青春、⽣命和理想;⼈们⼜惋叹它,因为它的花期是那样的迅速短暂,很容易引起"好景不长,良⾠难再"的联想。

因此,在我们诗的王国⾥,咏花诗的佳作特别多,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歌唱的是少⼥的美貌和宜室宜家的美好品⾏;屈原《离骚》的"⾹草美⼈",则抒发了美政理想的幻灭和不肯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晏殊"⽆可奈何花落去",李清照"花⾃漂零⽔⾃流",都是在希望的幻灭之中包含着对⽣命的⽆限深情,⾄于林黛⽟《葬花词》:"侬今葬花⼈笑痴,他⽇葬侬知是谁?⼀朝春尽红颜⽼,花落⼈亡两不知。

王维《夷门歌》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夷门歌》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夷门歌》注释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夷门歌王维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⑴夷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

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⑵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

雄雌:即胜负。

⑶纷纷:纷乱。

⑷“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

平原君夫妇多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

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

邯郸: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

平原君:当时赵王惠文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

⑸公子:即信陵君,魏王的弟弟公子无忌,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嬴: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的守门官。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辔:缰绳。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⑹亥:朱亥。

屠肆:屠宰市场。

鼓刀:操刀。

鼓:挥舞。

⑺抱关者:守门人。

⑻“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

信陵君于魏王宠姬如姬有恩,侯嬴于是为信陵君献计,请如姬帮忙从魏王卧室中偷出兵符,准备夺晋鄙之军救赵却秦。

如姬果然窃得兵符。

公子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公子即使合了兵符,但是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夷门歌》诗词赏析
夷门歌
唐代: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译文
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注释
1.夷(yí)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

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2.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

雄雌:即胜负。

3.纷纷:纷乱。

4.“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

平原君夫妇多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

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5.魏王:指魏安釐王。

公元前260年,秦兵攻赵,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遂围邯郸。

赵向魏求救,魏安釐王不应。

6.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

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7.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

8.嬴(yíng):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

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

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

9.驷(sì)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10.执辔(pèi):驾车。

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11.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

后助信陵君救赵。

12.屠肆(sì):屠宰铺。

肆:旧时指铺子,商店。

13.鼓刀:操刀。

鼓:挥舞。

14.抱关者:守门小吏。

15.“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

信陵君于魏王宠姬如姬有恩,侯嬴于是为信陵君献计,请如姬帮忙从魏王卧室中偷出兵符,准备夺晋鄙之军救赵却秦。

如姬果然窃得兵符。

公子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公子即使合了兵符,但是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

”于是让他的朋友大力士朱亥和公子一起去,准备在晋鄙不听时击杀他。

侯嬴又对公子说:“我年老了,不能跟随公子。

等公子到达晋鄙军时,我将自刭以谢公子。

”公子至邺,假称魏王派自己来代替晋鄙。

晋鄙果然怀疑,朱亥遂以大铁椎击杀晋鄙。

公子统帅晋鄙军,进击秦军,秦军解邯郸之围而去。

16.“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

《晋书·段灼传》:“七十老翁,复何所求哉。


赏析
题材的因袭,包括不同文学形式对同一题材的移植、改编,都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王维《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门歌》同样也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

但从《魏公子列传》到《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从艺术手法上看,将史传以二千余字篇幅记载的故事改写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特别是剪裁提炼上“缩龙成寸”的特殊本领,令人叹绝。

诗共十二句,四句一换韵,按韵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

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

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退出情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四句交代故事背景。

细分,则前两句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后两句写“窃符救赵”的缘起。

粗线钩勒,笔力雄健,“叙得峻洁”(姚鼐)。

“何纷纷”三字将攻城杀将、天下大乱的局面形象地表出。

传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都)”,诗只言“围邯郸”,然而“益急”二字传达出一种紧迫气氛,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来。

于是,与“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轻描淡写,对照之下,又表现出一种无援的绝望感。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

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赵魏唇齿相依,平原君(赵国贤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

无论就公义私情而言,“不救”都说不过去。

无奈魏王惧虎狼之强秦,不敢发兵。

但诗笔到此忽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信陵君之礼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故这里是倒插一笔。

其作用是,暂时中止前面叙述,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办法形成跳跃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

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绘声绘色的描写。

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侯生不让并非礼地要求枉道会客等等,一概略去。

单挑面对侯生的傲慢“公子执辔愈恭”的细节作突出刻画。

又巧妙运用“愈恭”“愈下”两个“愈”字,显示一个时间进程(事件发展过程)。

略去的情节,借助于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便有语短事长的效果。

两句叙事极略,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复,又出人意外地详。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传中人物原话。

“点化二豪之语,对仗天成,已征墨妙”(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颇富戏剧性。

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

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白石道人所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贵在匠心独运。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

以“献奇谋”,即策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

末两句写得慷慨豪迈,感人颇深。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后一段专写侯生,既紧承前段又遥接篇首,回到救赵事上来。

“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策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关键之举。

“意气”句则指侯嬴于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事。

其自刎的动机,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属多余,故作者着力表现这一点。

末二句议论更作波澜,说明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

慷慨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故历来为人传诵。

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自然入妙。

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高峰。

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外戛然而止。

这首诗采取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忽然结束,却有“慷慨不可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相宜。

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慷慨捐驱的壮烈行为,热烈歌颂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政治风度。

此诗把一个有头有尾的史传故事,择取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组接巧妙、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

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出现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

《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