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2020新版)

合集下载

内蒙古《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20版)

内蒙古《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20版)
适用于有电梯的各类建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建科〔2017〕53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14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节能控制技术
通过传感器检测,使有乘客通过时,扶梯全速运转;无乘客时,减速或停止运转状态,降低空转能耗。
适用于有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各类建筑。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部(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的规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35-2019、《内蒙古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2017等现行标准的规定。
以复合外模板为免拆外模板,内侧浇筑混凝土,复合外模板通过连接件与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外侧做抹面层及饰面层而形成的复合墙体。具有良好的耐火等级,实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同寿命。建筑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的规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35-2019、《内蒙古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2017等现行标准的规定。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下地区低层建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宜居型绿色农房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建筑施工中的新型节能技术应用有哪些

建筑施工中的新型节能技术应用有哪些

建筑施工中的新型节能技术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积极采用新型节能技术不仅有助于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以下将详细介绍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新型节能技术及其应用。

一、太阳能技术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太阳能热水器是较为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吸收太阳能将水加热,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更是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建筑屋顶或外墙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可以满足建筑自身的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并入电网。

这种技术不仅能为建筑提供清洁电力,还能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此外,太阳能采光技术也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采光系统,利用反射镜或导光管将阳光引入室内,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它通过地下埋管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在冬季将地下的热能提取出来用于供暖,夏季则将室内的热量排放到地下,实现制冷。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运行稳定、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其能效比传统空调系统高出 30%至 50%,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

同时,由于地源热泵系统不直接排放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在建筑施工中,地源热泵系统的安装需要进行专业的地质勘察和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效果。

三、保温隔热技术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真空绝热板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能够有效减少热量的传递。

气凝胶保温材料不仅保温性能优异,还具有防火、防水等优点。

在建筑施工中,除了选择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外,还需要注重施工工艺。

确保保温层的连续性和密封性,避免出现热桥现象,从而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发表时间:2020-09-10T07:33:38.9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12期作者:张园[导读]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人们对绿色环保越来越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应用一些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环保和节能。

建筑施工可以节省很多原材料,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

将绿色节能材料来与传统材料相替换,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降低能耗,减少建筑工程的经济损失。

张园柯坪县九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省阿克苏市 843000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人们对绿色环保越来越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应用一些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环保和节能。

建筑施工可以节省很多原材料,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

将绿色节能材料来与传统材料相替换,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降低能耗,减少建筑工程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建筑工程;应用方法;施工新型绿色节能技术是现代化新技术的一种,是科技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的重要研究成果。

该项新技术具有鲜明的特征,同时实现了创造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该项节能新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绿色环保,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的作用。

同时在运用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调查现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配备专业的施工方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是当代环保社会的一项重大研究,同时对建筑工程起重要作用。

1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基本概述1.1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基本内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的施工规模和建筑工期以及建筑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作业中,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正确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的代表之一,是当代科技发展迅速发展的产物,说明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

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

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一种必然选择。

建筑工程中的节能环保技术主要包括了墙体保温材料、节能型建筑的设计、太阳能利用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一、墙体保温材料的应用1.聚苯乙烯泡沫板:聚苯乙烯泡沫板是建筑物保温材料中最常用的一种。

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较高的抗压强度,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一定的施工便利性,可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建筑体。

2.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是一种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其热阻性能较高,能够大幅减少建筑物在夏季或冬季的能耗。

同时,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阻燃、隔音等多重性能,符合建筑工程中需要的多种性能指标。

3.岩棉板:岩棉板密度大,较为耐磨,因此其使用寿命较长。

岩棉板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能,能够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节能型建筑的设计1.合理选址:选择在强太阳辐射的区域建筑物时,应考虑如何降低建筑物的热量吸收,维持室内温度。

2.建筑物的形状设计:建筑物的形状会影响环境的影响,影响建筑内部的热平衡。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形状时,应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气温等。

3.建筑物的采光设计:建筑物应根据不同功能和应用场景选取不同的采光方案,避免过多采光区域造成室内温度过高。

三、太阳能利用1.光电池板:光电池板是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能够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直流电能,可以用于建筑物的照明、电梯、电梯等电力设施。

2.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用于加热水,供应热水使用。

以上所述就是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节能环保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还能对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能建筑适用技术目录(2023)

节能建筑适用技术目录(2023)

节能建筑适用技术目录(2023)节能建筑适用技术目录(2023)1. 引言本目录旨在提供2023年节能建筑领域的适用技术,以帮助建筑行业实现能源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建筑可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档列出了节能建筑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相应的应用场景,以便工程师、设计师和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中参考使用。

2. 高效建筑外墙材料- 高绝热性能材料:采用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外墙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能够减少能量损失。

- 高透光性材料:采用具有良好透光性的材料,如太阳能玻璃等,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电力消耗。

3. 高效建筑保温层- 高效保温材料:选择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如发泡聚氨酯、岩棉、聚苯颗粒等,能够有效减少热量传导。

- 无缝隔热层:使用无缝隔热技术,如喷涂泡沫等,能够填充建筑结构的空隙,提高隔热效果。

4. 高效建筑机电设备- 高效照明系统:采用LED照明技术,结合光感控制和智能调光系统,能够降低能耗并提高照明效果。

- 高效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技术的空调设备,结合智能温控系统和新风回收技术,能够节约能源并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

- 高效供暖系统:选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高效供暖设备,结合智能温控系统,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5.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实现建筑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风能利用:使用风力发电装置,结合建筑外墙和屋顶的风能收集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供应。

6.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算法,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能源消耗,优化能源利用。

-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建筑内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最大化节省能源和提升居住舒适度。

7. 结论通过采用节能建筑适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改善环境质量。

建议工程师、设计师和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这些技术,并不断更新和应用最新的节能建筑技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实现。

新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一)

新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一)

新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也在不断地得到新技术的支持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新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建筑内部环境的系统。

通过对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要素的监测与调整,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实现时间控制、自动化开关等功能。

能源回收系统能源回收系统是一种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系统。

建筑中的废水、废热、废气等能源都可以通过能源回收系统得以利用。

通过将这些废能源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可以大大节约能源消耗。

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

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利用建筑的特殊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的风力,来产生电能。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约建筑使用的电能,同时也可以为周围环境提供一个清洁的能源。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

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建筑的屋顶或墙壁上,来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约建筑使用的电能,同时也可以为周围环境提供一个清洁的能源。

总体来说,新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推广,我们可以大力促进建筑节能的进程,从而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其他一些新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照明亮度的系统。

通过对建筑内部光照强度、人员流量等要素的监测与调整,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同时还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光感控制等功能。

蓄热墙体蓄热墙体是一种能够储存热能的墙体。

在夜间等低峰期,可以利用它所储存的热能来增加室内温度,减少建筑使用的暖气设备的使用次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喷雾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是一种通过喷雾将室内温度降低的系统。

通过喷雾机将细小的水雾喷入室内,可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喷雾降温系统不会产生冷气,从而实现更加节能的效果。

精细化管理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是一种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对建筑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

建筑新技术—节能建筑

建筑新技术—节能建筑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 朝 向 北 东 、西 南 窗墙面积比 ≤30% ≤35% ≤50%


注:
① 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 分不计入窗户面积。 ② 封闭采暖阳台上部透明部分和栏板的面积分别计入 同朝向窗户和墙的计算面积。 ③ 表中的窗墙面积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表中的 “北”代表从北偏东600至北偏西600的范围;“东、 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300至偏南600的范围;“南” 代表从南偏东300至偏西300的范围。

(4)与传统砖墙比,提高使用面积利用系数
由于使用高效轻质材料做为墙体的保温材料,外 墙结构仅起承重作用,因此墙体总厚度必然要比即承 重又保温的重质墙体减薄许多,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 面积。这也是复合墙体共同的特点。

(5)有利于供暖建筑冬季室内温度的热稳定 性
外保温墙体因蓄热系数大的材料位于室内一侧, 其内表面温度波动小,墙体内侧的热稳定性较大,吸 收或释放较多热量,当供热不均匀而引起室内空气温 度上升或下降时,可保证墙的内表面温度不会急剧上 升或下降。但这是在墙体内侧吸收巨大热量的前提下, 这显然会提高耗热量。
居住建筑节能
一般规定 1.普通住宅冬季采暖的室内热环境,应达到以下指标:


(1)卧室、起居室的室内设计温度,不低于18℃。
(2)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0.5次/h。
2.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 应有利于冬 季日照、避风和夏季自然通风。 3.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如果不满
根据热湿理论,内保温构造的冷凝界面通常在轻 质保温材料与重质材料的交界处,因此,保温材料必 然因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一般情况下,为防止围护 结构内部过度潮湿,两层之间应加设聚湿层(或称引湿 层、空气层)和透气孔,还须做好隔气层。

四新技术总结年度(3篇)

四新技术总结年度(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建筑等领域不断涌现出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报告对2023年度四新技术在公路、铁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公路领域四新技术应用1. 高速公路建设技术(1)智能建造技术: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隧道施工技术:推广采用盾构法、暗挖法等先进隧道施工技术,提高隧道施工速度和安全性。

(3)桥梁施工技术:应用悬索桥、斜拉桥等新型桥梁施工技术,提高桥梁建设质量和耐久性。

2. 公路养护技术(1)路面病害检测技术:采用激光雷达、红外热像等技术,实现对路面病害的快速、准确检测。

(2)路面修复技术:推广采用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再生等技术,提高路面养护效率。

(3)桥梁养护技术:应用无人机、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对桥梁结构的实时监测和养护。

三、铁路领域四新技术应用1. 高速铁路建设技术(1)高速铁路轨道技术:采用无缝钢轨、长轨焊接等技术,提高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2)高速铁路桥梁技术:推广采用悬索桥、斜拉桥等新型桥梁施工技术,提高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质量和耐久性。

(3)高速铁路隧道技术:采用盾构法、暗挖法等先进隧道施工技术,提高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速度和安全性。

2. 铁路养护技术(1)铁路线路养护技术:采用激光扫描、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对铁路线路的实时监测和养护。

(2)铁路桥梁养护技术:应用无人机、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对铁路桥梁结构的实时监测和养护。

四、建筑领域四新技术应用1. 绿色建筑技术(1)建筑节能技术:推广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2)绿色建材技术:应用高性能、环保、可再生的绿色建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
(2020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2020新版)
摘要:在现今世界的能源利用中,煤炭和石油作为首要能源被不断的开采着,而随着人类不断的采集与利用,其存量不断的减少,而太阳能技术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世界性能源的需求。

此外,太阳能建筑绿色环保的推广模式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相符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建筑节能的应用,太阳能建筑,环保与节能
在传统石油煤炭资源不断消耗的同时,世界各国逐渐的把能源问题置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位置。

而从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说,提出新能源建筑概念,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根据能源专家估计,21世纪中,这种新能源将占世界电力市场的五分之三,燃料性市场的五分之二。

而且太阳能,也将作为未来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建筑节能的范畴
建筑节能的范畴有两大方面:建筑作为节能材料与建筑外的设备的节能。

建筑材料的节能在建筑的策划建造施工中有很多体现,而对于建筑材料节能性的判断可以从其是否为新类型的节能材料、是否能从实际出发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和这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情况。

建筑材料以外的设备性节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均有体现,包括细节方面的改造与管理,如从电气、照明、卫生、给水、空调等设备入手,便可以充分开发其节能潜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环保节能与太阳能建筑的概念
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建筑。

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供暖、制冷,可节省大量电力、煤炭等能源,而且不污染环境,在年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度高、阳光充足而缺乏其他能源的地区,采用太阳能供暖、制冷,尤为有利。

目前太阳能建筑还存在投资大,回收年限长等问题。

所谓的太阳能建筑,其利用太阳能的最高境界是“零能耗”,即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常规能源消耗
为零;从而真正做到环保清洁、绿色生态。

根据以上对太阳能建筑的性质分析,太阳能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条:1)舒适健康;2)节约能源;3)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保节能中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现状
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在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

从最开始五六十年代太阳能的被动技术,通过一些非主动的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到现在的主动技术,都体现了太阳能对光热和光电的利用。

光热的利用变现在采暖和制冷,通过采用温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利用方面。

供热的工程化主要利用太阳能的高温,而平常生活中的热水供应主要是利用低温。

太阳能技术在光电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单晶硅与多晶硅的光能转化成电能。

用于航天飞机、空间站和边缘的地区。

光电利用在太阳能建筑方面,主要用来实现照明。

光热太阳能技术在我国应用尤其广泛,具有良好的商业产业化基础。

而关电技术的应用,因其高成本,还未如光热那么普及。

中国的太阳能建筑发展环境逐渐转向好的一面。

在中国,一九
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签署加入《京都议定书》,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被批准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规划》,二零零八年四月一日起正式实施的《节约能源法》,二零零八年十月一日起开始实施的《建筑节能减排条例》。

“节能减排”、“节能省地”成为了建筑业点击最高的热门词语之一。

这一切的发生都在向人们说明:中国房屋建设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全局性问题,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性关注。

目前,山东、河北、云南、海南、江苏等省份,大连、上海、北京、深圳等市也在新建14层以下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开始不断的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所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完全可以成为国家要求层面上的建筑节能要求,从而实现60%或66%的建筑节能目标。

太阳能和建筑的一体化有独特的特点:一是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了环境的总体设计之中,把建筑学、技术学和美学三者合为一体,把太阳能设施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通过相互间的有机结合,取代了
传统意义上太阳能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二是把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的覆盖层,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可用于平屋顶与斜屋顶,一般情况下对平屋顶而言可用覆盖式,对斜屋顶而言可用镶嵌式,四是该项技术属于综合性的技术,涉及了太阳能的利用,建筑,流体分布等多种技术科学领域。

四、利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建筑的典型应用模式
主动式太阳能系统:
主动式的太阳能系统:通过常规方式运行的系统,以水为收集太阳能的介质,由蓄热集热器和收集分配回路构成。

对升温的水进行吸热,通过外圈的石块将空气加热传至室内来供暖。

主要供暖系统有:液体平板集热系统、空气平板集热系统、真空管集热系统、聚集集热系统和热泵集热系统。

被动式太阳能系统:
被动式太阳能系统:把建筑物部分结构实体化,作为热传递介质对流分配热能。

被动太阳能系统通过对建筑材料吸热储热和传热性的对流收集储存分配热能,把夏季建筑物能量发散出去,来调节
室温。

这种太阳能系统利用充分,效率高,且经济实惠,简单易行,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在我国西北一些省份多处采用。

五、太阳能建筑的应用前景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下,预测我国在21世纪中叶太阳能利用在总能源利用中占10%左右。

而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保有量就超过了6000万MZ,而此数据的太阳能建筑只占所有建筑的1%左右
通过美国环境总署EPA的统计数据、目前世界各国的建筑能耗排放量:大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而未来在大气中含量的预计是百分之五十,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五十年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会是现在的4倍。

众所周知,国家对太阳能推广的目的是为了环保节能,而环保节能的另外一层意义上说就是尽量减少排放。

从另一方面来说,排量与绿地吸收的效果相一致。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建筑应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效应。

总之,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能源节约比能源开发更为重要,而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

中国作为一个建筑大国,每
年新建房屋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所以建筑节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运用太阳能技术使建筑真正做到环保清洁、绿色生态。

参考资料:
[1]王军华.浅析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的应用[M],中国电气出版社,2003
[2]季戬洪,太阳能空调的研究与发展[M],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006
[3]王海涛.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M],农村电气化,2004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