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案 (2)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案一、导入复习同学们应该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即发生了质变,那么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相等)化学上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二、考情分析: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中考试题中的考查情况三、出示复习目标四、复习过程(一)抽生复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注意事项师: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是我们解好各类题的关键,我们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边讲边练)1、“化学反应”是前提。
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2、“参加化学反应”是基础。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过量的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是目的。
“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分子数目守恒等。
4、”质量总和”是核心。
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
同学们,可不要忽略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啊。
特别是气体的质量。
然后请学生齐读一遍!(三)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常常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考虑气体的影响!1、当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时,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2、小练习: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哪些反应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四)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1、请从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为什么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演示水通电分解的动画并讲解◆总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来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可总结为——两变、五不变)⑴两个一定改变:①宏观:一定改变;②微观:一定改变。
⑵五个一定不变:宏观:①元素不变;②反应前后各物质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11号参赛教师《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的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本节的核心内容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其相关知识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对质量守恒定律也已经从了解到理解,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的复习,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酸碱盐等其他知识相融合,从而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节课属于复习课,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已学习过的知识整合起来。
由于本次授课对象为126中学学生,跟学生未曾谋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导入、和谐的师生互动等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化学知识结合,让学生感觉复习课不再枯燥。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认真分析他人的设计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于对学生的不了解,教学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的自主复习不到位、实验装置设计有问题等现象,可通过分组讨论,学生教学生等形式解决。
三、实验设计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自然离不了实验探究。
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在新授课中已经安排了分组实验,所以本节课上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但安排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
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和探究中将知识进行升华。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4.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质量守恒问题分析5.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在复杂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质量守恒定律。
2.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4. 讨论:分组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器材:用于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练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实验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提高其化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述。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外情况。
5.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等概念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实验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外情况及其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验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回顾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包括定义、表述、实验验证等。
3.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4.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外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适用的情况,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5.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体系,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复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视频:收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视频,用于课堂演示和分析。
最新-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教学用具: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化学方程式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白磷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投影:M(P)+M(O2)=M(P2O5)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铜(Cu(OH)2)+硫酸钠(Na2SO4)蓝色溶液无色透明溶液蓝色沉淀无色透明溶液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M(CuSO4)+M(NaOH)=M(Cu(OH)2)+(Na2SO4)二、讲授新课: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投影:第一节nbsp;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11 号参赛教师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的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本节的核心内容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其相关知识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对质量守恒定律也已经从了解到理解,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的复习,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酸碱盐等其他知识相融合,从而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节课属于复习课,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已学习过的知识整合起来。
由于本次授课对象为126 中学学生,跟学生未曾谋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导入、和谐的师生互动等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化学知识结合,让学生感觉复习课不再枯燥。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认真分析他人的设计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于对学生的不了解,教学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的自主复习不到位、实验装置设计有问题等现象,可通过分组讨论,学生教学生等形式解决。
三、实验设计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自然离不了实验探究。
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在新授课中已经安排了分组实验,所以本节课上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但安排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
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和探究中将知识进行升华。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3. 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应用和实例。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提升: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让学生自主学习。
2. 课件: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实例和应用。
3. 练习题:提供一些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复习重、难点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听写强化记忆
导入:同学们能学元素符号,根据化合价原则就能写化学式,就能用化学式表达化学反应过程,也就是化学方程式,但是,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是有原则的,一要根据客观事实,再一个就是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及其它的应用。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复习过程
1、检查课前复习阅读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清楚实验探究过程。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能正确解释一些现象。
2、回顾探究实验,重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原因,归纳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三个可能变”。
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类型(例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化学问题
1、判断并解释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在装有100克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仍为110克.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即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
2O + CO
2
= 淀粉 + O
2
由此判断:淀
粉中一定含有 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2、某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
其反应原理为Cl2+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NaCl
B. H
2
C. HCl
D. HClO
化学计量数的计算
1、在化学方程式aC
2H
6
+ bO
2
= mCO
2
+ nH
2
O 中,各计量数之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 = a B.3n = 2a C . m=2a D.a = n – m
2、一定量的甲醇与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引燃发生如下反应:8CH
3OH + xO
2
=
mCO
2 + nCO + 16H
2
O 。
则化学计量数 m和n的和等于。
确定物质的质量
在化学反应A+2B = 2C+D中,6gA和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
若反应
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 )
A.18g B.24g C.12g D.16g
确定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2 1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未知
(2)物质C可能是
------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
(3)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四、小结知识点
五、练习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4)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
的物质是()
A. CO2
B. Cl2
C. O2
D. N2
(5)3月23至25日,佛山展开了“功勋航天员走进校园”活动,学生知道了很多飞船的知识。
飞船常利用反应2Na2O2+2CO2=2+O2来提供氧气,
“ ”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A.CO B.Na2O C.NaOH D.Na2CO3
(6)如下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
( )
A.是化合反应
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7)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g二氧化碳和
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C元素
B、只含有
C、H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只含有C、H、O三种元素(8)将A、B、C三物质各5克混合加热进行化合反应,其中B为催化剂。
当A 完全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8克,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A、4:1 B、5:1 C、5:3 D、5:2
(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验证质量守恒定
律实验,他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
待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的理想指向应是_______
(填“a方向”、“b方向”或“0方向”),但结果发现
指针指向b方向,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六、作业:练习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