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质谱

合集下载

波谱分析质谱-5

波谱分析质谱-5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60
40
20
0 158
m/z
Br: 79Br 100%,
M Br, n=1: Br2, n=2: Br3, n=3:
100 98
81Br
98%≈100%
1 2 3
100
M+2 M+4 M+6 1 3 1
100 100
1 1 1
n! bm (n m)! m!
10H14 18O
12C
1! 10 0.021 0.02(0.2%) (1 1)!1!
m/z162, 0.74%
100
Relative Abundance
80
所以: M+• : [M+1]+• : [M+2]+• = 100 : 11 : 0.74 某个离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同位素,那么它的丰 度是各个同位素丰度之和
考察[M+2]+,分析可能含的元素:不可能含Cl、Br、 S、Si, 只可能含O,含几个O? 首先扣除13C2对[M+2]+的贡献:
98 0.0112 0.44% 2
O的贡献:
0.64% 0.44% 0.20%
n b = n 0.002 = 0.002
因此,只能含1个O,所以此化合物分子式C9H11NO
n! bm (n m)! m!
简化:
n b
1个同位素
n (n 1) 2 b 2
n (n 1) (n 2) 3 b 3 2
2个同位素
3个同位素
n: 离子中某种元素的数目 (C,O,N等); m: 元素的同位素的数目 (13C); b: 同位素(13C,18O)的相对强度值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四章 质谱(MS)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四章  质谱(MS)

电喷雾电离的基本过程 ➢ 电场下的喷雾 ➢ 壳气的作用下 ➢ 电荷的库仑作用 ➢ Rayleigh 极限
Charged Droplets
+ ++
-
+ - -++ -
++
+ +
Evaporation
Rayleigh Limit
Reached
+ +++
+-+--+-- +++
带电雾滴 溶剂的蒸发 带电雾滴的解体 表面张力和库仑斥力的平衡点
• 氩气(Ar)在电离室依靠放电产生氩离子, 高能氩离子经电荷交换得到高能氩原子 流,氩原子打在样品上产生样品离子。 样品置于涂有底物(如甘油)的靶上。 靶材为铜,原子氩打在样品上使其电离 后进入真空,并在电场作用下进入分析 器。
• FAB的优点:
• 电离过程中不必加热气化,因此适合于 分析大分子量、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 样品。
B + M+
• 加成反应
• BH+ + M
[BHM]+ 或 [BMH]+
ON O N
O
(M.W. 224)
甲糖宁的EI-MS与CI-MS谱比较
化学电离源 分子离子峰
麻黄碱 电子轰击源
• 2.3 场致电离源( Field ionization, FI) • 应用强电场(电压梯度107-108V/cm)诱导样
• 特点:高的灵敏度和专属性

可以测定分子量,确定化合物的
分子式。

用于推断化合物结构。
第一节 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波谱分析第五章质谱

波谱分析第五章质谱




②含有奇数氮原子的化合物其分子量为奇数。 例如:C2H6 30 CH3NH2 31 H2NNH2 32 注意:若是碎片离子时: ①由电子转移(复杂断裂)等产生的奇电子离 子,其质量数符合上述氮规律; ②由简单断裂生成的偶电子离子则刚好相反。 (4)合理的中性碎片(小分子及自由基)的 丢失。即要注意m/z最高值与邻近离子的质量 差是否合理。
第一项计算值—表示离子全部由轻质同位素组 成, 第二项计算值—表示离子含有一个重质同位素 的原子组成,其余类推。 ★课堂练习 CHCl3的质谱图中,在M+· 峰附近,各同位素 峰的丰度比是多少?

答案是:M:M+2:M+4:M+6=27:27:9:1


当一个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多种同位素时(如含 氯和溴原子),则同位素峰族各峰之间的强度 比可按下式计算: (a+b)m(c+d)n 式中:a和b分别代表氯元素轻和重质同位素 的相对丰度比(a:b=3:1) c和d分别代表溴元素轻和重质同位素 的相对丰度比(c:d=1:1) m—氯原子的数目 n—溴原子的数目
(1.1w 0.016 x 0.36 y 0.04z )
(1.1w 0.36 y)
M 2 (1.1 w) 0.20 z M 200
2
★相反,我们可以应用一个分子离子同位素峰族的相对 强度来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具体方法是:



首先准确测定M、M+1、M+2峰的相对强度, 计算M+1/ M和M+2/M百分比; 然后根据质谱所得的M+1/ M和M+2/M的百分 比与Beynon表中的计算值相比较,就可推测 分子式了。 Beynon表参见教材附录Ⅸ。 例1.某一化合物,质谱实验测得M+· m/z=150, M、M+1、M+2峰的相对丰度比如下,推测其 分子式。 m/z 丰度比 150(M) 100 151(M+1) 10.2 152(M+2) 0.88

最新波谱解析之质谱篇

最新波谱解析之质谱篇

4、检测器 包括Faraday圆筒(直接电检测器)、电子倍增器、 闪烁计数器、微通道板、照相低片等
phe-1中[M+H]+离子的FAB-MS/MS谱
CH3O
OH
N
CH3O
OCH3
质谱技术的主要特点
1、应用范围广 2、灵敏度高 3、分析速度快 4、能同时提供有机样品的精确相对分子质 量,元素组成、碳内架及官能团结构信息 5、与计算机结合使用,操作方便 6、与其他仪器相比,其结构复杂,价格昂 贵,使用及维修不方便 7、样品被破坏,无法回收
(加热)
1.3-0.13Pa
b) 直接探针进样:高沸点液体及固体 探针杆通常是一根规格为25cm6mm i.d.,末端有一装样品的黄金杯(坩埚)
,将探针杆通过真空闭锁系统引入样品,如图所示。
优点: 1)引入样品量小,样品蒸汽压
可以很低; 2)可以分析复杂有机物; 3)应用更广泛。
c) 色谱进样:利用气相和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仪联用,进行多组份复 杂混合物分析。
在CI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导入的反应气体,
使其离子化。
B + e - B+• + 2e -
(1) (电子电离)
B+• +B (B+H)+ + (B-H)• (2)
(B-H)+ or (B-H)- (3) (多次反应)
b- or b- •
(4) (碎片离子)
B + e - B- •
(5)
FAB法的关键之一是选择适当的(基质)底物, 从而, 可以进行从低极性到较高极性的范围较广的有机化合物测 定,是目前应用比较广的电离技术。
当高速中性原子轰击底物溶液后,在发生‘爆发性’ 汽化的同时,发生离子—分子反应,从而,产生(解离性) 氢质子转移反应[1]和[2]式及[3]式,与(电子轰击法相 似)的轰击离子化反应[4]等.

波谱分析质谱课件

波谱分析质谱课件

波谱分析质谱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化合物,有助于发现痕量组分。
高分辨率:能够准确地分离和鉴定相近的峰,有助于解析复杂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波谱分析质谱的优点与局限性
• 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样品的分 析,如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
波谱分析质谱的优点与局限性
CHAPTER 03
波谱分析质谱实验技术
样品的制备与前处理
01
02
03
样品收集
选择健康的或具有代表性 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样 品进行采集,并记录采样 地点、时间等信息。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洗、 破碎、匀浆等处理,以获 得更小颗粒度的样品。
样品干燥
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干燥 处理,以去除水分和其他 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术,提高离子的产生、传输和检测效率,从而实现对超低浓度目标分子
的检测。
03
最新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灵敏度质谱的检测限越来越低,目前已经达到
ppt级别,同时多级质谱技术的运用也使得对目标分子的结构鉴定更加
准确。
多维质谱技术
概述
多维质谱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极性、不同能量或不同色散 率的多个分离装置串联或并联起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 离、检测和鉴定的技术。
局限性
仪器成本高:波谱分析质谱仪器较为昂贵,运行和维护 成本也较高。
样品制备复杂:对样品的纯度和状态要求较高,需要进 行预处理和分离等步骤。
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多仪器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波谱分析质谱 技术将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仪器的 性能和效率,拓展应用领域。

四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

四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

I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在检测领域,有四大名谱,分别为色谱、光谱、质谱、波谱,四大名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分析仪器的最大优势,可将两种或三种仪器进行联用来分析样品,联用技术能够克服仪器单独使用时的缺陷。

是未来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所在。

四大名谱简介:质谱:分析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可以推测物质的组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较多,也可定量。

色谱:是一种分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手段,可分辨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光谱: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主要基团,确定物质类别。

从红外到X射线,都是光谱,其应用范围差别很大,是对分子或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分析解析的。

波谱:通常指四大波谱,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Raman),电子跃迁-紫外⑴丫)。

1、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是将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z)的大小顺序收集和记录下来,得到质谱图,用质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 质谱分析法是物理分析法,早期主要用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 随着GC和HPLC等仪器和质谱仪联机成功以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质谱法成为分析、鉴定复杂混合物的最有效工具。

recorderJ质谱仪种类非常多,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应用角度,质谱仪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有机质谱仪:由于应用特点不同又分为:①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这类仪器中,由于质谱仪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气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等。

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同样,有液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③其它有机质谱仪,主要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傅里叶变换质谱仪(FT-MS)。

有机波谱分析--质谱分析法

有机波谱分析--质谱分析法
麦氏重排在结构鉴定上十分有用。 在醛、酮、酸、酯、酰胺以及烯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等的 质谱中都存在。
43
②逆狄尔斯-阿尔德(Retro-Diels-Alder,RDA)重排 具有环己烯结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RDA
开裂,一般都产生一个共轭二烯游离基正离子及一个 中性烯烃分子碎片。
●脂环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芳香族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β键的断裂称为β断裂。当化合物中含有C=C、苯环、 C=O等基团时,它的β键也易发生断裂。
β键断裂多发生均裂。
苄基断裂
25
c. i-断裂(i –breakage) C-X键既可发生均裂,也会发生异裂,即2个电子发生
单向转移,称为诱导断裂,或称i-断裂
●i-断裂中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造成了i-断裂困难很大。
26
③ 影响断裂的因素 a. 化学键的相对强度
优先断裂顺序:
27
单键>双键>三键
◆从化学键的键能可以看出: (1)有机物中C-S,C-X键的键能相对较小,最易断裂。 (2)其次易断裂的是C-C、C-O键。
两者键能相差不大,相对而言C-C键优先断裂。 (3)C-C与C-H比较,C-C键的键能更小,故C-C要比
离子,常常为基峰或强峰
◆碳原子相邻的杂原子对正电荷有稳定作用的离子
30
丙苯的质谱图中苄基断裂峰—m/z91
④分子离子的简单裂解的规律
以上都是简单裂解
1) 侧链碳原子处最易断裂而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 侧链愈多愈易断裂,侧链上取代基大的基团优先作为自由 基脱去。
2) 饱和环在侧链部位产生α-断裂,生成带正电荷的环 状正离子碎片。
CH3NH2
31
C5H5N

波谱解析-07-质谱

波谱解析-07-质谱

第四节、质谱裂解反应机理和规律
M பைடு நூலகம் e 50-70eV M +. + 2e M -. + 小于1%
+.
A +. + 中性分子或碎片
M
B + + R
A +.
B+ M+· → A+·, B+, C +·, D+ ……
29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三十一分 。
研究有机质谱裂解反应的实验方法
● 亚稳离子法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三十一分 。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裂解规律
偶电子规律:
OE+· → EE+ (单键断裂:α,i 断裂,双氢重排。电荷、自由基会分离) OE+ · → OE+ ·(单氢重排、逆DA、re) EE+ → EE+ (β氢重排消去) EE+ → OE+ · + R. (极少出现)
奇电子离子OE+·:带单电子的离子,如 M+·, A+·, C+· ··· (odd electrons) 在质谱解析中,奇电子离子很重要,因质
荷比较小的奇电子离子是由质荷比较大的
奇电子离子裂解生成的。
偶电子离子EE+: 带双电子的离子,如 B+, D+ , E+,···
(even electrons)
2.同位素离子峰
除P、F、I外,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十几种元素都有同位素。因而在 质谱中会出现由不同质量的同位素形成的峰(M+1、M+2等), 称为同位素离子峰。
18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三十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离子丰度的主要因素:
1.键的相对强度:首先从分子中最薄弱处断裂,含有单键 和复键时,单键先断裂。最弱的是C-X型(X= Br、I、O、 S),该键易发生断裂。
2.产物离子的稳定性:这是影响产物离子丰度的最重要因 素。产物的稳定性主要考虑正离子,还要考虑脱去的中性 分子和自由基。 稳定的正离子一般来说可以是由于共轭效应、诱导效 应和共享邻近杂原子上的电子使正电荷分散的缘故。脱去 稳定的中性分子的反应也容易进行。
m/z 31
此外,M+•经过丢去CH3CH2• 得m/z 73也可以产生m/z 31。
(B)由醚、硫醚、仲胺和叔胺的单纯开裂产生的鎓离子, 如果含有乙基以上的烷基,会进一步重排而脱离链烯:
RCH2CH2
X
CH2
R'
-R'
RCH2CH2 CH2
X
CH2
RCH
CH2
X
CH2
-RCH
CH2
XH
X = S.O.N
H
CH2
O
OH CH CH2 M/Z 44
CH2 CH2
CH2 CH CH2 M/Z72
H
CH2
O
OH C CH2 M/Z 73 NHCH3
CH2 C NHCH3 CH2 M/Z 101
CH2 CH2
1.3裂解方式及机理 离子裂解应遵循下述“偶电子规则” :
奇电子离子→偶电子离子+游离基(一般由简单裂解得到) 奇电子离子→奇电子离子+中性分子(一般重排裂解得到) 偶电子离子→偶电子离子+中性分子(一般重排裂解得到) 偶电子离子→奇电子离子+游离基(一般简单裂解得到) 最后一个反应非常罕见 1.3.1 影响离子丰度的主要因素: 峰的强度反映出该碎片离子的多少,峰强表示该种离 子多,峰弱表示该种离子少。
X R CH CH2CH2R' X
α R
CH H
CH2 CHR'
H2C
X
+
R'
X = OH SH NH2
55 31 43
59 73 102
图6-10
CH3CH2CH
OH C3H7
3-己醇质谱图
H
α -C3H7
CH3CH2CH
OH
H2C
CH2
CH OH
m/z 102
m/z 59
CH2 OH
m/z 59
H2C
CH
CH2
CH3
H2C
CH
CH2 + CH3
含侧链的芳烃,在侧链的Cα-Cβ键也常常发生类似的α 裂解,称为苄基裂解:
α -C2H5
CH2
CH2 C2H5
(C)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化合物: 正电荷游离基优先定位于杂原子上,再引发一系列裂 解反应。 如果发生的是半异裂或均裂称为α断裂;如果发生的 是异裂(一对电子转移)就称为诱导(i)断裂:
可产生这样重排的化合物有酮、醛、酯、酸、酸酐和其 它含羰基的衍生物、碳酸酯、磷酸酯、亚硫酸酯、亚胺、 肟、腙、烯、炔、腈和苯环化合物
H2C O C H
+
O H N C C H2 H O C H2 HC CH2 H2C H2C O NH C
H2C
C
O
H2C H2C
+
H2C
CH2
H2C H2C
HO HC
如乙酯以上的酯都会发生下列重排:
O
H OH CH R O H B (A)n C OH + CH B (A)n
R
C
式中A= C、S、O, n = l、2、3等。 但B为O(或S)时(A) 的末端不应该是O或S。 另外必须有能移动的两个氢原子。
分子为碳酸酯时,R为OR。
(B)在邻接碳原子上有适当的取代基时也发生双氢重排。 如:乙二醇的质谱中m/z 33很大,就可能是双氢重排的结 果。
ι (电荷转移)
当满足下列二个条件时,便可发生麦氏重排, (a)含有重键。 (b)与重键相连的γ- C上有氢原子。
正丁醛的MS图:
RA 43 72 29 27 57 m/z
H H2C H2C O
C
44 29 CH3 CH2 CH2 CHO 57 43
OH
C
m/z 72
C H2
H
H2C
H
m/z 44
CH2 OH CH2 CH CH3 H - H2O CH2 CH2
CH2
CH2
OH - H2O

CH CH3
CH2 CH2 H
(C) 置换反应(Displacement Rearrangements ,rd):
有人也称为取代重排。这是一种非氢重排。在分子内 部两个原子或基团(常常是带游离基的),相互作用,形 成一个新键,同时其中一个基团(或两者)的另一键断裂, 在置换的同时发生环化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会断掉一根键 而形成新键:
H
O C
H
第 1次 重 排 CH2
C3H7
C HO C H2
CH2 CH2
第 2次 重 排
HO
+
CH2
H2C
CH2
C H2
(B)氢原子重排到饱和杂原子上并伴随邻键断裂的裂解:
一个氢原子转移到杂原子上,杂原子的一个键断裂 形成 (M-HYR)+离子或HYR+离子。
H H2C
YR CHR (CH2)n
在有机化合物中的简单开裂如:
(A)饱和烃:只能发生σ-键断裂,因此这种断裂也称为 σ断裂。
CH3
-e
CH3
σ
-
+
CH3
由奇电子离子裂解,得到一个偶电子离子和一个游离基。
(B)不饱和烃和芳烃:
在含双键的化合物中,在双键的Cα-Cβ键断裂经常发生α 裂解,得到一个烯丙基正离子,这种开裂称为烯丙基开裂。
扇 型 磁 场 加 速 正 电 场 离 子 源 V 无 场 区 分 析 管 B
检 测 器
质谱原理图
100 80 60 40 20 0 45 29
57 CH3CH2COOC2H5
7O CH2 C OC2H5 45
OH
O C2H5
H CH O H CH2
C2H5 C OH
CH2
+O
R
H2C
H C
CH2
苯环电荷可表示为:
58
72
72 100 115 M 110
43
44
CH2CH3 CH3 C O 43
CH2CH3 CH3 CH2 CH2 CH2 H N C OH m/Z 72
N CH2CH3
30
40
50
60
70
80
2 1 CH3 C O N CH2 m/Z 115 2 -CH3 H N CH2 CH2
R CH2 X X=卤 素 、 OR'; SR'; SiR'
当X=SR`,SiR`3或OR’时,可发生α-断裂:
R CH 2 X α RCH2. 半 异 裂 + X
当X=卤素,OR`,SR`时,可发生i-断裂:
R CH2 X
i
异 裂
RCH2
+
X
2.重排开裂:
在共价键断裂的同时,有氢原子的转移。一般有二 个键发生断裂,少数情况下发生有碳骨架重排。
OCH3
H CH O
CH2
H
H3COH + CH3 m/z 47 CHO
m/z 76
(2)双氢重排: 比单纯开裂多二个质量单位的离子碎片,是因为 从脱离的基团有两个氢原子转移到这个离子上。叫双 氢重排或双重重排。
(A)乙酯以上的酯和碳酸酯的双氢重排。
O 单纯开裂 O R C O CH2(An) a BH 2H R b C OH R C O OH + CH B (A) n + CH2(A)n - BH
(1) 游离基引发的重排反应: A)γ-H重排到不饱和基团上并伴随发生Cβ-Cα断裂: 典型的代表是麦氏重排,可表示如下:
R
γ H β α
H O γ H- R O α (电荷保留) R +
OH
m/z58:R=CH3, 40% R=C6H5, 5% R H O R + R=CH3 , 5% R=C6H5, 100% OH
90
100
CH3 1 CH3 -CH3 C O
N
m/Z 100
CH2 O C
HN
CH2 m/Z 58
m/Z100
CH2CH3
CH2CH3
正电荷的位置不十分明确时,可以用[ ]+或[
]+。表示:
R
CH 3
. CH3
+
R
如果碎片离子的结构复杂,可以在式子右上角标出 正电荷。如:
1.2.2 电子转移表示法 共价键的断裂有下列三种方式: 均裂: 异裂: 半异裂: X 通常用单箭头 用双箭头
H2C
HYR CHR (CH2)n
H2C
CHR +
HYR
(CH2)n ( 电 荷 保 留 )
H2C
HYR CHR (CH2)n
i-
H2C
CHR + (CH2)n
HYR
( 电 荷 转 移 )
H H2C
NHC4H9 C O
H H2C
NHC4H9 C O
α
-
NH2C4H9 20%
+ H2C
C
O
(电 荷 保 留 )
CH2
+
H2C
CH2
C5H11
CH
H C H2 H H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