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纹样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生活中的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运用一定的纹样设计的方法和风格,围绕一个给神秘人物制作盘子的主题进行设计和制作一个盘子的适合纹样。

在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是纹样的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以往的设计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内容与特点:本课以纹样的设计为特点,在教学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物品上的纹样。

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

通过为神秘人物赠送一个盘子为切入点,充分开展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行动力,学习为盘子设计一个适合纹样,进行有思考、有创意和组织规律的构思。

七年级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思维比较成熟,其自我意识觉醒,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较小学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中初中生对自我的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放弃以往稚嫩的表达手法,更尊重于视觉。

这一阶段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初步学习的图案纹理的风格和方法上,做适合纹样的设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知识与技能:学习单独纹样设计的方法、风格和组织形式,为一个盘子设计适合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纹样,了解纹样的不同形态,利用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的手法学习单独纹样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多变的审美眼光,体验丰富纹样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

重点:学习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并合理组织适合纹样。

难点:设计的纹样独特有创意并有组织规律。

教法:情景创设法、讲述法、提问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讨论法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教师:展示穿着,提示今天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学生猜是哪里,为什么?学生:打量教师的穿着,思考分析,互动回答。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的纹样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纹样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展示一些具有不同纹样的物品或图片,例如纹理丰富的织物、建筑物、陶瓷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纹样。

-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纹样?你认为纹样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纹样的定义:纹样是由一定规律、有重复性的图形、形状或图案组成的装饰性元素。

- 解释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纹样可以用于服装设计、建筑装饰、艺术品创作等领域,可以增加美感、表达文化、传递信息等。

3. 观察与分析(15分钟):- 分发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纹样特点。

- 引导学生分析纹样的形状、颜色、重复规律等要素,并讨论纹样可能的表达意义。

4. 创造纹样(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纸张、铅笔、彩色笔等工具,让学生尝试创造自己的纹样。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从自然界、文化元素、个人喜好等方面寻找灵感。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纹样,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意义。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促进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纹样的知识和技能。

- 提问学生:你觉得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好处?你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观察与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 评估学生创造纹样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 收集学生的展示作品和分享内容,评估其对纹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 邀请艺术家或设计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纹样设计中的经验和创作灵感。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手工艺市场,让他们亲身体验纹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 引导学生利用纹样设计创作其他艺术品,例如纹样画、纹样陶瓷等,并组织学校的艺术展示活动。

初中了解纹样教案

初中了解纹样教案

初中了解纹样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纹样的创作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纹样的创作方法和应用。

2. 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纹样作品。

2. 填图、剪纸、实物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1. 填图游戏:教师展示填图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分格的线就是基本骨架线,帮助学生们画图。

2. 学生自主尝试填图游戏,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纹样的概念和种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纹样的概念:纹样是指图案的规则排列和组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感。

2.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纹样作品,如花卉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三、纹样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教材上提到的纹样的组织形式,并用笔划出来。

2. 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请你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形式的纹样有什么特点。

教师先做一个示范,然后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四、纹样的创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讲解创作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自主创作纹样作品,可以使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

五、纹样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家居、建筑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填图游戏、自主学习、创作实践和欣赏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中小学《生活中的纹样——鱼纹样设计》教学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生活中的纹样——鱼纹样设计》教学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生活中的纹样——鱼纹样设计》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鱼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鱼纹样进行设计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鱼纹样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鱼纹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鱼纹样的应用:分析鱼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陶瓷、绘画、服饰等。

3. 鱼纹样的设计方法:教授鱼纹样的设计技巧,如变形、组合、色彩搭配等。

4.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设计鱼纹样,并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鱼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2. 示范法:展示鱼纹样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心得。

4. 评价法: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鱼纹样的PPT,展示图片、案例等。

2. 材料:准备纸张、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3.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鱼纹样资料,供学生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纹样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鱼纹样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鱼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3. 示范演示:展示鱼纹样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设计心得,互相学习。

5.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设计鱼纹样,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的设计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掌控: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节奏,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鱼纹样设计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浙美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浙美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通过对民族纹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民族纹样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2. 民族纹样创作和设计的技巧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民族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民族纹样有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民族纹样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 副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3. 内容: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民族纹样的作品。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民族纹样的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生活的纹样 初中教案

生活的纹样 初中教案

生活的纹样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各种纹样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生活中的纹样运用到实际设计和创作中。

2.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纹样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学生准备纸张、画笔、剪刀等绘画和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纹样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基本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如重复、对称、对比等。

2. 教师示范一些纹样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三、学生创作和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自行设计和创作纹样。

2. 学生可以将纹样应用到实际的绘画和制作中,如贺卡、书签等。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生活中的纹样对生活的美化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纹样,并尝试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分析生活中的纹样,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纹样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绘画和制作中。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对生活中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这一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扎染工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知道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扎染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以及如何处理扎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技巧。

2.示范法:展示扎染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探索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作法:分组进行扎染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扎染作品、染色剂、布料、剪刀、针线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废旧布料、剪刀、针线等。

3.教学课件:扎染的历史、特点、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特点,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制作过程。

同时,展示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扎染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扎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案美术初中设计纹样

教案美术初中设计纹样

教案美术初中设计纹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纹样设计原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教学重点:1. 纹样的设计方法。

2. 纹样的应用和创作。

教学难点:1. 纹样设计的创新和个性表现。

2. 纹样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和协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纹样设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纹样?纹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包括纹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要信息。

三、设计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设计方法,包括重复、对称、对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示范,动手实践纹样设计。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设计方法,自主创作纹样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应用价值。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纹样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思考如何将纹样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纹样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纹样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纹样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生活中的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运用一定的纹样设计的方法和风格,围绕一个给神秘人物制作盘子的主题进行设计和制作一个盘子的适合纹样。

在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是纹样的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以往的设计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内容与特点:
本课以纹样的设计为特点,在教学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物品上的纹样。

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

通过为神秘人物赠送一个盘子为切入点,充分开展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行动力,学习为盘子设计一个适合纹样,进行有思考、有创意和组织规律的构思。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思维比较成熟,其自我意识觉醒,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较小学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中初中生对自我的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放弃以往稚嫩的表达手法,更尊重于视觉。

这一阶段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初步学习的图案纹理的风格和方法上,做适合纹样的设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单独纹样设计的方法、风格和组织形式,为一个盘子设计适合纹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纹样,了解纹样的不同形态,利用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的手法学习单独纹样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多变的审美眼光,体验丰富纹样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并合理组织适合纹样。

难点:设计的纹样独特有创意并有组织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创设法、讲述法、提问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展示穿着,提示今天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学生猜是哪里,为什么?学生:打量教师的穿着,思考分析,互动回答。

2.教师:提示裙子上的花纹以及纹样的风格。

学生:回答时尚、设计很潮流等,去的是商场。

3.教师:展示课件,欣赏商场里多种形式纹样的商品。

揭示主题,书写板书:生活中的纹样。

询问学生生活中的纹样有哪些类型?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有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风景纹样等。

设计意图:
①由教师情境的导入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在情境中展示的图片也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

其间穿插的随处可见的纹样巧妙地揭示了课题。

使学生感受到式样具有独特的美感,引出无限遐想。

②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穿着思考与之相对应的地点,进行了一个应用的环节,为接下去的纹样主题的设计做好铺垫。

二:欣赏图片,分析形式
1.教师:展示图片,提问:找一找这些纹样的组成方式是怎样的?
学生:有单独成形成画的,有连续成形的,有多样的。

2.教师:板书: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并解读。

学生:认真聆听,掌握知识。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思考纹样的形态对它的组成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推动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知识的讲解。

三、学生实践,掌握方法
1.教师:认识单独纹样后,展示商场里买的一朵马蹄莲花,请学生尝试按照花的形状来设计一个单独纹样(PPT出示一朵马蹄莲的图片)。

并请同学上台绘画。

学生:在纸上进行绘画,对台上同学作品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点评,黑板演示其他画法。

学生:仔细观察,对比自己的绘制方法有和不同。

3.教师:师生共同概括纹样设计的方法。

板书:简化、变形、夸张、添加。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在共同完成的绘制中揭示单独纹样设计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思维扩展,深入探索
1.教师:展示图片,询问图片纹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和谐饱满,与单独纹样的区别等。

教师:总结并引出适合纹样。

板书:适合纹样
2.教师:询问适合纹样有哪些组织规律?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对称、和谐等。

3.教师:展示课件,板书:对称、平衡,并讲解绘制适合纹样的步骤
学生:仔细聆听,总结应用。

设计意图:
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掘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的关系,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适合纹样的组织规律,为作业适合纹样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自主创作,创意分享
1.教师:重回情境,布置作业:请学生为商场里的陶瓷用品店制作一个有创意、新颖的带有适合纹样的盘子。

学生:确定主题,进行设计绘画。

2.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总结。

学生:互评,将自己的创意设计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主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设计纹样,分享自己的构思与创意。

【评价设计】
形成性评价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能找到不同纹样的形状,掌握不同风格的特点。

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学生能认真思考,主动参与。

展示性评价以个人为单位,对盘子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创作。

在课堂学习的
基础之上能发挥思考,表现独特创意。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纹样
单独纹样→适合纹样
教师活动区
方法:简化、变形、对称平衡
夸张、添加 1. 构图
2.设计单独纹样
3.绘制
学生作业展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