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研究_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校园bot运营方案

校园bot运营方案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bot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服务机器人,正在逐渐在校园中兴起。
校园bot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师生提供全天候的在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校园效率和服务体验。
本文针对校园bot的运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力求为校园bot的运营提供指导性的方案和策略。
二、校园bot的概念和意义1. 校园bot的概念校园bot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校园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师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校园效率和服务体验。
2. 校园bot的意义(1)提高服务效率校园bot可以24小时全天候为师生提供在线服务,解决各种日常问题,提高校园服务的效率。
(2)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校园bot的引入,可以创新教育模式,为师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3)降低运营成本校园bot可以替代部分人力资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校园运营效率。
三、校园bot的运营模式1. 校园bot的应用场景(1)学习问答校园bot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回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课程安排校园bot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计划。
(3)生活服务校园bot也可以提供生活服务,如校园餐饮推荐、校园活动信息等。
2. 校园bot的运营模式(1)在线对话模式校园bot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师生进行在线对话,回答问题,提供服务。
(2)指令式服务模式校园bot也可以通过接受指令,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查询课程安排等。
四、校园bot的运营流程1. 校园bot的引入(1)需求调研在引入校园bot之前,需要对校园师生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校园bot的期望和需求。
(2)技术选择选择合适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供应商,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校园bot解决方案。
BOT模式在学生宿舍热水供应工程中的应用

BOT模式在学生宿舍热水供应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将BOT投资模式引入到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是一种全新的改革模式,本文以学生宿舍热水供应为例,从投资分析、经营分析和盈利分析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BOT模式在高校后勤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BOT模式;投资分析;经营分析BOT model in a student dormitory hot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Duan Zhao-xia,Lei Bing-Shan(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Abstract】BOT investment model is introduced into universities logistic socialization is a new reform model,this paper dormitory hot water supply,for example,from investment analysis, business analysis and profitability analysis describes in detail several aspects of the BOT model logistics Reform application.【Keywords】BOT mode;investment analysis;business analysis前言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投资经营模式,一般是指政府(或业主)通过契约授予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或业主)。
这种模式能使投资建设经营者与业主方最大限度的收益,实现互补双赢。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公寓管理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从引入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公寓管理系统、社区治理和自治模式创新、居民参与和共建共享机制、安全管理和监控系统的创新应用、环境友好型公寓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创新,可以提升公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度,提高安全管理和监控效果,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中总结了创新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推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公寓管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互联网技术、智能系统、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共建共享、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环境友好、总结、展望、推动、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一直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较多等。
传统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存在信息不畅通、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急需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公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这一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公寓设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社区治理和自治模式的创新、居民参与和共建共享机制的完善、安全管理和监控系统的创新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公寓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加强社区建设、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公寓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浅析高校采用BOT模式建造学生公寓

浅析高校采用BOT模式建造学生公寓分析了高校引进社会资金BOT建造学生公寓的迫切性和优势,并进行了投资成本和回收期计算,最后对BOT模式进行了风险和社会效益预测。
标签:高校;BOT模式;学生公寓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建造学生公寓已迫在眉睫,否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进程,令人堪优。
在政府对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不再投入的今天,转向市场化运作,即引进社会资金BOT的模式建造学生公寓。
BOT模式: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BOT)即BUILD(兴建)、OPERATE (营运)、TRANSFER(移转)之缩写,意指政府规划的工程交由民间投资兴建并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由政府回收经营。
1 建造学生公寓的迫切性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普及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高校扩招任务重,住宿紧张的局面,已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严峻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的学生宿舍多数为6-8人一间,据在京部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情况调查,高校学生宿舍中的40-50%使用时间在40年以上,其中1/4到1/3宿舍使用时间在50年以上。
按目前国家规定的6.5平方米/人的标准计算,现高校学生宿舍尚缺578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平均造价1000元计算,就需投入57.8亿元。
如果再考虑到今后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期望进一步提高等因素,要达到4人一间,缺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2 采用BOT的模式建造学生公寓的优势2.1 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广东省人民政府在2001年7月3日就出台了关于高校建学生公寓减免建设项目的规费的批文,及免收供电增容费和供水增容费,单建设项目中的市政建设配套费一项占总投资的60%,2.2 缩短建设周期政府投资的项目,须上每年的人大会议通过,政府立项,提出项目建议书,通过专家评审,确定规模和投资总额,第二步,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对私营企业建设的工程,政府有规定,首先可减少向政府的报建程序,比如:投资计划无需评审,建成后再送造价咨询公司审定到政府档案馆备案,还可自拟定施工队伍,不用向政府申请招投标,2.3 税收政策根据《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1)对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免征房产税。
BOT模式在高校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

BOT模式在高校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一转让”项目融资方式运作,BOT模式的引进,给高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来一种全新而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BOT;项目;问题;对策引言中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的扩招使得高校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与高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目前制约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是建设资金高度短缺。
因此,积极利用外部,努力探索其他更加广泛地融资渠道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把BOT建设模式引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借此加快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解决了高校规模化发展与基础设施落后之间的矛盾。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它是指政府或其附属的公共部门将由其控制的资源、如基础设施或公益项目,授权其为此项目筹资、设计、建设,并授予私营企业在项目建成后的一定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运营、维修费用和一些合理的服务费、租金等其他费用,在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转让给所在国政府或其附属公共部门。
1.高校引进BOT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高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具备采用 BOT 融资模式的条件,但是 BOT 融资模式是一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投资经营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1.1 BOT 项目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政策指导BOT 融资项目实施过程长,特许权运营期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其间涉及合作企业和政府多个部门,涉及价格、税收等政策。
也包括法律、社会公众利益、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
而目前,BOT 项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明确一个机构来统一归口管理。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高校学生公寓的服务职能
这是学生公寓的基本职能。高校通过改造旧公寓、新建学生公寓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符合教育部门规定标准的房间住宿,并提供安全管理、水电管理、日常维修和卫生保洁等物业服务。在房间内为学生统一配备必需的家具等生活设施,在公共区内配备一定的安全、学习、宣传、休闲、娱乐、心理咨询等辅助设施。高校或企业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以及安全、有序、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公寓内进行休养,以达到自我成才、自我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环境设计人文化
坚持高标准推进公寓硬件建设,创造优质的住宿环境。利用一切教育的机会和手段引导学生,一是在洗手间等地点张贴“节约用水”的提示语;二是用好门厅这片方寸天地,安装显示器,展播校园风景、公益广告、好人好事、优秀宿舍图片,激发和调动学生争优、爱舍、爱校、爱国的热情;三是将走廊建设成文化长廊,悬挂名言警句,学生在举手投足中受教育。四是要求公寓人员将走廊、楼梯、洗手间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学生回到宿舍便体验到一种回家的温馨感;五是其它服务设施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施工,比如楼内安装自助洗衣机,学生不用出楼,就可以进行自助洗衣,干净、卫生、方便。人文化的设计理念把公寓建成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
(二)高校学生公寓的育人职能
这是学生公寓的目标职能。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一职能是由中国的教育方针决定的。中国高等教育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公寓要履行育人职能。二是在学生层面,需要加强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学生在公寓的行为最能反映学生的真实面貌,大多数学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生公寓度过的,因此学生公寓的教育环境和管理方式必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论运用BOT方式修建的高校学生公寓经营年限探讨

方程 ( ) : 学生公寓 每学年 的住 宿费收入 ; 1中 I 0 为学 生公
寓每学年的现 金流出 , 包括修建学生公寓的初始投资 K、 日常运 行及管理 费用 C; 的取值 为 1 n n 是双方 关注 的学生公 寓 t 一 ,就
经营 年限 。
设—经营一转让 , 是指某 ~建设 项 目 , 据政府计 划或社 会要 根 求 ,由私人财 团或私人公 司筹集资金负 责修建 并经营和维护 , 在约定 的一定经营年限 内收 回投资并取得 一定 的回报 , 然后转 让给社会或政府 。 运用 B OT方式 引入 民间 资金 修建 学 生公寓 的运 作模 式
制约 因素之一 。我 国从 2 0 00年起开始后勤社 会化改革 , 部分高 校积极探 索 , 在资金短缺 的情况下 , 用 B 运 OT方式 引进社 会民
在项 目经营期内 , 使现金流入量 现值等于现金 流出量现值 的 能
折现 率 , 或者说是使投 资方案净现 值为零 的折现 率。内部收益 率 I 反映了项 目的投 资报 酬能力 。用公 式表示就 是以 I RR RR 为未知数 的方程( ) 1 的解 。
限 的长 短都 十分关心 , 营年限越长 , 经 对投 资方 越有 利 ; 反之 , 经营年限过短 , 对投 资方就 没有吸 引力 。我们进行 经营年限测
算的 目的就是找 出一个合 理 的经营 年限 , 使投资方及高校 都能 接受 。 1 测算模 型的建立 、 内部收益 率 I R 是评价投资项 目的一个重要指标 , R 它是指
学年取得 等额 年金 A的 目前投资额 , 它的倒 数又称为投资回收
系数 。
回收投资成本并获取投资利润 。经 营年限到期后 , 目投 资方 项 将 公寓经营权 交还校 方 , 方合作结束 。这种方式类似于 我国 双 基础设施建设 中的 B OT投 资方式 。 校方 来说 , 对 不用投资就能 解 决高校学 生的住宿 问题 ; 项 目投 资方来 说 , 对 这种投 资方式 有稳定 的收入来源 , 投资风险小 , 并且有一定 的投资效益。所以
营造多层次的人性化高校宿舍交往空间——以厦门工学院友容苑设计为例

营造多层次的人性化高校宿舍交往空间——以厦门工学院友容苑设计为例张钰;严龙进【摘要】真正关怀人的建筑是不能漠视人们的交往需求.现代高等学校宿舍集住宿、学习、交往于一身,宿舍交往空间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场所.文章以厦门工学院友容苑学生宿舍为调研对象,结合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详细分析了该学生宿舍大楼的走廊、阳台、架空层、公共活动空间等不同场所有益于促进学生交往的人性化设计方案.%A building that truly cares for people cannot ignore their needs for communication. The dormitory of moder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is a combination of accommodation, study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ourong yuan as research object, the combination of a dormitory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sig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dormitory corridor of the building, the balcony, empty space, public space, such as different places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students of humanized design.【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交往空间;走廊;架空层;入室花园;公共活动空间【作者】张钰;严龙进【作者单位】厦门工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在各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80期2010年第6期Serial No.80No.6,2010摘要:从1999年起,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中国高等学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为缓解高校后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BOT 模式是中国很多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BOT 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的必要补充,尽管实施时间不长,但实践证明,BOT 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尤其是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BOT ;高校;公寓;管理;研究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06-0233-02收稿日期:2009-12-24作者简介:董立功(1980-),男,山西闻喜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研究。
BOT 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董立功(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福建厦门361024)从1999年起,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中国高等学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教育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1]。
1999年高校扩招后,制约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后勤保障问题最为迫切。
随着高校学生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与学生床位资源相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后勤社会化、特别是学生宿舍(公寓)的社会化管理是一大趋势。
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都开始考虑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问题。
1999—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武汉、西安、北京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问题。
为缓解高校后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这改变了高校后勤建设资金来源和建设模式单一的局面。
BOT 模式就是中国很多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1.何谓“BOT ”?BOT 的概念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于1984年正式提出,BOT 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 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2]。
BOT 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主要特点是利用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到高校后勤领域,BOT 则指地方政府或高校特许授权协议,授权企业承担高校基础设施的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限内,企业拥有其投资建造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允许企业向高校(或学生)收取适当的费用,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2]。
2.BOT 模式在高校学生公寓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BOT 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的必要补充,尽管实施时间不长,但实践证明,BOT 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尤其是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高校学生公寓建设面积有了巨大增长,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扩招后的学生的住宿问题,保持了高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据1999年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宿舍总面积仅为3160万平方米[3],而从1999—2009年,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这一数字已变为162311411平方米,增长了413.64%,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学生宿舍系采用BOT 模式建造[4]。
第二,全国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实现了“管人”与“管物”的分离。
在BOT 模式下建造的学生公寓,往往位于学校周边地区,与主校区有一定的距离,学校的管理力量相对薄弱。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各高校先后建立了一些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第三,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能按企业化或准企业化运作,有的还注册成独立法人实体,实现了运行机制的转变。
长期以来,高校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小而全”的后勤服务,许多本该由社会办的事情也由学校包揽。
自1999年11月起,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深入,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纷纷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以资产多元化组合为纽带,以标准化规范管理为桥梁,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集团,承担区域内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第四,校外学生公寓的建造和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校外学生公寓及超市、食堂、医院等后勤配套设施的设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入住校外学生公寓后,改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有利于社区人文环境的改进。
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学生公寓的兴起二、BOT 模式与高校学生公寓建设233——参考文献:[1]教育部发布.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edu/2009-07/21/content_11741791_1.htm.[2]赵桂燕.BOT ———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研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3]陈至立.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zhuanti/houqin/7.htm.[4]./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49610459599815&infoid=1249444101124351&title=校舍情况(总计).[5]陈至立.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1-12-26.(一)BOT 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特殊性1.BOT 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一般都建在校外,使得学生住宿与学校教学、科研场所相对分离,学生从宿舍到教室、实验室的距离加大,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2.学生公寓建在校外,使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新生事物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健康的,也有消极、不健康的。
社会上各种新生事物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别是社会上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观念的形成。
3.BOT 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公寓,开发商往往采用商业运作的思维来管理学生公寓。
开发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一切服务均是收费交易,这与学生头脑中教育是公益事业的传统理念相冲突,也容易导致学生与开发商、服务商之间的矛盾。
4.学生公寓建在校外,远离学校行政办公部门,使得学生在心理层面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一种距离感,加之独生子女入学后自律意识差,自律能力低,在思想上、行为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二)BOT 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两种模式经过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由以往的单纯靠学校管理变为由物业公司管理或两者共同管理。
目前大体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实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二是由学校聘请的物业公司主要负责物的管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管理。
1.校方统一管理。
传统的学生公寓一直沿用的是校方统一管理的方式,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日渐减少。
这种由校方统一管理的模式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模式,其实质是高校组建后勤服务企业,事企分开。
2.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
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政治辅导员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化物业管理三结合的模式:即各校分别选派优秀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公寓开发单位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完成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工作;成立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学生组织,积极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动。
(三)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1.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厦门理工学院现在学生公寓分四期建设而成,共16栋楼。
这些公寓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投资方自己管理,如二期公寓;二是由学校委托后勤集团代为管理,如三期公寓;三是由学校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如一期、四期公寓。
2.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
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公寓是采用BOT 模式建造的,根据当初的协议,学生公寓的管理权由开发商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
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急于获取回报的利益动机驱动着管理者时刻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中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社会企业由于受其经营观念、经营思想的制约,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使得他们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常感力不从心,对管理、服务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多数不是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从学生身上找理由,找借口。
1.理顺关系,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
不论是用什么方式建造的学生公寓,科学管理应是一致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要贯彻物业部门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可以由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或其他部分(单位)管理,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和日常行为管理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公寓,学校应在公寓管理体制中起主导作用。
尤其是在处理公寓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系问题上,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学校要主动关心公寓的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2.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建设。
陈至立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5]。
第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公寓党团组织建设。
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按学生人数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干部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道德规范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积极促进党团组织进公寓,扩大党团组织的辐射面、影响力。
第二,要加强公寓学生自律队伍建设,强调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
学生自律组织作为一支由学生代表组成,由学生工作部门直接指导的组织,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要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建设。
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是学生公寓管理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学生公寓管理员对学生生活的接触最深入,对学生生活了解最全面、最及时。
公寓管理员通过自身积极的工作,可以影响和教育在思想、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
第四,要加强公寓安全保卫队伍建设。
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稳定,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正常的教育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