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C30桩基配合比设计书

C30桩基配合比设计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使用部位西固黄河大桥C30桩基等二、技术指标1、强度等级:C30,配制强度:≥38.2MPa;2、坍落度要求:180~220mm。

三、设计依据标准代号标准名称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四、原材料技术标准材料技术标准水泥GB 175-2007、JTG/T F50-2011粉煤灰GB/T 1596-2005、JTG/T F50-2011细骨料JTG E42-2005、JTG/T F50-2011粗骨料JTG E42-2005、JTG/T F50-2011水JGJ 63—2006外加剂GB 8076-2008、JTG/T F50-2011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设计参数依据要求最大水胶比JTG/T F50-2011表6.8.3 ≤0.55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JTG/T F50-2011表6.8.3 ≥275坍落度(mm)JTG/T F50-2011中6.8.2 180~220氯离子总含量(%)JTG/T F50-2011表6.8.3 ≤0.30%B(B为胶材用量) 总碱含量(kg/m3)JTG/T F50-2011中6.8.5 ≤3.0六、所用原材料水泥产地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品种/强度等级P·O 42.528d抗折/抗压强度(Mpa)7.3/43.5细骨料产地永登县红裕砂厂规格/细度模数Ⅱ区中砂/2.69含泥量/泥块含量(%) 2.6/0.6粗骨料产地/种类永靖康庄砂石料有限公司/碎石压碎值/针片状15.3/7.3规格(粒径)(5~31.5)mm(5~10)mm(10~20)mm(16~31.5)mm 掺配比例(%)106030水来源黄河水减水剂产地上海逸春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种类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SX-C18 缓凝型)掺量(%)0.9粉煤灰产地甘肃华唐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景泰分公司种类 F类I级掺量(%)30七、配合比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根据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配制强度采用下式计算:f cu,o≥(f cu,k+1.645σ) =(30+1.645×5.0) =38.2 MPa式中:f cu,0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经查JTG/T F50-2011附录B2表,σ取5.0 。

C30桩基配比设计说明

C30桩基配比设计说明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委托编号:LXZQ4-0-HP-180213-004工程信息委托单位:中铁十二局连徐铁路站前IV标项目经理部工程名称:新建连徐铁路工程LXZQ-Ⅳ标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徐州枢纽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中铁十二局连徐铁路站前IV标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监理单位: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一、配制说明:1、设计强度:C30 水下桩基二、设计依据: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201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103、《铁路混凝土》 TB/T3275-201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5、《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16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7、《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三、原材料:1、水泥:淮北矿业相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P·O 42.5低碱2、粉煤灰:F类Ⅱ级粉煤灰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3、细骨料:河砂-中砂,江西赣江4、粗骨料:5~31.5mm连续粒级,徐州明阳建材有限公司5、外加剂:ART-JR(缓凝型)江苏中铁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引气剂:ART-XY型引气剂江苏中铁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7、水:拌和站地下水四、设计参数:1、设计强度等级:C30;2、设计坍落度:180~220mm;3、环境等级:T1;项目要求最大水胶比0.55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280最大胶凝材料用量(kg/m3)550坍落度180mm~220mm施工工艺自密56d最大电通量(C)<1200含气量(%)≥2.0泌水率(%)不泌水氯离子总含量(kg/m3)≤0.0010B(B为胶材用量) 总碱含量(kg/m3)≤3.0抗碱—骨料反应性采用非活性骨料三氧化硫含量占胶凝材料(%)≤4.0五、设计与试配:配制强度的确定:标准差σ采用5.0MPa,则配置强度fcu,o:f cu,o ≥fcu,k+1.645σfcu,o=30×1.15+1.645×5.0fcu,o=42.7MPa(一)、LXZQ4-0-HP-180213-004(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计算试配:1、确定用水量W:根据外加剂性能(减水率28%),确定用水量166kg/m32、确定水胶比:取0.423、确定胶材用量:166/0.42=395kg/m34. 掺和料用量:粉煤灰掺量25%,等量替代395×25%=99kg/m35、计算各种胶材及外加剂用量;水泥用量:395-99=296kg/m3粉煤灰用量:99kg/m3外加剂用量: ART-JR(缓凝型)减水剂:395×1.0%=3.95kg/m3引气剂用量:ART-XY型引气剂:395×0.5%=1.975kg/m37、集料用量:采用重量法,假定容重为2380kg/m3集料总重量=2380-395-166-3.95-1.975=1813kg/m3砂率取40%;砂用量S:1823×0.40=725kg/m3石用量G:1813-725=1088kg/m38、理论基准配合比:水泥:粉煤灰:砂子:石子:聚羧酸减水剂:引气剂:水=296:99:725:1088:3.95:1.975:166试拌与调整:试拌30L,各项材料用量为:材料C(kg)S(kg)G(kg)F(kg)K(kg)W(kg)减水剂(kg)引气剂(kg)计算容重每方材料用量296 725 1088 99 / 166 3.95 1.975 2380试拌30L用量8.88 21.78 32.67 2.97 / 4.98 0.118 0.059 2380 出机拌和物性能:坍落度:220mm,容重:238kg/m3,含气量4.3%,初始扩展度(㎜)535;30min塌落度220mm停放30min扩展度(㎜)530,含气量4.2%;60min拌合物性能:坍落度215mm,停放60min扩展度(㎜)530,含气量4.0%。

桩基设计方案说明

桩基设计方案说明

1.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各楼幢桩长范围及桩数如下:1#楼:桩长约65~67m;桩数77根;2#楼:桩长约66~68m;桩数76根;3#楼:桩长约67~68m;桩数94根;4#楼:桩长约67~69m;桩数98根;5#楼:桩长约67~69m;桩数124根;6#楼:桩长约65~67m;桩数116根;7#楼:桩长约66~67m;桩数102根;8#楼:桩长约65~68m;桩数114根;9#楼:桩长约66~68m;桩数99根;10#楼:桩长约66~68m;桩数105根;总共1005根.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AB130-15,15,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楼幢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25)AB-600/500-15 C100,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50.桩端扩底,扩底直径Db=1125mm,扩底部分高度Lb=3.0m。

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类型桩为承压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3450kN, 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1#~10#楼。

2.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桩长约65~69m;桩数为803根。

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节采用: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型号为PRHC 600(110) I -15,15 C80 第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B 110-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区域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00)AB-600/500-15 C80 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00.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桩位平面图中,桩心处索引线上所注内容即为抗拔桩锚固钢筋,此部分钢筋应沿PRHC桩外边均匀布置,未注明桩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 本类型桩为承压兼抗拔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35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000kN, 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5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2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6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5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78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12%%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10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裙楼,12#楼及扩展地下室。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_低桩承台基础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_低桩承台基础设计说明

1.某跨线桥主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径组成为 (60+100+60) m,桥面净宽 11m,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

采用盆式橡胶支座、等截面单箱双室薄壁桥墩(如下图示)。

2.主墩高度 18m,箱壁厚度 0.75m,纵隔板厚度 0.8m,墩身顶部 1.5m 与底部2m 均为实心段,矩形墩底截面尺寸为 (4×14)m2,采用 30 号混凝土。

作用于墩身底截面中心处的设计荷载为:(坐标规定:纵桥向 x 轴、横桥向 y 轴、竖向 z 轴)3.主墩基础拟采用 12 根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混凝土标号 25。

承台顶面与地面平齐,厚度为 3.5m。

4.地质资料自地面向下 16m 深度围为中密细砂加砾石 (土层 (土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土层:q =55kp ,ψ =19.8kN/m3 , m=10000kN/m4 ,k a 土层:q =70kp , [f]=500kp ,ψ =21.8KN/m3 m=20000kN/m4 k a a0 a5. 设计参数承台与基桩材料重度基桩设计有关参数为:=25kN/m3,E =2.8×107kN/m2 , λ=0.85, m =0.8, K =6 c 0 2(一)设计计算容: 1.根据已知条件拟定承台平面尺寸; 2.进行基桩的平面布置;3.拟定桩长并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4.判断是否弹性桩;5.桩顶荷载分配并校核;6.确定桩长并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7.单桩力与位移计算与验算;8.桩身截面配筋设计与桩截面强度验算;9.群桩基础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

(二)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与图表1.低桩承台群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应附计算小图);2. 桥墩与基础结构构造图;3. 基桩钢筋构造图。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22 )2.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D62-2004)3. 王晓谋.基础工程.:人民交通, 20044. 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 :人民交通, 20045. 江祖铭等主编.墩台与基础.:人民交通, 1994一、拟定承台平面尺寸钻孔灌注桩属于磨擦桩中的钻孔桩,根据规要求,其中心距不应小于桩径的 2.5倍,此处,横、纵向桩中心距均取桩径的 2.5 倍即:横、纵向桩的中心距为 1.8*2.5=4.5m根据规,为了避免承台边缘距桩身过近而发生破裂,并考虑桩顶位置允许的偏差,边桩外侧到承台边缘的距离,对于桩径大于 1.0m 的桩不应小于 0.3 倍桩径并不小于0.5m。

(精品文档)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完整版)

(精品文档)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完整版)

Ⅰ总则1.0.1~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下列诸因素,把握相关技术要点。

1地质条件。

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

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

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

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

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注重概念设计。

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诸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

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

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2 术语、符号2.1 术语术语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为基础,根据本规范内容,作了相应的增补、修订和删节;增加了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承台效应系数、灌注桩后注浆、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铁路桩基设计

铁路桩基设计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1.1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中所依据规范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2.3-991.2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内容及步骤(1)综合地层、荷载情况、使用要求、上部结构条件等确定桩基持力层;(3)选择桩材,确定桩的类型、外形尺寸和构造;(4)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5)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6)根据桩的平面布置,初步拟订承台的轮廓尺寸及承台底标高;(7)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8)验算承台结构强度;(9)群桩承载力验算;(10)单桩桩身内力计算;(11)绘制桩的平面、横断面布置图。

1.3设计方案线路为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5m,双块式无碴轨道。

桥跨31.1m,采用桩基础,墩下设八根桩,设计直径为1m,成孔直径为1.05m,钻孔灌注桩,用旋转式钻头,桩身采用C25混凝土,桩长31m,粗砂层为持力层,桩底标高为2.31m。

地基容许承载力[σ]=803.6kPa,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3683.29KN,对于主力加附加力[P]乘以1.2的提高系数。

建筑材料:支撑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1.4地质资料墩柱下地层情况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地层号 岩层名称 标 高厚度基本 承载力 (kPa )容重 (kN/m 3)内摩擦角 (°) 1-1耕地36.79~36.290.56018101-2粉砂(中密)36.29~23.3113.020019.5181-3粗砂(中密)23.31~未揭穿40020.522地下水位高程为-50m 。

地层分布情况见图1。

36.7936.2923.31粉 砂33.31粗 砂比例 1:1000图1 地质横断面示意图1.5荷载资料该墩柱与承台布置详见图2。

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设计说明

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桩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V = 3200kN, M=400kN mg,H = 50kN;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fm=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310MPa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m=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附表二:桩静载荷试验曲线二:设计要求: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f=15MPa 、mf=16.5MPa4φ16yf=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cf=15MPa 、mf=16.5MPatf=1.5MPa(三):单桩承载力确定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ϕ=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2()1.0(150.25300310803.8)586.7p ScyR kNff A A ϕ''=+=⨯⨯⨯+⨯=2)、根据地基基础规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I=0.60,入土深度为12.0m100800(800)8805pakPa q -=⨯= 2°、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1.0LI= , 17~24sakPa q = 取18kPa粉质粘土层2:0.60LI= , 24~31sakPa q = 取28kPa28800.340.3(189281)307.2pippasia Ra kPaqq lA μ=+=⨯+⨯⨯⨯+⨯=∑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550ukN Q=单桩承载力标准值:55027522uk kN QR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275akN R=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1.2 1.2275330k kN R R ==⨯=4)、确桩数和桩的布置:1°、初步假定承台的尺寸为 223m ⨯ 上部结构传来垂直荷载: 3200V kN = 承台和土自重: 2(23)20240G kN =⨯⨯⨯= 32002401.1 1.111.5330F G n R ++=⨯=⨯= 取 12n =根 桩距 :()()3~43~40.30.9~1.2S d m ==⨯= 取 1.0S m =2°、承台平面尺寸及柱排列如下图:桩平面布置图1:100桩立面图(四):单桩受力验算: 1、单桩所受平均力:3200 2.6 3.6220297.912F G N kPa R n ++⨯⨯⨯===< 2、单桩所受最大及最小力:()()max max min2240050 1.5 1.5297.960.5 1.5iF G nMx Nx+⨯⨯+=±=±=⨯⨯∑3、 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150 4.212i H kPa n H === , 3200266.712i V == 4.211266.763.512H V ==<<Q即 i V 与i H 合力 与i V 的夹角小于5o∴单桩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的验算。

桩基设计说明

桩基设计说明

1.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各楼幢桩长范围及桩数如下:1#楼:桩长约65~67m;桩数77根;2#楼:桩长约66~68m;桩数76根;3#楼:桩长约67~68m;桩数94根;4#楼:桩长约67~69m;桩数98根;5#楼:桩长约67~69m;桩数124根;6#楼:桩长约65~67m;桩数116根;7#楼:桩长约66~67m;桩数102根;8#楼:桩长约65~68m;桩数114根;9#楼:桩长约66~68m;桩数99根;10#楼:桩长约66~68m;桩数105根;总共1005根.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AB 130-15,15,15,*(此*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楼幢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25)AB-600/500-15 C100,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50.桩端扩底,扩底直径Db=1125mm,扩底局部高度Lb=3.0m。

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类型桩为承压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3450kN, 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1#~10#楼。

2.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桩长约65~69m;桩数为803根。

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节采用: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型号为PRHC 600(110) I -15,15 C80 第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B 110-15,*(此*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区域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00)AB-600/500-15 C80 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00.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桩位平面图中,桩心处索引线上所注内容即为抗拔桩锚固钢筋,此局部钢筋应沿PRHC桩外边均匀布置,未注明桩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 本类型桩为承压兼抗拔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35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000kN, 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5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2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6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5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78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12%%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10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裙楼,12#楼及扩展地下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为主要终孔条件。

各楼幢桩长范围及桩数如下:1#楼:桩长约65~67m;桩数77根;2#楼:桩长约66~68m;桩数76根;3#楼:桩长约67~68m;桩数94根;4#楼:桩长约67~69m;桩数98根;5#楼:桩长约67~69m;桩数124根;6#楼:桩长约65~67m;桩数116根;7#楼:桩长约66~67m;桩数102根;8#楼:桩长约65~68m;桩数114根;9#楼:桩长约66~68m;桩数99根;10#楼:桩长约66~68m;桩数105根;总共1005根.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AB130-15,15,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楼幢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 650-500(125)AB-600/500-15 C100,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50.桩端扩底,扩底直径Db=1125mm,扩底部分高度Lb=。

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 本类型桩为承压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3450kN, 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1#~10#楼。

2.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为主要终孔条件。

桩长约65~69m;桩数为803根。

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节采用: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型号为PRHC 600(110) I -15,15 C80 第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B 110-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区域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 650-500(100)AB-600/500-15 C80 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00.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 本桩位平面图中,桩心处索引线上所注内容即为抗拔桩锚固钢筋,此部分钢筋应沿PRHC桩外边均匀布置,未注明桩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 本类型桩为承压兼抗拔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35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000kN, 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5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2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6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5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78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12%%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10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裙楼,12#楼及扩展地下室。

3.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为主要终孔条件。

桩长约65~69m;桩数为461根。

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节采用: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型号为PRHC 600(110) II -15,15 C80 第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B 110-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区域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 650-500(100)AB-600/500-15 C80 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00.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 本桩位平面图中,桩心处索引线上所注内容即为抗拔桩锚固钢筋,此部分钢筋应沿PRHC桩外边均匀布置,未注明桩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 本类型桩为承压兼抗拔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35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250kN, 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32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125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2,%%1308@200;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裙楼,12#楼及扩展地下室。

4.本工程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5.静钻根植桩技术要求:设计要求1)本工程采用静钻根植桩.2)静钻根植桩均采用在端板上焊接锚固钢筋,且加桩顶填芯区插筋与承台连接方式.钢筋沿桩周围均匀布置,钢筋伸入桩内的长度同填芯混凝土灌注深度.承压桩锚固钢筋及填芯区插筋锚入承台长度不应小于35d(d 为桩身纵筋直径),承压兼抗拔桩锚固钢筋及填芯区插筋锚入承台长度见抗拔桩与承台连接示意,其他详见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 P36,37页(不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及抗拔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承压兼抗拔桩的端板厚度、焊接坡口尺寸、连接板尺寸、连接钢板与端板及抗拔锚固钢筋的连接应根据本工程不同桩型的具体承载力要求由厂家重新进行加强设计、定制且不得低于相应图集要求;端板应设置端板锚固筋,与非预应力钢筋等强度连接(包括试桩与工程桩)。

3)桩顶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对承压桩,灌注深度不得小于1m;对抗拔桩,灌注深度若无另行标注,均不应小于3m。

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承台提高一级,且不得小于C30,且应在填芯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

当振捣困难时,应采用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浇捣,性能等级采用一级。

试桩灌芯同此要求。

4)桩顶伸入承台50mm,桩与承台连接除已注明外参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3)5)+相当于黄海高程见建筑.抗浮水位设计高程为室外地坪标高6)抗拔桩按地下室顶板覆土计算,如实际景观布置覆土深度小于此值,应在施工前明确,以便重新复核桩设计.7)施工要求1)工程桩在施工前必须试成孔,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用的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是否适宜,如出现缩颈、坍孔、回淤过厚等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现象时,应拟定补救措施或重新考虑施工工艺。

本工程的试成孔位置为静载荷试验桩孔位(见平面图所示)。

2)施工前应通过试桩确定钻机速度,沉桩深度,水泥浆水灰比等工艺参数;测定水泥浆从输送管到钻机喷浆口的时间。

3)钻孔过程要使用定位检测尺确认平面位置,使用2台经纬仪互成90°进行垂直度监测并校正,垂直度精度为%,水平位移偏差不大于50mm。

4)施工时若因故停浆,应在恢复喷浆前,将搅拌机头提升或下沉后再喷浆施工。

因搁置时间过长产生凝结的浆液,必须作为废浆处理,严禁使用。

5)扩底操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分3~5次逐次完成,扩底完成后,钻杆上下反复升降2~4次,保证桩端水泥浆的均匀。

升降幅度为扩底部位的高度。

6)桩端水泥浆水灰比为,强度不低于20MPa(试块强度);桩周水泥浆水灰比为;水泥浆的水灰比应严格按照要求配置,并取样用比重计检测比重,对不合格的浆液作废浆处理。

7)桩端水泥浆注入量为扩底部分体积的100%,注浆时上下反复升降钻机,确保全部注入扩底部位,桩周水泥浆注入量为(钻孔体积-扩底部分体积)*30%.注浆时应根据提升钻杆的速度确认相匹配供浆流量,保证水泥浆在孔内上下整体均匀分配。

8)注浆的工作流量可调节,额定工作压力不宜小于。

9)在桩端水泥浆注入后2小时内,必须开始进行植桩。

10)桩的植入应和钻孔、水泥浆喷射保持连续,避免水泥浆喷射时间过长后植桩。

植桩过程中必须采用检测尺对桩进行定位。

11)本工程各节桩的连接采用CO%%1422%%143气体保护焊焊接,焊缝要求按照图集《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等。

12)工程桩各参数标准(如水泥浆注入量,水灰比等)不得低于设计试桩实际参数值。

13)应对桩架的安全稳定性做验算,满足钻机的安全使用要求。

14)抗拔桩原则上不允许截桩。

若确实有意外状况,需截桩,施工方不得私自处理,需通知设计方,由设计方出具桩头部分的加强措施。

15)静钻根植桩的施工其它要求详见《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规程》Q/NZD002-2011的企业标准及图集《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

检测方法1)本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在有关单位提供合格的试桩静载报告并经设计单位签字盖章认可后方可施工工程桩。

2)抗压静载试验桩位置见平面,图中示为:SZ(共30根),扩展地下室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桩图中示为:KYZ(共6根)。

单层地下室单桩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桩位置见平面,图中示为:KBZ(共6根)。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表示为:Ra,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表示为:Qu.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表示为:Ra,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表示为:Qu. ' '3)灌注桩试桩桩身钢筋笼和砼均伸至地面,桩身及钢筋笼长度相应加长,桩头钢筋加强部位和制作方法由试桩单位提供。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试桩桩顶标高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后相应增加桩长。

4)静载试验完成前、后均应对静载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得作为抗拔试验桩。

5)桩竖向承载力检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6)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按规范要求先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然后再进行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检验,以上两者受检桩选择应满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条规定(图中已注明除外)。

以上检测方法所涵盖的检测内容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表中的检测目的项。

7)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单桩承载力静载检测的抽检桩数按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三根控制。

本施工图中仅明确试验桩承载力检测桩位及数量,其不含以上的工程桩承载力检测桩位及数量。

工程桩检测静载试验加载终止值取该类型桩的Qu或Qu(图中已注明除外)。

图中注明的各类型桩数仅供参考,以实际数量为准。

8)本工程采用低应变法或高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条规定,低应变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检测单位应根据该试验结果在检测报告中明确有效检测桩长范围。

桩身完整性检测范围为100%。

9)工程桩的施工后检测应在地下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10)桩未注检测要求详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J10348-2004)等有关规范,规程及图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