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实验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实验测试题.doc

生物必修三实验测试题.doc

2. 3. 4. 2000腰除啜600400200生物必修三实验测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51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 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花盆 光照温度 水 A 阳光20 °C 充足 B 暗室 20 °C不充足 A.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B.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黑暗的地方C. 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 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在密闭的鱼缸中,有水草、鱼、田螺等,若除去其中的鱼,缸内最先发生的 是()A. 二氧化碳增多B.光合作用加强C.田螺死去D.氧气增加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制作生态缸的过程和步骤:①往生态缸中注入水。

②将收 集或购买的动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有鱼、小乌龟。

③加上缸盖,放置在阳 光充足的窗台。

④每一个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 进行记录。

以上步骤中需改进的地方有()A. 2处B. 3处C. 4处D. 5处动物A 和B 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境并通过实 验研允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不A 、B 在 120d (d 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

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 A. A 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总 能量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故总个体数较 多 B. B 的突然增加,A 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 少,而B 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C. 物种B 在第U7d 吋比在第90d 吋能量传递效率高D. 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 和120d 后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 下表的资料显示4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A-D 四种不同溶液lh 后的质量转变 百分率,根据表中资料可知溶液浓度最高的是()时间(d ) A B 3B的种桥"A质量转变的百分率 +8% —8% —2% 0% 溶液 A B C D6.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 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1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1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生物实验(整理题库)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B.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D.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了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镜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③①②B.④③②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4.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5()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6.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其余部分完好,然后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B )8.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川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9.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B )10.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正确的叙述是()A.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垂体B.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期的中期C.直接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D.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1112.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细胞构造是()A.整个细胞B.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13.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A.①④B.②③C.②⑤D.④⑤14.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2上升到6过程中,该酶活性将()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15.某同学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后,画出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的模式图,以此主要表示色素的含量及间隔距离的大小,其中比较能显示真实情况是( A )16.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A.剪碎绿叶→研磨→过滤→滤液画线→纸层析B.剪碎绿叶→研磨→加SiO2、CaCO3→过滤→滤液画线→纸层析C.剪碎绿叶→研磨→滤纸过滤→色素滤液→滤液画线→纸层析D.剪碎绿叶→研磨→过滤→滤液→滤液画线→铅笔画线→纸层析17.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A )18.下面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实验室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所用的试剂分别是层析液和无水乙醇B.用斐林试剂(网上是尼迪特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但不能说明样液中就一定含有葡萄糖C.实验室一般用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为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19.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重叠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③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20.(共18分)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鉴定。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后强化演练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2012·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稳态是固定不变的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解析: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体内其内环境的稳态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D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给某人注射质量分数9%的NaCl溶液200 mL,此人尿量将增多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血浆正常渗透压与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所产生的渗透压相等,而9%的NaCl 溶液为血浆的高渗溶液,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答案:A3.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利用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解析:西藏空气稀薄,O2含量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维持内环境O2含量的稳定,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会发生相应反应,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加快O2从外界环境进入机体内环境的速度。

答案:D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医学化验更应当高度精确,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的“误差”无关。

高二生物必修3实验专题

高二生物必修3实验专题

高二生物必修3实验专题[实验一]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必修3 P51)(一)实验原理: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难以生根的林木枝条,促进枝条生根,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当地要紧绿化树种或花卉(如:月季、杨、加拿大杨等)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2、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3、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可选其中的一种4、扦插枝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状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如此在扦插后可增加吸取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三)实验设计: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储存,假如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连续使用。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四)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NAA能够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复原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推测实验结果:通过一段时刻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显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步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刻等可多组。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实验小专题(必修3)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实验小专题(必修3)
答案:甲方案不合理,方案中未设置浓度对照组,不符合 题意要求。
乙方案不合理,具有浓度和时间两个变量,不符合实验设 计要求。
丙方案合理,设计中既控制单一变量又有对照实验,是可 行的实验方案。
项目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 mL 0.5 mL
提取液 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 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①中加入的 C 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 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 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 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 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 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 25 ℃和 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 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 CO2 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 CO2 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 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子 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 加入的C是 0.5 mL 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 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 越少,则种子的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 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据图分析可 知,X 处理的目的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 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 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 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1、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若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后进行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下列最为适宜的对比实验组是()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某溶剂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5、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对照组应设为(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做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B.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C.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6、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 在兔饱足状态下② 在兔空腹状态下③ 测定血糖含量④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 ③ ④B.① ③ ⑤C.② ③ ⑤D.② ③ ④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B.清水组实验结果异常,可能滴加的是NaOH 溶液C.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2、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

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实验的自变量是血浆和蒸馏水D.实验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pH稳定不变3、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步骤A组B组①分组编号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②? 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A组: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生物必修三实验设计题专题训练(带答案)

生物必修三实验设计题专题训练(带答案)

必修三实验设计题专题训练1.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试剂。

(二)实验流程(1)步骤①中向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某种降血糖物质 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 X 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某同学要验证 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_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 1,用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对照组 1、2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生态优越 ,
人丁兴旺,草原上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
由于种种原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致使环境恶化,生态平
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植片被沙破漠坏。、据过此度回放答牧问题。
(1)导致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2)处经持西理济续部发发大展展开发过程人中口,“退耕资还源林、还草”环的境目的是为了 好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
• •
①②____实____验____前____应____先____测____定____甲____、____乙____两____组____小____白____鼠____的____体____温______________;;
33.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 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 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 实验方案:
•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 材料用具:略 • 实验步骤: • ①取两只健壮的、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
,并标记为甲、乙;
•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小白鼠的下丘脑,乙鼠不 做处理作为对照;
(4)上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 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随是着时间的推移, _生__态__系__统__的__生__物__量__逐__渐__增__加__,__最__终__趋__于__稳__定__。______
•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 2 组: • 甲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切除甲
状腺
•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 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
• 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 请回答: • (1)实验目的是探__究__甲_状__腺__激__素_对__小__鼠_新__陈__代__谢_和_ 生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获 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
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32. Ⅰ、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设计以 下实验:其中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 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请回答下列问题
•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 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
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 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同时还可促
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甲_状__腺__激__素的分泌增加 ,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
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___神__经_-_体_调液 节。
• ③把甲、乙小白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 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 h ,每隔4 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 预期结果与结论:
• ①若甲小白鼠的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小白鼠的体温保持 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 ②若甲、乙两只小白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 立。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 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量与田鼠的比例关系为 _2_.5_/_1__。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 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 将__降__低___,原因是:胰岛素 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 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 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 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为葡萄糖。
•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 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缺__乏__,__小__鼠__生。长发育停滞
•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切__除__甲__状__腺__、__给__予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 甲状腺激素)
38.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
叶面积指数
1953年 2.48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6.61 11.28 17.76
光能利用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 [t/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
1.50 14.52 23.88 26.00
高二生物必修三实验专题训练
• 1 -10 ACDCDB BDCBD • 11-20 CACDB CCBAD • 21-30 C A BDDADA
31.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 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 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1min,再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
35.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 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
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
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 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 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 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 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34.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 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实验处理30天,结 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为了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手术应切除__垂__体_和__下_丘__脑__。每次注射 各激素的量应应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来体计重 算。 (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__促__进_大__鼠__生_长___的 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 _大__于_____(小于、等于、大于)他们单独作用 之和。
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
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
A
示意曲线表示) A∶甲组耗氧量
B
B∶乙组耗氧量
C
C∶甲组体长
D
D:乙组体长
• (3)分析与讨论
•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 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促__进__新__陈__代__谢__,__此__过。程需消耗氧
走次的(3_生荒)为__演漠什__替地么__在区楼_的气,兰道候或没路条许有。件就按适只次宜能生的到演情草替况本的下植方能物向演阶重变段新为或形森稀成林疏原,的来但灌的在木样干阶?旱段,
因此楼兰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森林面貌.
39.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 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 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的实验结果,将5份枝条的基 部分别浸泡在1~5号NAA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 ;
第四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五步: _每__天_对__扦_插__的_枝__条_生__根_情__况_进__行_观__察_记__录_。_________
(4)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是
(5)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 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制剂 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 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 射_____胰___岛__素____,通过 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_胰__高__血__糖__素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36.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 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他们设计如下实验: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次生演替。从数据分析,在 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逐__渐__增__加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 面积指数的关系是 随叶面积指数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 。
(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 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 (2)配制一系列具有浓度梯度的NAA溶液。
• (3)实验步骤:
•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第α二萘乙步酸:(N将A月A)季促进枝扦条插随枝机条均生分根最为适5等浓份度进;行预实验
(1)图中A为 效应器 ,C是 神经中枢。
(2)如果在Y处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 ,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0 次 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 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 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 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突触处有阻断作用。
• (行2实),有验你同要是学有否认重赞为复同实性这验,个组仅观与用点对两?照只并组小说可白明在鼠理同进由一行:只实小。验白有鼠一身定上的进偶然性
赞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 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 面给出了四个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 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 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 甲小白鼠生理状况的是__B_、__D___;符合乙小白鼠 生理状况的是___A_、__C__。
(4)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 物放在Z,刺激Y,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 。 持续性兴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