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固化技术及其固化剂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的研究进展_洪臻

(式 1) Wan Jintao等[7]合 成 了 以 苯 环 为 核 心 的 星 型 结 构 的 多 元 胺化合物(MXBDP),(结构式见式3)。他们着重 研 究 了 双 酚 A 缩水甘油醚 (DGEBA)/MXBDP 体 系 的 非 等 温 反 应 动 力 学 ,提 高加热速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 对 非 等 温 反 应 曲 线 影 响 较 小 (114~119kJ/mol)。实验 结 果 显 示,当 转 化 率 α=10% ~35% 时,体系的活化能(Ea)从57kJ/mol下降到45kJ/mol,而 且 通 过 MXBDP 改性的环氧树脂 有 望 成 为 性 能 优 异 的 室 温 涂 料、粘 合 剂和密封剂。
涂表面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且 PCD 还 有 优 良 的 耐 化 学 介 质 性
要作用。相比于 DABP、LCCAn 体系显示了较高的活化能(α=0.
能。所以,研制的酚醛环氧树 脂 固 化 剂 PCD 是 综 合 性 能 较 好
05时,EaLCCA2=211.2kJ/mol;EaLCCA4=215.9kJ/mol;EaLCCA6=150.
关 键 词 环 氧 树 脂 ,胺 类 固 化 剂 ,热 稳 定 性 能 ,机 械 性 能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mine curing agents for epoxy resin
Hong Zhen Wang Changsong Liang Bing Zou Lin
(式 7) 胡家 朋 等 用 [12] 腰 果 酚 、甲 醛 和 二 乙 烯 三 胺 通 过 聚 合 反 应 , 合成了 新 型 固 化 剂 PCD,(结 构 式 见 式 8)。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以 SPA 为固化剂的体系显示 了 最 高 的 活 化 能 为 58.2kJ/mol。 以 NPA 为 固 化 剂 的 体 系 显 示 了 最 高 的 残 炭 率 (800℃ 下 残 炭 率 45.5% ),LOI值 为 35.7,显 示 了 较 好 的 阻 燃 性 能 。
环氧树脂基本固化反应机理及其改性研究

环氧树脂基本固化反应机理及其改性研究环氧树脂是一种功能性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航空、汽车、电子、建筑等。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也易于加工,因此被广泛应用。
其中,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及其改性研究是其应用的关键所在。
一、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机理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主要是环氧基与活性氢、羟基、胺基等物质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性和抗冲击性。
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多种反应机理。
首先,环氧树脂与胺类催化剂发生加成反应,形成含有活性氢的酰胺中间体。
随后,酰胺中间体与环氧树脂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的环氧酰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最后,环氧酰胺化合物与胺类催化剂继续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热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是一个过程中的过程,即先形成线性高分子,然后再形成三维高分子。
其中,线性高分子的形成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催化剂的存在,而三维高分子的形成则与结构设计和调控有关,因此,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及其设计与调控是环氧树脂改性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环氧树脂作为一种功能性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改性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所涉及到的材料包括新型催化剂、改性树脂、耐高温树脂、卤化树脂、碳纤维等,这些材料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氧树脂的性能。
1. 新型催化剂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主要依赖于催化剂的存在,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固化速率和反应活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
目前,常见的新型催化剂包括有机锡、有机钴、有机铁、吸湿化合物等。
2. 改性树脂改性树脂是一种将环氧树脂与其他化合物进行杂化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耐化学性。
常见的改性树脂包括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树脂等。
3. 耐高温树脂耐高温树脂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树脂。
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研究进展_何崇军

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研究进展何崇军① 蔡立彬① 崔英德②(①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72 ②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州 510090) 摘 要 详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如双氰胺、咪唑、酸酐、芳香胺体系固化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剂 促进剂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S ystem of Solidifying Epoxy ResinHe Congjun①C ai Libin①Cui Yingde②(①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 e and Engineering,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②Faculty of Chemical Engine ering and Light Industry,GDU T.,Guangzhou 510090)A bstract The thes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mal epo xy resin curing agent in deatil,such as dicyandiamide,imidazole,acid andydride and aromatic amines.Keywords epoxy resin curing agent accelerating agent 固化体系的研究开始于60年代,其研究的关键是平衡好高度活性和良好的潜伏性之间的矛盾,并使固化物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耐热耐老化性。
环氧树脂以其综合性能好、固化方便、适用范围广成为先进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基体材料。
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那些使用温度不太高的结构件,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大幅度减轻构件重量,又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小内应力,因此中温固化复合材料的研究倍受人们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96d3ca87c24028905fc301.p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院(系)理学院专业化学年级2007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1年6月13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一章环氧树脂 (5)环氧树脂的定义 (5)环氧树脂的类型分类 (5) (5) (6) (6) (7) (7)环氧树脂应用 (7) (7) (7) (8)环氧树脂的耐腐蚀性 (8)第二章固化剂 (10)固化剂的定义 (10) (10) (10) (10) (11)固化剂的用途 (11)第三章环氧树脂固化剂 (13)环氧树脂固化剂定义 (13)环氧树脂固化剂分类 (13) (13) (13) (13) (14)第四章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16)国内外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16)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前景和方向 (17)我国环氧树脂固化剂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7)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摘要本论文介绍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定义、分类、用途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文中着重讲述了国内外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的研究内容是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耐温性、耐候性、固化速度等方面的缺陷,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
固化剂改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在原有的固化剂结构上引入新的官能团和特殊结构,或者合成新的固化剂品种,从而达到环氧树脂高性能化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的特征是能源、材料、环保和健康,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高分子材料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高分子化学向均匀高分子和绿色高分子绿色反应的方向发展趋势下环氧树脂也向着精细化、系列化、专用化、功能化、配套化、高纯化的方向进行着努力。
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一方面原有的各种固化剂改性以适应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各大公司和研究单位也在积极研制新的固化剂,如季麟盐,取得了比原来的固化剂优异的性能。
文中着重阐述我国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的研究现状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的研究现状1.胺类固化剂脂肪族固化剂在室温下一般是液体,与环氧树脂混合方便,固化也比较容易。
常见的固化剂主要有:己二胺、二乙烯基三胺、三乙烯基四胺。
这类固化剂固化的环氧树脂产物一般具有良好的韧性、粘接性等,并且具有优良的耐碱性,但却又耐溶剂性较差、毒性大、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大和反应速度过快等缺点,因此脂肪族固化剂往往不会直接应用在固化环氧树脂而是先进行改性李梅等用高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经酯化、封端最后合成了脂肪醇聚醚性水性胺类环氧固化剂,通过对这类固化剂固化的涂料漆膜性能分析,了解到该类固化剂能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涂膜柔韧性和抗冲击性。
胡家朋等通过聚合反应用二乙烯基三胺、甲醛和腰果酚合成了一种新型固化剂腰果酚缩醛胺。
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与常见脂肪胺固化剂(如二乙烯基三胺)相比,在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对不理想表面的附着性、固化物的物理力学性及耐化学介质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较好,可适应一些不理想性环境,如潮湿、诱蚀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作业。
2.脂环族胺脂环胺主要有:孟烷二胺(MDA)、异佛尔酮二胺(IPDA)、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等。
这类固化剂常温下为液态,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较低,除非对其改行否则在室温条件下较难与环氧树脂充分固化,往往在高温(lO0℃上)下才会固化。
脂环胺比短链的脂肪胺类的挥发性要小得多,适用于运用在要求VOC低的涂料中,通常与少量的液态环氧化合物制成加成物。
脂环族胺分子中有环形单元结构,因而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
其玻璃化温度(Tg)较髙,因而其抗化学性比聚酰胺还要好,但柔韧性很差。
为此人们做了很多优化脂环族性能的研究。
如卢先明等通过在叠氮固化剂结构中引入了极性强的氮杂环结构,从而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叠氮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柔初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芳香族胺常用的芳香胺固化剂有:4,4'-二胺基二苯砜(DDS)、4,4'-二胺基二苯甲烷(DDM)、4,4'-二胺基二苯醚(DDE)、间苯二胺(m-PDA)等。
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及其常用固化剂

2、反应型固化剂
可与EP分子进行加成,通过逐步聚合反应 交联成体型网状结构; 一般含有活泼氢,反应中伴随氢原子转移, 如多元伯胺、多元羧酸、多元硫
醇和多元酚。
3、催化型固化剂
环氧基按阳离子或阴离子聚合机理进行固 化,如叔胺、咪唑、三氟化硼络合物。
23、环氧树脂固化的三个阶段
液体-操作时间:树脂/固化剂混合物仍然是液体适合应用。 凝胶-进入固化:混合物开始进入固化相(也称作熟化阶段), 这时它开始凝胶
或“突变”成软凝胶物。此时只是局部固 化,新使用的环氧树脂仍然能与它 化学链接,因此该未处 理的表面仍然可以进行粘接或反应。 固体-最终固化:环氧混合物变成固体阶段,这时能砂磨 及整型。在室温下 维持若干天使它继续固化。
8、芳香族多元胺
间苯二胺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
间苯二甲胺
4,4-二氨基二苯砜(DDS)
9、芳香族多胺特点
固化物耐热性好,耐化学性机械强度均优于脂肪族多元胺 活性低,大多加热固化 氮原子因苯环导致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以及苯环位阻效应 多为固体,熔点高,工艺性差 液化,低共熔点混合,多元胺与单缩水甘油醚加成
13、硫脲-多元胺缩合
硫脲与脂肪族多元胺加热至100℃缩合放出 氨气 能在极低温下(0℃以下)固化EP
14、聚酰胺化
9,11-亚油酸与9,12-亚油酸二聚反应 然后2分子与DETA(二乙烯三胺)进行酰胺化反应挥发性毒性很小 与EP相容性良好,化学计量要求不严 固化物有很好的增韧效果 放热效应低,适用期长,固化物耐热性较低,HDT为60℃左右
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 及其常用固化剂
1、什么是固化剂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进程 。
关键 词 : 环氧树脂; 胺类固化剂; 水性化改性; ; 原理 方法
Re e e h o r s fW a e b r e Cu i g Ag nt o o y Re i s s a c Pr g e so tr o n rn e sf rEp x sn
种 : 1 多 元 胺 与单 脂 肪 酸 反 应 而 制得 的酰 胺 化 多胺 ;2 二 聚 酸 () () 与多 元 胺 进行 缩合 反 应 而 制得 的聚 酰 胺 ;3 多 元 胺 与 环 氧树 脂 () 发 生 加 成 反应 而制 得 的 多胺 一 环 氧 树 脂 加 成 物 。三 种 方 法均 是 采 用 在多 胺 分 子 链 中引入 非 极 性 基 团 而 使 改 性 后 的 多 胺 固化 剂 具有两亲性结构 , 从而改善固化剂与环氧树脂 的相容性 。
环氧树脂具有附着 力高 、 粘接性 强 、 绝缘 性好 、 耐化 学品性 能及机械性能优异 等特点 , 工业上 已得 到广 泛的应 用。但环 在
氧固化剂 的改性原理 是经过对 多元胺进行 改性 , 其转化为具 使 有 亲环氧树脂结构的水性 环氧 固化 剂 , 同时该 固化 剂作 为阳离
氧树脂难溶于水 , 易溶 于有机溶 剂 , 而随着社 会 的不断发展 , 子型乳化剂又完成对环氧树脂的乳化。用该方 法制备的水性环 然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 强 , 传统溶 剂型环 氧树脂 已不符合社 会 氧树脂乳液具有 良好 的稳定性 , 并且 由于环氧树 脂组分不需 进 发展要求 , 因此环 氧树脂 水性化 是其发展 的必然 趋势 。目前 国 行亲水改性 , 可以保证涂膜的耐化学药 品性能 良好 。 内外环 氧树 脂 的水 性 化 技 术 主要 分 为 乳化 法 和 成盐 法 两 大 类… 。在水性环氧树脂 的应用 中 , 性环氧 固化剂乳 化环氧树 2 水 性 环 氧树 脂 固化 剂 的 改性 方 法 水 脂可以克服其他水性化方法的缺点因而占有 十分突 出的地位。 在环 氧 树 脂 固 化 剂 中 , 类 最 多 、 量 最 大 、 途 最 广 的 是 种 用 用 胺类 固化剂 , 但但在 常温 下毒性 大 、 发性 大 、 比严 、 挥 配 固化 快 、 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降低效 果等是一 般胺类 固化剂 的缺点 , 不 符合发展的要求。而水性环氧 固化剂是通 过对传统 的胺类 固化 剂 改 性 而 制得 , 服 了未 改 性胺 类 固 化 剂 存 在 的缺 点 , 不 影 响 克 且 涂 膜 的 物 理 及 化 学 性 能 , 重 要 的 是 以 水 为 溶 剂 , 大 降 低 了 更 大 V C 的含 量 符 合 环 保 的要 求 。 O 本论 文就 水 性 环 氧 固化 剂 的 改 性 原 理 和 方 法 及 水 性 环 氧 固 化剂 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常用 的水性环 氧 固化剂 多为胺类 中的多元 胺 或其改 性产 物 。而改性产物主要是利用多元胺分 子中胺基 上的活泼氢与环 氧树脂分子 中的 环氧基 进行 反应 而改性 。改性 方法 有如 下三
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的研究现状

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的研究现状1.胺类固化剂脂肪族固化剂在室温下一般是液体,与环氧树脂混合方便,固化也比较容易。
常见的固化剂主要有:己二胺、二乙烯基三胺、三乙烯基四胺。
这类固化剂固化的环氧树脂产物一般具有良好的韧性、粘接性等,并且具有优良的耐碱性,但却又耐溶剂性较差、毒性大、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大和反应速度过快等缺点,因此脂肪族固化剂往往不会直接应用在固化环氧树脂而是先进行改性李梅等用高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经酯化、封端最后合成了脂肪醇聚醚性水性胺类环氧固化剂,通过对这类固化剂固化的涂料漆膜性能分析,了解到该类固化剂能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涂膜柔韧性和抗冲击性。
胡家朋等通过聚合反应用二乙烯基三胺、甲醛和腰果酚合成了一种新型固化剂腰果酚缩醛胺。
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与常见脂肪胺固化剂(如二乙烯基三胺)相比,在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对不理想表面的附着性、固化物的物理力学性及耐化学介质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较好,可适应一些不理想性环境,如潮湿、诱蚀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作业。
2.脂环族胺脂环胺主要有:孟烷二胺(MDA)、异佛尔酮二胺(IPDA)、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等。
这类固化剂常温下为液态,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较低,除非对其改行否则在室温条件下较难与环氧树脂充分固化,往往在高温(lO0℃上)下才会固化。
脂环胺比短链的脂肪胺类的挥发性要小得多,适用于运用在要求VOC低的涂料中,通常与少量的液态环氧化合物制成加成物。
脂环族胺分子中有环形单元结构,因而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
其玻璃化温度(Tg)较髙,因而其抗化学性比聚酰胺还要好,但柔韧性很差。
为此人们做了很多优化脂环族性能的研究。
如卢先明等通过在叠氮固化剂结构中引入了极性强的氮杂环结构,从而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叠氮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柔初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芳香族胺常用的芳香胺固化剂有:4,4'-二胺基二苯砜(DDS)、4,4'-二胺基二苯甲烷(DDM)、4,4'-二胺基二苯醚(DDE)、间苯二胺(m-PDA)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
热 固 性 树 脂
第 16 卷
改性酚醛树脂 , 部分已商品化[ 3 ,4 ] 。该固化剂可使 通用环氧树脂耐 300 ~ 400 ℃ 高温 , 具有洁净安全 的高阻燃性能和突出的耐烧蚀性能 , 在高温下其固 化物即使分解 , 残碳层仍具有原材料的部分性能 。 F 固化剂自身无污染 , 可以长期贮存 , 施工简便 , 既可以粉末使用 , 又能以溶液使用 ; 既可高温固
第 16 卷第 3 期 2001 年 5 月 Vol. 16 No. 3 May 2001
热 固 性 树 脂 Thermosetting Resin
・29 ・
环氧树脂固化技术及其固化剂研究进展
王 伟
(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 天津 300072)
摘 要 :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氧树脂的热固化 、微波固化及光固化技术的研究情况 。在热固化技术领域 , 着重介绍了具有高耐热性 、阻燃性 、韧性等性能的几种功能性固化剂以及几种新型改性胺类固化剂 ; 通过与热 固化的对比 , 对环氧树脂的微波固化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 在光固化技术领域则主要概述了环氧树脂 的阳离子紫外光固化体系与自由基 - 阴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的进展情况 。 关键词 : 环氧树脂 ; 固化技术 ; 固化剂 中图分类号 : TQ32315 ; TQ314125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7432 (2001) 03 - 0029 - 05
第3期
王伟 : 环氧树脂固化技术及其固化剂研究进展
・31 ・
213 改性胺类固化剂
为了克服胺类固化剂的脆性、不良的耐冲击 性 、欠佳的耐候性及毒害作用 , 必须对胺类固化剂 进一步改性 , 以便获得无毒或低毒 、可在室温条件 下固化的胺类固化剂 。 目前使用的胺类固化剂如间苯二胺 , 4 ,4′ - 二 氨基二苯砜 , 4 , 4′ - 二氨基二苯甲烷等 , 由于毒 性 、低溶解性及高放热性等 ,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 刘培等 [ 6 ] 合成的 4 ,4′ - 双 ( 3 - 氨基苯氧基 ) 二苯 ( ) 砜 m - BAPS , 是一种新型的芳香族二胺固化 剂 , 能改善环氧体系的结构性能 , 增加体系的韧性 及耐湿热性 , 并能降低固化温度 。同时利用盐酸盐 法对该固化剂进行了精制 。 针对以往的改性胺类固化剂使用甲醛水溶液的 不便 , 白力英 [ 7 ] 利用多聚甲醛代替甲醛水溶液 , 在溶剂中使多聚甲醛与尿素 、苯酚反应 , 制得不挥 发的尿素 - 苯酚 - 甲醛缩聚体 , 然后将此缩聚体与 乙二胺反应制得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 U PFA 。利用 此工艺 , 可避免使用甲醛水溶液 , 免去体系中引入 水 、产品处理复杂 , 乙二胺损失较大等 。同时可以 降低成本 , 使反应条件温和 , 易于实现产品的工业 化和商品化 。 双氰胺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潜伏型固化剂 , 但固 化温度较高 、在环氧树脂中溶解性不好 , 不利于湿 法成型 。利用苯胺 - 甲醛对其改性[ 8 ] , 改性后的 双氰胺可溶于丙酮和酒精的混合溶剂之中 , 并在丙 烯酸钝化咪唑的作用下 , 可于 125 ℃中温固化树 脂 , 该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室温性能和湿热性能 。 传统的脂肪胺固化剂由于毒性较大已逐渐被淘 汰 , 目前常用 T31 改性胺固化剂 , 但其固化制品脆 性较大 , 冲击强度偏低 。袁劲松等[ 9 ] 合成了新的 Tcs 固化剂 , 其固化性能与 T31 相当 , 但在冲击强 度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 3 微波固化体系 近 10 年来 , 微波作为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能量 来源 , 倍受关注 。与传统供热相比 , 微波具有传热 均匀 , 加热效率高 , 易于控制的优点 。关于微波控 制的有机物反应体系已有大量文献报导[ 10~14 ] , 但 在其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 “微波效应” , 即非 热效应 , 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 微波也可用于聚合物反应体系之中 , 人们对环 氧树脂的微波固化反应同样进行了大量研究报导。 Wei 等[15 ] 将双酚 A 环氧树脂 ( DGEBA) / 间苯二胺 ( m PDA) 、双酚 A 环氧树脂 ( DGEBA) / 二氨基二
图2 固化物冲击强度与固化剂含量的关系
图3 固化物拉伸强度与固化剂含量的关系
时 , 冲击强度随固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 当固化 剂含量大于 40 %时 , 冲击强度基本不变 。说明该 固化剂的含量只须达到一定值 , 就能有效地改善环 氧树脂的脆性 。由图 3 可见 , 拉伸强度随固化剂含 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 在固化剂含量达 50 %以后 , 拉伸强度显著下降 。这是由于随着柔性链的增多 , 环氧树脂的交联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
化 , 也可中温固化 , 同时具有自生色功能 , 是一种 多用途的高效固化剂 。 F 系列固化剂 F - 52B 与 F - 52A 分别固化 E - 51 环氧树脂和多功能环氧树脂 AF G - 90 的热重 分析 ( T G) 曲线和微分热重曲线 ( D T G) 如图 1 所示 :
图1 DSC 环氧树脂的 T G 和 D T G 曲线
由图 1 可见 : 固化后的 E - 51 环氧树脂的分 解温度为 380 ℃左右 , 最大失重速率出现在 405 ℃, 467 ℃ 后又开始缓慢失重 , 800 ℃ 时的质量保 持率仍为 38117 % ; 固化后的多功能环氧树脂 AF G - 90 的分解温度比 E - 51 环氧树脂低 , 但其在 800 ℃ 以上的质量保持率可达 50 %以上 。而一般耐 热良好的酚醛树脂在 600 ~ 700 ℃ 时 , 质量保持率 已趋近于零 。
1 前 言
θ
θ
OH
+ POCl 3
- HCl
θ
O
环氧树脂一般可用作粘合剂 、浇铸料 、玻璃钢 和涂料等 。其优良性能如粘合性 、电绝缘性 、耐化 学药品性 、高强度 、高耐热能力及各类新产品的开 发 , 使之在机械 、宇航 、电气 、化工等领域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 。为进一步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 能 , 可以从树脂结构入手来改性树脂基体或合成新 型树脂 ; 同时也可以从添加剂出发 , 达到实现其高 性能化的目的 。研究并利用新型的固化技术也正在 成为一个主要的途径 。
2 热固化体系
O
AlCl3
Cl P Cl
θ
O
- HCl
θ
O P
θ
(ODC)
O Cl OH OH
θ
P Cl
θ
O
+
θ
_ CH2 -
θ
β 5H
- HCl
随着对环氧树脂基体研究及其改性工作的逐步 深入 , 环氧树脂固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各类 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固化剂 , 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 通用环氧树脂应用方面的研究热点 。
212 韧性固化剂
一般环氧树脂固化后脆性较大 , 交联度高的网 状刚性结构的环氧树脂在低温下其脆性更为突出 。 非活性增韧剂随着时间延长及光 、热作用 , 将慢慢 挥发而使树脂老化变脆 ; 活性增韧剂一般分子较 大 , 与树脂基体反应会改变其部分性能 , 因此合成 韧性固化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 李清秀等人 [ 5 ] 采用酸酐与一系列不同相对分 子质量的柔性链齐聚物反应 , 成功合成了韧性固化 剂 。测试表明 : 该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有较好的相容 性 , 固化反应后能以化学键连接在环氧树脂网络之 中 ; 在相同的固化剂用量比率下 , 当固化剂中柔性 分子相对质量达一定值时 , 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将 产生协同效应 , 即在降低 t g 的同时 , 耐冲击强度 σ i 、拉伸强度 σ t 与弯曲强度 σ f 同时呈现峰值 。 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和固化剂含量的 关系如图 2 , 图 3 所示 。 由图 2 可见 , 经固化剂改性的环氧树脂的冲击 强 度比未改性时提高许多 ,当固化剂含量小于40 %
211 阻燃性及高耐热性固化剂
O
θP O OθOHθ _ CH2 - θ β 5 H (OD - PN)
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可通过物理混入阻燃 添加剂的方法实现 , 但在使用中添加剂易流失且工 艺复杂 ; 而通过化学键将阻燃物质接入聚合物骨架 结构的方法 , 不仅实现阻燃基团对树脂的永久粘 附 , 并对其物理及机械性能影响不大 。与传统的含 溴阻燃剂相比 , 有机磷化合物在显示出高效阻燃性 能的同时 , 产生的有毒物质少[ 1 ] 。
苯砜 (DDS) 两种体系的微波固化反应与传统的热 固化反应比较 , 微波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 , 同 时固化产物的 t g 有明显的上升。Marand 和 Gray2 beal [16 ]研究了 DGEBA/ DDS 的微波固化过程 , 认为 在固化反应前期 , 微波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 但在后 期降低反应速率并最终导致固化度的下降。Mijoric 与 Wijaya[17 ] 同样研究了上述体系 , 但报导反应速率 与固化产品的 t g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研究大 都直接比较了微波固化与热固化的反应历程及产物 性能 , 但实际上两者过程差别很大。对于传统供热 , 能量依靠物质由表及里的温度梯度逐步进行传递 , 而微波可以均匀加热整个体系 ; 传统加热可用热电 偶直接测温 , 及时控制温度与压力 , 而在微波体系 中为避免热电偶扰乱电磁场 , 只能使用荧光量热计 间接测温 , 温度和压力控制存在一定的滞后 ; 此外 , 所用微波容器的空间形状对电磁场分布有一定影响 , 并最终影响反应过程本身。这些差别可能是造成上 述报导不尽相同的原因[18 ] 。 Baof u 和 Martin [ 19 ] 构建了脉动功率与连续功率 微波体系 , 利用这两种系统分别进行了双酚 A 环 氧树 脂 ( D GEBA ) 与 二 氨 基 二 苯 甲 烷 ( DDM ) 、 间苯二胺 ( m PDA ) 、二氨基二苯砜 ( DDS) 三种 固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固化反应 。这两种系统 的温度波动分别控制在 1 ℃ 与 015 ℃ 之内 , 脉动功 率体系温度波动较大是由于功率的变化引起反应物 介电性质的变化 , 从而使反应物恢复到功率开闭前 的响应状态存在一定的滞后 。反应进程由入射功率 与反射功率两项参数监控 , 反应过程中利用傅利叶 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其固化度 。经分析固化度 - 时间 曲线可看出 , 微波固化具有明显的热固化特征 , 包 括初期 、自加速和物理沉淀三个反应阶段 , 固化温 度越高 , 前二阶段时间越短 , 产物的固化程度越 高 。如果微波主要通过热效应提高反应速率 , 当功 率为零时 , 由于整个体系受控保持恒温 , 反应速率 的下降应有一定限制 ; 若反应速率主要由非热效应 决定 , 当功率为零时微波效应全部消失 , 反应速率 必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 即连续功率微波体系的反应 速率应明显高于脉动功率微波体系 , 该研究的实验 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脉动功率体系存在脉动量 值与脉动循环的影响 , 要获得确定性的结论尚需进 一步的探讨 。 4 光固化体系 环氧树脂的紫外光固化 ( UV 固化) 是指在紫 外光作用下 , 其体系中的光敏物质可通过光化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