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景观规划问题论文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生态园林建设论文(1)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生态园林建设论文(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构建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从生态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方法与策略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发展中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增加,自然之美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已成为必要之举。
其次,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生态建设,可以有效缓解生态危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可以实现城市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居住条件,减轻城市居民身心压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二、生态园林建设的方法与策略1.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要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因为本地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成本低于外来物种,在生态保护方面也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注重水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是生态园林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应注意采取节水措施,推行回用技术,充分利用雨水、污水资源,充分保护水源,变废为宝。
3.注重景观设计: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在于打造美丽的城市环境。
因此,景观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注重景观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三、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将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同时,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将还注重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方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城市化进程,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论文【摘要】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其中心目的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一个美丽的城市景观。
城市是区域的一部分,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关。
城市所面临的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生态布局造成的。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环境与人类活动协调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以上的研究提出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思路,以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类聚居的形式,生态城市的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理念的建立和对传统工业城市的反思,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城市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现代技术为手段,综合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促成健康、高效、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发展。
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工业现代化,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有效处理,超出了城市的环境容量,就会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基本内容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1)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城市廊道、城市空间资源和城乡交接带的发展与演化。
(2)城市生态过程能源供应与消耗、水资源利用与循环、物资的输入与输出、城市人口的集聚与扩散、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3)城市环境问题。
(4)城市生态建设包括绿化、美化、环境优化、清洁生产与文明消费。
(5)城市景观风貌城市特征形象与景观视觉识别、城市风貌与环境空间艺术、景观文化与景观美学。
(6)城市景观规划包括城市规模与环境容量、环境敏感区的保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二、城市环境规划2.1 城市规划概况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17c83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a.png)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1.1调和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的植物要遵循调和原则。
要使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如建筑物等物质有着相互协调、相互撑托的作用,让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有一种美的感觉,适合人们的观赏,也让整个生活环境有一种平静、舒适的氛围。
1.2统一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也要遵循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是指在植物的选择比例上要恰当,在植物外形的选择上要跟前面所选择的植物进行适当的调和,或是在植物颜色的配置上也要错落有序,不能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
1.3均衡原则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现状,根据周围的环境现状设计一个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生态园林,让人工的生态园林与自然的园林相互依托。
因为如果周围的植物枝繁叶茂,并且是一簇一簇的,颜色是浓厚的,这样会给人一种疲倦的和压抑的感觉,不利于生活的舒适,所以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雅的植被,这样就可以综合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1.4韵律感及节奏感原则所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生态园林中是指给人一种视觉美感,各种植物整齐有规律的配置。
例如,对于比较宽阔的道路上,可以种植一些品种相同的植被以相等的距离分别的树立在道路两旁,或者按不同的距离有规律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植被,如小灌木。
这样有规律性的配置可以让人在行驶道路中有放松的心态。
1.5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一种植物在整个生态环境所处的地位,它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关系。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位因素,合理地选择配置一些相互依赖的植物,尽可能地避免物种为了争夺水源或是阳光而出现让另一种植物陨落的现象,让各种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
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2.1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是指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观赏到颜色艳丽的花朵,也可以观看到颜色淡雅的绿叶,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园林变得让人舒适。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摘要: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
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也抵御无序的灾害。
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总体而言,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
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即:“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
”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论文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论文【摘要】生态性原则是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首要原则,首先,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城市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平衡,保持城市清洁卫生,降低城市各种环境污染,因此城市绿地生态规划一定要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
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落后地区的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各种污染源较为集中,城市环境质量一直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在我国环境质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城市的水平,在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强调生态性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制定远景发展目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造成将来改造的困难。
在城市向外扩展的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为将来安排绿地之用。
将临时绿地和永久性绿地相结合。
同时,要重点解决近期内环境质量较差、居民游憩困难的地方的绿地建设问题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包括七种景观生态属性——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粒度、风险扩散、基因多样性、交错带、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与廊道;通过集中使用土地以确保大型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引导和设计自然斑块以廊道或碎块形式分散渗入人为活动控制的建筑地段或农业耕作地段;沿自然植被斑块和农田斑块边缘,按距离建筑区的远近布设若干分散的居住处所;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和建筑斑块之间可增加农业小斑块。
这种规划原则是使各类斑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度的视觉多样性。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规划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它是在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划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将城市绿地景观中的绿地廊道、绿地斑块等绿地景观要素在以城市建筑等非生命空间为基质的环境中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优化设计,使绿地景观充分发挥其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创造优美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健康的休憩场所,从而适于人类居住。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49952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5.png)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引言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数量不断攀升领全国之先,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因而审视生态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因此,景观生态学适时地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景观生态学在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方面有着很特别的意义,尤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更显得独特。
景观生态学从最初造园观赏过渡到重视环境保护,再过渡到重视生态建设为主,其核心在于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进行城市绿道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创建高质量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本文欲以珠海绿道工程为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2.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一词,人们公认为是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arlTrol1)于1939年撰写的“LuftbildplamandokologischeBodenforschung”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表示支配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是对景观中环境关系的研究。
2.2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很多,在此仅涉及到与景观密切相关联的原理,就本文而言就城市绿道设计所关涉到的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应原则性的阐述与介绍。
其一,景观生态学景观概念,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人工干扰斑块,城市视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构成,且能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其二,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可以解释城市对绿地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
并通过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构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
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论文一、关于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及其作用(一)关于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时代在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城镇也在逐步进入新的时期。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同时,伴随着其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人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文明的同时,也在困扰于与自然环境的逐渐疏离。
钢筋混凝土建筑正在日益使人们的精神感到越发的困惑、压抑和拘束。
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于是,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出来。
所谓生态景观设计,指把景观设计延伸到生态的层次。
广而言之,所有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称为生态设计。
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主要是指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发展,以实现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社会的动态发展保持统一。
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有一条原则很重要,那就是对场地的尊重。
最好的生态设计就像是在原来场地的基础上所形成,景观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
这是因为生态景观总是要在一定场地基础上开展进行,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更是非常注重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往往因地制宜,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三个典型特点,即尊重自然条件、维护大地景观格局、营造绿洲景观,再造自然。
归纳上文所言可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正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实现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和自然观的最终建立。
(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的作用在小城镇建设中,推进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是小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于小城镇建设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小城镇的生态景观设计规划中,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基础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问题研究
【摘要】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景观设计和城市景观规划等方面探讨了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景观生态;生态美学;景观生态产业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及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规模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维护其再生能力,并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做好生态景观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辩证法。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
态系统。
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背景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
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未来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应当是:(1)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
(2)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材料。
(3)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全面的协调共生网络。
(4)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始终具有最佳的生态位和最强的组织力。
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而设计出了十大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2 生态景观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设计是指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模式。
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保持水循环,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摒弃掠夺式开发的弊病,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为了保障城市发展规划对原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应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4 种类型。
根据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和城市空间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划分,对城市生态设计采用的方法叙述如下:(1)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
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高效地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2)随着自然生态和建筑智能概念的深入人心,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现代人居环境质量除了体现现代、智能、科技、舒适性以外,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体现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的物种尊重与关怀,维护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居住区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现代的人居景观环境要求在规划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结合自然环境做好小区景观设计。
(3)在房屋建设开发、设计中提倡使用环保施工工艺、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比如清水混凝土建筑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清华东路公寓、大学生公寓等的外墙设计为全现浇装饰清水混凝土剪力墙。
清水混凝土墙面建筑是不再进行外墙装饰、将结构与装饰一体化的建筑,即用清水混凝土这种最自然的材料来表达建筑本身最纯粹的美。
它没有多余装饰,消除抹灰,减少了湿作业,节省工料。
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有利于环保、节能。
(4)住宅的装饰设计、施工应从保护人体健康出发,安装更先进节能的建材、窗户和隔热设施,采用更好的节能装置和更加有效的采暖和空调系统等。
为使住宅的能耗降低,开展各种新型节能装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比如将一种能阻挡99%太阳紫外线和 79%太阳能的玻璃功能膜贴在玻璃上,能有效地改变玻璃采光值和其它物理性能,大大节省室内制冷制热费用,并可减少太阳光照射对室内物品的破坏等。
还可采用新型节能玻璃排斥太阳热量,减少夏天的空调负担。
建筑装饰工程中不仅要求材料美观、耐用,同时更关注的是有无毒害,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环境的影响。
3 对城市景观生态发展的前景展望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规划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逐渐体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态势,
对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的加深,生态健康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使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更多的既能顺应自然环境规律又能表达人类实用与审美精神需求的景观不断问世。
当代城市景观规划凸显出人性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总体特质。
人性化特征是景观发展的中心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它是景观规划超越功能意义进而完善人的生命意义的体现。
它呼吁设计为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
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的受众进行设计将不断增加景观的独特内涵和意义,另外针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这些特殊人群的设计会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同传统的景观形式相比,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景观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未来景观的信息化发展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信息的高度发展为景观的表现形式的提高创造了可能,其生态功能的完备与审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景观系统中,以信息表现为主的各种标志系统和指示系统将以更加丰富、简洁便利、高效的形式出现;信息化的提高,无疑使人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增强,人的参与,景观的影响,使时空感觉产生变化。
景观发展的多元化来源与文化的多元,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文化景观呈现迥异的面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景观的发展不应是走向一种声音,而是保留地域特色的差别,我们应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同文化构成的脉络,地域
文化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4 结束语
目前对于组成生态城市的各要素的研究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综合的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应在分析考察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生态城市勾画蓝图。
生态景观城市的构建与设计,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其理论与实际意义非常重大,必须把握设计总原则,从城市总体到植物设计出发,才能加快生态景观城市的合理构建。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
报,2007,(12):71.
[2]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8[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3]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