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一化学教案]]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部教案

合集下载

鲁科版化学高中封面教案

鲁科版化学高中封面教案

鲁科版化学高中封面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教材版本:鲁科版
授课内容: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
1. 讲义、课件
2. 化学试剂、器材
3. 讲台、黑板
4. 学生课本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化学实验或科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基础概念。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4. 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化学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演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水平。

高中化学 2.1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2.1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

3.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1.微观探析:能利用元素的种类以及存在形态将物质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认识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都是由□1________组成的。

根据物质的□2________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3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4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1)□5________: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6________: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C60和石墨的混合物。

自我校对:□1元素□2元素□3仅由一种□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5元素的游离态□6元素的化合态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2.基本概念(1)单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有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3)纯净物:只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

有化学式,有固定的熔、沸点。

(4)混合物: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

无化学式,无固定的熔、沸点。

从数量上看,物质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110多种元素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1.“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名称中的“钙〞“氟〞指的是( )A.单质B.氧化物C.分子D.元素解析:选D。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电解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电解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电解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程是高中高一化学必修课程中的一堂课,主要内容是电解质。

学生已经在前几个课时学习过水的离子化性质,本次课程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电离程度、电解质的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确定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电离程度及有关知识;3.掌握电解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电解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2.电离程度及有关知识;3.电解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互动讨论法;4.全体讨论法;5.团队合作法。

讲授法是本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逐步理解电离程度的概念。

实验探究法也是本次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学生能够直接观察电解质的性质和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离程度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讨论法和全体讨论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自主探究知识。

团队合作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将本堂课中的实验内容分配给小组,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良好的电解质是什么样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解质的概念,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理论知识部分在理论知识部分,主要讨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电离程度、电解质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向学生简单明了地介绍电离程度和电解质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学生要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学生初步探究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做好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讲述式教学五、教学过程[电脑展示]欢迎来到仓颉中学学习![引言] 恭喜大家经过中考的选拔,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现在,大家都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希望大家能够不放弃自己,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1 走进化学科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 的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0页 0111页 0166页 0198页 0258页 0334页 0397页 0420页 0504页 0562页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本章自我评价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3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2 氮的循环 4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2 铝 金属材料 本章自我评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本章自我评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的世界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பைடு நூலகம்套)精品课 件

高中化学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认识化学科学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相关公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生讲解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相关知识点:
引领学生复习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各个物理量及公式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复习回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画出物质的量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9、下列关于摩尔质量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 CO的质量是28g·mol-1
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8g
C、Cl2的摩尔质量是71 g·mol-1
D、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5 g·mol-1这个题学生基本没有问

齐声回答:C。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全部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全部教案

第2章第2节电解质一.教材分析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2、预习第2节电解质。

重点联系P 38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与化学的关系愈发密切。

在众多学科中,化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以揭开生活中的神秘面纱。

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必修课程是探索这门科学的基石。

其中,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更是开启化学知识探索之旅的钥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强调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化学的魅力。

实验还能帮助我们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注重化学与生活的。

课程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导我们探究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添加剂,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健康食品;通过了解清洁剂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家居清洁问题。

再者,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强调了科学思维的培养。

化学不仅仅是一门记忆和背诵的学科,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判断和逻辑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科学思维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化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将对我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是高中生接触和理解化学的重要工具。

它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出发点,引导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世界的奥秘。

通过学习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与生活的紧密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会受益于这一阶段的积累和收获。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例如参加化学竞赛、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观看科学纪录片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全部教案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

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

(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

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

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

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

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

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板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

(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门捷列夫)[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

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

强调以下: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必修模块:化学一化学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

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汇总】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必修模块:化学一化学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附录一:约公元前2千年中国已会铸铜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公元前140~87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中国《本草经》成书,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365种十世纪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1661年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定义1772年舍勒制得了氢气1773年舍勒制得了氧气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1860年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1911年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1934年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1942年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2000年人类基因组破译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