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

析)

1.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PM2.5(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存在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

B. 煤燃烧时加入少量的生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C. 将造纸废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节约生产成本

D. 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答案】B

【解析】

1微米是1 000纳米,所以PM2.5分散到空气中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高温下可与碱性氧化物CaO发生反应,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故B 正确;造纸废水压到地下,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不能用聚氯乙烯生产包装食品的快餐盒,聚氯乙烯污染环境,故D错误。

2.2017年12月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莎普爱思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莎普爱思有效成分是由苄达酸与赖氨酸生成的有机盐,苄达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苄达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16H16N2O3

B.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有弱酸性

C.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

D. 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答案】B

【解析】

A、根据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6H14N2O3,选项A错误;

B、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含有羧基,具有弱酸性,选项B正确;

C、分子中有两个苯环,且不等效,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9种,选项C错误;

D、根据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含有亚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选项D错误。答案选B。

3.菲斯科(FiskerInc.)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电池的2.5倍,续航里程可达500英里(约804公里),最快充电时间可以分钟计,钴酸锂(LiCoO2) 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 x C6+Li1-x CoO2==C6+LiCoO2

B. M为电池的正极

C. 放电时,N为负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充电时,M为阳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故M为负极,Li x C6-xe—=xLi++C6,发生氧化反应,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Li1-x CoO2+xe—+ xLi+= LiCoO2,B、C项错误;正、负极反应式之和等于其总反应方程式:Li x C6+Li1-x CoO2==C6+LiCoO2,A项正确;充电时,M为阴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

4.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 (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确的是

A. 向0.10mol/L 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32-)

B. 向0.10 mol/L 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SO32-)>c(NH4+)

C. 向0.10 mol/L 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32-)+c(HSO3-)+c(H2SO3)]

D. 向010 mol/L 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H3COOH)>c(Cl-)

【答案】B

【解析】

pH=7,则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H4+)=c(HCO3-)+2c(CO32-),故A项错误;溶液中Na+与S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而铵根离子与部分亚硫酸根结合,故c(Na+)>c (NH4+),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SO32-)+c(HSO3-)+c(H2SO3),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NH4+)=2c(SO32-)+c(HSO3-),联立可得:c(NH4+)+c(H2SO3)=c(SO32-),c(NH4+)c(CH3COOH)=c(Cl-),D项错误。

5.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某酸(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所得溶液的pH 及导电能力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HA为弱酸

B. b点对应溶液pH=7,此时HA溶液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对应的溶液存在c(OH-)=c(H+)+c(HA)

D. a、b、c三点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也证明HA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酸,A项正确;b点加入0.1mol/L氨水10mL,HA溶液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NH4A为弱酸

弱碱盐,b点对应溶液pH=7,说明铵根离子和R—的水解程度相等,B项正确; c点为等量的NH4A和NH3?H2O的混合物,其电荷守恒为:c(OH—)+c(A—) = c(NH4+)+c(H+)以及物料守恒为:c(NH4+)+ c(NH3?H2O)=2 c(A—)+2c(HA),两式相加得:c(OH—) + c(NH3?H2O)= c(A—)+2c(HA) +c(H+),C项错误;b点加入0.1mol/L氨水10mL,HA溶液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NH4A为弱酸弱碱盐,促进水的电离,a点HA为反应完全,抑制水的电离,c点氨水过量,也将抑制水的电离,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明确图中曲线含义及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本题的难点是判断导电能力曲线的变化。

6.下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③②①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子式为C9H12,其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6,是苯的同系物,可以有一个侧链为:正丙基或异丙基,可以有2个侧链为:乙基、甲基,有邻、间、对3种,可以有3个甲基,有相连、相偏、相均3种,即C9H12是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由化学式C3H7OCl可知丙烷中的2个H原子分别被1个Cl、1个?OH取代,丙烷只有一种结构,Cl与?OH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H原子,有2种:CH3CH2CHOHCl、CH3COHClCH3,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H原子,有3种:HOCH2CH2CH2Cl、CH3CHOHCH2Cl、CH3CHClCH2OH,共有5种,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不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该物质为醚类,若为甲基和丁基组合,醚类有4种,若为乙基和丙基组合,醚类有2种,所以该醚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则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

【点睛】根据限制条件正确判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第③个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为易错点,注意醇和醚化学性质的区别。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促进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可以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故A正确;乙醇易挥发,乙醇蒸气、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故C错误;1molCuSO4·5H2O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将1molCuSO4·5H2O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lmol/L,故D错误。

8.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改变。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填字母序号)。a.Fe b.FeO c.Fe3O4 d.Fe2O3

(2)硫酸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MgO约5%。用该废渣制取药用辅料红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①在步骤Ⅰ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Ⅲ操作中,要除去的离子之一为Al3+。若常温时K sp[Al(OH)3]=1.0×10-32,此时理

论上将Al3+沉淀完全,则溶液的pH为_________。(c(Al3+)≤1.0×10-5mol/L 视为Al3+沉淀

完全)

③步骤Ⅳ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铁溶液称为化学试剂中的“多面手”。向氯化铜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铜

粉末会产生沉淀,写出该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请用平衡移动的原理,结合必要的

离子方程式,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是否含CN-,方案如下:

若试纸交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CO、SO2等 (3). 5 (4). Fe2++2HCO3?=FeCO3↓+2CO2↑+H2O (5). Fe(OH)3 (6). Fe3++3H2O?Fe(OH)3↓+3H+,加入CuO与H+反应生成Cu2+和H2O,降低了

H+浓度,使得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7).

3[Fe(CN)6]4?+4Fe3+=Fe4[Fe(CN)6]3↓ (8). 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

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分析解答;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

理进行溶度积的相关计算。

【详解】(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磁铁成分主要是四氧化

三铁;

故答案为:c;

(2)①加入煤炭在空气中“还原焙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有CO、SO2等;

故答案为:CO、SO2等;

②常温时K sp[Al(OH)3]=1.0×10?32,理论上将Al3+沉淀完全,根据

K sp=c(Al3+)·c3(OH?)=1.0×10?32,即c(OH?)==10-9mol/L,则

c(H+)==10-5mol/L,即pH=5;

故答案为:5;

③亚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FeCO3,离子方程式为:

Fe2++2HCO3?=FeCO3↓+2CO2↑+H2O;

故答案为:Fe2++2HCO3?=FeCO3↓+2CO2↑+H2O;

(3)因为Fe3+会水解产生较多的H+,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 +3H+,加入CuO与H+反应生成Cu2+和H2O,降低了H+浓度,使得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

故答案为:Fe(OH)3,Fe3++3H2O?Fe(OH)3↓+3H+,加入CuO与H+反应生成Cu2+和H2O,降低了

H+浓度,使得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

(4)①由流程图可知,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3[Fe(CN)6]4?+4Fe3+=Fe4[Fe(CN)6]3↓;故答案为:3[Fe(CN)6]4?+4Fe3+=Fe4[Fe(CN)6]3↓;

②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故答案为: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点睛】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反应条件及离子符号的书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溶度积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用。

9.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CO2制备甲醇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CO 2(g)+3H2(g)CH3OH(g)+H2O(g) △H1=-49.58kJ·mol-1

反应Ⅱ:CO 2(g)+H2(g)CO(g)+H2O(g) △H2

反应Ⅲ:CO(g)+2H 2(g)CH3OH(g) △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H2=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Ⅲ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填“较低温度” “较高温度”或“任何温度” )。

(3)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Ⅰ,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

D.甲醇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4)对于反应Ⅰ,不同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及催化剂的效率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2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位于M1

B.温度低于250 ℃时,随温度升高甲醇的产率增大

C.M 点时平衡常数比N点时平衡常数大

D.实际反应应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提高CO2的转化率

(5)已知下列物质在20℃下的K sp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AgCl AgBr AgI Ag2S Ag2CrO4

颜色白色浅黄色货色黑色红色

K sp 1.8×10-10 5.4×10-138.3×10-17 6.3×10-50 2.0×10-12

①20℃时,上述五种银盐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②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c(Cl-)=________________。

③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法进行滴定,滴定时,应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

A.KBr B.KI C.K2S D.K2CrO4

(6)已知25℃时K sp[Mg(OH)2]=5.6×10-12,K sp[Cu(OH)2]=2.2×10-20,K sp[Fe(OH)3]=4.0×10-38,K sp[Al(OH)3]=1.1×10-33。

①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Al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

②溶液中某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0×10-5 mol·L-1时,可认为已沉淀完全。现向一定浓度的AlCl3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当Fe3+刚好完全沉淀时,测定

c(Al3+)=0.2mol·L-1。此时所得沉淀中___________(填“还含有”或“不含有”)Al(OH)3,并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41.19kJ?mol?1 (2). 较低温度 (3). BD (4). ABD (5). Ag2CrO4>AgCl>AgBr>AgI>Ag2S (6). 3×10-3 (7). D (8). Al(OH)3; (9). 不含有

【解析】

【详解】(1)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Ⅱ=Ⅰ?Ⅲ得反应②的△H2=+41.19kJ?mol?1;

故答案为:+41.19kJ?mol?1;

(2)△G=△H?T?△S<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H<0,当温度较低时,反应Ⅲ能够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较低温度;

(3)A.由于气体的质量、体积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都不变化,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

B. 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可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 平衡常数未知,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 甲醇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4)A.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以v(M)有可能小于v(N),故A错误;

B. 温度低于250℃时,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甲醇的产率减小,故B错误;

C. 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M化学平衡常数大于N,故C正确;

D. 为提高CO2的转化率,平衡正向进行,反应是放热反应,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平衡正向进行,但催化剂的活性、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D;

(5) ① 20℃时,上述五种银盐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可以计算得到:

K sp(AgCl)=c(Ag+)×c(Cl-)=2.0×10-10,c(Ag+)=≈1.34×10-5mol/L,

K sp(AgBr)=c(Ag+)×c(Br-)=5.4×10-13,c(Ag+)=≈7.3×10-7mol/L,

K sp(AgI)=c(Ag+)×c(I-)=8.3×10-17,c(Ag+)=≈9.1×10-9mol/L,

K sp(Ag2S)=c(Ag+)2×c(S2-)=c(Ag+)2×0.5×c(Ag+)=0.5×c(Ag+)3=,6.3×10-50,

c(Ag+)=≈5.01×10-17mol/L;

K sp(Ag2CrO4)=c(Ag+)2×c(CrO42-)=c(Ag+)2×12×c(Ag+)=12×c(Ag+)3=2.0×10-12,

c(Ag+)=≈1.59×10-4mol/L;

所以三种银盐的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g2CrO4>AgCl>AgBr>AgI>Ag2S;

故答案为:Ag2CrO4>AgCl>AgBr>AgI>Ag2S;

②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依据溶度积常数判断AgBr的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度,AgCl+Br-=AgBr+Cl-,

=3×10-3,

故答案为:3×10-3;

③指示剂的作用是为了准确表示反应达到了终点,所以需要现象明显,同时不能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根据数据可知,饱和时只有Ag2CrO4中的c(Ag+)比AgCl中的c(Ag+)大,说明在AgCl沉淀完全后再产生Ag2CrO4沉淀,其他均在AgCl之前产生沉淀,不能作为指示剂,故选D,

故答案为:D;

(6)①根据Al(OH)3、Cu(OH)2的溶度积常数,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AlCl3和

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加入相同的浓度的氨水,则Al(OH)3最先析出,

故答案为:Al(OH)3;

②Fe3+完全沉淀时,c(OH?)3==4.0×10-33,

c(Al3+)c(OH-)3=0.2×4.0×10-33=8×10-34

10.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备KI 的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 127g 研细的单质I2和 195g 30%的 KOH 溶液,剧烈搅拌。

②I2完全反应后,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H2S。

③将装置 C 中所得溶液用稀 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 10min。

④在装置 C 的溶液中加入 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膜,、、洗涤、干燥。

⑥得产品 145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将碘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 B 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装置 C 中I2与 KOH 反应产物之一是 K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充完整步骤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 FeS+2H +=Fe 2++H 2S↑ (3). 饱和硫氢化钠溶液 (4). 三颈烧瓶 (5). 3I 2+6KOH=KIO 3+5KI+3H 2O (6). 除去产品中的硫酸根(硫酸盐、硫酸) (7). 降温结晶 (8). 过滤 (9). 87.35%

【解析】

【详解】A 装置用来制备H 2S 气体,B 装置用于除去H 2S 中的

HCl 气体,C 是KI 的生成装置,H 2S 与KIO 3反应,D 装置用于尾气处理;

(1)步骤①将碘研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装置A 中FeS 与盐酸反应生成H 2S 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 +=Fe 2++H 2S↑,除去硫化氢气体中混有的HCl 气体,最好选用饱和硫氢化钠溶液,则装置 B 中的试剂是饱和硫氢化钠,C 装置是三颈烧瓶,

故答案为:FeS+2H +=Fe 2++H 2S↑,饱和硫氢化钠溶液,三颈烧瓶;

(3)装置 C 中I 2与 KOH 反应生成KI 、 KIO 3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 2+6KOH=KIO 3+5KI+3H 2O ,

故答案为:3I 2+6KOH=KIO 3+5KI+3H 2O ;

(4)步骤④是为了除去装置C 中的SO 42-,使之形成BaSO 4沉淀,

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的硫酸根(硫酸盐、硫酸);

(5)步骤⑤中将得到的KI 分离提纯出来需要降温结晶和过滤,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过滤; (6)本次实验生成产品145g ,根据提示可知I 2完全反应后,I 原子守恒,2n(I 2)=n(KI)=1mol ,即m(KI)=1mol×166g/mol=166g,产率为×100%=87.35%, 故答案为:87.35%。 11.镍与VA 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最广泛的是砷化镓(GaAs),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a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基态As 原子核外有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镓失去电子的逐级电离能(单位:kJ·mol-1)的数值依次为577、1984.5、2961.8、6192由此可推知镓的主要化合价为____和+3。砷的电负性比镍____(填“大”或“小”)。

(3)比较下列镓的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镓的卤化物GaCl3GaBr3GaI3

熔点/℃77.75 122.3 211.5

沸点/℃2012 279 346

GaF3的熔点超过1000 ℃,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水合草酸镓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镓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草酸根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5)砷化镓熔点为1238℃,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565 pm。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列出算式即

可)g·cm-3。

【答案】 (1). [Ar]3d104s24p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2). 3 (3). +1 (4). 大 (5). GaCl3、GaBr3、GaI3熔沸点依次身高,它们均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 (6). GaF3为离子晶体 (7). 4 (8). sp2 (9). 原子晶体 (10). g/cm3

【解析】

【详解】(1)Ga的原子序数为31,其基态原子的电子式排布式为:[Ar]3d104s24p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As的原子序数为33,则As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所以基态As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

故答案为:[Ar]3d104s24p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3;

(2)电离能是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由镓的前四级电离能可知,其主要化合价为+1,+3,由于As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3,是半满稳定状态,而Ga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1特别是4p1易失电子,所以As的电负性比Ga大,

故答案为:+1,大;

(3)表中数据可知,镓的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都不高,且按照氯、溴、碘依次升高,由于它们组成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分子晶体,所以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故熔沸点升高,GaF3的熔点超过1000℃,是由于F的电负性很大,形成的GaF3是离子晶体,故答案为:GaCl3、GaBr3、GaI3的熔沸点依次身高,它们均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GaF3为离子晶体;

(4)由二水合草酸镓的结构图可知,镓原子的配位数为4,草酸根中碳原子与羧基中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形成的都是平面结构,所以应该是sp2杂化;

故答案为:4,sp2;

(5)由于该晶体的熔点高,且砷和镓都不是活泼元素,所以该晶体是原子晶体,其化学式为Ga4As4,该晶体的质量m=g,体积为V=(565×10-10)3cm3,则其密度为:

g/cm3,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g/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