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鉴赏课件
王维诗四首ppt38

王维诗歌特点: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 3、风格多样,以清幽淡雅为主。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形象有: 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 (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山,诗人, 朝槿,松,露葵,野老,人,席,海鸥。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 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 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 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 泊自然的心境)。 •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思想 感情
诗词鉴赏之分析意境型: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一诗中的形象有: 杨柳,渡头,行客,罟师,船桨,春色,诗人,沈子福。
意象分析
• 杨柳: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渡头:和“长亭”一样,是古人送别之地; • 行客: “行客稀”,可见渡头的冷清,反衬出 离别的伤感。
思考:“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 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
涧木 户末 寂芙 无蓉 人花 ,, 辛 纷山 夷 纷中 坞 开发 且红 落萼 。。
鉴赏要点:咏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主旨一:
• 辛夷花鲜艳灿烂,充满生机,“涧户寂无 人”营造出一种空寂清幽的意境。艳丽的 花在清幽的山林中,由绽放到凋零,自开 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 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 而是清幽深隐,恬淡安详。 诗人借此表现 了宁静淡泊的情怀。
王维诗词鉴赏

王维诗词鉴赏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初期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中唐较杜牧齐名的乐府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号称“中唐之二傻”。
王维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清新自然,含蓄深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境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维的诗歌以山水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他善于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如在《山居秋暝》一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山居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趋避尘世纷扰,追求宁静自由的心情。
同时,他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思考的深刻。
他认为人生如山水,只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除了山水诗外,王维的田园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喜欢描绘农村田园生活的平和与幸福,通过田园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以送别元二使西域为题材,通过描绘渭城的雨水、客舍的柳树,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追求理想境界的渴望。
王维的诗歌作品还具有较高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擅长运用音乐元素,诗句抑扬顿挫,韵律优美,给人一种音乐般的享受。
如在《送别》一诗中写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的思考。
整首诗韵律紧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总之,王维是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清新自然,含蓄深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境界。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歌鉴赏4(王维)

诗歌鉴赏4701年,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在碎叶城诞生,就在这一年,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也在太原诞生了,这个诗人,就是被后人称为“诗佛”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两句特别有意境的句子讲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翁。
在后人眼里,李白的声名比王维大得多,但是在唐朝当时,王维的名气却远在李白之上,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王维多方面过人的才华,一个是王维高贵的门第。
王维字摩诘,那这个字么,在古代就是一个称呼,同学们如果要叫王维的话,不能叫他王维叔叔,而是要叫他王摩诘叔叔。
如果回到古代,你可不能随便叫人家的大名,这是极度不尊重的,除非你是他的长辈或上司。
那你该如何称呼他呢?如果你们是好朋友,平辈,你可以称他的字。
那么王维字摩诘,这个摩诘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维又是什么意思呢?那李白字太白,他的太白是为了说明白的来历这个名和字是相辅相成的。
杜甫字子美,这个子美告诉我们杜甫是个美男子而且有才华。
杜甫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王维字摩诘作何解释呢?这就得从他们家信的佛教说起。
出身太原王氏,太原王氏、他妈妈清河/博陵崔氏信佛、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荣阳郑氏,合称天下五大望族,从南北朝开始就声势显赫,而王维就是这个大家族中著名的天才,他的妈妈信佛,最崇拜的是维摩诘菩萨,他妈妈生了他的时候,一想,哎呀,就用自己偶像的法号来给二字取名吧。
维摩诘是一句梵语,意思就是捷径不够智慧无双的菩萨,可厉害了。
那林老师就会想如果用自己喜欢的事物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那么我的孩子该叫什么呢?加入打个比方,我爱吃肯德基,那么我的孩子是不是得叫林肯德基?……韩愈,字退之。
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七岁就写出了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擅长书法绘画和音乐,深得岐王、薛王等亲王的喜爱,在王维第一次考进士失败之后,岐王就精心为他安排了一次会面,想在科举上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岐王就嘱咐王维带上琵琶,又准备了他自己作的曲子和诗歌,去参加玉真公主的宴会。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 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 为一体了 。我们读着这首诗, 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 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 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 来反衬。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 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 坐”、“弹琴”、“长啸”。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王维
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弹琴/复长啸.
译: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
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明月/来相照。
译: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 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 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 人意,偏来相照。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竹里馆》PPT课件-完美版
诗歌鉴赏
•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 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 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 “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 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 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 心情。
高中语文 王维诗四首1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二十六页,共34页。
思考探究:
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回顾诗词鉴赏:三、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OR: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笔突兀,让人措手不及。
第十三页,共34页。
首联先声夺人,起手突兀
颔联写狩猎时惊心动魄 的场面
颈联紧承“马蹄轻”而来,新丰 市在今陕西临潼,为唐时著名 产酒之地。“细柳营”在今陕 西长安。新丰市与细柳营,二 者相距三十余公里,此处泛指 军营。二句表示将军归猎之迅
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第二十页,共34页。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 对诗的后两 句所运用的 答题 艺术表现手 法作简要分 析。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友 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 情。
②时值春光无限,两岸春 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 对友人的思念正如这眼 前所见的一派春色,弥 漫于大江南北随同友人 一同离去。
③诗人巧设比喻,以景喻情, 传达出诗人的不舍与相思 之情。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 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 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 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 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 境)。
•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
意境—— 思想感情)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维相思ppt课件中班

诗歌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探讨
情感表达
通过运用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手法,表 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
主题思想
以红豆为引子,通过抒发情感,表达 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 真挚友谊和人生理想的传统思想。
03 艺术特色分析
CHAPTER
画面美: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融合
课件目标与内容概述
课件目标
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相思》的背景和主题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能力和 审美能力。
内容概述
本次课件主要包括对王维的介绍、《相思》的创作背景、诗 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以及诗歌鉴赏方法等内容。通过图片、 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
该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相
思主题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对现代诗歌创作启示
回归自然
王维的诗歌强调回归自然,对现 代诗歌创作具有启示意义,提醒
诗人们关注自然、感悟生活。
意境营造
王维善于营造优美的意境,对现 代诗歌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助 于诗人们提高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与感悟
带领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 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习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朗诵、绘画、手工制作等。
学习心得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相思》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不足,提出 改进意见。
01
02
03
色彩运用
通过柔和的色彩搭配,展 现诗中的自然美景,如青 山绿水、落日余晖等。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课件27张

整首诗归纳 山居秋暝 (暝:晚)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交代游山的地点、时间、天气
明月松间照, 山村自然美:明净清幽 清泉石上流。 静景: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 山民生活美:淳厚朴实 莲动下渔舟。 动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愿望:向往自然闲适的乡村生活。
六、写作手法分析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有关“空”字的补充介绍: ①佛教中的“空”:佛教认为“四大皆空,五
蕴无我”。空,表示万法都由因缘和合而生 起,没有固定的实在性,与缘起同义。 ②《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空”字都是类似本诗的用法。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 “秋
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
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 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 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 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 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 “浣女、渔夫”,有什么特点?不妨小组讨
论一下。
浣女:
纯真、活泼
渔夫:
勤劳、朴实
4、写景中为何还要写人?
清幽明丽的自然景色孕育出了纯真朴实的人 们,景与人互为映衬。这也会让人不自觉地想 象在山中那自由自在无牵绊的生活,巧妙了引 入了尾联“王孙自可留”的观点。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技巧:
静:月、松
动:泉水。 动静结合
色:月色皎洁、青松苍翠 视听
听:泉水淙淙
结合
王维诗歌鉴赏

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 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 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 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 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 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 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 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 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 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维作品风格
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 ,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 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王维-诗佛
• 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中年丧妻以 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 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 刻影响的禅宗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对禅宗 的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 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融全画意、诗情和禅理 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 ,却又蕴涵着不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 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 刻固然令人黯然神伤,但寂寞之感、怅惘 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 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 刻,诗人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 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 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 ,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 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相关资料视频
唐之韵: /list play/O8pqWg7D8fU/kGwY ifw3Z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