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真卿的介绍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简介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
行书遒劲,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称为“颜体”。
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
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篇二: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论文题目: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
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
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
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正文: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
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之称。
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又以“鲁公称之”。
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家。
有关颜真卿的故事50字

有关颜真卿的故事50字
摘要:
1.颜真卿简介
2.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3.颜真卿的历史地位
4.颜真卿的故事及其启示
正文: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以楷书见长,与欧阳询、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浓厚的个性特点,结构紧凑,笔画刚劲有力,世称“颜体”。
颜真卿在政治生涯中也颇有建树,曾担任监察御史、刑部尚书等职务。
他秉持正义,勇于直言,为维护国家法制和江山社稷,不惜与权臣、宦官抗争。
晚年,颜真卿被奸臣陷害,被害身亡,享年77岁。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遗产。
他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的一生,既展现了卓越的书法才华,又彰显了忠诚、正直的品质。
从颜真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方能成为一代大师;二是心怀正义,敢于担当,始终坚守信念,为国家繁荣富强尽忠职守。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是怎么死的?颜真卿是中国古达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被后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
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之外,他还是唐朝时期名臣。
唐中宗景龙三年,颜真卿在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出生,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家原本是琅琊临沂人氏,在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的时候迁到京兆府。
颜真卿算是出身在书香之家,虽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过却并不是来自父系,而是来自母系。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由其母殷夫人教育,长大后学问渊博,侍母至孝。
开元九年,颜真卿跟随母亲来到外祖家寄居,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
开元二十一年,就读于京师长安福山寺。
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高中甲科进士,二十四年经吏部铨选,但任校书郎。
两年后,其母去世,辞职归乡守孝。
天宝元年,颜真卿回到京师,中博学文词秀逸科,授任醴泉县尉,五年迁长安县尉。
天宝八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
不过没有多久,因为被宰相杨国忠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次年又为殿中侍御史。
天宝十一年,为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对颜真卿十分厌恶,所以颜真卿再次回朝之后,仍然想尽办法排挤他,最终将他调为平原太守。
平原郡当时属安禄山管辖,而这个时候安禄山的不轨之心已经有了苗头。
颜真卿判断安禄山必然有所图谋,虽然自己人微言轻,不能让朝廷对安禄山重视起来,但是却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中做些什么。
任职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加强当地防御力量,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
而在表面上,颜真卿却一副醉酒当歌的样子。
安禄山放下对他的防备,也看轻了平原郡。
所以等到后来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之时,各郡县在其强兵下纷纷陷落,只有平原郡一直坚挺。
唐玄宗得知这个消息后,对颜真卿大加赞叹。
天宝十四年,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十七个郡归顺朝廷,颜真卿被推选为盟主。
朝廷为奖励颜真卿的功绩,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同时重用他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之时,曾经多次击败叛军,给予叛军沉痛的打击。
关于唐代颜真卿的人物介绍

关于唐代颜真卿的人物介绍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
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御史雨参见:御史雨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时,曾巡查至五原。
当地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此为“御史雨”。
劾罢县令颜真卿巡查河东时,上书唐玄宗李隆基,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李隆基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
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不屈权贵酷吏吉温因为私怨,曾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被降至贺州任职。
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唐玄宗初年名相的后代呢?”安史之乱时,任御史大夫的颜真卿仍遵守礼法,弹劾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及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礼。
晚年时,他因刚正直言而相继得罪于宰相元载、杨炎、卢杞等人,最终因此遇害。
改善风俗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里贫困,不为乡人所了解。
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
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
颜真卿行书简介

颜真卿行书目录
1-------墨迹《祭侄文稿》 2-------榻本《争座位文稿》
3-------榻本《祭伯父文稿》 4-------墨迹《刘中使帖》
墨迹《祭侄文稿》简介
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原卷系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 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 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 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的临习
美术系 书法教研室 2009 4
颜真卿
(709-785)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 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 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 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 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 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一、颜真卿简介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 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 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 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 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 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 《颜氏家训》。曾祖颜师古是唐初鸿学馆大学士。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 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 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 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行草书得张旭真传,有三稿传世。其中以《祭侄稿》最著名。书论 有《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传世,是颜真卿书学思想的重要论述。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 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 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简介

二 颜真卿作品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 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 “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 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 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 《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 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PPT制作:傅子恒 PPT演讲:孙亦凡
谢谢观赏!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横
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 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 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竖
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 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垂露竖约有直竖(下、门的左 竖)和往左(师)或向右(阶)的弧度变化。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撇
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 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 竖撇到下部向左拐弯撇出,要注意弧度自然。 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捺
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勾来 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勾(撇)出的写法。 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另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也证明 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颜真卿生平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开元间中进士。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
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父辈的希望于此可见;而颜真卿一生.也似乎正是沿着这一既定轨道求真求清。
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以至为唐王朝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颜真卿撰碑往往自云“琅砑颜真卿”,因其祖籍山东琅砑临沂。
其父颜惟贞,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判人高第,授衢州参军,历长安尉、太子文学,以草、隶擅名。
几乎和父亲一样不幸,三岁的颜真卿也尝到“少孤”的辛酸,由母亲殷氏亲加训导。
这种命运的播弄,或许正是发皇才能的砥石。
既长,由勤奋与刻苦中磨砺而出的颜真卿,已是“少好儒学,恭孝自立。
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
(《颜鲁公集行状》)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二十六岁便举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材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地踏上厂仕途。
他担任过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和醴泉县尉,于天宝二年(743)诣洛阳,访张旭。
颜真卿的个人简介

颜真卿的个人简介颜真卿的个人简介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
人称颜平原。
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
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
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
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的艺术生平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颜真卿的介绍
颜真卿(709-785年,一说709-784),唐代杰出
书法
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
费县
诸满村)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他创立的“颜体”
楷书
与
赵孟頫
、
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
颜之推
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
颜氏家训
》。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
褚遂良
,后师从
张旭
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
楷书
的创作,树立了
唐代
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
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
忠臣烈士
,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
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
朱长文
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
夏云
,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
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
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
二王
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苏轼
曾云
:“诗至于
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
》,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
东方朔
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
麻姑
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
中兴颂
》,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
刘中使帖
》、《自书告身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