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数学高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在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出数列的定义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次序”,准确理解其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的函数,使学生能在函数的观点下理解数列的概念,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数列中项的“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函数关系),这对数列的后续学习很重要.本小节的难点是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序号”与“”的对应关系,并从中抽象出与其对应的关系式.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数列的概念及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需注意的是,与函数的解析式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有限项,其通项公式也并不唯一,如给出数列的前项,若,则都是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上只要求能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即可.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分类、通项等,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发展和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思考并回答问题:函数的定义二、讲授新课1、概念引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本p5)食品罐头从上到下排列成七层的罐头数依次为:3,6,9,12,壹五,18,21延龄草、野玫瑰、大波斯菊、金盏花、紫宛花、雏菊花的花瓣数从少到多依次排成一列数:3,5,8,一三,21,34的不足近似值按精确度要求从低到高排成一列数:1,1.7,1.73,1.732,1.7320,1.73205,-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2,4,-8,16,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1,1,1,1,1,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成的一列数:1,3,9,27,81,依次按计算器出现的随机数:0.098,0.264,0.085,0.956由学生回答上面各例子的共同特点: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由此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第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作2、函数观点: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如数列①、②、⑦)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如数列③、④、⑤、⑥)4、数列的通项: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练习找上面各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①:数列④:数列⑤:(常数数列)数列⑥:指出(由学生思考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都能由观察法写出(如数列②);数列并不都有通项公式(如数列③、⑦);由数列的有限项归纳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如数列①的通项还可以写为:5、数列的图像:请同学练习画出数列①的图像,得出其特点: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2、例题精析例1: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5项:(课本P6)(1);(2)解:(1)前5项分别为:(2)前5项分别为:[说明]由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
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 篇一高中数学菱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引入新课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图1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实)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高二数学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高二数学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10篇】数学是一门日常都要使用的学科,所以要拥有好的教案才能充分教导学生们如何使用数学,下面是整理的高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 篇一高中数学必修教案一、教学过程1、复习。
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求出函数y=x3的反函数。
2、新课。
先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y=x3的图象,学生纷纷动手,很快画出了函数的图象。
有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一声,因为他们得到了如下的图象(图1):教师在画出上述图象的学生中选定生1,将他的屏幕内容通过教学系统放到其他同学的屏幕上,很快有学生作出反应。
生2:这是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
师:对,但是怎么会得到这个图象,请大家讨论。
(学生展开讨论,但找不出原因。
)师:我们请生1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帮他找找原因。
(生1将他的制作过程重新重复了一次。
)生3:问题出在他选择的次序不对。
师:哪个次序?生3:作点B前,选择xA和xA3为B的坐标时,他先选择xA3,后选择xA,作出来的点的坐标为(xA3,xA),而不是(xA,xA3)。
师:是这样吗?我们请生1再做一次。
(这次生1在做的过程当中,按xA、xA3的次序选择,果然得到函数y=x3的图象。
)师:看来问题确实是出在这个地方,那么请同学再想想,为什么他采用了错误的次序后,恰好得到了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呢?(学生再次陷入思考,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师:我们请生4来告诉大家。
生4:因为他这样做,正好是将y=x3上的点B(x,y)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交换,而y=x3的反函数也正好是将x与y交换。
师:完全正确。
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的。
关系,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多数学生回答可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
)师:怎么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生5:将y=x3的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交换,可得到y=的图象。
2022最新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最新

2022最新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最新数学是一门日常都要使用的学科,所以要拥有好的教案才能充分教导学生们如何使用数学,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1课题1.1.1命题及其关系(一)课型新授课目标1)知识方法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2)能力目标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重点难点1)重点:命题的改写2)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区分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备注1.课题引入(创设情景)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3 ;(3)3 吗?(4)8是24的约数;(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6)他是个高个子.2.问题探究1)难点突破2)探究方式3)探究步骤4)高潮设计1.命题的概念: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则”的形式.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命题的概念,强调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两个关键点: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数学高二教案篇1评课内容:他在教学本节课时,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教学中,他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校教师学习与借鉴:1、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在这一节课中,他精心设计了九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这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游戏活动,学生逐渐地、有层次地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丰富了对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现象的亲身体验。
如在教学"一定"这个概念时,林主任在透明网袋里放入三个红球,非常直观,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快地说出答案,可能性是1,一定能摸到红球。
能因势利导,得出了"一定"的概念。
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游戏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本节课教学一开始,就从平时学生课间游戏"石头、剪子、布"入手,提出游戏是否公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上所设计的一系列游戏,如摸球游戏,翻扑克牌游戏等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数学****于生活这个理念,又用本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数学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在学习了可能性是多少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并进行交流。
高二数学教学教案七篇

高二数学教学教案七篇高二数学教学教案七篇高二数学教学教案都有哪些?在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进展中,数学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讨论现代科学技术必不行少的基础工具。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教学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高二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把握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经受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探究过程,提升规律推理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猜想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过程。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何讨论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小结作业提问:今日学习了什么?引导同学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课后作业:思索如何用三角函数单调性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高二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2)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期望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反映随机变量取值分布的特征数,学习期望将为今后学习概率统计学问做铺垫。
同时,它在市场猜测,经济统计,风险与决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今后学习数学及相关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的概念及其实际含义。
难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的实际应用。
[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而概念本身具有肯定的抽象性,同学难以理解,因此把对离散性随机变量期望的概念的教学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此外,同学初次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也较为困难,故把其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让同学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的概念,了解其实际含义。
会计算简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受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让同学进一步体会从特别到一般的思想,培育同学归纳、概括等合情推理力量。
通过实际应用,培育同学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力量和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9篇)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9篇)高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掌握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
要出现正确的背景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二、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2、确定点的位置就是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四、数学运用例1 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
变式训练如何通过它们到点O的距离以及它们相对于点O的方位来刻画,即用”距离和方向”确定点的位置例2 已知B村位于A村的正西方1公里处,原计划经过B村沿着北偏东60的方向设一条地下管线m.但在A村的西北方向400米出,发现一古代文物遗址W.根据初步勘探的结果,文物管理部门将遗址W周围100米范围划为禁区。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5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5篇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课堂小结(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课后作业P107习题2.4A组2、7题课后小结(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高二数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设计1. 了解利用科学计算免费软件--Scilab软件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并掌握Scilab中的基本语句,如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能在Scipad窗口中编辑完整的程序,并运行程序。
3. 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体验从算法设计到实施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算法的实现过程,能认识到一个算法可以用很多的语言来实现,Scilab只是其中之一。
难点:体会编程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过程,体会正确完成一个算法并实施所要经历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几个基本语句和结构1、赋值语句(=)2、输入语句输入变量名=input(提示语)3、输出语句print() disp()4、条件语句5、循环语句(二)几个程序设计建议:直接在Scilab窗口下编写完整的程序,保存后再运行;如果不能运行或出现逻辑错误可打开程序后直接修改,修改后再保存运行,反复调试,直到测试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
引入学习极坐标系概念的必要性。形成用距离和角度来刻画点位置关系的直觉。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尝试自己建立极坐标系
熟悉极坐标系有关概念
巩固概念,并能简单运用。
通过比较,辨析极坐标系,进一步认识极坐标系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建立两种坐标系的思想
熟悉并记忆互化公式
整理知识,在比较中加深对极坐标有关概念的认识
3)德育目标: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极坐标系的重要性,能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的基本思想,认识点与极坐标的对应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
PPT课件,小组合作,师生合作
【教学用具】
一个圆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背景引入
问题1:现实生活中,经常用方位和距离刻画点的位置关系,你能完成第九页的第一个”思考”吗?
问题2:你能回答第九页第二个“思考”中的问题吗?
(二)建立概念
给出极坐标有关概念(极点,极轴,极经,极角,极坐标)
(三)巩固概念
例1,讲解
例2讲解
(四)对比
(1)极坐标和直角坐标都是刻画点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表现很积极,决多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设计上还可以更完善一些。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象限角,三角函数定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推导两种坐标系的互化
教师巡视
指导,并订正错误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总结,纠正并完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可以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随着老师的演示和说明,立完成后,请一名学生给出答案。
学生进行区分和总结
学生在引导下回答问题,并进行思考。
1.学生的兴趣:从指路的游戏开始。
2.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直角坐标学习,可以类比学习极坐标系
3.学生的认识特点:有了比较抽象和感知性的认识,但理性认知和逻辑还有待提高,知识点的应用还需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极坐标的概念
2)能力目标: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
(2)总结:1)直角坐标系内,点与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极坐标系内,每个点可以有无数个坐标进行对应,原因:极角的多样性
3)极点坐标的规定
(3)要求学生思考第11页的“思考”的解答。
(五)巩固
例3
例4
(六)课堂小节
(1)极坐标与那些知识有联系?
(2)极坐标是如何刻画点的位置的?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有何不同?
(4)两种坐标如何进行互化?
教师运用动画片的形式,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过程,坐标x,y的意义,以及用直角坐标刻画点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尝试建立用角和距离刻画点的位置关系,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引导学生先自己试探着进行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区分。
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完成第10页“思考”
科目:数学班级:高二(23)班授课教师:郭俊峰
第4周第5节03月11日
【课题】1-2极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属第一节新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写思路:由直角坐标系联想到极坐标系。
3. 教材处理:注重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定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对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