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师:有可能把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3)结合学生叙述,小结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贴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它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指几名同学汇报,全班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让学生通过枚举法、分解法、假设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分析策略结合起来,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验策略多样化。】
指名学生反复说明道理。
【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情况。】
板
书
设
计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7÷3=2……1 2+1=3(本)
8÷3=2……2 2+1=3 (本)
2课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鸽巢问题(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模型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10÷3=3……1 3+1=4(本)
教学
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题
鸽巢问题(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在了解简单的“鸽巢原理”的基础上,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第五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鸽巢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部编(统编)版 六年级上语文 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
15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 题。【出示课件 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 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
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
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
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
看作者选取了哪些
心来写的,具体写到了哪些动植物。 2 事 例 来 体 现 中 心 意
思。
本课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
1. 先 整
16.盼
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教案

PEP ⼩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she do ? 第⼀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课题Unit 5 What does she do ? Part A Let’s learn and Group work 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学⽣已在四年级学过职业名称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teacher和baseball player,对它们的表述有印象,相对⽽⾔,有⼀定的词汇量,故可以将知识⾯拓展开⼀些,容量稍⼤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的实际⽣活息息相关,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来说不难理解。
关键是⽇常交际⽤语在实际⽣活中的准确运⽤,⽽且⼩学⽣有着爱模仿,好表现的特点,只要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情景,游戏等形式提⾼反复率,从⽽就能帮助学⽣准确表达。
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英语⼩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5 What does she do? Part A Let’s learn and Group work2、内容分析:这个单元主要围绕职业展开话题,重点是使学⽣掌握⼀些常见职业的英语表达,并就此展开相关讨论。
在第三册中学⽣已经接触到⼏个职业单词,也学会了⽤“what’s your father/mother?”来询问职业。
因此本单元的重点句型:what does yourfather/mother do?对学⽣来说要掌握并不是难点,难点应该是综合运⽤各种已学过的句型讨论⽗母的职业并进⾏交流。
本课时是《⼩学英语PEP》(⼈教版)第七册的第五单元第⼀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有六个表⽰职业的新单词,还有句型What does he/she/ your father/your mother do? He's/She's a/an….以及就此⽽展开的与职业有关的表达⾃⼰理想的问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 am going to be a/an….是四年级上册Unit 6 B Let's learn的延伸,为学⽣进⼊初中阶段与此类似的话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及圆环的面积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的半径与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特别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两点:1.注重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知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的根本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援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2.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本设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算出两种图形之间的面积差,使学生在不同的计算过程中感受到两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变量关系。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 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打算纸卡圆规彩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异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根本图形组成的?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组合图形,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践探究,觉察规律1.探究圆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的面积。
(1)画一画,觉察半径与边长的关系。
①用直尺画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②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你能说出你是怎样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的吗?(要搜集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推断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评选最优方法,并指出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③学生到实物投影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答复半径是多少及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关系。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单元教案

Unit 5 What does he do?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Part A Let's try & Let's talk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重要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he do?”“He/She is a/an…”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熟练运用。
2.能够掌握二会单词和短语country、head teacher,理解三会句子“Do you want to be a head teacher,too?”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3.能够独立完成Let's try部分的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单词country和短语head teacher的读音和意思。
2.掌握四会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he do?”“He/She is a/an…”。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单词卡。
五、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1.教师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有关职业的单词,引入本课的“职业”的这一主题。
教师把粉笔、白大褂、棒球等一些与职业相关的道具放在桌上,让学生轮流猜或者讨论与之相关的职业名称。
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2.教师通过“自己说命令,学生做动作”的形式复习学过的单词。
如:Act like a teacher.(学生扮演老师)Act like a doctor.(学生扮演医生)Act like a nurse.(学生扮演护士)Act like a farmer.(学生扮演农民)Act like a driver.(学生扮演司机)Step 2 Presentation1.学习Let's try(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Let's try部分的内容,播放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
(2)教师核对答案。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从录音中找出回答问题的关键信息点,尽量让学生听出录音原文或复述对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认识了大量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的认识奠定基础。
“圆的认识”第一次打开了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大门,经历由“直”到“曲”的过程是一次质的飞跃,需要历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调整,具有很大地挑战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尺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化曲为直”“极限”“符号化”等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三角尺、圆形纸片。
前置作业:1.不用圆规画一个圆,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2.尝试用圆规画圆,将失败的作品都保存下来。
教学过程:一、意象导入1.生活中圆的意象:同学们,从下面这些图片中你都能看到什么?2.学科融合:这是一幅图,也是一个字?你能用“圆”字组词、说成语吗?3.引出课题:这是语文中的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中的圆。
【设计意图:从美术赏析的角度,伴随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许多圆的意象,开启轻松的学习旅程。
从语文角度出发,让学生用圆组词、说寓意。
本环节,适当地“跨一步”,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教学融通化,让学生因学科融合达到融会贯通,让课堂教学因学科融合而更有广度!】二、合作探究(一)摸一摸:1.盒子里放着很多平面图形,你猜都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不能看,只能摸,你认为最快、最直接能摸出哪个图形?说说你的想法。
3.通过对比“直线图形”理解“曲线图形”,而圆只是其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数学问题的设计应退回到数学的本原和思维的原点上,这样才能激引发认知冲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年 级
六年级
单元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的“抽屉原理”涉及三种基本的形式:第一种,只要物体的数量比抽屉多,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两个物体。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元素”。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第三种情况是把无限多个物体(如红球、蓝球各4个)放进有限多个抽屉(两种颜色),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无限多个物体(至少2个同色的球)。
在小学阶段,虽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是仍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的探讨。在学习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者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加具有灵活性。但是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范畴。建议在活动思考过程中,引导渗透如何寻找隐藏在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三)要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抽屉原理的应用广泛并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因此学习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想验证。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少年闰土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
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补充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允、畜几个字的特殊部首(2)正音(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适量板书。
学生可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穿插在课文讲解中。
三、初见闰土,了解特点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项套银项圈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从外貌描写中仔细揣摩)(1)若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可引导学生从描写闰土外貌的形容词着手。
如: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还有紫色等。
(2)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教师可适度点拨,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要注意些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从“我”和闰土初次见面关于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一课。
1.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2.师生交流,适时总结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3.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二、想象画面,指导诵读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
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学生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三、研读课文,重点感悟1.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交流总结。
(1)闰土是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2.重点研读:(1)“啊!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高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一样的理解。
适度延伸: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作者是如此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与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文中“我”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来谈一谈。
(2)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你想知道这两个人的友谊后来发展得怎么样了?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文习题。
2.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情分析:通过《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给课文添加小标题。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提起鲁迅先生,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文章的作者是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
教师提示:(1)读准“悼”“冠”“咳”“嗽”等字的读音;(2)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冠”上头没有点;“嗽”的中间部分是‘束’,右边是‘欠’。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以分为几段?3.小组讨论,归纳段落大意。
教师在提问引导的基础上,整理总结: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述了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段落大意概括小标题;(2)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提醒大家拟小标题的一个原则就是简洁概括。
5.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何添加小标题。
6.教师适时总结:如谈《水浒传》;谈碰壁;谈救车夫;女佣回忆。
三、课文小结再次朗读课文,想想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大家回忆课文内容,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他才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1.交流“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
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究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
而“我”以后的表现也说明,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结: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2.交流“碰壁”。
引导学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重点句。
这个句子比较难懂,先让学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墙壁碰扁;然后,教师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启发学生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
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
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要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交流“救助车夫”。
引导学生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护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时,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
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助体会感悟: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态度是那么亲切。
救助后,伯父态度严肃,内心激愤。
让学生通过情景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常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探究写法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讨论交流。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四、作业设计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9、一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